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2004-06~2010-04 6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颅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腹部症状及体征表现、休克情况。结果 55例手术治疗患者痊愈41例,轻残9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2例。结论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之处在于早期明确的诊断和最及时的救治,是降低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脑性瘫痪患儿的颅脑CT表现以及CT结果在脑瘫患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方法:对1994年~1998年临床诊治的25例脑瘫患儿均作颅脑CT扫描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25例患儿之CT结果中有22例显示异常。结论:颅脑CT可为脑性瘫痪患儿提供病因及病理基础,并为诊治及预后提供依据,但因受其分辨率所限,CT结果应结合临床进行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I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老年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67例,行头颅X线平片和头颅CT扫描检查、CT动态扫描。手术治疗38例,非手术治疗29例,包括脱水、止血、神经营养剂、激素、促醒药物、抗感染、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结果死亡24例,其中伤情过重6例;并发症死亡18例。存活随访按GOS评分,60~69岁组恢复良好26例(56.5%),轻残4例,重残2例;70~78岁组恢复良好6例(28.5%),重残5例。结论老年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不典型,易形成大型或者多发血肿,脑梗塞发生率高,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重要器官功能衰竭。CT动态观察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应慎重,应加强肺部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老年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由于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机体神经功能减退以及受伤前常伴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特点,其颅脑损伤的类型、病理及临床表现均有自己的特殊性.我科自1988年2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67例,现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轻中型颅脑损伤的临床,CT和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22例轻中型颅脑损伤的临床、CT 和 MRI 检查,对其头部着力部位、颅内结构损害、CT 和 MRI 所见进行了研究,发现轻中型颅脑损伤的受伤方式、头部着力部位和颅内损害的部位和性质和重型颅脑损伤相似,而只是程度的差异。主要的颅内损害,CT 和 MRI 所见大致相同,对颅底、纵裂、颅板下、脑表面及脑深部的较小病变,MRI 优于 CT。本组2例中度脑挫裂伤,二次 CT 未见明显异常,MRI 见广泛脑挫裂伤。认为当临床和 CT 不相符合时,MRI 是一个值得采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即脑震荡患者在受伤后不同时间的记忆功能.方法 采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对48例受伤后不同时间的患者进行评估,同时取32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结果 发现长时记忆有4项、短时记忆有3项、瞬时记忆有1项分测验平均成绩明显降低,记忆损害涉及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患者组异常率为58.3%.受伤后不同时段的患者之间的比较,长时记忆中5项有3项两组之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短时记忆6项中有5项表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瞬时记忆和记忆商两组间也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脑震荡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记忆障碍,涉及记忆的各个环节,受伤后不同时间的病人记忆障碍的程度有一定差异,受伤早期记忆损害的程度较重,随时间的推移,记忆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照损伤部位和组织学种类,并将损伤的严重度剥离出来另行评估,以此原则将闭合性颅脑损伤试分类如下(表1),以期抛砖引玉,希望对临床有所帮助.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移动CT灌注扫描(CTP)在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4~9月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住重型TBI患者26例,受伤24 h之内同时进行头颅CT平扫(CT1)和移动CTP,并在5 d后复查头颅CT平扫(CT5)。CTP提供脑血流量(CBF)影像、脑血容量(CBV)影像及平均转运时间(MTT)影像;将CTP影像、CT1及CT5进行比较。结果 CTP平均在伤后(15.6±4)h进行。16例(61.5%)患者CTP影像显示灌注改变区域大于CT1显示的病灶区域,其中7例(27%)患者低灌注程度达到缺血水平。3例(11.5%)患者通过CTP扫描发现严重的脑灌注不足,尽管在CT5上并没有明显的缺血梗死表现,根据CTP结果,改变此3例患者的治疗方案,最终只有1例发生严重脑梗死,另外2例恢复良好。与CT1相比,CTP与CT5结果具有更好的一致性。结论 头颅移动CTP可以在创伤后早期对重型TBI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为临床干预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6例,入院治疗后均采取颅脑MRI与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手段的检出情况及异常部位的发生情况,对比其不同类型颅脑损伤患者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MRI的检出敏感度为83.33%(80/96),漏检率为16.67%(16/96);CT的检出敏感度为70.83%(68/96),漏检率为29.16%(28/96),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漏检率明显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脑内损伤(额叶、颞叶、额颞叶、顶枕叶)、脑深部挫伤及轴外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等)的病灶检出数量分别为42(43.75%)、26(27.08%)、28(29.17%)、18(18.75%)、32(33.33%)及28(29.17%),CT的检出病灶数量分别为22(22.92%)、11(11.46%)、12(12.50%)、14(14.58%)、4(4.17%)及29(30.21%),MRI的病灶检出数量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裂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两者对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的检出率相当,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较敏感。结论在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中,MRI的检出敏感性明显优于CT检查,尤其对于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裂伤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低剂量CT平扫在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颅脑损伤患者,男性,3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5.25岁;第一次头颅CT扫描采用常规剂量(120KV、260mAs),复查采用3次低剂量(120KV、140 mAs)、(120KV、100 mAs)、(120KV、80 mAs)。对图像质量及射线剂量进行评价。结果常规剂量260mAs与140mAs、100mAs、80mAs扫描对颅脑损伤患者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4.0%、92.0%、90.0%、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mAs图像噪声值为5.86±0.12,常规剂量噪声值为3.04±0.45,两种剂量噪声值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0 mAs、100mAs、80mAs射线剂量明显减低,分别为常规剂量的53.8%、38.4%、30.7%(P<0.05)。结论双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颅脑损伤患者复查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250例颅脑损伤及其复合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1975~1989年共收治中、重、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其它部位损伤250例。占同期收治颅脑损伤病例的13.8%。治愈190例,治愈率76%;死亡50例,死亡率20%;致残10例。本文强调在处理这类伤时要全面了解病史,掌握处理程序,并对各类伤的临床表现做了阐述。在决定手术处理时,我们强调要本着优先处理致命伤的原则。并将常遇到的三种复合伤组合情况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影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56例DAI患者的CT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CT表现:①脑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及其周围、脑干、基底节区多发或单发小出血灶;②弥漫性白质密度减低,灰白质界线不清,双侧脑室和脑池受压、变窄或消失;③合并硬膜下血肿、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骨折等。临床表达为深昏迷,GCS评分≤6~7分,生命指征紊乱,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结论CT影像结合临床表现对DAI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痫的发生率、发生机制及对预后的影响和治疗.方法将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痫分为二组.第1天出现癫痫组与第2~7天出现癫痫组.对二组CT表现,外伤后脑内损伤部位及预后进行了比较.结果闭合性颅脑损伤2825例,发生癫痫68例,发生率为2.41%.GOS预后分级,良好45例;中残¨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8例,6月内出现习惯性癫痫者8例.结论外伤后早期癫痫一般表现有全身性发作与部分性运动性发作.脑实质的损伤、脑内出血、局部脑组织缺血、水肿及生化改变是导致早期癫痫的主要原因.对于无脑损伤而发生早期癫痫机制可能与脑震荡的病理生理有关,多为暴力引起脑细胞分子紊乱、神经传导阻滞、脑血循环调节障碍以及中线脑室内脑脊液冲击波等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术在抢救重型颅脑闭合性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65例重度颅脑闭合性损伤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n=35例)和对照组(n=30例),观察组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比较2组的预后良好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仅2.86%,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所有患者术后成功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21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4例,总良好率为60%,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1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急性脑膨出1例,迟发性血肿2例,癫痫3例,其他7例,总发生率为37.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术减压术在保持颅内结构稳定的同时,可彻底降低颅内压,解除对脑干的压迫和预防二次损伤,在抢救重型颅脑闭合性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一种创伤性闭合性中型颅脑损伤(TBI)动物模型。 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完全随机平均分为4组,每组20只,包括3组不同程度的TBI(A、B、C)组和假手术(N)组。参照Marmarou损伤模型,A、B、C组分别按拟定的打击高度(1.0、1.5、2.0 m)使重量为450 g的钢棒自由下落撞击大鼠头部建立TBI。观察各组大鼠伤后一般状况、神经行为学、脑组织形态学等改变。 结果伤后14 d内,N、A、B、C组死亡率分别为0%、5%、20%、60%,随着致伤量的增加,死亡率增加(P<0.05),伤后各观察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升高(P<0.05),均高于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提示,与N组比较,随着致伤量的增加,光镜下可见基质疏松、神经元细胞周围间隙和血管间隙增宽、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且变性、神经胶质肿胀变性程度更加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与N组比较,A、B、C组大脑皮质β-APP、NF-L阳性表达程度增强。 结论以450 g的钢棒自1.5 m高处自由打击大鼠颅骨可成功建立创伤性闭合性中型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其病理学特征明显,重复性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急性轻中型闭合性脑损伤脑电地形图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轻中型闭合性脑损伤脑电地形图与CT分析田忠贵,方毅为探讨脑电地形图(BEAM)在急性颅脑损伤时的变化及应用价值。从1991年10月至1993年5月对住院有完整临床资料的8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BEAM与脑CT的对比分析,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后闭合性颅脑外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急性酒精中毒后致闭合性颅脑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初始时均拟为急性酒精中毒,最后均经颅脑CT确诊并治愈.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后闭合性颅脑外伤应细致观察,并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我科治疗68例老年重型腰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48例,非手术治疗20例,存活46例,存活率67.6%。结论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伤情严重、变化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对提高生存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CT环池影像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瞳孔改变、脑干反射、创伤后低血压、低氧血症等。目前 ,CT扫描已作为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规检查 ,对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指导医生作出正确的判断能提供重要信息。我们对 13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CT扫描征象中的环池状态和中脑变形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关系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一般资料 :2 0 0 1年 3月至 6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132例 ,男性 96例 ,女性 36例。年龄最小为 5岁 ,最大为84岁 ,平均 2 6 .9岁。车祸伤 91例 (6 8.9% ) ,坠落伤 2 1例(15 .9% ) ,其他 2 0例 (15 .2 % )…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30例闭合性脑挫裂伤患者(其中10例伴有初发性颅内血肿),伤后血凝功能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并先后二次行CT扫描,了解血凝异常在迟发性血肿中的重要性。结果显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血凝障碍的程度成正比,颅内迟发性血肿与血凝障碍的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尤其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聚体(D-dimer)是较敏感的指标。根据测定结果,我们认为多项血凝指标异常不仅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程度的依据之一,而且可作为早期判断迟发性血肿的客观指标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