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大动静脉畸形术后正常灌注压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例巨大动静脉畸形(AVM)进行直接手术治疗,术中出现典型的“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文中对NPPB的的表现及处理经过加以描述,结果1例完全恢复,1例轻偏瘫。NPPB一旦发生,处理颇为困难,重点在于预防。本文着重讨论预测NPPB的方法方法的防止NPPB出现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型动静脉畸形(ARM)的经颅多普勒(TCD)各项检测指标,为预判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的发生提供判断依据。方法对我院近7年来收治的70例大型AVM病人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动态TCD观察,按照术后是否发生NPPB而分为NPPB组(12例)和对照组(58例),每组内又按AVM供血动脉系统不同分为A[颈内动脉(LCA)单纯供血]、B[椎/基底动脉(VA/BA)单纯供血]、C(LCA和VA/BA双重供血)三类,将对照组和NPPB组的各项TCD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NPPB组中的12例病例均为ICA系统主要供血,其中A类的40例中有6例出现术中NPPB;而直径超过6例的巨大型AVM的10例(C类)中,由ICA主要供血的6例均发生术后NPPB。TCD检查结果显示12例NPPB病人术前大脑中动脉(MCA)和前动脉(A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150cm/s,收缩期峰值〉190cm/s,脉动指数(PI)〈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大脑后动脉(PCA)和VA/BA术前、术中较对照组基本保持不变或仅略微增加。结论对于由ICA系统单纯或优势供血的大型、巨大型AVM,如果术前检测ACA和MCA的Vm值〉125cm/s。应高度警惕NPPB的发生。而TCD作为一种简便可行的检测方法,能很好的预判NPPB的发生,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3.
对2例巨大动静脉畸形(AVM)进行直接手术治疗,术中出现典型的“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文中对NPPB的表现及处理经过加以描述。结果1例完全恢复,1例轻偏瘫。NPPB一旦发生,处理颇为困难,重点在于预防。本文着重讨论预测NPPB的方法和防止NPPB出现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畸形术中或术后发生严生出血和水肿,是最危险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自1978年Spetzler提出了正常灌注压突破的理论以来,一直受到关注。但最近Al—Rodhan又提出了静脉闭塞性充血的理论,认为出血、水肿的原因是由于引流静脉发生广泛性闭塞,使脑组织静脉充血、循环时间延迟所致。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常灌注压突破影响因素及动物模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于36只健康Wistar鼠颈部复制动静脉瘘(AVF),应用伊文氏蓝渗漏染色及血流动力学测定等手段,探索正常灌注压突破动物模型的形成条件,并对“高灌注突破”现象的影响因素──高血压、巴比妥酸盐药物进行了相关研究。其结果为现有理论提供了更多的实验依据,对临床的诊治作出了有益的启示,并奠定了进一步理论研究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IAC)37例的疗效,探讨手术治疗IAC时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24例行囊肿切除及脑池交通术,3例行囊肿切除术,10例行神经内镜下造瘘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7月,34例症状或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2例无明显改善,1例死亡.2例发生NPPB(1例治愈,1例死亡),头颅CT或MRI提示囊肿较大,占位效应明显,有小脑幕上抬或颅骨变形、受压征象.内镜手术病例中未发生NPPB.结论 显微手术疗效确切,是大多数IAC的首选治疗方法;如预计发牛NPPB可能性较高,可行神经内镜下造瘘术;头颅CT或MRI可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大剂量脱水、激素治疗对NPPB有效.  相似文献   

7.
大脑半球巨大上皮样囊肿术后正常灌注压突破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4岁。因右侧肢体无力1年,于2005年8月10日入院。查体:神志清,颅神经正常,右上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右侧巴氏征阳性。脑CT提示:右额颞顶巨大占位病灶,中心为混杂密度,周边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明显右移,病灶约6cm×8cm×11cm大小,入院诊断:脑膜瘤?于2005年8月13日开颅手术,术中见颅骨正常,硬脑膜明显变薄,切开后内为豆渣样物质,部分呈微黄绿色,混杂部分较硬钙化物质,包膜完整,与脑组织无粘连,考虑为上皮样囊肿。先将包膜内部分切除,显微镜下将包膜与脑皮层分离全切。病灶切除后准备关颅时,脑组织急剧膨胀,关颅后CT检查提示,肿瘤所压迫脑组织实质内多处散在出血,再次手术消除部分出血去除骨瓣行外减压。术后病人神志清,右侧上下肢全瘫,运动性失语,3个月后随访语言部分恢复,右上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Ⅲ-Ⅳ级。  相似文献   

8.
颅高压时脑脊液脉动压与脑灌注压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颅高压时脑脊液脉动压与脑灌注压的相互变化关系。方法  14条狗安置硬膜外球囊并注液制成颅高压模型。通过改变球囊内液体量改变颅高压程度和颅内容积。通过压力传感器持续记录脑室内压力、腰椎管内压力及体动脉压。结果 随着颅内压的持续增高 ,脑灌注压逐渐下降 ,脑脊液脉动压相应增高。脑脊液脉动压与颅内压的变化趋势呈现正性线性关系 (r=0 732 2 ,P <0 0 5 ) ,而与脑灌注压的变化趋势呈现负性线性关系 (r=- 0 6 879,P <0 0 5 )。结论 在实验性颅高压中 ,脑脊液脉动压随着脑灌注压的下降而增大 ,两者间呈现负性线性关系。在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受损的情况下 ,脑脊液脉动压的变化可能提供脑血流量改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AVM术中正常灌注压突破1例报告张志强,保建基,刘献志,杨波,徐国本近3年来,我们行大中型AVM切除术共7例,其中1例术后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经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53岁.1年前突发左颞后脑实质内血肿,非手术治疗痊愈.1个月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我院1962年1月~1988年6月收治的并经脑血管造影、手术所见或病理切片确诊的脑血管畸形91例。临床资料一、性別与年龄:男56例,女35例。入院时年龄:3~49岁,平均年龄26.5岁。3~10岁4例,11~20岁20例,21~30岁38例例,31~40岁23例,41~49岁6例。11~40岁共81例,占89%。二、脑血管畸形部位及类型:幕上82例,幕下9例(表1)。本文将血管造影及手术所见直径大于2cm者列为大中型血管畸形,共61例,其中两例术中见为肿块样,完整切除,病理报告为海绵状血管瘤,另1例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LH)是指原因不明的低颅压病征,临床上以坐位或起时头痛、恶心、呕吐及颈部强直为主要表现,平卧时头痛消失或减轻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婴儿脑血管畸形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脑血管畸形少见,因而难于作出正确诊断和处理。我科近年来收治2个月以内的婴儿脑血管畸形并发血肿5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病例报告例1 男,22天。体重4.5kg,足月顺产。因抽搐、拒奶1天,于1986年6月25日入院。病前无外伤史。检查:嗜睡,前囟饱满,双眼凝视,右瞳孔比左瞳孔略大,光反应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正常。腰穿 CSF 血性。CT 扫描:右侧颞顶叶脑内血肿(图1)。在气管插  相似文献   

13.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附10例报告)胡波,周柏建,常义隐匿性脑血管畸形是指血管造影未能显示而为组织学证实的血管畸形。其中多为动静脉畸形,其次为海绵状血管瘤,而静脉性血管瘤及毛细血管扩张症少见[1、2]。我院1981~1993年间手术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1...  相似文献   

14.
儿童隐匿性脑血管畸形五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脑高灌注综合征(CHS)既往常见于颈动脉内膜剥脱(CEA)术后,现报告经皮腔内脑血管支架成形术(CAS)后并发CHS的2例患者如下。1病例1.1例1男,76岁。因"右侧肢体麻木2 d"于2009年12月12日入院。既往有糖尿病20年,高血压病4年。查体:血  相似文献   

16.
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术中并发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31岁。入院时 ,间歇性头痛。头昏 4年余 ,加重伴喷射状呕吐及视力下降 ,行走不稳 1月余。入院体检 :生命体征平稳 ,心肺未见异常。步态不稳 ,行走极为困难 ,两眼视力差 (2米指数 ) ,两侧眼底视乳头明显水肿 ,双侧肢体共济运动障碍 ,无眼球震颤 ,四肢肌张力及肌力正常。头颅CT发现左侧小脑半球混杂密度占位性病变 ,脑室扩大。MRI示左侧小脑半球 5cm× 4cm× 4cm占位性病变 ,其内及周围可见丰富的血管流空影像 ,侧脑室及三脑室扩大 ,血液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 16 2g/L。临床诊断 :左侧小脑半球血管网织细胞瘤 ,梗阻性脑…  相似文献   

17.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1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匿性血管畸形(AOVM)是指脑血管造影未能显示而经组织学证实的血管畸形,首先由 Crowford 报告,国内近年也已有报道。我院1982年6月至1990年6月收治了18例AOVM,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低颅压综合征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颅压综合征是指原因不明、颅内压低于70mmH2O的一组少见症候群。多以体位性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眩晕、精神障碍、植物神经症状等。现结合我院自1999年~2004年以来收冶的8例患者及文献资料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AVM 手术中正常灌注压的突破现象,是脑部AVM 切除术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手术区、残腔等处突然充血、肿胀、进裂出血,弥散性渗血为其特点.处理相当棘手。经各种检查,如证明是高流量、巨型供应A 及粗大引流V、盗血严重的AVM,就有可能发生此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方法是细致止血、降低血压、强力脱水、过度换气及巴比妥药物昏迷。文中强调了预测的必要性。术中一旦发生此症,则应扩大吸除残腔周围的脑实质,耐心止血。重视局部与全身治疗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脑灌注压与血压三者之间常常相互作用,关系密切。为此,维持三者间的平衡,寻求有利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改善的最佳颅内压、脑灌注压及血压值在患者的救治中十分关键。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作为并发颅内高压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多模态监测中必要的一环,对于量化的评估患者颅高压、脑灌注压及控制性降压的情况并指导治疗十分关键。为此,本文就目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与血压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