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洪涛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8):825-825,828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胆总管(CBD)、胰管的变化规律,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正常成人组和70例胰腺癌组进行CT扫描,并对CBD、胰管前后径进行测量。结果:正常胰腺的CBD的前后径为(4.96±1.61)mm,胰管前后径(1.89±0.71)mm。胰腺癌患者CBD、胰管扩张。结论:胰管及CBD的扩张可作为早期胰腺癌诊断的影像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胰腺癌腹腔神经节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30例胰腺癌患者及50名健康人腹腔神经节的大小。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多排螺旋CT对腹腔神经节侵犯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健康对照组腹腔神经节的左侧长短径分别为(22.1±6.6)mm、(4.1±1.2)mm,右侧长短径分别为(28.3±10.1)mm、(3.1±0.9)mm。胰腺癌患者腹腔神经节左侧长短径分别为(27.9±5.0)mm、(4.4±0.9)mm,右侧长短径分别为(33.2±9.4)mm、(3.7±1.0)mm。胰腺癌组及健康对照组左侧腹腔神经节长径均小于右侧,短径均大于右侧(P<0.01);胰腺癌组双侧腹腔神经节短径和长径均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CT发现有16例患者腹腔神经节受累,与病理结果比较,CT对胰腺癌腹腔神经节侵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9%、64%、67%。结论胰腺癌患者的双侧腹腔神经节较健康人更粗大;多排螺旋CT可评价胰腺癌患者腹腔神经节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胰腺癌CT及ERCP影像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胰腺癌的CT、ERCP特征,CT平扫及增强检查15例,ERCP检查10例,同时完成2项检查8例.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胰头癌11例,CT平扫及增强均示胰头形态、边缘、密度的改变,并对胆胰管扩张显示良好;2例无阳性发现(ERCP显示为阳性).10例ERCP检查,均显示胰管闭塞、狭窄、破坏、以及胆总管扩张的改变.结论:CT、ERCP在早期胰腺癌的显示各有特点,两者结合应用,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胰腺癌患者的MRI影像表现.结果: 18例胰腺癌患者中,脂肪抑制T1WI呈低信号17例,等信号1例;T2WI呈略高信号15例,等信号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低信号;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显示胆总管扩张14例,胰管扩张17例.结论: MRI扫描对胰腺癌的检出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胰腺癌CT及ERCP影像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胰腺癌的CT、ERCP特征,CT平扫及增强检查15例,ERCP检查10例,同时完成2项检查8例,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胰头癌11例,CT平扫及增强均示胰头形态、边缘、密度的改变,并对胆胰管扩张显示良好;2例无阳性发现(ERCP显示为阳性)。10例ERCP检查,均显示胰管闭塞、狭窄、破坏、以及胆总管扩张的改变。结论:CT、ERCP在早期胰腺癌的显示各有特点,两者结合应用,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胆管扩张对胰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有效利用对比剂增强作用,利于病灶检出率高达94%。结果:胰腺癌32例中(1)胰管扩张14例,占43.7%;(2)胆总管扩张17例,占53.1%(并突然截断),部分伴有肝内,外胆管扩张16例;(3)双管征13例,占40.6%。结论:胰腺与胰管比例失调,胰胆管扩张CT表现的形态特征对早期诊断胰腺癌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无胆道造影剂胰胆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10例无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及24例怀疑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腹部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利用曲面重建(CR)方法对无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及胰腺癌患者的胰管、胆总管及壶腹部结构进行曲面重建.使用容积显示技术(VRT)、最小密度投影(MinIP)及间接最小密度投影法(IMinIP)分别对胰腺癌患者的胰胆管系统进行重建.分析无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曲面成像中胰管、胆总管及壶腹部成像情况,并统计其对正常胰管、胆总管、壶腹部的显示率.对怀疑胰腺癌患者的曲面重建、容积显示技术、最小密度投影法、间接最小密度投影重建得到的胰胆管图像对病变的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无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曲面重建图像中胰管显示率为90.0(9/10),平均直径(2.63±0.51)mm,其中88.9%(8/9)可见副胰管;胆总管显示率为100%(10/10),平均直径(7.45±1.12)mm;壶腹部显示率为60.0(6/10).胰腺癌患者使用曲面重建法、容积显示技术、最小密度投影法及间接最小密度投影法4种技术行胰胆管成像可得到胰管及胆总管全长及胆总管下端梗阻处的形态;其中间接最小密度投影法对各结构的显示率最高(98.6%),容积显示技术最低(68.1%).结论多层螺旋CT无胆道造影剂胰胆管造影简单无创,在显示胰胆管三维解剖结构的同时可显示其与周围器官组织的毗邻情况,特别是间接最小密度投影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存在胆道梗阻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胰腺癌彩超误诊或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检查彩超漏诊或误诊后,经增强CT、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为小胰腺癌的病例。结果:本组15例病变中,胰头7例,胰体4例,胰尾4例。病变大小1.0~2.0 cm,平均直径1.6 cm。8例无胆管和胰管的扩张,5例显示胆管扩张,1例显示胰管扩张,1例显示胰管及胆管均有扩张。结论:彩超对早期小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病变较小、病变的位置较深、受患者肥胖和气体的干扰、对病变的主观认识不足等。虽然影响小胰腺癌超声诊断的因素很多,但及时、全面掌握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仔细对相关漏误诊因素进行分析,必要时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则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漏误诊,以提高小胰腺癌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回顾性研究,为探讨MRI对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诊断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胰腺癌,25例慢性胰腺炎进行MRI检查,对MRI征象进行观测,统计与分析.检查方法包括平扫T1WI,T2WI,MRCP,动态增强前后的脂肪抑制T1WI.结果 二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主要征象是:①病变区胰腺局限或弥漫肿大与信号异常;②有无扩张的胆总管突然性狭窄截断与胰周大血管包埋、管径增粗、癌栓、腹部淋巴结肿大、肝转移;③胰腺囊肿的发生频率、部位,与胰腺轮廓的关系;④有无扩张胰管,扩张胰管的形态与贯穿病变区的情况,有无沿胰管走向分布的钙化(结合CT).结论 由于MRI无辐射及新的实用技术(MRCP,动态增强扫描及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等)的应用,使MRI成为胰腺疾病重要的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胰胆管扩张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胰胆管扩张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胰腺癌和42例慢性胰腺炎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资料.每例均口服钆喷酸葡胺(Gd-DTPA)稀释液后分别行常规MR平扫和MRCP扫描.结果 胰腺癌组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主要特征包括:(1)胰管扩张多呈平滑状,且在肿块区截断(16例,占72.7%);(2)扩张的胆总管多呈突然截断(18例,占90%),部分见肝内外胆管均扩张(12例,占42.8%);(3)"双管征"(19例,占86.5%).慢性胰腺炎组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主要特征:(1)胰管粗细不均的不规则扩张,且贯通病变区(20例,占60.6%);(2)肝内胆管少见扩张,胆总管扩张逐渐变细(8例,占80%);(3)部分可见胰胆管结石(5例,占11.9%)、胰腺假性囊肿(21例,占50%)形成.结论 胰胆管扩张的不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表现对鉴别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钧 《中外医疗》2011,30(30):64-64
目的对使用磁共振成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对36例胰腺癌患者磁共振成像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所有36例胰腺癌患者中,34例患者脂肪抑制T1WI呈低信号,2例呈等信号;30例呈T2WI略高信号,6例患者呈等信号。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表明,28例患者呈胆总管扩张,34例患者出现胰管扩张。结论磁共振成像在胰腺癌的检查和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42例经临床手术或随访证实的胰腺癌患者和40例正常志愿者的胰腺磁共振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结果:42例胰腺癌患者中,胰腺癌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1.269 6±0.011)×10-3mm2/s,而40例正常人群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1.556 2±0.016)×10-3mm2/s,表明两组之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病灶检出敏感,是对常规磁共振的重要补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火棉胶包埋胰十二指肠区,行薄型化水平断层切片,为影像学检查和临床各科诊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腹部脏器无明显病变的成人尸体12例,进行胰十二指肠区标本取材,采用火棉胶包埋法做连续水平断层切片,片厚0.5mm.另选健康志愿者10名做上腹部CT薄层扫描,对照研究该区域的结构及毗邻关系.结果:在层厚0.5 mm的连续水平断层切片上,每例平均约有110个有效的观察层面.胰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左前方.其最大前后径为(29.23±1.02)mm,最大左右径为(36.60±5.48)mm,钩突最大前后径(14.76±2.12)mm,最大左右径为(37.89±2.47)mm;胰管在肠系膜上静脉右缘突然转向后,走行在胰头靠后部,主胰管在胰头部管径为(4±2.1)ram;胆总管下段走行在胰十二指肠沟中,后边可有胰腺组织覆盖;十二指肠乳头在十二指肠降部中1/3处占67%.多层螺旋cT水平断层图片可以清楚显示该区域组织器官的毗邻关系,胰头与钩突结构清晰可见,但是胰管和胆管在不扩张的情况下显示欠佳.结论:在水平断面上,十二指肠乳头形态及胰胆管汇合处清晰可见;肠系膜上静脉是区分胰头和胰颈的标志,肠系膜上动脉可作为判断胰头钩突是否增大的标志.该实验可为组织分辨率更高的影像学检查和临床各科诊疗提供实用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疾病组9例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测量其横断面左肾静脉(LRV)扩张段最大前后径(d1)、狭窄段最小前后径(d2)、d1/d2及肾实质晚期时CT值(D);正常组60例正常受检者左肾静脉近段最大前后径(d1)、夹角段前后径(d2),两组进行比较。结果9例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及60例正常受检者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左肾静脉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晰,两组d1、d2、D分别为(14.5±2.3)mm、(3.6±0.7)mm 、(154.3±18.7)Hu及(10.5±2.1)mm、(9.0±1.9)mm、(178.5±21.0)Hu,疾病组与正常组间d1、d2、d1/d2、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后型左肾动脉压迫综合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骨性泪道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亮  许林森 《海南医学》2012,23(4):81-83
目的 获取骨性泪道各项CT测量数值,并分析年龄、性别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88例被检者进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测量分析骨性泪道各项数据.结果 骨性泪道上口前后径为(5.4±1.2)mm、左右径为(4.6±0.9)mm;中点前后径为(4.8±1.0)mm、左右径为(4.1±1.0)mm;下口前后径为(6.7±1.4)mum、左右径为(4.8±1.0)mm,长度为(13.5±2.9)mm;与鼻底平面交角为(69.6±7.2)°.分性别比较,男性骨性泪道较女性略长;分年龄比较,老年组骨性泪道上口及中点前后径较青年组及中年组大.结论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是准确测量骨性泪道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与胰腺癌的关系以及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伴慢性酒精性胰腺炎,2例合并糖尿病史。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脾脏切除,胰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论胰管结石与胰腺癌关系密切;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主要手段;一旦确诊,宜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7.
李臻  韩新巍 《当代医学》2008,2(19):347-349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PBM)的可行性、影像学特征及其与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Sphinctecof Oddi dysfunction,SOD)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363例因阻塞性黄疸PTC下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确立病例入选标准,从中筛选出资料完整、胰管显影的病例,通过影像测量胆胰共同管长度、直径,汇合处胰胆管直径、汇合角度等,并经校正得到实际数值,采用t检验、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统计学处理. 结果 PTC显示胆总管、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高位汇合,具有较长的共同管;确立PBM诊断参考标准.全部病例中胰管显影42例,其中临床诊断SOD 1例,诊断PBM 38例,检出率为10.5%;共同管长度为(12.6±7.9)mm,明显高于正常长度标准6mm(t=5.15,P<0.05).十二指肠乳头开口越远,共同管越长.汇合处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共同管直径分别为(3.7±1.9)mm、(2.4±1.3)mm、(3.3±1.4)mm,与正常值(分别为6mm、3mm、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2.85,5.72,P>0.0 5). 结论 PTC诊断PBM技术 方法 可行、科学、安全,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注意与SOD影像诊断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CT、MRI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相关资料。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患者31例,31例患者均进行CT及MRI检查,总结良、恶性IPMT患者不同影像学特征,如主胰管的扩张程度、胰腺实质囊性病变的直径、有无附壁结节及其直径。结果 (1)CT与MRI对31例IPMT患者鉴别诊断符合率比较无差异(93.54%vs 100.00%)(P>0.05)。(2)15例良性IPMT患者CT平扫主胰管管径扩张范围:(5.63±2.18)mm;增强扫描中,4例(26.66%)患者出现扩张的主胰管内,MRI平扫可见多房囊状肿瘤,信号特点为长T1、长T2。(3)恶性IPMT中10例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6例;CT平扫显示主胰管局限性扩张型9例,弥漫性扩张型7例,平均扩张(16.72±4.12)mm,MRI上恶性IPMT形态单房或多房囊状肿瘤,于其肿瘤内部可见充盈缺损壁结节,增强扫描后呈现轻-中度强化,31.25%恶性IPMT可见胰腺周围可见肿大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倪勇  王成友  秦颖  王成林 《安徽医学》2008,29(6):678-680
目的总结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5例,女性3例。6例有慢性胰腺炎病史,3例有酗酒史,1例有糖尿病史。主要症状为上腹痛、背痛及黄疸。影像学显示胰腺肿大、胰管扩张、胰腺结石或胰腺钙化。5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脾脏切除、头颈段胰管取石术,其中2例附加胰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附加残胰管置管外引流。结论胰管结石是胰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胰管结石并发胰腺癌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主要手段。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病人应争取及早手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0.
全成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2):280-281
目的:研究胰胆管扩张对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胰腺癌和36例慢性胰腺炎的CT资料。结果:胰腺癌主要特征包括:①胰腺癌多来源于导管上皮,常堵塞胰管引起梗阻远段的扩张,并多在胰头肿块处截断(16例,占80%);②胆总管扩张,并突然截断(27例,占87%),并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19例,占38.8%);③双管征(19例,占38.8%)。慢性胰腺炎组的主要特征为:①正常主胰管,在胰头部分的最大内径为3mm,向体尾部逐渐变细。慢性胰腺炎胰管扩张多呈不规则型串珠状并贯通病变区(7例,占77.8%),部分可见钙化或结石(5例,占13.9%)。②扩张的胆总管由上至下逐渐变细(7例,占100%)。结论:胰胆管CT表现的形态特征对胰腺癌与悒性胰隙痛的诊断有答别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