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提高APL患者诊断率和优化分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首次确诊为APL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细胞涂片镜检进行FAB分型,以及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y,FCM)对患者骨髓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80例APL患者经FAB分型,确诊为M3a型47例,M3b型33例。两种亚型患者的Hb、RBC均值均低于正常;M3a型患者的Hb、RBC、BPC、WBC均显著低于M3b型,早幼粒细胞占比显著高于M3b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13、CD33、CD117、CD9、CD34抗原在APL患者中表型均为阳性高表达,M3a型患者中CD9阳性率(68.08%)明显低于M3b型患者(9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L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有一定的特征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中CD9与APL患者FAB分型相关。  相似文献   

2.
附子多糖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附子为温阳散寒的常用药物 ,广泛用于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疾病的治疗 ,由于附子大都有毒 ,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一般认为多糖为非细胞毒药物 ,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 ,因此我们从川产附子里提取了附子多糖 ,并制备成静脉注射液 ,开展附子多糖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 - 6 0诱导分化的研究 ,为临床应用附子治疗恶性肿瘤寻找现代医学的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附子多糖注射液由成都中医药大学曾升平教授提供 ;全反式维甲酸 (ATRA)为sigma公司产品 ;硝基四唑氮蓝 (NBT)、佛波酯 (TAP)、二甲亚砜 (DMSO)购自成都利康设备公…  相似文献   

3.
王曦 《东方药膳》2021,(24):199-200
目的:分析口服复方黄黛片+维甲酸治疗措施实施后,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康复情况,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入选样本为50例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25例:口服复方黄黛片+维甲酸治疗)与对照组(25例:维甲酸治疗).对上述措施实施后,患者血脂代谢、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加以对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39例复发患者用AS2O3静脉点滴诱导再次缓解,一疗程为10mg×28d,30例使用1个疗程,9例先后使用2个疗程。结果39例患者再次完全缓解(CR)有34例,4例为部分缓解(PR),1例未缓解(NR),CR率为87.2%,34例随访患者均存活,最长为7年。结论AS2O3用于难治复发APL,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强度微波辐射对γ射线致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的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和胞内游离Ca^2+浓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微波组、单纯γ射线组和联合组(微波+γ射线)。单纯微波组和联合组给予12gW/cm^2微波照射,每天1h,连续辐照3d;第4天给予单纯γ射线组和联合组8Gγγ射线照射。用钙离子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γ射线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联合组凋亡率与单纯γ射线组相比显著降低(P〈O.05o与对照组相比,单纯γ射线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明显(P〈0.05);联合组线粒体膜电位与单纯γ射线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o与对照组相比,单纯γ射线组胞内游离Ca2+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γ射线组相比,联合组胞内游离Ca2+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8Gyγ射线可以引起细胞凋亡率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胞内游离Ca2+浓度增高,导致细胞损伤。预先900MHz、12μW/cm^2低强度微波照射能够显著减轻γ射线引起的细胞损伤,表现为细胞凋亡率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升高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内外的报道,恶性血液病,尤其是急性白血病,是引起骨髓坏死的重要原发病。至今报道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骨髓坏死有十几例,其发生多与化疗或全反式维甲酸等药物有关。最近,有人报道了1例应用三氧化二砷后发生骨髓坏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本文报告的该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并发骨髓坏死也与三氧化二砷的应用有关。我们结合文献探讨三氧化二砷引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骨髓坏死可能的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和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细胞形态学在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以FAB分型标准确诊的APL初发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细胞形态、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细胞形态学检查与临床确诊APL的符合率。结果:50例APL患者经FAB分型确诊为M3a型40例,M3b型8例,与临床确诊APL的符合率为96%,其中2例M2误诊为APL,误诊率为4%。确诊的48例APL中早期给予ATRA口服,规范治疗后完全缓解43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0.4%。结论:细胞形态学诊断对及时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 H)及阿糖胞基苷(Cytarabine Ara-C)联用在20例复方血宁(As_2O_3)诱导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引发高白细胞症时的血象,骨髓像变化及对完全缓解率的影响。[方法]运用0.1%As_2O_3 1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每日1次,静脉点滴,1个疗程30 d,当外周血象中白细胞>20×10~9/L时,联合HA方案继续治疗,其中H 2 mg/d,Ara-C 150 mg/d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共7 dl个疗程,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天数。[结果]20例发生高白细胞症的病人外周血象中白细胞上升幅度减低,峰值下降为28×10~9/L,骨髓增生程度由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降为活跃或减低,大部分病人渐恢复正常,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6例,CR率为80%,部分缓解(PR)2例,PR率为10%,未缓解(NR)2例,NR率为10%,总有效率为90%,无1例病人发生早期死亡。[结论]在As_2O_3治疗初发APL过程中如引起高白细胞症,联用细胞毒药物是防治白细胞滞留综合症,小血管栓塞及进一步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AG方案对低增生性急性粒系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对16例低增生性急性粒系白血病采用CAG方案,阿糖胞苷(Ara-C)20 mg/次,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第1~14天;阿克拉霉素(Acla)10 mg/d,静滴,每天1次,第1~8天;粒细胞集落剌激因子(G-CSF)300 μg/d,皮下注射,第1~14天.结果 16例低增生性急性粒系白血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其中完全缓解(CR)7例,完全缓解率为43.75%;部分缓解(PR)5例,部分缓解率为31.25%;未缓解(NR)4例.结论 CAG方案疗效好,药物副作用少,并发症相对较少、较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5,(1):33-34
目的探讨口服砷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6年经ATRA和化疗联合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CR),再进行序贯化疗巩固治疗4个疗程后,处于分子水平缓解的75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砷剂组(n=40)与非砷剂组(n=35)两组。非砷剂组采用小剂量化疗(MTX+6-MP)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方案,砷剂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口服砷剂(复方黄黛片)24个月进行治疗,长期观察后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6个月~5年的随访过程中砷剂组预计治疗后5年内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3.3±5.3)%和(87.3±5.4)%,均高于非砷剂组的(62.6±6.6)%和(77.4±6.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服砷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远期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可延长生存时间,减少病症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长期无复发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和临床观察 2 8例复发性APL患者的临床特点、随访 8年。结果  2 8例中的 2 3例获得完全缓解 (CR) ,CR率为 82 .1%。 6例维持治疗 8个月失去随访 ;8例CR后 1年复发放弃治疗 ;2例CR4 分别为 3.5个月、5个月再复发合并颅内出血而死亡。 7例仍存活。结论 As2 O3治疗复发性APL的CR率高 ,不良反应轻 ,与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其他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现象 ,适合用于耐ATRA的病例和经As2 O3诱导缓解后复发病例 ,并可用于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巨和粒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时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80例接受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的白血病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以巨和粒配置的漱口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配置的漱口液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漱口液含漱后,口腔溃疡的平均愈合时间也有不同,其中治疗组平均时间为5.8天,对照组平均时间为7.6天(P0.05)。口腔黏膜的反应分度及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均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巨和粒对接受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的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较为理想,对化疗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LDH及HBDH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LDH及HBDH的含量变化,探讨血清LDH和HBDH与白血病细胞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70例白血性白血病患者和24例非白血性白血病患者血清LDH和HB-DH,并与50例健康体检人作对照分析,动态观察了39例急性白血病缓解前后血清LDH和HBDH的变化。结果白血性白血病患者血清LDH和HBDH明显高于非白血性白血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非白血性白血病患者血清LDH和HBDH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且急性白血病缓解前后血清LDH和HBDH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LDH和HBDH可作为急性白血病诊断、疗效、预后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深圳医院血液内科116例初发AML患者临床特征:年龄、初发WBC水平、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特征与预后关系。结果完全缓解(CR)率:总CR率70.7%(82/116),≥60岁组58.6%(17/29),显著低于〈60岁组74.7%(65/87);初发wBC≥30×10^9/L组52.2%(25/48),显著低于〈30×10^9/L组83.8%(57/68);CD34阳性组59.7%(40/67),低于CD34阴性组85.7%(42/49);2年复发率:CD34阳性组76.0%(19/25),显著高于CD34阴性组14.3%(3/18)。多因素分析:≥60岁、初发wBc≥30×10^9/L是CR率的独立危险因素;CD34阳性是2年复发率的独立危险因素;CD34阳性是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34阳性是复发率、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宋慧敏  崔荣花  何振川 《职业与健康》2005,21(12):2074-2075
由于化疗及支持疗法的进展,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已大为改观,尤其是骨髓移植的开展,为各类白血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根据我院2003年7月~2004年7月住院病人的统计资料,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院内感染日趋增多,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漆姑草(HSJ)醇提物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  实验设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漆姑草组(30、60、120 μg/mL);作用NB4细胞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NB4细胞增殖抑制率;Wright-Giemsa染色法观察NB4细胞形态;Real time-PCR检测Jagged1、Notch1、c-myc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Jagged1、Notch1、c-myc蛋白表达。  结果  漆姑草作用NB4细胞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漆姑草组NB4细胞形态向成熟细胞改变,可见核/浆比例减小,核形呈肾形核或分叶核;与对照组比较,30、60、120 μg/mL漆姑草组NB4细胞中Jagged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78 ± 0.10)、(0.32 ± 0.15)、(0.07 ± 0.02)]降低,Notch1 mRNA表达量[分别为(1.27 ± 0.14)、(1.39 ± 0.23)、(1.53 ± 0.30)]升高,c-myc mRNA表达量[分别为(0.88 ± 0.05)、(0.67 ± 0.02)、(0.47 ± 0.16)]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对照组比较,30、60、120 μg/mL漆姑草组NB4细胞中Jagged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95 ± 0.10)、(0.69 ± 0.02)、(0.59 ± 0.01)]降低,Notch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56 ± 0.08)、(0.81 ± 0.03)、(1.33 ± 0.14)]升高,c-myc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82 ± 0.14)、(0.70 ± 0.07)、(0.65 ± 0.20)]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漆姑草能诱导NB4细胞向成熟细胞方向分化,其分化诱导作用机制可能与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T-2毒素对体外培养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抑制与凋亡诱导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经0、4、8、16和32μg/ml的T-2毒素处理48h,以MTT法检测T-2毒素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凋亡率;FCM及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显示T-2毒素对HL60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形态学观察显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出现明显凋亡形态特征。FCM定量检测表明,T-2毒素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并随T-2毒素浓度升高而增加。FCM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2毒素处理后HL60细胞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降。结论T-2毒素可剂量依赖地抑制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医院感染特点,调查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急性白血病患儿住院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住院的702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有358例、704例次,感染率为51.00%、例次感染率为100.28%;呼吸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占46.02%,其次是消化道和血液,分别占31.11%、11.80%;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占41.96%,其次是革兰阳性菌与真菌,分别为占24.11%、18.75%,病毒占10.71%.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感染发生率高,化疗后积极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时发现感染灶,加强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继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210例住院治疗的AL患者继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10例AL患者5763次住院化疗后共发生感染性休克45例,均为应用强化疗方案后,其中30例(66.7%)发生于复发难治再次诱导缓解治疗,死亡18例(40.0%),其中复发难治再次诱导治疗15例(83.3%);检出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通过抗休克、抗感染治疗,AL得到完全或部分缓解患者感染性休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感染性休克多出现在复发难治AL再次诱导缓解化疗、强化疗方案治疗后,对此类患者要高度警惕继发感染性休克;及时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抗休克治疗是控制感染性休克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