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除肠溶衣测定吲哚美辛肠溶片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肠溶衣对吲哚美辛肠溶片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并进行配对设计的t检验。结果:肠溶衣溶液在 310~340 nm范围内无吸收。P>0.05(n=5)。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肠溶衣对吲哚美辛肠溶片的含量测定无干扰,可不除肠溶衣进行该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吲哚美辛肠溶片是消炎镇痛类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测定吲哚美辛肠溶片的含量需去除肠溶衣后进行。实验中我们发现由于吲哚美辛片的片芯小、肠溶衣薄,包衣与片心粘连在一起,很难准确无误地去除包衣。基于此,我们对吲哚美辛肠溶片按药典的含量测定法进行了去除包衣与否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3.
吲哚美辛HP MCP肠溶片的制备及溶出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 ,采用本室新研制开发的肠溶材料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包衣 ,制备了吲哚美辛肠溶片。通过考察吲哚美辛HPMCP包衣片的溶出度 ,并与吲哚美辛HP55(日本信越公司同类材料 )包衣片及 5种市售吲哚美辛肠溶片的溶出度进行比较来研究HPMCP包衣膜的性质。用相似因子法和chow’s法对溶出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HPMCP包衣片与HP55包衣片溶出行为完全相似 ,相似因子F2 =70 1 ( 5 0≤F2 ≤ 1 0 0 ) ,HPMCP包衣片片心药物溶出速率明显快于 5种市售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肠溶衣对双氯芬酸钠片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并进行配对设计的t检验。结果:肠溶衣溶液在200~400nm波长范围内无吸收,平均回收率为99.63%n=5,RSD为0.53%,P>0.05n=4,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肠溶衣对双氯芬酸钠肠溶衣片的含量测定无干扰,可不除肠溶衣直接测定双氯芬酸钠片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厂家吲哚美辛肠溶片的体外溶出度情况.方法 采用转篮法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溶出介质中药物浓度,计算累积释放量,以威布尔分布拟合溶出参数,并对溶出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药厂生产的吲哚美辛肠溶片在酸性介质(0.1 mol/L的盐酸)中的溶出度均符合规定.但不同厂家的吲哚美辛肠溶片溶出度参数有差异.结论 为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性,相同剂型的同类制剂其生产工艺、原辅料质量等应有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的稳定性.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吲哚美辛含量,通过初均速法对吲哚美辛栓剂作稳定性试验,并与留样观察作对照.结果:吲哚美辛栓剂的热解反应活化能为28.958 kcal·mol-1,室温(25℃)贮存期为220 d,与留样观察240 d结果也基本相符.结论:初均速法测定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的稳定性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氨糖美辛肠溶片中吲哚美辛3种含量测定方法的差异,对检测方法进行评价,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容量分析法对氨糖美辛肠溶片中吲哚美辛进行含量测定,对含量测定的结果、回收率、重复性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研究,并给出综合评价。结果:容量分析法作为现行标准的方法,回收率低,准确度差,质量控制水平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准确,回收率高,重复性好;而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但重复性和专属性差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结论:综合专属性、准确性等因素,高效液相色谱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可用于氨糖美辛肠溶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谌章和 《医药导报》2002,21(2):108-109
目的:考察吲哚美辛凝胶的稳定性.方法:将包装和脱包装的吲哚美辛样品置于高温、高湿、强光环境下,考察其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强光时脱包装吲哚美辛凝胶含量略为下降,高温时(80℃)吲哚美辛凝胶含量下降明显,高湿对吲哚美辛凝胶含量无影响.结论:吲哚美辛凝胶对高温不稳定,对强光略为不稳定,对高湿稳定,提示吲哚美辛凝胶应采用低温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糖美辛肠溶片中吲哚美辛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逯小萌 《中国药业》2014,(24):74-75
目的建立测定氨糖美辛肠溶片中吲哚美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Thermo-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冰醋酸溶液(50∶50),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28 nm。结果吲哚美辛进样量在0.5115-3.069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57%,RSD=0.42%(n=9)。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氨糖美辛肠溶片中吲哚美辛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张先洲  李荣凌  文为 《医药导报》2004,23(12):0967-0968
[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美辛锌胶囊的溶出度,控制药品质量。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吲哚美辛锌的含量,用转篮法测定溶出度。结果:随着pH值增加,吲哚美辛锌的溶解度增大,溶出度符合Weibull方程,t50为26.8 min。结论:吲哚美辛锌胶囊45 min溶出度>75%,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11.
制备吲哚美辛β-环糊精包合物考察其有关性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吲哚美辛β-环糊精包合物.结果:采用显微镜法和红外光谱法进行鉴定,表明吲哚美辛与β-环糊精确已形成包合物,含量测定证明包合物主、客分子比为1:1.结论:吲哚美辛β-环糊精包合成功,明显提高吲哚美辛的溶解度、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2.
潘希霞 《中国药业》1999,8(6):41-41
中国药典规定在测定肠溶衣片的含量时,必须去除肠溶衣后再进行测定,在常规条件下,有的肠溶衣片是直接包肠溶衣,有的则是包上肠溶衣后再包上糖衣层,在测定含量时,由于肠溶衣层较薄,且于片心紧密相连,故不易除去,尤其是包了肠溶衣后再包上糖衣层的药物,去除糖衣后,粉衣层与肠溶衣均为白色,难以分辨,加之片剂的规格小,在去除过程中易碎,因此很难得到一个完整的片心,从而影响含量测定的结果。笔者利用肠溶衣片的磷酸盐缓冲泡(PH为6.8)中能崩解的原理去除肠溶衣层,获得满意效果。具体方法如下。l包糖衣层的肠溶衣去除法取所…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的制备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来  黄学荪  林中 《医药导报》2004,23(8):0588-0589
目的:探索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混合脂肪酸甘油酯42 g,卡波姆0.2 g,吲哚美辛0.1 g,超声波混合后,采用新工艺生产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吲哚美辛含量。结果:吲哚美辛在1~20 mg·L 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日内、日间RSD 0.15%~1.56%,高、中、低浓度回收率98.6%~99.7%。结论: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制法简单,所建方法可用于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吲哚美辛脂质体注射液的制备、含量测定及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吲哚美辛脂质体制备方法,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吲哚美辛的含量,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1.5%,变异系数0.71%。考察了不同pH值对吲哚美辛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吲哚美辛脂质体在pH5.5最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吲哚美辛微乳中吲哚美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冰醋酸=73∶27:0.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1.结果 吲哚美辛在3.349-33.49 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5.4%,RSD为2.2%.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吲哚美辛微乳中吲哚美辛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对乙酰氨基酚与吲哚美辛栓治疗癌性发热的效果.方法 将108例癌性发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乙酰氨基酚组(甲组)用对乙酰氨基酚0.5 g口服;吲哚美辛栓组(乙组)用吲哚美辛栓0.1 g纳肛.结果 乙组退热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吲哚美辛栓组退热时间快,无胃肠道反应,无虚脱发生.结论 吲哚美辛栓用于癌性发热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乙酰氨基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氨糖美辛肠溶片中盐酸氨基葡萄糖和吲哚美辛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乙腈-磷酸盐缓冲液(取3.5 g磷酸氢二钾和0.25 mL氢氧化铵,加水至1 000 mL,用磷酸调节pH至7.5)(70∶3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195 nm和254 nm。结果 盐酸氨基葡萄糖在98.10~1 962.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15%,相对标准偏差(RSD):0.97%(n=9);吲哚美辛在32.86~657.2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0.66%(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能同时测定氨糖美辛肠溶片中双组分盐酸氨基葡萄糖和吲哚美辛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和单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仙草风湿胶囊中吲哚美辛和吡罗昔康的含量,方法:利用吲哚美辛和吡罗昔康溶解性能,采用氯仿溶解,碱液提取,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和单波长分不铫度法,分别测定吲哚美辛和吡罗昔康的含量。结果:吲哚美辛和吡罗昔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和100.7%,RSD分别为0.72%和0.86%。结论: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消除中药成分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利用胶凝法制备了含吲哚美辛的壳多糖小球。带阳电荷的壳多糖与带阴电荷的多聚磷酸钠作用,形成凝胶小球。小球的特性与充多糖的粘度、多聚磷酸钠的浓度以及吲哚美辛的含量有关。体外溶出试验显示,吲哚美辛-壳多糖小球的溶出速率明显低于吲哚美辛结晶,并与TPP的浓度及小球中药物的载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自制壳聚糖-吲哚美辛微囊的药动学.方法 以市售普通吲哚美辛片剂为参比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模型动物家兔药时曲线.结果 与普通片剂相比,兔口服壳聚糖-吲哚美辛微囊后,达峰时间明显推迟,且达峰浓度降低(P<0.05);同时药物在兔体内平均驻留时间明显长于普通片(P<0.05);但两制剂的AUC无差异(P>0.05).结论 研制的壳聚糖-吲哚美辛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且吸收程度与普通吲哚美辛片剂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