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入院后治疗前眼压平均为(42.5±3.0)mm Hg;经过积极治疗,眼压水平得到控制,眼压平均为(17.5±2.0)mm 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不佳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最大程度上保护患者的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眼外伤患者早期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103眼)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类型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治疗后通过对所有患者3~6个月的随访发现,有87例患者(87眼)没有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在6~21mmHg之间,属正常;9例患者(11眼)眼压在21mmHg以上,4例患者(5眼)眼压在6mmHg以下;有5例患者(6眼)视力下降或丧失,95例患者(97眼)的视力和手术之前相同或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中术后有6例患者(7眼)眼出血,1例患者(1眼)视网膜脱离。结论眼外伤患者早期继发青光眼具有极为复杂的临床表现,因此我们应该对不同病例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高峰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118-119
目的研究分析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相应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50例(5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手段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作出总结。结果入选本组研究的患者中15例球内积血,占30.0%,10例虹膜睫状体炎症,占20.0%,10例晶状体脱位,占20.0%,10例晶状体破裂,占20.0%,5例房角后退,占10.0%。依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对其进行前房冲洗、药物治疗、小梁切除、晶状体切除术治疗。治疗后8例患者的眼压<10mmHg,38例患者眼压在10~21mmHg之间,4例患者>21mmHg。结论导致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病因复杂,早期应对患者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必要时行联合手术治疗的方式降低患者眼压,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视力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于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90例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45例,47眼)和研究组(45例,48眼).参照组患者采取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眼压及裸眼视力.结果 研究组手术成功率为9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小梁切除术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眼外伤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眼外伤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治疗前后眼压水平和裸眼视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原因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95例共计95只眼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原因包括眼内积血42只眼、晶状体源性29只眼、前房角挫伤16只眼、炎症8只眼等,根据眼外伤原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86只眼眼压被控制,成功率为90.5%.79只眼(83.2%)的视力与术前相同或提高,16只眼(16.8%)视力下降.术后后遗症为5例白内障,2例视神经萎缩,1例视网膜脱离,1例脉络膜脱离.结论 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过程中眼压增高是危险因素之一,并且机制复杂,对治疗后视力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治疗应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小飞 《北方药学》2014,(10):129-129
目的:探讨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自2013年5月~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眼外伤导致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眼压下降幅度为(19.2±1.2)mmHg,对照组患者眼压下降幅度为(15.5±1.4)mmHg。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视力恢复有效率为85.3%。结论:针对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提高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4例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主要原因为眼内积血39例(47.6%)、晶状体脱位或损伤24例(30.3%)、房角损伤10例(13.8%)、眼内炎症7例(7.8%),不同原因造成的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其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单纯药物治疗26例,药物联合各类手术治疗54例;经治疗后71例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67例患者眼压恢复正常。结论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较复杂,应根据病因及时治疗,控制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54例(108眼)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因,总结治疗体会。结果眼外伤后引起青光眼的原因是眼内积血、晶体脱位和房角挫伤等,治疗宜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结论对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根据发病原因对症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78例,对其治疗方法、病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均有很大的改善,眼压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应根据患者损伤类型,结合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促进患者视力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1.
陈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24-525
目的回顾分析43例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诊治。方法应用临床收集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前房出血、房角挫伤、晶体脱位是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主要病因。结论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取得良好疗效,挽救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眼外伤所致前房出血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90眼)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Ⅰ级前房出血吸收时间为1~5 d,Ⅱ级前房出血吸收时间为5~10 d,Ⅲ级前房出血吸收时间为7~15 d。其中继发出血9例,继发青光眼19例, 2例出血未完全吸收继续治疗恢复良好。所有继发青光眼病例于前房出血吸收后眼压均恢复正常。积血吸收后视力<0.1者4例, 0.1~0.5者20例, 0.6~1.0者21例,>1.0者45例。结论 挫伤性前房出血经有效合理药物治疗可使出血得到吸收,保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一些复杂的、继发出血的病例,采取积极、恰当的治疗措施可避免视力的严重损害,视力可得到恢复,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相似文献   

13.
86例眼外伤继发青光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86例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方法应用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眼内积血、房角挫伤、晶体脱位是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主要病因。结论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经积极治疗,眼压可以控制,可挽救部分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65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采取三联手术治疗方法;收集同期治疗的42例(47只眼)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视力情况、眼压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改善患者眼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外伤性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搜集开封市中心医院外伤性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58例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单纯药物治疗治愈21例,药物联合前房穿刺治愈28例,手术治疗治愈9例,大部分患者前房积血吸收,视力明显提高。结论药物治疗和前房穿刺能治愈大多数外伤性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视神经有明显改变时需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占慧琴 《海峡药学》2016,(8):152-153
目的 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眼科收治的8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观察两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治疗前视力和眼压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视力和眼压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视力和眼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明显的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吴勤  朱卫星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6):2482-248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方法分析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采取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视力、眼压及前房角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及前房角均优于术前(t=11.37、10.27、10.8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和前房角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继发性青光眼是继发于其它眼病(包括眼外伤)的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一旦出现,如不及时正确处理,由于眼压长期升高,常会严重损害视力,甚至造成失明。为了探讨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措施,现将我院1972年1月至1980年12月的373例(391眼)继发性青光眼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虹膜激光切除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32眼葡萄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给予虹膜激光切除术后临床资料,通过视力、眼压观察治疗情况。结果术前眼压25-40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终末眼压为12-21 mmHg,随访期间31眼(96.88%)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0.5者14眼(43.74%),较术前视力≥0.5者3眼(9.38%)明显提高。结论虹膜激光切除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青光眼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取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范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视力为(0.28±0.10),眼压为(15.25±4.17)mm Hg(1 mm Hg=0.133 k Pa);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视力为(0.22±0.09),眼压为(21.41±4.35)mm Hg。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视力、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范围和眼压,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