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髋人字石膏固定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56例(68髋),根据年龄将其分成3组,Ⅰ组(年龄6~12个月)9例,Ⅱ组(年龄13 ~18个月)32例,Ⅲ组(年龄19 ~24个月)15例.患儿均采用人字位高分子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1年后采用Mckay临床评定标准和Severin X线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Mckay临床评分优50髋,良12髋,可4髋,差2髋,总优良率为91.17%;Ⅰ组优良率为100%,Ⅱ组优良率为97.37%,Ⅲ组优良率为72.22%,Ⅰ、Ⅱ组优良率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everin X线评分优44髋,良17髋,可4髋,差3髋,总优良率为89.71%;Ⅰ组优良率为100%,Ⅱ组优良率为94.73%,Ⅲ组优良率为72.22%,三组间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闭合复位人字位高分子石膏外固定是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可靠方法,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或贝那普利预防老年持续性房颤转复后房颤复发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5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超过7d),经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三组:胺碘酮组(Ⅰ组),胺碘酮+缬沙坦组(Ⅱ组),胺碘酮+贝那普利组(Ⅲ组),各50例;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三组治疗后房颤的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3月、6月、12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142例完成治疗,随访12月,与I组比较,Ⅱ组和Ⅲ组心房颤动复发率(37.50%比17.39%比18.75%)明显降低,左房内径[(38.11±1.24)mm比(34.11±1.37)mm比(34.13±1.36)mm]明显缩小(P均〈0.05),而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胺碘酮分别与缬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用于持续性房颤复律后预防房颤复发,较单用胺碘酮有效,长期服用可逆转左房扩大,抑制电重构,从而防止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3组方案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UG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Ⅰ组(52例)以生长抑素0.25mg静注后,继之0.25mg/h持续点滴;Ⅱ组(49例)以垂体后叶素10u静注后,继以0.2~0.4u/min加硝酸甘油20~50μg/min持续静滴;Ⅲ组(45例)以垂体后叶素10u静注后,继以0.2~0.4u/min持续静滴。止血后剂量减半,继续用药48h,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Ⅰ、Ⅱ组止血时间均短于Ⅲ组(P0.05,P0.01)。Ⅰ、Ⅱ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显效率分别为48.1%、38.8%和26.7%,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9.4%和51.1%,Ⅰ组显效率高于Ⅲ组(P0.05),Ⅰ、Ⅱ组总有效率均高于Ⅲ组(P0.05,P0.01),Ⅰ、Ⅱ组间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不良反应均高于Ⅰ、Ⅱ组,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Ⅱ组方案治疗肝硬化UGH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不同途径给药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干扰素不同途径给药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5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为微波治疗后予局部外用干扰素凝胶;治疗Ⅱ组为微波治疗后予皮损内注射干扰素;对照组为单纯应用微波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其复发率。结果治疗Ⅰ组、Ⅱ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9.09%、7.61%和34.12%。治疗Ⅰ组、Ⅱ组的复发率均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而治疗组两组间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波治疗后予干扰素能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而局部外用干扰素凝胶简单、有效,是目前预防尖锐湿疣复发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确定致痫区的起源,配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切除致痫区,手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按Engel标准评判。结果随访12~27个月、平均18.3个月。Ⅰ级17例,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2例,未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对致痫区的精确定位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145例伴有阵发性房颤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胺碘酮加厄贝沙坦组(Ⅱ组)、胺碘酮加阿托伐他汀组(Ⅲ组)、胺碘酮+厄贝沙坦加阿托伐他汀组(Ⅳ组),治疗并随访2年,比较4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治疗后,Ⅰ组和Ⅲ组左心房内径均大于Ⅱ组和Ⅳ组(P<0.05),而Ⅰ组和Ⅲ组间,Ⅱ组和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CRP水平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Ⅰ组和Ⅱ组间、Ⅲ组和Ⅳ组间无统计学意义;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低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和阿托汀他汀联合应用能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厄贝沙坦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而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中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致痫灶切除辅助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老年癫痫患者110例均给予致痫灶切除辅助治疗,随访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达到EngelⅠ级患者87例,Ⅱ级13例,Ⅲ级9例,Ⅳ级1例;EngelⅡ~Ⅳ级患者癫痫发作时间5 min、癫痫发作频率3次/月、病程15年的比例明显高于EngelⅠ级患者(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癫痫发作时间、发作频率和病程是老年癫痫患者致痫灶切除辅助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01)。结论致痫灶切除辅助治疗老年癫痫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其疗效受癫痫发作时间、发作频率及病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和胺碘酮及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对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的疗效。方法选择154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组(Ⅰ组,n=51)、胺碘酮组(Ⅱ组,n=52)、胺碘酮+氯沙坦组(Ⅲ组,n=51)。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12导联心电图和24小时Hoher证实的持续30秒以上的症状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Ⅰ、Ⅱ、Ⅲ组分别有11例(21.6%)、24例(46.2%)、12例(23.5%)到达了一级终点(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Ⅰ组和Ⅲ组对窦律维持率均高于Ⅱ组(P=0.009和0.018,log—rank检验);Ⅰ组和Ⅲ组对窦律的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4)。同Ⅱ组相比,Ⅲ组降低了54%的房颤复发风险(RR=0.46,95%可信区间0.225~0.953,P:0.036),Ⅰ组降低了59%的房颤复发风险(RR=0.41,95%可信区间0.200~0.848,P:0.016)。三组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9%、9.6%和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和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对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窦律的维持疗效相当,均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9.
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由于局部长期受压而缺血,易发生褥疮,愈合慢。我们用氧化锌软膏加胰岛素外敷治疗老年人褥疮,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本组87例,60~69岁80例,70岁以上7例。Ⅰ度褥疮31例,Ⅱ度褥疮34例,Ⅲ度褥疮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Ⅰ度褥疮分别为17例、14例;Ⅱ度褥疮分别为18例、16例;Ⅲ度褥疮分别为12例、10例。治疗组:5ml盐水、胰岛素20U浸透纱布一块,涂氧化锌软膏。氧化锌面贴向褥疮,外覆凡士林油纱,包扎。每日或隔日一换。换药时清除渗液、浓性液及坏死组织。对照组:常规红外线照射,涂碘酒或凡士林油纱换药。  相似文献   

10.
运动在良性室性早搏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运动在良性室性早搏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下蹲运动后室性早搏减少或消失,并通过其他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室性早搏者25例被分为运动+心理治疗组(Ⅰ组)和运动+药物+心理治疗组(Ⅱ组),随访1~18个月.结果实现随访20例,失访5例.20例随访者均回归工作,18例(90%)于2~4周内回归工作.结论运动+心理治疗或辅以提高心率的药物可使良性室性早搏的早搏减少或消失,回归工作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在良性室性早搏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下蹲运动后室性早搏减少或消失,并通过其他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室性早搏者25例被分为运动+心理治疗组(Ⅰ组)和运动+药物+心理治疗组(Ⅱ组),随访1~18个月.结果实现随访20例,失访5例.20例随访者均回归工作,18例(90%)于2~4周内回归工作.结论运动+心理治疗或辅以提高心率的药物可使良性室性早搏的早搏减少或消失,回归工作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式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每组45例,其中Ⅰ组给予紫杉醇静脉化疗治疗,Ⅱ组给予单纯卡铂腹腔灌注治疗,Ⅲ组给予紫杉醇静脉联合卡铂化疗治疗,Ⅰ、Ⅱ、Ⅲ组化疗后均给予手术,Ⅳ组给予直接手术治疗,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Ⅲ组缓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Ⅰ组和Ⅱ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组、Ⅱ组,Ⅰ、Ⅱ、Ⅲ组与Ⅳ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Ⅲ组与Ⅰ组、Ⅱ组,Ⅰ、Ⅱ、Ⅲ组与Ⅳ组减灭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Ⅲ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患者均可耐受。结论辅助化疗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静脉联合腹腔灌注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伴降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对左房内径、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入选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单用胺碘酮组(Ⅰ组)、胺碘酮加厄贝沙坦组(Ⅱ组)、胺碘酮加曲美他嗪组(Ⅲ组)、胺碘酮加厄贝沙坦加曲美他嗪组(Ⅳ组),每组40例,均服药1年。观察4组治疗前后疗效及左房内径、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4组治疗后.有效率Ⅰ组为46.1%,Ⅱ组为65.0%,Ⅲ组为56.4%.Ⅳ组为74.3%,Ⅱ组、Ⅲ组、Ⅳ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Ⅳ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治疗前后比较,Ⅱ组、Ⅳ组左房内径减小,Ⅰ组、Ⅲ组左房内径增大,治疗后Ⅱ组、Ⅲ组、Ⅳ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Ⅳ组与Ⅲ组比较、Ⅳ组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岳4组血CRP浓度均比治疗前减低。结论曲羡他嗪联合厄贝沙坦能通过抗炎、抑制左房重构作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4.
作者于1978~1979二年内对71例经组织学证实的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患者作前瞻性随机对照,观察硬化治疗的效果。作者根据内窥镜所见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将其分为Ⅰ~Ⅳ四级。受试者都符合下列标准:或有Ⅲ~Ⅳ级食管静脉曲张伴糜烂(25例);或有Ⅱ~Ⅳ级食管静脉曲张,虽无糜烂但凝血因子低于80%(15例);或兼有以上两项标准(31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Ⅰ组作保守治疗(36例);Ⅱ组给予硬化治疗(35例)。两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的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Graves病的缓解率,以探讨药物治疗Graves病的最佳疗程.方法经确诊的Graves病192例随机分为三组,即疗程12个月组,24个月组,36个月组.分别用他巴唑30mg/日,2~3个月后逐渐减量至半年减为维持量,并均加用左旋甲状腺素50μg/日,直至各疗程结束并随访2年统计其复发率.结果停药后随访2年内3组复发率分别为69%、38.2%和2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TSAb水平在Ⅱ、Ⅲ组均较Ⅰ组显著降低(P<0.05),但Ⅱ、Ⅲ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延长ATD治疗时间可明显提高Graves病的缓解率,以36个月组疗程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60例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初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有2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在相同的情况下,Ⅰ组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Ⅱ组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Ⅲ组仅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结果Ⅰ组中16例有效、3例显效、1例无效,有效率为95.0%;Ⅱ组中14例有效、4例显效、2例无效,有效率为90.0%;Ⅲ组中13例有效、0例显效、7例无效,有效率为65.0%。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效果明显强于二甲双胍单独用药(P<0.05);且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都很好,且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6年应用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年龄为30~82岁。其中三叉神经单侧痛29例,双侧痛1例;疼痛时累及第Ⅱ、Ⅲ支17例,第Ⅰ、Ⅱ支及第Ⅰ~Ⅲ支各4例,第Ⅲ支5例;病程1~15年。30例均为药  相似文献   

18.
1989年以来,我院应用高压氧配合扩张血管、 降低血液粘稠度等药物治疗脑梗塞31例,临床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男27例,女4例;年龄38~67岁。上肢肌力0~Ⅰ°11例,Ⅱ~Ⅲ°18例。Ⅳ°2例;下肢肌力0~Ⅰ°10例,Ⅱ~Ⅲ°16例,Ⅳ°4例,Ⅴ°1例。以上病例均符合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首次自发性痫性发作后复发的危险性及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998-10~2007-06间于神经内科和小儿科首诊就诊的首次痫性发作病人66例,随访2年,记录有无再次复发,应用Kaplan-Meier乘积限法估算复发率,针对66例首次痫性发作患者,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来探讨分析影响首次痫性发作后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66例首次痫性发作患者2年中复发36例,累积复发率为54.55%。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首次痫性发作后,症状性发作复发的危险性较大;另外EEG异常、首次发作出现在睡眠状态中、首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等亦是复发的危险因素,而3~12岁间出现的首次痫性发作复发率较低。结论首次痫性发作的某些临床特点可以帮助判断其复发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中布托菲诺对抑制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的急、慢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布托菲诺组(Ⅰ组),芬太尼组(Ⅱ组)和对照组(Ⅲ组)。待麻醉平面满意后,Ⅰ组缓慢静脉注射布托菲诺20μg/kg,Ⅱ组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Ⅲ组缓慢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ml,通过观察术中3组抑制阑尾牵拉反应,优秀,良好,较差,差的例数加以评价比较各组的效果。结果Ⅰ组优秀率为93.3%,Ⅱ组为56.7%,Ⅲ组为10.0%,其中Ⅰ与Ⅱ组、Ⅰ与Ⅲ组、Ⅱ与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菲诺能明显地抑制阑尾牵拉反应,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