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采用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13例,中位年龄19(7~40)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CR1后移植9例,CR2后移植4例.预处理选用以MAC(Melphalan 140~180 mg/m2×1 d;Ara-C 1.0~2.0 mg/m2×2 d;CTX 60 mg/kg×2 d)为主的方案,其中6例在经典MAC的基础上改用马法兰口服为静注,并有3例同时加用CCNU(5 mg/kg×1 d)及VP16(600 mg/m2×1 d).另3例次采用TACC为主的预处理.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平均存活时间为29个月(2~132个月).9例CR 1期移植者3年无病生存为4例,5年DFS为3例.结论为降低白血病复发率和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无骨髓供者的CR 1期急性白血病患者适合接受ABMT.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双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科2003年4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后行第1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另外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后行第1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4个月行第2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42例患者均造血功能重建。其中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无病生存13例(65%),复发7例(35%)。单次自体移植无病生存10例(45.5%),复发12例(54.5%)。结论双次自体移植较单次自体移植复发率低,移植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以作为没有找到合适供者或经费困难患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有一定的疗效,但其确切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强烈化疗后再使用GCSF动员可从大部分治疗后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的患者体内获得治疗量的ph染色体阴性的CD34+细胞,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还可使耐药白血病细胞恢复对伊马替尼或α-干扰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分析亲缘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related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对2008年4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亲缘PBHSCT的AML患者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总生存率(OS)、无白血病生存率(1eukemia—freesurvival,LFS)和累积复发率(relapserate,RR),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3年OS及LFS分别为61.9%%及52%,累积复发率为39.1%。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总发生率为37.5%,其中Ⅱ-Ⅳ度aGVHD发生率为29.7%。单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疾病疗效(P=0.001)、移植供体类型(P=0.002)、初诊时白细胞数量(P=0.018)与OS相关。重度aGVHD(Ⅱ度以上aGVHD)对于OS有一定影响(P=0.070)。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疗效、移植供体类型、重度aGVHD是影响亲缘PBHSCT治疗AML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亲缘PBHSCT是治疗AML的有效方法,复发是移植治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移植前疾病的治疗疗效、移植供体类型、重度aGVHD是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FLAG巩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以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联合氟达拉滨(Flud)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即FLAG方案巩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对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影响。对15例AML患者在诱导缓解后采用FLAG方案巩固治疗(氟达拉滨,50mg/d,第1-5天;Ara—C2g/(m^2·d),第1—5天;G—CSF300μg/d,皮下注射,化疗前1天至中性粒细胞〉1.0×10^9/L)。15例中男10例,女5例,中位年龄36(14—51)岁,13例为初发AML,2例为复发难治AML。12例FLAG观固2个疗程,3例巩固3个疗程。动员方案为:9例为FLAG,6例大剂量足叶乙甙(VP16)+G—CSF。结果表明:15例患者中11例(73.3%)被证实有足够的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2.0×10^6/kg),CD34细胞中位数为3.52×10^6/kg[(2.2—4.6)×10^6/kg]。在4例仅采集到足够的单个核细胞(MNC),而CD34^+细胞含量却较低。结论:2个疗程的FLAG巩固治疗对AML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影响不明显,毒副作用不明显且不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 相似文献
6.
黄文荣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6,(4):277-279
经过近40年的发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变化.AHSCT的主要优势为移植相关死亡率低和移植后患者生活质量高,其主要问题为移植后复发率高.预后良好及不适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可受益于AHSCT;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治疗时代,对TKI反应良好的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进行AHSCT治疗后,可提高其远期生存质量.为了提高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AML患者应在化疗缓解后强化治疗2~3个疗程进行AHSCT治疗,ALL患者则应在化疗缓解后强化治疗3~5个疗程进行为宜.ALL患者在接受AHSCT治疗后,还应进行移植后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磷酰胺联合全身照射、大剂量马利兰联合环磷酰胺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最基本的两种预处理方案。两种方案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全身照射的剂量以12 Gy为宜。对于复发难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可以通过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或依托伯甙、放射免疫治疗或以依托伯甙代替环磷酰胺,使用马利兰静脉制剂等来降低复发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背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复发率极高,如何降低移植后复发率至今仍是难点。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异体细胞因子活化杀伤(CI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治疗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例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诱导化疗及巩固强化治疗后,在第1次缓解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1个月给予三四疗程异体CIK细胞输注,每隔半年1个疗程,每疗程分5次输注异体CIK细胞,每隔1日输注1次。每次输注CIK细胞前半小时内给予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第1次输注后隔日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半年后减为隔2日1次,1年后减为隔3日1次,1年半后减为1次/周,维持半年后结束,预防白血病复发。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异体CIK细胞及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无发热、寒战、皮疹等不良反应,无骨髓抑制及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治疗安全。2例患者持续缓解时间分别为20个月及2年,目前仍无复发。首次得出对于无合适供者的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缓解后可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异体CI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治疗,有机会获得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治疗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5例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全部为复发或难治性高危类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32.5岁;移植前6例为缓解状态,9例为未缓解状态,10例为HLA配型全相合,5例为HLA配型半相合.全部病例均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预处理方案为降低预处理强度的氟达拉滨联合白舒非、阿糖胞苷及环磷酰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氨甲蝶呤、他克莫司等,移植后3个月进行预防性供者外周血干细胞输注,观察全部患者毒副反应、GVHD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表明:全部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5 d及16.8 d,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100%为完全供者造血.随访至2014年6月,中位随访27.5个月(18-54个月);全部病例中发生GVHD8例,因并发症死亡1例,复发死亡4例,其余10例患者仍无病存活,2年的无病生存率为66.7%,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54个月.结论: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挽救性治疗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良好疗效,安全系数大,可作为关键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5例完全缓解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完全缓解期(C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并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2000年至2007年在我院进行allo-HSCT的75例CR期的AML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计算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并对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3年OS及DFS分别为58.4%及53.9%,累积复发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16.9%及29.9%。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总体发生率为59.6%,其中Ⅱ-Ⅳ度aGVHD发生率为18.7%。非亲缘HLA相合移植病例3年DFS为34.3%,低于亲缘HLA相合移植病例(60.0%,p=0.019);难治性白血病患者3年DFS为35.7%,低于对照组(非难治性白血病组)58.2%(p=0.048);发生重度aGVHD的病例及对照组3年DFS分别为35.7%及54.4%(p=0.059)。非亲缘HLA相合移植及发生重度aGVHD的病例TRM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33和0.010)。多因素分析确认,与allo-HSCT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非亲缘HLA相合移植(p=0.049,RR=2.09,95%CI1.01-4.36)、难治性白血病(p=0.038,RR=2.33,95%CI1.05-5.20)及重度aGVHD(p=0.040,RR=2.33,95%CI1.04-5.20)。结论:Allo-HSCT是AML缓解后治疗的有效方法,TRM是移植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非亲缘HLA相合移植、难治性白血病、重度aGVHD是影响AML患者allo-HSCT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已不容置疑,在不具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下,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方法:选取1989—05/2000—07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年龄24.5(11~48)岁。单次移植29例,其中移植前首次完全缓解期23例,二次缓解期5例,未缓解期1例。双次移植14例,其中首次移植和第二次移植前为二次缓解期各1例,其余移植前均为首次完全缓解期。预处理方案:包括含全身放疗(26例)、全淋巴放疗(14例)与不含全身放疗的高剂量化疗方案(3例)。移植后治疗:化疗长春新碱+泼尼松/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方案和白细胞介素2免疫维持治疗。
结果: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9例5年无病存活10例,其中移植前首次完全缓解期9例,二次缓解期1例。5年无病存活率34.5%。双次移植14例5年无病存活6例,5年无病存活率为42.9%。两次移植前均为首次完全缓解期。
结论:在不具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下,可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8月本院行allo-HSCT的急性白血病28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26例为同胞全相合,2例同胞5/6相合。预处理方案22例为马利兰/环磷酰胺,3例为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3例为马利兰/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常规采用环孢素联合短程甲氨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至随访结束,总生存率71.4%,其中,16例患者(57.1%)已无病生存11~79个月。未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6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8例于移植后死于cGVHD、感染或疾病复发。移植前首次化疗即达完全缓解者(即CR1)移植后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比CR2或NR患者同期增高。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CR1后应尽早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10 0例患者中男 6 9例 ,女 31例 ,中位年龄 2 9.5岁 (4~ 4 7岁 )。移植前处于第 1次完全缓解 (CR1 )者 6 9例 ,复发后多次CR者 13例 ,复发 18例。预处理方案采用全身照射加环磷酰胺 (Cy TBI)方案 4 5例 ,白消安加环磷酰胺 (BUCY)方案 5 5例。移植方式为HLA配型相合的同胞allo HSCT 86例 ,包括骨髓移植 (BMT ) 6 4例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 2 2例 ;HLA配型相合的无血缘关系BMT 8例 ,无血缘关系脐血移植 (CBT) 6例。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预防采用长程甲氨蝶呤 (MTX)方案 4例 ;经典环孢菌素A(CsA)加短程MTX 96例。平均随访时间为 38.1个月。结果 allo HSCT后 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 (OS)为 5 3.4 % ,无病生存率 (DFS)为 5 0 .5 %。移植前处于CR1 者 ,5年OS为 70 .5 9% ,DFS为 6 9 8% ,显著高于移植前处于复发后多次CR和复发患者 (P <0 .0 0 1)。同胞BMT与PBSC比较 ,3年OS分别为 5 6 2 %和 6 2 .0 % (P >0 .0 5 ) ,DFS分别为 5 6 .2 %和 5 7.9% (P >0 .0 5 ) ,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表明 ,移植前处于CR1 期 ,且缓解时间 >6个月者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比较两种预处理方案患者 5年 相似文献
15.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 is a curative therapy against a variety of hematological disorders. However, its application has been limited to younger patients without organ dysfunctions due to transplant-related toxicities. Recently, non-myeloablativ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NST) or reduced-intensity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RIST) has been developed as a less toxic HSCT, which enables the application of HSCT to patients of advanced age or with organ dysfunction. The anti-leukemia effect mainly depends on the graft-versus-leukemia(GVL) effect.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 has been known to be one of the best targets for GVL effect, supported by the observation of durable molecular remission after 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 for relapse after HSCT. RIST could be a promising treatment modality for patients with CML. 相似文献
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2007-01/2008-04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患者9例,6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3例慢性髓系自血病;供者中6例为HLA完全相合的同胞,2例为HLA 9/10相合的无关供者,1例为半相合供者:预处理采用经典的BU/CY方案或GIAC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吗替麦考酚酯+甲氨喋呤方案或环孢菌素A+吗替麦考酚酯+甲氨喋呤+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 L-1,血小板>20×109-1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1,15 d;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1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随访3~16个月无病生存率为77.8%.死亡2例. 相似文献
17.
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改良马利兰与环磷酰胺(BU/CY)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环孢素A、短程甲氨喋呤、霉酚酸酯和抗-CD25抗体。结果5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重建。1例因合并Ⅲ度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其余4例随访20~30月,目前均无病存活。结论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稳定,严重并发症少,可作为造血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8.
背景: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减轻了预处理强度,减少了移植相关的死亡。目的:分析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71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b患者1例,行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患者同胞弟弟,60岁,HLA5个位点相合,ABO血型相同。预处理用药包括采用氟达拉滨、塞替派、环磷酰胺和马利兰针剂。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用抗胸腺球蛋白、巴利昔单抗、环孢素A、麦考酚酯肠溶片及丙种球蛋白,移植后并发症防治和支持治疗:更昔洛韦防治巨细胞病毒感染、前列腺素E1、丹参、肝素及熊去氧胆酸防治肝静脉闭塞症,预处理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1时开始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d)促进造血重建。必要时输注辐照的浓缩红细胞和血小板,供者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连用7d,第6,7天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当天输注给患者。结果与结论:移植后28d完成造血重建。移植后50d,行STR检测结果显示供受者100%一致。移植后+20~30d陆续出现"出血性膀胱炎"、"败血症(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胞菌)",移植后2个月出现黄疸、肝功能损害,诊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Ⅲ度(肝脏,3级)",经过抗感染、保肝、调整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结果表明采用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多种合并症老年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治疗非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①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骨髓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和/或分子遗传学检查确诊为加速或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实验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STI571治疗组23例患者,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32岁,2002-04/2006-06陆续开始应用STI571,观察截止时间为2006-10,平均用药17.5个月。造血干细胞移植组7例患者,1999-07/2006-04收治,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35.4岁;健康亲缘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供者7例,均与受者经HLA配型证实为全相合。②STI571治疗:23例患者每日口服STI571 600mg,此过程未给予其他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出现以下任一情况药量增至800mg:治疗3个月仍未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达到血液学缓解后复发;达到主要遗传学缓解后复发。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给予停药或减量:中性粒细胞<1×109 L-1或血小板<50×109 L-1;出现≥Ⅱ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每周复查血常规,根据血象和骨髓象调整剂量,每3个月进行骨髓象及细胞遗传学检查。③干细胞移植的相关干预方案:7例患者均采用经典/改良BuCy2方案进行预处理,再给予短程甲氨蝶呤联合环孢菌素A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中部分患者加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环孢菌素A于移植前1d以10mg/(kg·d)分2次口服,并逐渐调整其血浓度至200~400μg/L;移植后1d静脉注射甲氨蝶呤15mg/m2,移植后3,6,11d静脉注射甲氨蝶呤10mg/m2。④有效性评估:包括血液学效应(血液学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未缓解)、血液学复发及疾病进展、细胞遗传学反应(根据Ph 细胞所占比例分为完全缓解、大部分缓解、小部分缓解、微缓解、不缓解、主要遗传学反应、遗传学复发)。⑤安全性评估:按WHO不良反应分度标准分为0~4度。结果: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效应:STI571治疗组23例患者均可评价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效应,12例(52.2%)保持血液学完全缓解,5例(21.7%)发生主要遗传学效应,其中4例(17.4%)为遗传学完全缓解。造血干细胞移植组7例患者于移植后3~6个月均可评价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效应,且获得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与STI571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两组患者的总体存活率行Kaplan-Meier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4,P=0.85)。③不良事件与副反应:STI571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没有患者因药物不良副作用而停药、死亡,7例(30.4%)患者发生III/IV级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造血干细胞移植组2例(28.6%)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42.9%)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给予相应治疗后3例无效死亡;移植60d内发生细菌或真菌感染4例,监测出巨细胞病毒血症2例,经治疗后均得到控制;2例患者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经治疗后病情缓解。结论: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液学完全缓解率、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率显著优于STI571治疗,但两种方法最终的患者生存率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