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疾病患者中无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M V)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一中心65例患者的113只眼进行研究。采用第三代OCT对以视神经乳头为中心3.4m m直径范围内的RNFL厚度进行测量。A组患者(22例患者,39只眼)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的对照组;B组(18例患者,36只眼)由无CM V视网膜炎病史,CD4计数一直高于100的H IV患者组成;C组(25例患者,38只眼)由H IV患者组成,该组患者无CM V视网膜炎史,但在至少6个月的检测中某些时间点有CD4计数低于100的病史。结果:A组、B组…  相似文献   

2.
描述A IDS患者巨细胞病毒(CM V)性视网膜炎经高度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 AA R T)的发展过程。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病例研究。研究纳入271例AID S和CM V患者。每3个月随访病史、行眼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眼底照相。结果评价指标为1只眼发病和视网膜脱离(R D)患者中另1只眼(对侧眼)的受累情况。单眼CM V性视网膜炎患者中另1眼(对侧眼)受累的总发生率为0.07例/人·年(PY)。其中在CD4+T细胞计数<50/μl者中,发生率为0.34/PY,在CD4+T细胞计数<200/μl者中,发生率为0.02/PY(二者相比P<0.0001)。引起对侧眼受累的危险因素包括:CD4+…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巨细胞病毒性(CM V)视网膜炎在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患者中的临床表现和结局。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搜集一所大学医院的非H IV感染的CM V视网膜炎患者。记录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点,回顾性判断预后结果。主要观察指标:另一眼受累率、视力丧失程度、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D)的发生、免疫反应恢复性葡萄膜炎的发生、视网膜炎的进展、死亡率。结果:自1984年1月1日至2003年4月13日,18例(30只眼)非H IV感染者被诊断患有CM V视网膜炎,其临床特征与伴有H IV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似。视力降至≤20/50和≤20/200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背景: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已经成为肛门肿瘤尤其是H IV感染者(该类患者肛门H PV感染率较高)的危险因素,考虑到肛门感染和新生物性皮损发展的关系,作者希望评价咪喹莫特根除H IV感染者H PV潜伏感染的效果。对象和方法: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赋形剂对照试验。间隔2月肛门拭子取材,只有连续两次H PV-D N A检测阳性者纳入试验。持续潜伏H PV感染者分为2组,咪喹莫特治疗组和赋形剂组,均应用6周。治疗后的第2、4周检测H PV-DN A。结果:80例H IV感染者中26例(32.5%)连续2次检测阳性,其中19例纳入研究。经随机分组,9例接受咪喹莫…  相似文献   

5.
在本研究中,作者评估了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 IV感染儿童的脂肪重新分布及代谢紊乱流行情况。为了研究患者的临床免疫状态、病毒载量及强活化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 AART)与流行病学指标间的关系,作者对H IV感染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记录了流行病学指标(年龄、性别、家族史)、临床免疫状态、病毒载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疗程及H AART以及蛋白酶抑制因子。脂肪重新分布的临床体征及脂类、糖类、乳酸水平也给予记录。研究对象包括56例H IV感染儿童,其中包括30例男孩(54%),年龄介于21个月至18岁(平均9.5岁)。总体而言,49例患(87.5%)…  相似文献   

6.
描述AID S患者巨细胞病毒(CM V)性视网膜炎经高度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 A AR T)的发展过程。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病例研究。研究纳入271例A IDS和CM V患者。每3个月随访病史、眼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眼底照相。通过眼底照相评价视网膜炎的复发(进展)情况,并由1个读片中心的医生进行分级。观察指标为视网膜炎的进展(<750μm的前CM V损害区域边界向外扩展<750-μm或出现至少1/4视盘大小的新发损害)。视网膜炎进展的总发生率为0.10/人年(PY),其中在CD4+T细胞计数<50/μl者中,发生率0.58/PY,在CD4+T细胞计数<200/μl者中,发生率0.…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作为最大的北方港口城市自199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近几年艾滋病(AIDS)疫情以每年大约50%以上的幅度增长,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截至目前,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H IV)感染者200多人,其中AIDS病人31人,死亡12人。据专家估计,我市实际H IV感染者已超过2500人。我市艾滋病流行有如下特点:一是目前我市AIDS疫情尚处低水平流行期,但疫情仍在继续发展蔓延,且流行因素有增无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二是全市15个区县报告有本市户籍的H IV感染者;三是同性恋和吸毒人群已成为我市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人群,近年来,经性途径感染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 AART)对H IV感染患儿眼部表现自然病程的影响。方法:对1982—2004年在意大利米兰的米兰大学儿科研究所就诊的全部H IV感染患儿进行研究。每3月由同一富有经验的眼科医生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与间接眼底检查。一旦确诊患有眼病,则在治疗阶段每周检查1次,此后每月检查1次。比较H AART之前与之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队列研究共纳入117例H IV感染患儿(男性61例),进行了0.09~22.31年(中位数16.33年)的随访。9例(7.7%)累及眼部的病变在接受H AART之前于1983—1994年被确诊。这9例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H IV感染妇女宫颈上皮内瘤样1级病变(CIN1)病情的发展及转归情况。方法:选择1994年11月至2002年9月间阴道镜细胞学检查异常并被确诊为CIN1,排除了子宫切除、宫颈治疗、CIN2~3及宫颈癌等多项指标后,对H IV血清检查阳性或阴性的女性进行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对受试者行2次/年的细胞学检查,出现不典型增生或恶性病变则行阴道镜检查。结果:对223例CIN1患者进行随访(202例H IV血清阳性,21例血清阴性),平均随访3.3人·年,8例H IV血清阳性者病情进展(发病密度为1.2%人·年,95%CI0.5%~2.4%人·年),H IV血清阴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引起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容易引起感染、炎症和恶化。在这些症状中,皮肤病变似乎是H IV阳性患者中最常见的。然而,有关采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 IV感染患儿皮肤病疗效的报道很少。目的:在1个H IV感染患儿队列中研究抗病毒治疗犤未治疗、单一治疗、联合治疗、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 AA RT)犦相关的皮肤病发病率和患病率,以及这些疗法对免疫学和病毒学标记物的影响。在抗病毒治疗期的不同阶段使用这些疗法。患者和方法:对210例H IV感染患儿行回顾性观察研究。这些患儿在22年间每3个月随访1次。采用R…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描述儿童H IV感染者H AART治疗后的神经系统结果,包括进行性H IV脑病(PH E)的发病率及PH E存活患者的临床后遗症。研究设计:在2000年对126例H IV感染儿童进行神经行为及学习成绩方面的前瞻性研究。以PH E、发育延迟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 D)作为主要分析变量。对PH E预测器行年龄匹配作为对照。结果:2000年PH E活动率为1.6%(n=2),PH E静止率为10%(n=13)。大部分存活者有残留运动及认知后遗症并需要特殊教育。既往PH E静止状态的患者有3例(23%)复发。病毒载量(VL)是与PH E相关的唯一明显因素。H IV或PH E与AD…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人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患者较H IV阴性妇女更易发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SIL);H IV阳性妇女较H IV阴性妇女更易发生重度宫颈非典型增生,且伴有下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感染所致的广泛、多中心病变。此外,免疫缺陷的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复发率及病情进展发生率增高。设计:对宫颈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的H IV阳性及H IV阴性妇女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所有患者进行电圈切除术治疗或对未治疗者进行随访。研究SIL复发率及病情进展情况与H IV状态及CD4+计数的相关性。患者:1990年9月至1997年10月间,75例宫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的青少年队列进行纵向随访,对长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设计、机构、受试者:对来自美国13个城市的H IV青少年感染者(n=231,平均年龄18.4岁;女性占72.7%;74.9%为非洲裔美国人)每3个月进行一次评估。主要观察指标:通  相似文献   

1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早期诊断有利于采取措施防止疾病扩散,也有利于早期有效治疗。近年来建立了许多检测急性H IV感染的实验方法,对无症状的H IV感染者已能用血清学方法予以检出。但由于半数艾滋病(AIDS)患者可表现多种不同的症状,90%以上的患者在急性感染早期难以及时正确诊断,其原因是急性H IV感染者均存在体内抗体尚未出现的“窗口期”,以致现有检测抗体的方法无助于“窗口期”的早期诊断。一、艾滋病“窗口期”的概念艾滋病“窗口期”是指人从感染H IV到体内形成抗体的时间。人体遭受H IV感染后,病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纵向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免疫恢复(以CD4细胞计数增加为特征)与任何相关眼压(IOP)变化间的关系并阐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诱发的IOP下降是否可逆。患者可有/无巨细胞病毒性(CM V)视网膜炎病史。设计:回顾1997—2004年间的患者资料。受试者:源于同一眼科中心的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06例,对患者的抗病毒药物服用依从性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持续服用抗病毒药物6个月后的病毒载量进行检测。结果在106例艾滋病患者中,其药物服用依从性良好的患者100例(94.34%),84例治疗良好,病毒载量低于400copies/m L。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临床阶段、社会支持、知识得分以及CD4+临床计数关系密切(P<0.05)。结论在艾滋病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提升其服药依从性非常关键,尤其是在服药副作用较为明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地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syndrome,AIDS)病人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连续对抗病毒治疗患者不同阶段的体重、病毒载量和CD4、等指标监测,观察其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规范治疗24个月后,2名患者较治疗前体重增长、抑制病毒复制和恢复CD4T淋巴细胞有效率达100%。结论通过对2例AIDS两年的抗病毒治疗不同阶段效果评价指标连续监测,可以看到,足量、合理、规范地服用抗病毒药物,能够达到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病毒载量,有效地起到了延长感染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通过围生期抗逆病毒的干预使新生儿经母乳喂养传播H IV取得逆转性的得益。目的:比较2种婴儿喂养方案预防出生后母婴H IV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设计、机构与患者:一项2×2因子的随机临床试验进行围生期(单剂量奈伟拉平vs安慰剂)与产后婴儿喂养(配方奶vs母乳喂养加婴儿叠氮胸苷预防)的干预。2001年3月27日至2003年10月29日,在博茨瓦纳对来自4个地区医院共1200例H IV阳性孕妇进行随机分配。婴儿在出生时、以后每个月直到7个月、9个月、然后每3个月直到18个月都进行检查。干预:所有的母亲从孕34周起并在临产时口服叠氮胸苷,2次/d,每次30…  相似文献   

19.
杨洪英  ;郑红伟 《医学综述》2014,(11):2066-2068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改进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3年3月在隆昌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和隆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在册的15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可能是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截止2013年3月,15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中已死亡83例,病死率52.2%。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情严重程度(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否坚持抗病毒治疗以及是否并发机会性感染等是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应尽早采取防控措施,降低艾滋病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H IV感染妇女的分娩模式及母儿间传播的风险。患者与方法:选取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在巴黎Bichat医院产科病房分娩的H IV感染妇女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法国国家推荐的方法行妊娠护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分娩模式选择及新生儿治疗。结果:在此期间选取358例妊娠中的332例进行分析,其中75%接受强度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 AART),24%接受AZT单一疗法,1%未接受任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接受H AART的妇女及接受AZT单一治疗的妇女中分别有64.6%及28.7%其血浆H IV病毒载量在可探测水平以下(50拷贝/m l)。仅31.7%接受H AA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