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红黎  张美花 《内科》2013,(5):550-550,552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输液静脉选择对静脉炎及静脉渗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患侧肢体输液组和健侧肢体输液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的输液药物基本相同。患侧肢体输液组患者选择偏瘫侧静脉进行输液治疗,健侧肢体输液组患者选择健侧静脉进行输液治疗,两组均采用上肢大静脉输液。每例患者每天穿刺1次,均连续穿刺静脉输液治疗14d。结果患侧肢体输液组患者静脉渗漏及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6.7%和30.0%,健侧肢体输液组分别为10.0%和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静脉输液应尽量选用健侧静脉,有利于减少静脉渗漏与静脉炎的发生以及对患侧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老年静脉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青 《山东医药》2011,51(9):72-72
静脉输液时由于药物刺激、静脉导管针刺激、液体外渗、输液过程无菌操作不严或一条血管反复多次穿刺等原因可引起静脉炎。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退化,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易滑动,穿刺难度大,易造成反复多次穿刺,因此静脉炎的发生率更高。近年来,我院对老年静脉炎患者采用金黄散加蜂蜜进行局部外敷,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或输血过程中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发生穿刺部位感染、套管堵塞、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及局部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0例患者中,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为5.83%,套管堵塞发生率为4.17%,皮下血肿发生率为5.00%,液体渗漏发生率为5.83%,局部静脉炎发生率为9.17%。结论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但临床应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观察和记录,预防并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静脉炎是一种由静脉穿刺所致的静脉感染。为了避免医源性静脉炎的发生,近两年,我们在附院护理工作中,摸索出一些成功经验。两年来我院就诊而施静脉输液患者约有4000人次,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1、合理选择静脉成人输液要选择四肢远端比较粗直的静脉,血流通畅而管腔粗直。减少了静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相应护理降低糖尿病患者因使用静脉留置针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行留置针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静脉穿刺输液治疗。结果静脉留置针可降低患者穿刺痛苦,在执行相关护理后,其并发症较对照组无明显上升。结论静脉留置针可有效缓解患者静脉穿刺的痛苦。要减少糖尿病人留置针的并发症发生,应该加强使用期间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按时更换无菌透明薄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作用与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1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56例,运用一般穿刺针进行输液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穿刺例次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穿刺例次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是减轻心血管疾病患者静脉穿刺痛苦的重要途径,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实施细心的护理,防止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发生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输液外渗的患者68例进行分析、归类、总结。结果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主要原因是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和业务能力、患者因素、疾病和药物。结论认真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加强预防,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避免和减少对患者身心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周海翠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369-1369
对2004~2006年56例儿童留儿童静脉留置输液发生渗漏原因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原因分别与穿刺部位,药物,儿童年龄,护理技术有关,为防止渗漏减少患儿的痛苦,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患儿静脉留置针输液现状及问题,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101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应用现状(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留置天数及堵管、静脉炎、脱落、外渗等发生情况),并探寻原因,制定相关措施.结果 1 016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6%,平均留置天数为(2.41±1.38)d.堵管发生率为3.44%,静脉炎发生率为1.48%,脱落发生率为8.27%,外渗发生率为7.09%.101例穿刺不成功.结论患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但平均留置天数较短,主要由堵管、静脉炎、脱落、外渗等常见问题造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预防和减少化疗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提高化疗药物疗效。方法 对215例肿瘤病人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配合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和微量泵的使用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结果经临床观察,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为0。205例完成化疗周期,拔管后伤口愈合良好。5例置管失败,5例因并发症提前拔管。总结 护理经验:掌握好局部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是置管成功的关键,严格无菌操作、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的使用和正确封管是预防感染和堵管的关键。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确为一种既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减少化疗致静脉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并能配合微量泵化疗,提高疗效及护理质量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实施静脉输液护理的策略,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n=37)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7)实施预防性护理。比较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堵管率2.7%、皮下血肿发生率5.4%、输液前、输液中及输液后满意度分别(93.59±3.20)分、(94.17±2.00)分及(95.18±1.69)分。对照组堵管率5.4%、静脉炎发生率2.7%、药液外渗率5.4%、皮下血肿发生率8.1%、感染率2.7%、输液前、输液中及输液后满意度分别(80.49±3.15)分、(75.88±2.02)分及(74.28±3.50)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期间,实施预防性护理,能够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预防静脉炎、药液外渗、穿刺部位感染等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输液故障发生率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240例作为参照组,对其实施常规责任制护理;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240例作为实验组,对其实施常规责任制护理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故障发生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输液故障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加强对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能降低输液故障发生率,同时还能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MST)用于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方法将31例同期拟行PI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及对照组21例,均采用MST置管,其中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进行。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8例(80.0%)、出现并发症(静脉炎)1例(10.0%)、满意度评分(2.76±1.43)分,对照组分别为11例(52.4%)、4例(19.0%;静脉炎1例,血栓形成2例,进入分支血管1例)、(1.93±0.41)分,两组比较P分别〈0.01、〉0.05、〈0.05。结论B超引导下MST用于PICC可减少静脉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韦柳迎 《内科》2012,7(1):75-77
目的 对艾滋病患者的静脉输液实施风险管理,以达到更好地保护患者血管,提高对静脉穿刺的满意度,降低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而致护理服务投诉事件发生及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目的.方法 将100例接受静脉输液的艾滋病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分为对照组(尾数为奇数)和实验组(尾数为偶数)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静脉输液,出现问题时对症处理;实验组采用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静脉输液.比较两组患者对静脉穿刺的满意度、护理服务的投诉及两组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或护士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士静脉穿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服务的投诉及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及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艾滋病静脉输液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血管,减少输液过程中的液体外渗,减少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投诉,并有效防范了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行PICC置管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本组15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14例,发生率为9.33%,包括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出、导管堵塞及穿刺点感染等。结论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及无菌规范,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等预防和护理措施对于减少或避免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谭孟仁  张凤清 《内科》2008,3(2):300-301
恶性肿瘤病人由于反复化疗,长期输液,且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刺激较大,易发生静脉炎,血管阻塞;加之部分病人有四肢水肿,导致外周静脉血管不易穿刺,我们采用了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化疗,保证完成了病人的化疗。但对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上肢不宜穿刺输液患者、胸部上段、颈部放疗后或正在放疗过程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的患者、锁骨下静脉和(或)颈内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少部分不愿承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风险的病人,为了让肿瘤病人能按时完成化疗,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开展了151例股静脉穿刺置管化疗,现将应用及护理要点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物)或血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护士应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操作技能。随着护理专业要求的不断提高,整体化护理必然对静脉输液有更高的要求,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以促进康复。静脉输液要严格无菌操作,为预防交叉感染,在操作中应做到一人一垫巾一止血带。院内感染发病率在美国大约占住院病人的5%~10%。死亡率为发病人数的3%~5%。这足以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静脉输液已做到了一人一止血带,由于多种原因一人一垫巾未能做到,更不用说一次性了。我院在临床护理中经过长时间的实验,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袋做为一次性垫巾,经细菌学监测和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覃翠竹 《内科》2013,(6):629-629,621
目的探讨少林膏外敷防治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应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注脂肪乳剂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在静滴脂肪乳剂250mL的同时沿静脉走向距针眼2cm处外敷少林膏,对照组患者不外敷少林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静脉炎3例(10.0%),对照组患者发生静脉炎10例(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12,P=0.028)。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注高渗液的同时给予局部外敷少林膏护理,可减少静脉炎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肿瘤合并糖尿病72例患者采取穿刺血管选择护理、置管时间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预防PICC置管中静脉炎的发生.结果 该组肿瘤合并糖尿病PICC置管72例患者经合理有效的护理后,显效43例(59.72%),有效22例(30.56%),无效7例(9.72%),总有效率90.28%.结论 对肿瘤合并糖尿病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减少患者治疗痛苦,缓解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门诊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方法选择门诊输液室2013-07~2013-08共836例婴幼儿静脉输液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将发生输液渗漏的101例归入渗漏组,未发生输液渗漏的735例归入为未渗漏组,分析输液外渗的原因。结果影响婴幼儿静脉输液外渗的主要因素包括患儿年龄、穿刺成功后固定不理想、穿刺部位选择不理想、患儿及家属不配合、护士技术、护士巡视宣教不足等因素(P均0.05)。结论婴幼儿门诊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多样化,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输液外渗的发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保障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