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佑铭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168-169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CT定位血肿清除术清除颅脑内血肿;另一组则采用常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死亡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质量等。结果:CT定位组32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21.9%;常规开颅组30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26.7%,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5d两组评分比较,CT定位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开颅组(P〈0.01)。术后随访6个月,CT定位组较常规开颅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于血肿量30ml以上且脑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采用CT定位血肿清除术对脑组织损伤较少,神经功能恢复较快,且能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孙夕峰 《现代医药卫生》2014,(18):2799-2801
目的观察标准创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择47例在该院采用标准创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观察组,选择47例同期在该院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1、3、7 d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9.57%(28/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5%(2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创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是救治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后分别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及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清除率94.3%明显大于参考组75.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少于参考组的1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21±2.65)d明显短于参考组(21.96±3.09)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比较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微创钻孔术(微创组)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5 d时血肿量。对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及术前、术后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肿量无显著差异,但术后第1、3、5天时,微创组血肿量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2周,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开颅组,术后3个月时,微创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开颅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3.33%;开颅组死亡2例,死亡率6.67%;两组术后死亡率经比较(χ2=0.351,0.5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清除血肿,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相比开颅血肿清除术而言,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对照组为2010年前在本院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的手术方法可以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清醒也较快,并发症较少,神经功能恢复好,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最佳外科疗法。方法 2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术前GCS评分、血肿量、出血部位等的异同,随机采用早期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疗效比较。疗效判定指标为:病死率、血肿清除率、近期、远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成本等。结果传统开术死亡24例、占20.7%;微创术21例、占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清除率,传统开颅术(94±5)%,微创术(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传统开颅术预后不良55例、占47.4%,微创术56例,占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传统开颅术(25.6%)与微创术(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开颅术的治疗成本高于微创术。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7.
张波  王任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69-170
目的:探讨急生颅内血肿伴脑疝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I型颅内血肿穿剌针。血肿腔持续引流联合开颅手术治疗的22例患者中,预后良好14例(63.64%),死亡3例(13.64%);常规开颅手术23例患者中,预后良好6例(26.09%),死亡12例(52.17%),两组良好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手术能缓解或解除脑疝危象,彻底清除血肿,降低死亡率,是治疗急性颅血伴脑疝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许奕聪 《江西医药》2014,(4):298-299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60例,行微创穿刺清除血肿)和开颅组(60例,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情况、术后不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开颅组术中出血量为(89.5±25.6)ml,微创组为(3.5±1.8)ml,开颅手术出血量明显多于微创手术(P〈0.01);开颅组治疗总有效率(85.00%)稍高于微创组(80.0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不良情况发生率(11.67%)明显高于微创组(5.00%)(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相当,但微创穿刺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耗时短,且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4.8%)低于对照组(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死亡率低,疗效确切,优于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63例开颅手术中发生颅内感染的25例病例,总结分析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抗生素治疗方案。结果 25例颅内感染患者中,应用万古霉素+头孢他啶治疗9例,应用比例最高,是较好的治疗方案。幕下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率为8.7%,幕上开颅手术后的颅内感染率2.5%(P〈0.05);显微手术的颅内感染率为6.2%,非显微手术的颅内感染率为2.2%(P〈0.05);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将手术时间分为〈3h、3~6h和〉6h3个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颅内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将其分为〈3d、3~7d、〉7d3个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显微手术、幕下开颅手术、手术持续时间长、停留颅内引流管时间长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颅内感染的经验性治疗仍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要结合抗生素的耐药状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基底节血肿患者52例,采用改良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手术后7 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手术后14 d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52例患者中,完全恢复26例,生活基本自理22例,中转开颅4例,无一例死亡。术后7 d GC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 GC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及28 d S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改良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血肿有效,操作相对简单,适宜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脑外伤患者迟发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脑外伤迟发硬膜下血肿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02,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脑外伤患者迟发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清除血肿,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经侧裂一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并与同期34例行传统骨瓣开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清醒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经侧裂组术后恢复良率(ADLⅠ-Ⅲ级)明显高于骨瓣组(P〈0.05),两者血肿清除率及痛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轻,手术显露满意,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致残、致死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组(42例)和小骨窗开颅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血肿清除率、再出血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1d患者生活能力评定(按ADL分级),小骨窗组明显优于大骨瓣组(P〈0.05);术后小骨窗组残留血肿量为(9±1)ml,明显少于大骨瓣开颅组的(15±3)ml(P〈0.05);术后12h小骨窗组有2例(4.76%)再出血,大骨瓣组有8例(19.05%)发生再出血,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5.
王铭 《河南医药信息》2010,(14):110-111
目的探讨小儿腹外疝小横切口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小横切口高位结扎术165例(A组),传统疝修补209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①平均手术时间:A组30min,B组61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平均住院日:A组2.4d,B组9.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平均医疗费用:A组1286.2元,B组2597.13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A组12.4h,B组29.4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平均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A组3d,B组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术后并发症:A组24.5%,B组3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术后复发:A组1.17%,B组1.5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下腹皮纹横形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高血压脑m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高血压脑m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开颅组)以及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微创组),各30例。开颅组采用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微创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结果微创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07±0.42)h,明显短于开颅组平均的手术时间[(5.03±1.25)h]。经手术治疗1周后,开颅组患者GCS得分(9.44±531)分,明显低于微创组的(14.12±5.28)分;经手术治疗4周及半年后,微创组恢复良好比率明显高于开颅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开颅组;术后1周,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开颅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顷内血肿微刨清除术治疗高血压颅内血肿具有手术时问短、手术创伤小、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减压联合术后应用尿激酶引流手术和开颅去骨瓣减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以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总结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我科分别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减压联合术后尿激酶溶凝血块引流术两种方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各45例。结果术后6个月按ADL分级评估预后:小骨窗联合术后应用尿激酶组Ⅰ~Ⅱ级29例,占64.4%,死亡2例,占4.4%;开颅去骨瓣组Ⅰ~Ⅱ级21例,占46.6%,死亡5例,占11.1%。两组预后分级(Ⅰ~Ⅱ级占百分比)和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减压联合术后应用尿激酶引流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简单、迅速有效、创伤小、恢复快、预后相对较好,对于出血量<80mL,中线移位<1cm的患者更为适合,且不需要二期颅骨修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手术与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术,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和伤残分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20.2±1.5)d,对照组为(37.6±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25例,伤残3例,死亡2例,对照组恢复20例,伤残5例,死亡5例,两组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具有住院时间短、伤残率较低的优点,是此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简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等手术情况以及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半年ADL分级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等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恢复率为85.4%,对照组为6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可靠、效果良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锁孔手术治疗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36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同期在本院行传统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术后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及临床效果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342.56±3.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0±0.5)d,不完全性失语1例,肢体偏瘫1例,并发症5.6%,临床有效率94.4%,对照组中术中平均出血量(482.12±2.1)ml,住院时间(16.0±0.9)d,术后硬膜下血肿2例,硬膜下积液1例,不完全性失语2例,肢体偏瘫1例,并发症16.7%,临床有效率80.6%,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孔手术与传统术式相比临床疗效好,具备切口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及出血少等方面优点,是治疗低级别胶质瘤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