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虹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S):115-116
对136例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人实施整体个性化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减轻了手术后疼痛及术后出血,提高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鼻窦疾病的一种新技术,手术最基本的要点是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和鼻窦结构,通过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来改善和恢复患者的鼻窦功能。与传统的鼻窦根治术相比,具有入路深、损伤轻、痛苦小、操作精细、观察准确等优点。我科自2002年1月-2008年2月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66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虹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4):115-116
对136例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人实施整体个性化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减轻了手术后疼痛及术后出血,提高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儿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理想方法,术后仔细换药及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1].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本院对43例鼻息肉、鼻窦炎患儿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围术期护理配合的有效措施和作用。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并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病例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根据病变部位和病变范围选择术式、术后护理,并常规使用抗生素7-10 d,及时清理鼻腔凝血块。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护理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的护理并发症。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创伤小,治疗彻底,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围术期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恢复、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在国内正迅速发展 ,这项技术开创了鼻科学的新领域 ,不仅成为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而且手术适应症及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扩大到了鼻眼和相关疾病中 ,因其有损伤范围小、组织损伤少、多角度、可直视等优点 ,并且不遗留面部瘢痕 ,疗效好 ,正成为一种有较大使用价值的方法 ,并且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院1999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共完成 186例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6例患者中 ,男 12 4例 ,女 6 2例 ,年龄 17~ 6 4a ,其中鼻…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2003年5月-2006年4月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患者146例,术后反应良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汪凡  胡菁 《九江医学》2006,21(1):86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是鼻外科学一项新技术,它是将传统根治性大部或全部刮除窦内黏膜的破坏性手术变为根据病变的程度,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足使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功能性手术[1]。我院自2004年5~12月成功地对120例患者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疗效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2例,女68例,年龄分布12~50岁,平均35·5岁。急慢性鼻窦炎62例,鼻息肉2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15例,鼻中隔偏曲10例,鼻窦囊肿4例,鼻出血4例,鼻咽纤维瘤1例。2护理2·1…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简称PESS)是在电视直视观察下,在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下,清除病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从而恢复病变鼻窦的正常功能。它具有照明清晰,全方位视野,操作精细,创伤小,面部无疤痕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耳鼻喉科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本院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鼻内镜进行鼻窦手术68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微创鼻内窥镜手术在鼻科的应用,使鼻窦炎鼻息肉的治愈率高达80%-90%。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窥镜术的病人,消除病灶、保留鼻腔和鼻窦结构、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恢复黏膜形态和生理功能。通过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鼻窦冲洗和出院指导多个环节进行观察和护理研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护理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1临床资料2003年3月至2009年1月收集193例患者,男150例,女43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38岁。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下行鼻腔鼻窦手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手术是通过小型多角度的纤维内镜直接观察病变部位并进行手术,将传统的根治术变成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内镜手术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痛苦少、手术彻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鼻窦功能开放术的护理配合,以期更好地配合医生开展此类手术.方法 对25例鼻内镜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作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5例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护士与医生配合默契,合作愉快.结论 护士必须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使用及保养.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熟悉手术流程,做到主动配合.  相似文献   

14.
苗华云  黄晓青  庄明元 《中外医疗》2011,30(29):165+167-165,16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对病人愈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160例慢性鼻奏炎.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无重大手术并发症、无护理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出院指导,对提高慢性鼻寞炎、鼻息肉内窥镜手术疗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患者治愈率的影响。方法:120例术后患者进行了舒适改变原因问卷调查,分析引起术后不适的原因、程度,并进行分析调查,通过舒适护理理论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结果:造成患者重度舒适改变的前4位因素是:①疼痛,占33.33%,②鼻腔填塞渗血不适,占25%,③张口呼吸、口干咽痛,占16.67%,④担心术后出血或手术效果,占8.33%;不同年龄与术后舒适改变相关,尤其在重度舒适改变中:46-40岁患者1.67%,31-45岁患者占6.67%,17-30岁以上占11.67%,提供舒适性干预护理以增进患者术后的舒适程度。结论:对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围术期患者提供舒适性干预护理,能够促进术后康复,完善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更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16.
英秀梅  许秀娟  翁双凤 《吉林医学》2008,29(18):1544-1545
现代鼻内窥镜外科学是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清除病灶,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并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此法可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限于鼻腔上颌窦内良性肿瘤等疾病。该手术具有对组织损伤小、术后反应轻、复发率低等优点,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开展鼻内窥镜鼻窦手术346例,经术后随访,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150例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护理;干预组实施下列护理: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完善准备及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两组比较,干预组较对照组临床痊愈率高、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降低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疾病复发率及提高手术疗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鼻科学者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立鼻内镜外科技术并逐渐得到推广应用,部分鼻部手术也迅速向微创方向发展。我科于1998年-2003年,开展鼻内镜下鼻窦手术3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鼻窦手术(ESS)将传统根治性、破坏性手术,变为根据病变的程度,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粘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粘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微创手术。2001年4月-2006年2月我院应用鼻内镜为117例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 :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肥厚型鼻炎 ,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顽固性鼻出血 ,早期鼻中隔鳞癌等 2 36例。结果 :2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130例中随访 97例 ,治愈好转 86例 ;鼻中隔偏曲 72例次 ,治愈率达 97%;肥厚型鼻炎 5 2例次 ,1次治愈率达 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 8例 ,上颌窦囊肿 5例 ,顽固性鼻出血 3例 ,早期鼻中隔鳞癌 1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 ,随访 2~ 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