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治疗有了迅速的发展 ,AMI的急症再灌注治疗尤其引人注目。我院 1997年开展AMI急症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治疗 ,现对溶栓治疗和直接 PTCA治疗的结果回顾分析比较如下。1 临床资料1.1 溶栓治疗1.1.1 一般资料 溶栓治疗人选条件 :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 ,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 ST段抬高 ,肢体导联 >0 .1m V,胸导联 >0 .2 m V ;3胸痛发病≤ 6小时 ;4如发病在 6~ 12小时 ,心电图仍有 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 [1 ] ;5不包括 AMI合并休克。本组 2 8例…  相似文献   

2.
胸前区药物热透疗法治疗冠心病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云  陈彩云 《临床医学》2001,21(7):25-26
自1997年9月~2000年10月我们应用化学产热方法,配合中草药物制热敷袋,对100例确诊为冠心病,同时伴有胸痛症状的患者胸前区外敷,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根据我国1979年9月“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同时伴有胸痛症状的患者共100例(敷药组),其中男87例,女13例,年龄39~81岁,平均59.2岁。血压19±4.86/12±3.16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万天真 《临床荟萃》2003,18(14):823-824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症 ,病死率高 ,近年来运用溶栓治疗AMI已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使病死率进一步下降。现将 76例AM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比观察尿激酶 +常规治疗与仅用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男 5 2例 ,女 2 4例 ,年龄 36~ 77岁。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37例 ,男 2 4例 ,女 13例 ,年龄 4 8~ 77岁 ;尿激酶组 39例 ,男 2 8例 ,女 11例 ,年龄 32~ 75岁。尿激酶组中AMI发病 6小时以内者 33例 ,6~ 12小时内仍伴有剧烈胸痛 ,心电图 (ECG)ST段…  相似文献   

4.
青壮年(<40岁)AMI病人的发病情况、临床过程、并发症及转归与老年(>60岁)AMI病人有所不同。现将32例青壮年AMI病人与196例老年AMI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青壮年组:男性29例,女性3例,年龄21~40岁,平均34.3岁。有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19例,有心肌梗塞家族史10例。4例有轻度高血压史,病程半年~4年,2例有心绞痛史。老年组:男性142例,女性54例,年龄60~87岁,平均65.3岁。有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及糖尿病者175例。 1.2 发病情况 青壮年组除有心绞痛2例外,其余30例在发生AMI前数日至十几日有心前区阵发性隐痛、胸闷发作。32例均有劳累诱因,26例有近日严重吸烟、酗酒诱因。发病症状均有典型心前区或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样疼痛,伴有濒死感。老年组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5.
酷似冠心病的食管裂孔疝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管裂孔疝 (hiatus hernia,HH)是膈疝中最常见的一种 ,其中滑动型裂孔疝占 HH的 85 %~ 90 % [1 ] 。本病发病年龄与冠心病相仿 ,临床症状呈间歇性发作 ,部分患者有酷似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表现 ,故常致误诊 ,或本病与冠心病并存时常被漏诊。现对我院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3月检查诊断的伴有胸痛的 HH75例进行分析 ,复习文献资料 ,探索伴有胸痛的、症状酷似冠心病的 HH的临床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41例 ,女 34例 ;年龄 36~ 81岁 ,<5 0岁2 2例 ,5 0~ 6 0岁 2 7例 ,>6 0岁 2 6例 ,平均 5 8.3岁。其中滑动型裂孔疝 73…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AMI 24例,通过与传统疗法(极化液)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 1 临床资料 1.1 治疗对象 本文43例患者系我院内科1991年1月~1992年11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均附合1979午全国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制订的AMI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硝酸甘油组):男16例,女8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6岁,平均58.5岁。发病至治疗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14小时,平均5.5小时。其中前间壁心梗  相似文献   

7.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以及急性心肌梗塞(AMI) 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早期,快速,准确地从心源性胸痛患者中找出AMI病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cTnT定性试验对43例心源性胸痛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并作出评价.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急诊及住院的心源性胸痛病人43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49~76岁(平均57岁).AMI组病人23例,临床胸痛特点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变均符合AMI诊断,梗塞部位:前壁(包括前壁,前间壁或前壁 高侧壁)13例,下壁10例(包括高压电击伤后心肌梗塞1例).非AMI组20例,其中心绞痛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急性心肌炎2例,急性心包炎1例.1.2 方法:采用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生产的CARDIAC-T定性试验板.在急性胸痛发生后30min~10h采血1ml,均匀滴在试验板,20~45min内观察试  相似文献   

8.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时间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PDT)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61例AMI患者,剔除47例资料不全者,将入选414例分为PDT≤6小时组221例,PDT>6小时组193例.分析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吸烟史、既往心绞痛史、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入院时心功能、梗死部位等.结果① PDT>6小时组较PDT≤6小时组年龄大,女性患者比例高,糖尿病病史者比例高,既往有心绞痛病史者多,夜间发病者比例高,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但典型胸痛症状和入院时心功能不全PDT>6小时组较PDT≤6小时组比率低,两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②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既往心绞痛病病史、发病时间及入院时心功能不全为影响PDT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病史、心绞痛病史、发病时间及入院时心功能不全为影响AMI患者PDT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心肌梗塞后早发性心绞痛(Early postinfarction angina,EPIA)是指急性心肌梗塞(AMI)后24小时至15天内反复发作的典型心绞痛样胸痛.此类病人的症状重.预后差.本文分析20例EPIA病人的临床表现.并随访其中18例病人半年或2年时间.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均为AMI后24小时至15天内发生心绞痛样胸痛且能除外再梗塞者,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0~82岁,平均63岁,基础疾病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AMI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动态改变及心肌酶谱如CK、CK-MR等的动态变化.1.2 临床表现1.2.1病变部位 前壁梗塞8例,广泛前壁伴下壁梗塞6例,下壁梗塞5例和侧壁梗塞1例.1.2.2心绞痛症状 再次心绞痛于AMI后24~48小时发作者8例,48~72小时者5例,4~10天者4例,10~15天者3  相似文献   

10.
杨苗玲  李钦 《临床医学》2000,20(2):15-16
我们于1997年8月~1999年3月对1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施行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全部病例为120急救中心和门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选标准:①持续半小时以上的胸痛,应用硝酸甘油后半小时胸痛仍不缓解。②心电图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ST段明确抬高。③胸痛发作不超过6小时或6~12小时以内,心电图已有病理Q波,且胸痛不缓解。④梗塞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2级。⑤伴有心源性休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早发心绞痛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楚豪 《临床荟萃》1998,13(2):65-66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已为人们所共识。但近年来亦有报道,AMI溶栓治疗是早发心绞痛的一个危险因素,为了探讨AMI早期溶栓治疗对早发心绞痛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本文就我院1993年1月~1997年3月所收集的AMI97例,试作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1993年1月~1997年3月住院的AMI患者97例,其中39例接受早期溶栓治疗,起病在12小时内,其中男性33例,女性6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60.4岁。前壁梗塞(包括广泛前壁及前间壁)22例,下壁梗塞(包括下壁 正后壁、下壁 右室、下壁 正后壁 右室)17例。未接受溶栓治疗58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8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为62.3岁。前壁梗塞(包括广泛前壁及前间壁)38例,下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1990年开始采取随机分组,应用尿激酶、去纤酶二组溶栓治疗AMI,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尿激酶组:共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38~64岁,其中前间壁12例,广泛前壁4例,下壁8例。(2)去纤酶组:共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在44~68岁,其中前间壁14例,广泛前壁6例,下壁6例。 1.2 观察方法 1.2.1 病人选择 (1)发病时间≤6小时或>6小时,但未发现坏死Q波,仍有严重胸痛。(2)有典型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30分,经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3)胸前相邻至少两个导联或Ⅱ、Ⅲ、avF中至  相似文献   

13.
1 资料、方法 1.1 病例资料 50例。男42例,女8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AMI的年龄、梗塞部位、发病时间见表1~3。 1.2 溶栓选择 1.2.1 胸痛持续超过30分钟,舌下含化消心痛等药不能缓解。 1.2.2 有冠心病史持续心悸、胸闷、大汗含化硝酸酯类药30分钟仍不缓解。 1.2.3 心电图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0.2mv或ST段下移>0.3mv以上的心内膜下心梗。 1.2.4 AMI发病6小时以内者,或48小时以内者仍有胸痛胸闷者。 1.2.5 年龄>65岁以上的早期AMI除溶栓禁忌症《临床荟萃》一九九三年第八卷第7~8期  相似文献   

14.
张群芳 《临床荟萃》1995,10(18):838-839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6小时以内疗效较佳,生存率明显提高,但对AMI晚期12小时以上的溶栓治疗报道较少.我院对5例发病时间在16~43小时的AMI晚期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取得良效,现将疗效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5例患者均符合1979年修订的“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AMI的诊断标准:①有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闷痛,持续30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②有特征性的动态心电图改变(QRS、ST、T波改变).③有动态心肌酶学改变.5例AMI均为男性,年龄为40~67岁,发病时间16~43小时.其中前侧壁梗塞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广泛前壁梗塞2例(其中1例合并有心源性休克、心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类型之一,患者多有突发性的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可持续半小时以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也不能缓解,并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恐惧和濒死感。然而,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没有上述典型症状,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无胸痛型AMI患者108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急,变化快,发病后如只等医护人员到来,会耽搁救治时机,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实践证明,家属行为对AMI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回顾分析了10 6例AMI患者院前急救的资料,认为家属行为对AMI患者院前急救有重要影响。1 临床资料选择1999年1月至2 0 0 3年5月院前急诊AMI患者10 6例,男82例,女2 4例,35~72岁,均实施院前急救。患者病情:轻度39例,中度36例,重度31例。心梗部位:下壁30例,前壁2 9例,广泛前壁16例,前间壁12例,正后壁12例,高侧壁3例,心内膜下4例。发病时有家属在场并正确参与抢救6 5例,家属在场未参…  相似文献   

17.
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塞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海 《临床荟萃》1996,11(11):524-525
1 对象与方法 我院自1991年5月~1994年7月期间,住院患者中70岁以上AMI(Acute Myocardiae lnfarction)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70岁~94岁,平均75.6岁。AMI按1979年WHO制定标准诊断。全部病例均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AMI。 2 临床资料 发病月份及24小时例数分布,1月份6例,2月份4例,3月份3例,4月份6例,5月份5例,6月份4例,7月份4例,8月份1例,9月份5例,10月份5例,11月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左心室主动舒张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愈来愈多,已证明在冠心病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早于收缩功能受损,而且有人认为伴有左心室肥厚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发生心衰的90%为舒张障碍性心衰。本文利用心阻抗血流图观察AMI患者左心室主动舒张期的改变,旨在更深入地了解AMI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AMI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3~66岁(平均53岁)。均有AMI典型症状、血清酶谱变化及心电图诊断依据。急性发作后2—3周。(2)心绞痛(CHD)组:按WHO标准选择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4~65岁(平均54岁)。均经病史、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项检查排除MI、心肌病及心瓣膜病等。(3)对照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42~65岁(平均55岁)。经询问病史、体检,有关辅助检查排除心  相似文献   

19.
我院应用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冠心病(CAD)首次Q波型AMI患者,发病8~72小时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左室容量及功能的变化,探讨PTCA术对LVRM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月~2006年2月,我们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h内急诊行PTCA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患者,均于发病6h内急诊行PTCA,男16例,女5例,42~76岁,平均61岁。前壁和/或广泛前壁AMI10例,下壁和/右室AMI5例,广泛前壁+下壁AMI6例。单支血管病变5例,多支病变1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