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高强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11)
目的 对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100例骨科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能显著提高患者机体恢复能力与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护理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余俊燕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9):172-17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率。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骨科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骨科患者473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n=233)和观察组(n=24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进行两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的对比.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3.3±2.8)天,对照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6.6±2.4)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压疮、便秘、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3.2%、1.0%、9.0%、1.2%、2.2%,对照组分别为8.4%、3.1%、21.9%、4.8%、7.2%,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病率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观察组具有96.7%护理满意度,对照组具有86.7%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中开展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获得了患者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22±2.51)d,实验组为(11.85±2.30)d,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55% VS74.14%,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提高了骨科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5.
应肖蓉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7)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骨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4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骨科住院住院患者2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13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肢肿胀、继发损伤、消化道症状、早期康复训练落实、误吸误咽/跌倒/坠床、其它内科疾病急性发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提高骨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12月骨科患者100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入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两组均护理2周,护理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依从性分别为96.0%、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0%、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0%、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护理应用规范化预见性护理模式,可促使患者病情迅速康复,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骨科患者由于骨折疼痛、骨折后带来的功能障碍及卧床时间长等原因,常有焦虑、烦躁的心理,而骨科术后的并发症也可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1]。在临床上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可使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心理问题有正确的评估,制订出最佳方案,从而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我科室于自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一年间就诊的100位骨折的患者,通过对照实验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并最后记录治疗成效.结果:实验组50人中压疮有2人,而伤口感染和血栓阻塞分别为1人.术后康复状况良好的达到了92%.而没有采用预见性护理的对照组中,伤口感染为3人,而压疮和血栓阻塞分别为4人.术后康复状况良好率仅有78%.结论: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大幅度的提高骨折患者的康复率,在病情初期可以提高医疗效率,术后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陈贤洁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9):223-223
目的究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年我院骨科收治6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为探究依据,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与干预组(35例),对照组接受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周期、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周期、护理总体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周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4例骨科患者,按实际病情和年龄分为相对平均的两组,每组82人.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分别记录并进行对比.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满意度上对照组和观察组也存在比较明显差异.结论: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应该在具体治疗时间中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析.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接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每组42例;对比组开展常规专科护理,探究组同时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掌握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探究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骨科创伤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来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本文选择我院一段时间内的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数据比对的方式来研究预见性护理程序的重要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预见性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预见性护理对于骨科创伤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骨科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的80例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负面情绪、护理间发生的医患纠纷、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护理前,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58.94±4.65)分、(57.73±5.13)分;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58.81±4.70)分、(57.65±5.01)分,两组在焦虑、抑郁评分上对比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0.24±4.14)分、(39.84±2.74)分;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5.70±3.21)分、(42.47±3.68)分,两组在焦虑、抑郁评分对比上差异显著,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组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血透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75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2组,对照组37例患者进行常规血透护理,而观察组38例病人则予以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并发症率5.26%,显著低于对照组21.6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81.08%.结论:在血透治疗过程中进行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提示患者满意度,利于和谐的护患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8.1~2019.12共纳入892例血液透析患者开展研究,其中将2018.1~2018.12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439例患者作为甲组,2019.1~2019.12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的453例患者作为乙组,评估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乙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住院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预见性护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变化比较.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72%,高于研究组1.81%,比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两组均护理至患儿痊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及门诊部门于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骨科治疗患者68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下,按照掷骰子的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4例,主要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34例,单纯地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恢复周期为94.1%,痊愈率为88.2%,护理满意度为94.1,舒适度为97.1%,依次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6%、64.7%、73.5%、73.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骨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杜伟跃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7):205-206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天津市胸科医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9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