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评价影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外伤性视神经病变69例的临床资料,以伤后3个月随访视力为最终结果,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的因素。 结果 69例中3个月以上随访视力无光感者32例,占46.4%;视力进步者33例,占47.8%。伤后视力无光感比有光感以上视力(P=0.0031)、伤后有昏迷比伤后无昏迷(P=0.0262)、入院前未行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比入院前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P=0.0184)、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查熄灭比VEP非熄灭者(P=0.0001)最终视力恢复的危险度增加。 结论 伤后无光感、昏迷、入院前未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影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的危险因素,VEP检查是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98-100)  相似文献   

2.
视觉诱发电位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志中  姜荔  王红  王志强 《眼科研究》2002,20(3):261-263
目的 研究视觉诱发电位(VEP)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37例,其中28例患者为昏迷或不合作或无法检查视力者。全部病例进行VEP检查,16例治疗后7天内视力提高者复查VEP。伤后3个月随访,比较VEP记录不到与VEP有记录者视力恢复情况;观察VEP潜伏期缩短与视力提高的关系;分析VEP与伤后昏迷、伤后视力无光感等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初期VEP潜伏期延长23例,14例VEP记录不到。23例EP潜伏期延长者中,20例(87%)3个月或以上随访视力提高(P=0.0001);14例VEP记录不到者中,12例(86%)有伤后昏迷,伤后视力全部无光感,3个月或以上随访视力无提高。治疗后VEP潜伏期缩短与视力提高的关系密切(P=0.0001);VEP记录不到者最终视力恢复可能性小(RR=6.09,P=0.0001)。结论 VEP是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影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0例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伤后2d内是否接受激素治疗,伤后有无光感,有无意识障碍,是否有额颞部受伤,有无眶内积血和或眼眶骨折,患者年龄,是否合并其它眼外伤及是否有蝶、筛窦积血等8个变量纳入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力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正规疗程的大剂量激素治疗以后,23/40例视力无改善。在所研究的8个指标中,伤后无光感(P=0.002RR=2.333,95%CI1.348~4.039)、伤后出现意识障碍(P=0.030RR=1.795,95%CI1.120~2.889)和有蝶、筛窦积血(P=0.001RR=2.537,95%CI1.412~4.558)3个指标有统计学意义且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伤后无光感、意识障碍和蝶、筛窦积血是影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力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间接视神经损伤的治疗和视力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价单纯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为主,能量合剂、神经营养、脱水、改善血管微循环等常规药物为辅)与联合治疗(视神经减压术加上述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86例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视力预后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其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186例患者中,67例(36.02%)视力有好转,51例恢复中心视力,经治疗最终视力优于伤后视力(P〈0.01)。136例无光感眼视力好转率仅为25.74%,比残留视力眼的好转率低42.26%(P〈0.01)。联合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手术治疗对于伤后残留视力眼的视力好转有意义(P〈0.01),伤后昏迷是影响视神经损伤眼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伤后残留视力眼,视神经管骨折、颅脑伤、年龄偏高、视力首次好转时间延迟均为影响患者视力预后的危险因素,而视神经损伤后及时的手术治疗则是保护视力的有利措施,伤后残留视力值分别与最终视力和视力恢复值呈直线正相关。结论视力为无光感、昏迷、视神经管骨折、颅脑伤、年龄偏高、视力首次好转时间延迟均为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视力预后的危险因素,而伤后残留视力情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视力预后;视神经管减压术有利于伤后残留视力眼的预后,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手术与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目的 评价视神经减压术与大剂量皮质激素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40例40只眼,14例施行经颅、经鼻窦内窥镜和经眶筛途径视神经减压术;11例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 mg/kg 5例,甲泼尼龙30 mg/kg 6例)治疗;15例在院外采用自选非特殊疗法治疗。根据最终视力和治疗后近期视力变化,评价手术、大剂量皮质激素和非特殊疗法治疗的疗效,并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 40例患者中最终视力无光感者19例,占47.5%;光感~0.02者12例,占30.0%;0.05以上者9例,占22.5%。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组的优势比为2.96(P=0.0125),最终视力明显好于手术治疗组(P=0.005)和非特殊治疗组(P=0.023);治疗后近期有效率比手术治疗组高(P=0.024)。伤后无光感比有光感以上视力对最终有无视力恢 复的危险度增加2.14倍(P=0.0349)。 结论 大剂量皮质激素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有治疗作用;手术减压效果不肯定;外伤后无光感是视力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75-77)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32例35眼视神经损伤的诊断,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视神经损伤7天之内就诊者,无光感15眼仅2眼视力提高,光感以上者16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20天就诊者,1例(2眼)无变化,2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视力提高。结论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以CT检查有视神经受压迫的阳性征象者,不论有无光感均应及早手术;无阳性征象者及早药物治疗,多途径给药,效果较好。伤后立即失明者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分析10例(10眼)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10例术前CT资料显示眶部无明显骨折者4例,眶前部骨折5例,眶后部骨折仅1例;术前无光感者7例,有部分视力者3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7例无光感者术后视力无改善者5例,3例有部分视力者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4例眶部无明显骨折者2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5例眶前部骨折者3例不同程度改善,而1例眶后部骨折者术后视力无改善。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因素可能包括眶部有无骨折、视力受损程度、接受治疗的措施及时间等;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年间收治的26例(28只眼)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无光感21只眼有5只眼视力提高,光感以上7只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6只眼行视神经管减压术,其中2只眼仍无光感,4只眼视力提高。结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多见于车祸头部外伤后,应尽早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脱水剂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早期视神经管减压术效果好。伤后立即失明者效果差。  相似文献   

9.
0引言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是指外伤引起视神经受损导致视力骤降的严重眼病[1]。TON约有一半的患者最终失明,伤后无光感者预后差,说明视神经元存活较少甚至全部死亡。我们临床观察20例20眼无光感的TON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36例39眼视神经损伤的诊断、手术治疗和用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视神经损伤7天之内就诊者,无光感16眼仅3眼视力提高,光感以上者17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20天就诊2例(4眼)无变化,2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视力提高。结论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经CT检查有神经受压迫的阳性征象者,不论有无光感均应及早手术,无阳性征象者及早用药治疗多途径给药,效果较好。伤后立即失明者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主观认知视力可测性年龄的发生以及视力随月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横断研究设计。以随机顺序对264名正常婴幼儿用带围栏的HOTV视频和由电脑控制的闭路式强化优先注视法(COPL)进行单眼视力检测及影响因素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直线回归及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6%的婴幼儿自24月龄开始接受主观认知视力检测,至46月龄时,已达到100%;24月龄右眼和左眼的平均主观视力分别为4.86+0.05和4.881-0.08,至46月龄时均达5.0。左右眼间主观视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间的主观视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观视力与月龄呈正相关关系(r=O.526,P〈0.01),主观视力(Y)与月龄(X)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_4.699+0.006X。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母亲教育背景(B=0.460,P=0.05)、A'JL受教育程度(B=0.386,P〈0.01)对主观视力检测配合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性。结论电脑控制的带围栏的HOTV认知视标检测系统为观察婴幼儿主观视力可测性的发生及其演绎提供了一种方法,婴幼儿主观视力检测应根据婴幼儿的年龄、认知水平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经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合并药物治疗的结果,探讨手术适应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6年~2010年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69例(69眼).方法 患者术前均行视神经管CT检查,除外严重颅脑外伤合并症,行鼻内镜下经筛、蝶窦视神经管减压术,同时给予围手术期激素冲击、营养神经及扩张血管等综合药物治疗.主要指标手术后视力.结果 59例(85.5%)术前CT扫描显示视神经管骨折.67例(97.1%)行视神经管减压术,其中因鞘膜水肿或鞘膜下积血切开神经鞘2例 1例放弃手术 另1例视力自行恢复出院.随诊2~44个月,术后视力改善30例(44.8%),其中从无光感到有光感18例,视力大于0.1者9例.结论 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联合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推荐方法之一,在除外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应积极手术并结合药物治疗,挽救视力.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杨桦  徐亮  吴西施 《眼科》2010,19(3):194-200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害进展的全身及眼部危险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原发性青光眼随诊3年以上患者591例.方法 北京同仁医院1987年至2008年间青光眼随诊在3年以上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基线的立体眼底照片与随诊眼底照片在计算机图像配准软件下,进行闪烁对比,发现青光眼视神经进展改变.青光眼进展的标准:视盘盘沿丢失进展及神经纤维层缺损进展.应用Iogistic回归分析青光眼患者的年龄、性别、随诊时间、基线青光眼视神经分期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进展的相关性,分析视盘出血、视网膜血管改变、视盘周围萎缩弧与青光眼进展的关系.主要指标眼底照相视神经进展评价.结果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共591例990眼,初诊时年龄平均(61±17)岁,随诊时间3~20年,随诊时间的中位数为5.4年.在990眼中,发生青光眼进展者为512眼,占5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随诊时间、青光眼视神经分期与青光眼进展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OR值分别为1.26(95%CI 1.13,1.40)、1.24(95%CI 1.17,1.31)、3.23(95%CI 2.66,3.92).年轻患者较年长患者更易发生进展,随着随诊时间的延长,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进展的危险性增加.早期青光眼患者进展的危险性较中、晚期患者增加.视盘出血、盘周萎缩弧扩大及视网膜血管管径改变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进展有关,P均=0.0000男性与女性患者在青光眼进展方面无明显差异,P=0.266.结论 青光眼视神经进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早、中期青光眼,随着随诊时间的延长,发生进展者多见.年轻患者更易发生青光眼进展.视盘出血、盘周萎缩弧扩大及视网膜血管管径改变时,预示着青光眼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机械性眼外伤分类系统对闭合性眼外伤预后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机械性眼外伤分类系统对闭合性眼外伤(closed globe injury,CGI)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住院CGI120例(124眼),对眼外伤的类型(根据损伤机制)、程度(根据损伤后最初视力)、区域(根据损伤的解剖位置)、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APD),及其他可能影响预后的前房积血、外伤性虹膜炎、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积血及就诊延迟时间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以观察对预后视力的影响。结果病例随访至少6个月,预后好(视力i〉0.5)86眼占69.35%,预后差(视力〈0.5)38眼,占30.65%。单因素分析显示:损伤程度(P=0.000)、损伤区域(P:0.000)、RAPD(P=0.000)、玻璃体积血(P=0.004)、就诊延迟时间(P=0.04)是影响预后视力的危险因素,而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之后显示:损伤程度(P=0.000,OR:3.95395% CI=2.01—7.79)、RAPD(P=0.002,OR=6.55,95%CI=1.98—21.61)及损伤区域(P=0.005,OR=3.59,95%CI=1.47—8.80)是影响预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损伤程度、区域及RAPD是影响CGI视力预后的主要因素。机械性眼外伤分类系统有助于CGI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郑曰忠  时冀川 《眼科研究》2010,28(10):994-997
目的分析前葡萄膜炎患者并发黄斑囊样水肿(CME)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连续收集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各种原因所致的前葡萄膜炎患者108例129眼,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眼科检查,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定CME的存在。结果前葡萄膜炎患者108例129眼中单眼发病者87例,双眼发病者21例。出现CME改变者41例43眼,发生率为33.3%。其中并发CME患者的最低平均矫正视力为0.41±0.16,未发生CME患者的最低平均视力为0.56±0.1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040,P=0.000);2组患者恢复期平均矫正视力(0.82±0.18/0.85±0.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130,P=0.260)。对2组患者的眼部及全身相关因素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ME的发生与病史反复发作(P=0.017,OR=7.62,95%CI:1.44~40.23)、HLA-B27阳性(P=0.049,OR=3.93,95%CI:1.01~15.30)、玻璃体细胞(P=0.023,OR=3.46,95%CI:1.19~10.04)、年龄较大(P=0.001,OR=1.09,95%CI:1.04~1.15)和初诊时矫正视力低(P=0.007,OR=0.01,95%CI:0.00~0.25)均呈明显相关,性别(P=0.09,OR=0.39,95%CI:0.13~1.16)、伴随的高血压病(P=0.960,OR=1.04,95%CI:0.32~3.35)或糖尿病史(P=0.510,OR=1.57,95%CI:0.41~6.06)、幼年性关节炎(P=0.470,OR=2.61,95%CI:0.19~35.27)和最终矫正视力(P=0.870,OR=0.73,95%CI:0.02~30.20)与CME的发生均无明显相关。结论病情反复发作、HLA-B27阳性、玻璃体细胞和年龄是前葡萄膜炎患者并发CME的主要危险因素。经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视力恢复较好,仅少数患者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  相似文献   

16.
鞍区肿瘤患者类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剑  王亚星  杨桦  徐亮  刘凤军  陆雯  瞿远珍 《眼科》2012,21(5):302-305
目的 研究鞍区肿瘤患者发生类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和影响因素。 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北京天坛医院2008-2009年确诊的连续的501例鞍区肿瘤患者。 方法 回顾患者的眼底像及自动视野检查结果。对照组454例为随机选取北京眼病研究中年龄匹配的受试者。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依据视盘形态结合视野综合判断。鞍区肿瘤类型和大小依据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测算。 主要指标 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结果 501例鞍区肿瘤患者中,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患病率为6.8%(形态学标准)或6.3%(形态+功能标准),明显高于对照组(1.3%,P均<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的发生与肿瘤位置(鞍上>鞍旁>鞍内)(P=0.010 及 P=0.001)及肿瘤宽度相关(P=0.003)。 结论 鞍区肿瘤患者中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的发生与鞍区肿瘤的位置及肿瘤宽度相关。 (眼科, 2012, 21: 302-3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视觉康复过程中远立体视觉、近零视差、非交叉视差和交叉视差的恢复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收集4—12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58例,分别于初诊、治疗1、3、6个月时进行检影验光检测患儿最佳矫正视力.同时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零视差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采用同视机Ⅲ级功能定性图片检测患儿远立体视觉。应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在弱视患儿视力提高的过程中,对于具有较好的基础视力和治疗过程中视力恢复较好的患者,立体视锐度恢复较好[近零视差与基础视力的回归方程是Y=-0.92X+3.13(F=9.203,P〈0.01);近零视差与终末视力的回归方程是Y=-0.81X+3.23(F=9.886,P〈0.01);同视机远立体视觉的恢复早于随机点近立体视觉:近立体视觉中,近零视差首先恢复,交叉视差随之,非交叉视差最后恢复。并且这种恢复规律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中更为明显。结论在弱视患儿视觉康复过程中,随着患儿视力的提高,远立体视觉、近零视差、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顺次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