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性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Carotid cavernousfistular,CCF)是指外伤致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壁或其分支发生破裂 ,导致与海绵窦之间形成的异常动静脉通路。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CCF是外科治疗的一个难题 ,1 972年 Serbinenko首次应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 CCF获得成功[1 ] ,随着先进 DSA机的出现 ,以及优质的导管、球囊、弹簧圈等栓塞材料的应用 ,血管内栓塞治疗 CCF已成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2 ] 。 1 989~ 2 0 0 3年 ,我们对 52例 CCF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7例 ,女 1 5例 ;年龄 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微弹簧圈、Onyx胶以及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T)的初步体会.方法 25例CCF患者,其中外伤性22例,自发性3例;14例瘘口位于右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海绵窦段,11例位于左侧ICA海绵窦段.按Barrow分型:A型22例,C型2例,D型1例.18例单纯应用可脱弹簧圈治疗,1例应用可脱弹簧圈结合Onyx栓塞治疗,2例单纯应用Onyx栓塞治疗,4例应用覆膜支架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颅内杂音立即消失,术后造影见瘘口完全闭塞,1~20 d后临床症状消失,无死亡以及手术相关性并发症.弹簧圈治疗患者ICA通畅占12/18,4例带膜支架治疗患者ICA均通畅.2例Onyx治疗患者ICA通畅,1例可脱弹簧圈结合Onyx治疗患者ICA通畅.1例经弹簧圈治疗的外伤性CCF 1个月后复发,经再次弹簧圈治愈.其余患者随访6~24个月未见临床症状复发,6例术后获得脑血管造影随访,CCF均未见复发.结论 弹簧罔、Onyx 和覆膜支架血管内治疗是一种安全和有用的CCF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海绵窦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1.1背景 海绵窦综合征由各种蝶鞍旁损害累及海绵窦所致,肿瘤、颈动脉动脉瘤、颈动脉-海绵窦瘘(CCF)和炎症是海绵窦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4.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比较少见的颈动脉系统与海绵窦的异常交通,临床以搏动性眼球突出、震颤及杂音、眼球运动障碍等为主要表现。一般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可诊断本病,颈动脉造影可确诊。1985年以来,我院诊治本病患者9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4例;...  相似文献   

5.
郝晓光 《山东医药》2006,46(15):77-78
颈动脉海绵寞瘘(CCF)是指由于某种原因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与海绵窦之间形成了瘘口。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临床较常见。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是颅内常见的动静脉瘘 ,近年来 ,我们应用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本病患者 34例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0例 ,女 14例 ;年龄 2 0~ 6 2岁 ,平均32 .8岁。外伤性 32例 ,自发性 2例。外伤性者均有程度不等的头颅外伤史 ,伤后出现 CCF的时间为 1天至 3个月。自发性者均无明显诱因。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血管性杂音、搏动性突眼、球结膜充血、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 ,其中 14例眼睑水肿、外翻 ,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脑血管造影发现患侧颈内动脉与海绵窦同时显影 ,正常脑血管显示不良。椎动脉及对侧颈…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系指由于外伤导致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本身或其分支发生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短路。其发生率约占全部颅脑外伤患者的1.0%~2.5%,其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脑血管性疾病中的难题之一。随着神经介入栓塞技术和材料的迅速发展,TCCF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单侧颈动脉结扎治疗七例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结扎治疗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的适应证、术前准备、手术方案选择、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7例均为DSA证实的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患者,对5例为先行缓慢夹闭颈内动脉再行颈内动脉结扎术,1例直接行结扎颈内动脉,1例直接行结扎颈总动脉。术前均行马他氏(Matas’test)试验2周,4例术中、术后行多普勒监测,全部病例术后进行心电、血压等监护。结果7例患者中,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第5周缓慢出现对侧肢体偏瘫,1例术后4h意识变差,肢体活动障碍,行急诊手术再次开放颈内动脉,但术后患者仍有偏瘫。7例患者出院时,6例症状部分缓解,CT复查示动脉瘤内血栓形成。结论单纯颈动脉结扎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简单有效的方法,特别是缓慢闭塞颈内动脉的方法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评价在颅内血管迂曲情况下,采用中间导管"特洛伊木马"技术,输送Willis覆膜支架至目标位置,实施颅内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Willis覆膜支架,对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和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进行动脉腔内隔绝血管重建术。由于患者血管迂曲,采用Navien中间导管"特洛伊木马"技术输送Willis支架到位,即在同轴导管系统下,先将5 F Navien中间导管头端越过病变部位,然后将Willis支架在中间导管内输送至病变部位,再回撤中间导管,Willis支架即可定位在病变血管段。结果 (1)2例术中Willis支架均顺利到位,球囊扩张后释放。1例TCCF因为支架在海绵窦近端弯曲处,回撤球囊支架略有移位,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略有对比剂内漏。对另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即刻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不显影。(2)2例患者在术后1、3个月复查CT血管成像,显示血管重建良好。支架置入后1个月随访TCCF患者,突眼及杂音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随访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患者,头痛症状消失,右侧动眼神经麻痹明显缓解。结论在迂曲颅内动脉使用中间导管"特洛伊木马"技术输送Willis覆膜支架到位,具有辅助作用,较传统颅内动脉腔内隔绝技术初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对经动脉途径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失败者,可经眼上静脉(COV)途径插管治疗。文章综述了SOV的形态特征及经SOV途迳治疗CCF的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  相似文献   

11.
经面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面静脉途径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面静脉途径(导管置入股静脉-面静脉-角静脉-眼上静脉-海绵窦)治疗7例海绵窦区硬脑膜AVF的病例资料,其中5例患者岩下窦闭塞;1例患者岩下窦开放,但其AVF所在的海绵窦和岩下窦之间无交通;1例患者的瘘与岩下窦相通。对该患者先行经岩下窦栓塞海绵窦后部,然后再经面静脉途径栓塞海绵窦前部。其他6例患者只经面静脉途径行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显示,7例患者的角静脉和眼上静脉的走行清晰,其中有1例眼上静脉闭塞的患者,由于导管无法置入闭塞的眼上静脉,导致经静脉途径治疗终止。其余6例患者经面静脉入路用弹簧圈栓塞海绵窦治疗后,4例达到完全栓塞,2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相对其他静脉途径而言,经股静脉-面静脉入路是血管内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AVF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即使该入路对术者手术技能要求较高,但仍然不失为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窦按压试验阳性原因不明的晕厥患者的病因。方法 对近年以晕厥原因待查入院的 2 8例患者行颈动脉窦按压试验 ,4例患者颈动脉窦按压试验阳性。对这 4例患者的病例特点、病因进行了探讨和随访。结果  4例患者在按压左或右侧颈动脉窦时心电图显示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II度房室传导阻滞。最长的RR间期从 2 4s至 11 0s,血压下降 4 0~ 6 0mmHg(1mmHg =0 133kPa)。进一步临床检查并长期随访显示最终病因为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 1例 ,颈动脉窦过敏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例 ,颈动脉体瘤 1例 ,脑血管烟雾病(moyamoya综合征 ) 1例。结论 对于颈动脉窦按压试验阳性原因未明的晕厥患者 ,不能立即将其病因归咎于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 ,而应进一步探讨其病因 ,尤其是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带有密网孔血流导向支架的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使用PED治疗的1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为15~69岁,平均(54±14)岁。对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效果进行随访评估。结果对13个海绵窦段动脉瘤,术中共使用14枚PED(1例使用2枚),其中10例使用PED和弹簧圈栓塞,3例仅使用PED栓塞。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瘤腔内对比剂明显滞留。术后随访3~10个月,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动脉瘤均闭塞。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经动脉溶栓后恢复出院。结论初步应用PED治疗颈内海绵窦段动脉瘤安全和有效,但仍需要更多样本量和更长时间的随访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与球囊栓塞治疗(附9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血管造影特点及用可脱球囊栓塞的效果。方法 96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瘘口部位及大小后行可脱球囊栓塞治疗。结果 96例中,89例1次栓塞成功;7例术后复发,瘘口再通,第2次栓塞成功。13例闭塞颈内动脉。结论 CCF球囊栓塞为首选治疗方法。术中应尽量保留颈内动脉通畅。  相似文献   

15.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方法 本组 2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 ,对颈动脉颈段狭窄者应用自膨式支架进行血管成形 ,对位于颈动脉海绵窦段的狭窄则使用管状支架治疗。结果  2 0例患者术后的颈动脉狭窄段直径较术前扩大 ,达到正常管径的 6 0 %以上 ,2例达到 30 %。 2 2例患者临床缺血体征术后明显改善 ,没有发生并发症。随访 2~ 2 4个月未见脑缺血发作。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简便安全方式之一。但是缓慢及准确的操作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术后瘘口再通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CF术后瘘口再通的原因、类型及相对应的治疗方法,随访时间为6个月~2 a。结果12例瘘口再通均在术后1周内发生,3例为球囊早泄,5例为球囊破裂,4例为球囊移位。10例再次用球囊栓塞治愈,2例行3次球囊栓塞成功。其中闭塞颈内动脉5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CCF的复发与有无颅底骨折片、球囊大小的选择、球囊的充盈状态、放置位置及瘘口大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处理方法。方法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2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9例,行动脉瘤孤立联合颅内外搭桥手术治疗2例,未治疗而随访观察1例。结果本组10例有症状者,症状消失5例、改善4例、无变化1例;9例影像学检查动脉瘤无残留;1例无症状的小动脉瘤患者,1a后CTA复查体积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对有症状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可采取积极的血管内介入或手术疗法,无症状未破裂的小动脉瘤可定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修彩梅 《山东医药》2006,46(8):52-53
对12例以无痛性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即电解可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8例(66.67%).栓塞95%4例(33.33%)。随访2a,11例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认为临床应重视以眼科首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液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液动力学特征与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病因学等有密切关系,并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经颅多普勒的应用对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液动力学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就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xy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共收治CCF患者19例,均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xy胶介入治疗。其中11例岩下窦开放者行经岩下窦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另8例行经颈内动脉瘘口动脉途径栓塞。 结果19例患者栓塞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瘘口完全封闭。术后常规复查头颅CT,未见栓塞剂异位栓塞表现,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所有患者于术后即刻眼静脉症状及颅鸣耳鸣症状均有明显缓解,1~2周内逐步消失。而存在颅神经麻痹症状患者,眼外肌麻痹症状缓解则相对缓慢。 结论通过三维成像后处理剪辑技术,可精准判断瘘口位置;无论经动脉或静脉入路,封堵球囊可精准封闭瘘口,在栓塞过程中使弹簧圈及Onxy胶尽可能接近瘘口附近,从而减少费用,同时提高CCF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