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消瘀通络散对乳腺增生大鼠乳头高度、直径、血清雌二醇(E2)、ER蛋白表达水平及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4组.采用乙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注的方法进行造模.中药组予自拟消瘀通络散50 mg/d,西药组予三苯氧胺1.8 mg/kg,均灌胃治疗,1次/d,共30 d.于治疗前后测量各组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高度,于治疗后测定血清E2水平,取大鼠第2对乳房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表现及E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乳头直径、高度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E2含量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R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病理学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乳腺组织的病理表现相似,较模型组改善明显,与正常组相近.结论:自拟消瘀通络散具有缩小模型大鼠乳头直径、高度,降低血清中E2和改善ER蛋白表达水平、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消瘀通络散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消瘀通络散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泌乳素(PRL)、睾酮(T)水平及血清雌孕激素比值(E2/P)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4组。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注的方法进行造模。中药组予消瘀通络散50mg/d,西药组予三苯氧胺1.8mg/kg,均灌胃治疗,日1次,共30 d。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E2、P、PRL、T水平,计算E2/P比值。结果 :E2、PRL、T、E2/P含量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含量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瘀通络散具有改善血清中E2、P、PRL、T及E2/P紊乱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癖煎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索其治疗机理。方法:60只雌性未孕Wistar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的方法建立大鼠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枸橼酸他莫昔芬1.8 mg/kg)和消癖煎高、中、低剂量组(2.65、5.30、10.60 g/kg),每组10只。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0 d)后,测量各组大鼠第二对乳头的高度及直径;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含量;取下第二对完整的乳房,光镜下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乳头直径和乳头高度明显增加(P<0.05);消癖煎高、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大鼠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E2、PRL水平明显升高(P<0.05),P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消癖煎低剂量组P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均P<0.05),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空白对照组大鼠乳腺组织基本无增生现象;模型对照组大鼠乳腺组织出现乳腺小叶体积增大、腺泡上皮增生等明显的病理变化,乳腺增生病理分级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严重(P<0.05);各给药组大鼠乳腺增生情况均得到改善,乳腺增生病理分级较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消癖煎可减轻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的增生情况,这种作用可能与对体内激素水平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9,(1)
目的观察乳安消片对乳腺增生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乳癖消片组(960 mg/kg)及乳安消片低、中、高剂量组(580、1 160、1 740 mg/kg),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后腿内侧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以建立乳腺增生模型。灌胃给药45 d后,测定第2对乳头高度及乳房直径,ELISA检测血清雌二醇(E2)、催乳素(PRL)、孕酮(PROG)水平,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乳安消片组E2、PRL水平显著降低(P0. 05),PROG水平显著升高(P0. 05),并且中、高剂量组乳头高度及乳房直径显著减小(P0. 05)。结论乳安消片对乳腺增生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性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Yang JJ  Wang LN  Xiao HL  Zhang SC  She YF  Bian WJ  Guo S 《针刺研究》2012,37(3):173-178
目的:探讨围刺配合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肉注射的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针刺组在大鼠第2对左右乳房进行围刺后,电针30min,并针刺"膻中"穴,留针30min,1次/d,共治疗30d;药物组每日予以三苯氧胺(1.8mg/kg)灌胃。于治疗前,治疗10、20、30d测量各组大鼠第2对乳头高度、直径;于末次治疗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睾酮(T)含量;取大鼠第2对乳房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表现;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乳头高度、直径均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药物组乳头高度、直径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E2、PRL、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E2、PRL、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P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P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乳腺组织形态比较,乳腺小叶、腺泡、腺导管数目明显较多,腺泡腔和腺导管明显扩张;针刺组和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乳腺小叶、腺泡、腺导管数均减少,腺泡腔及腺导管萎缩。模型组乳腺组织ER阳性细胞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大鼠乳腺组织ER阳性细胞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围刺配合电针能够改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其作用与调节血清性激素含量及降低乳腺组织E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乳康胶囊对乳腺增生症(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HMG)大鼠血清激素、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建立大鼠HMG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乳康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给药30天后,测量各组大鼠同侧第2对乳头的高度及直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 2,E_2)、孕酮(Progesterone,P)和促乳素(Prolactin,PRL)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B淋巴细胞瘤相关蛋白质(B-cell lymphoma-associated X protein,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 2,Bcl-2)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增加(P 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乳房直径、乳头高度降低(P 0.05);血清E_2、PRL含量降低,P含量升高(P 0.05);乳康胶囊高剂量组乳腺组织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降低(P 0.05);与阳性药组比较,乳康胶囊高剂量组乳房直径减小(P 0.05),乳康胶囊各剂量组E2、PRL、P含量及Bax、Bcl-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康胶囊能减轻HMG发展,其作用与降低大鼠血清E_2、PRL以及升高P含量有关,可能与通过调节Bax、Bcl-2途径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武权生教授周期疗法经验方(Ⅰ号方、Ⅱ号方)对乳腺增生病(HMG)模型大鼠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逍遥丸组,三苯氧胺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余各组均进行乳腺增生造模。待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5组分别给予逍遥丸、三苯氧胺、中药(Ⅰ号方、Ⅱ号方)灌胃,共30天。结果:造模后,各造模组大鼠的乳头直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用药30天后各用药组大鼠乳头直径缩小,与造模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药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组大鼠血清E2、PRL升高,P下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 05);与模型组相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血清E2、PRL下降下降,P升高,其中中药中剂量组血清E2、逍遥丸组血清P和PRL、中药组血清PR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武权生教授周期疗法经验方(Ⅰ号方、Ⅱ号方)可通过调节大鼠血清E2、PRL、P治疗HMG。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观察助阳通络方不同剂量组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以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的激素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结果:在助阳通络方对乳腺增生病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实验中,助阳通络方高剂量组(E组)与正常对照组(A组)比较,E2、P、PR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疾病模型组(B组)比较,E2、P、PR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助阳通络方中剂量组(F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E2、P、PR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助阳通络方低剂量组(G组)与A组比较,E2、P、PR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B组比较E2、P、PR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助阳通络方对乳腺增生病大鼠ER、PR的影响实验中,E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ER、PR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G组与A组比较,ER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PR阳性表达升高(P0.05);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助阳通络方可降低造模大鼠乳腺组织中升高的E2、PRL的含量,升高造模大鼠乳腺组织中降低的P含量,与三苯氧胺作用类似。可使造模大鼠乳腺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受抑制,且作用与三苯氧胺类似。  相似文献   

9.
乳腺康对乳腺小叶增生大鼠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中药乳腺康对乳腺小叶增生大鼠乳腺组织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肌注30天造模 ,分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 (喂以白开水 ) ,三苯氧氨组[2mg·(100g·d)-1]和乳腺康组[1.44g·(100g·d)-1] ,以2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乳头直径变化,血清雌激素(E2) ,孕激素(P) ,E2/P及睾酮(T)指标,并观察大鼠第二对乳房组织病理切片变化。结果:经中药乳腺康治疗后大鼠乳头直径、乳腺缩小(P<0.01);血清雌激素水平显著增高(P<0.05);能降低大鼠血清孕激素(P<0.05),睾酮含量明显降低(P<0.01);光镜下乳腺小叶数目、小叶腺泡数明显减少 ,腔内分泌物减少。结论:乳腺康对雌激素引起大鼠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刮痧、中药对大鼠乳腺增生病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刮痧组和刮痧中药结合组(综合组)。观察大鼠乳房的大小及大鼠第3对乳腺病理组织形态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和催乳素(PRL)的含量。结果:治疗4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3对乳房乳头高度和直径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第3对乳腺病理损伤改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各治疗组血清E2、PRL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P、T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综合组最显著。结论:刮痧中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能调节SD雌性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蒙药乳腺-I号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血脂代谢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疾病模型组。模型组通过肌肉注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将乳腺增生大鼠随机分为三苯氧胺组,蒙药乳腺-I号低、高剂量组,模型组。各组大鼠连续给药30 d后测定体质量、第2对乳头直径,检测血清血脂水平及血清激素水平,取乳腺组织做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蒙药乳腺-I号组大鼠乳头直径明显小于模型组。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清TC、TG、LDL-c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清P、T含量明显降低(P<0.01),PRL显著升高(P<0.05)。蒙药乳腺-I号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清TC、TG、LDL-c、E2显著降低(P<0.05或P<0.01),FSH显著升高(P<0.01),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镜下可见蒙药乳腺I号组乳腺小叶数及小叶腺泡数均少于模型组,乳腺腺泡数目及腔内分泌物较少,部分可接近正常大鼠的乳腺结构腺泡。结论蒙药乳腺-I号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乳腺增生大鼠血脂水平及激素水平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乳康口服液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利乳康口服液对大鼠乳腺增生病理模型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腹腔注射雌激素建立乳腺增生病理模型,分为6组,正常组1 0只,模型组10只,利乳康组20只(1.8、3.6 g/kg),乳增宁组10只(2.5 g/kg),他莫昔芬组10只(0.5 mg/kg),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激素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雌二醇(E2)、泌乳素(PRL)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孕酮(P)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利乳康组E2和PRL明显降低(P<0.01),接近正常水平,P明显升高(P<0.01);他莫昔芬组E2明显低于正常水平(P<0.01),P、PRL无明显改善,乳增宁组E2、P、PRL均无明显改善.结论纯中药制剂利乳康口服液与他莫昔芬类似,对模型动物的血清性激素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方美登木片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肌肉注射雌二醇和黄体酮法造成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结果:复方美登木片0.58g/kg、1.16g/kg、2.33g/kg能够明显减小雌二醇加黄体酮所致乳腺增生大鼠的乳房直径、乳头高度,减轻乳腺重量;能够降低乳腺增生程度,明显减少乳腺小叶数、小叶内腺泡数、腔内分泌物;此外,对性激素水平有明显的影响,复方美登木片1.16g/kg、2.33g/kg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血清雌二醇(E2)、催乳素(PRL)水平,提高孕酮(P)水平,其起效剂量及剂量范围分别为:0.58g/kg,0.58~2.33g/kg。结论:复方美登木片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红通络颗粒配合西药基础疗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痰浊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取12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痰浊阻络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抗凝、降脂基础治疗,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给予降压、降糖对症治疗;治疗组除西药基础治疗外加用参红通络颗粒口服3个月,服药结束后随访3个月。治疗前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中医症状疗效、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积分情况及硝酸甘油停减率,综合评定患者疗效。结果随访观察6个月后,2组患者在心绞痛复发率、中医症状积分、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积分及硝酸甘油停减率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方参红通络颗粒配合西药基础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复发率,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改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青香丸(浓缩丸)对家兔乳腺增生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青香丸(浓缩丸)对家兔实验性乳腺增生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给雌性未孕家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复制乳腺增生病理模型,造模的同时灌胃给药,测定乳房直径和长度、乳腺体积和重量.血清性激素水平、SOD活性、MDA含量、脏器系数,镜下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青香丸(浓缩丸)明显减小家兔乳房直径、长度及乳腺体积,减轻乳腺重量,减少乳腺小叶数和腺泡数;此外,青香丸(浓缩丸)明显降低血清E2水平,明显增加SOD活性,抑翩胸腺系数减少。结论:青香丸(浓缩丸)具有调节性激素水平、增强清除自由基能力.减轻乳腺组织增生性病变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透药结合穴位脉冲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女性乳腺增生病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乳癖散结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透药结合穴位脉冲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激素水平[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孕酮(progesterone,P)、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_2)、睾酮(testosterone,T)及垂体泌乳素(Pituitary prolactin,PRL)]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_2、PR、P、T改善程度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透药结合穴位脉冲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性腺激素水平发挥作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河蚌葡聚糖(HBP—A)治疗骨关节炎大鼠6周后的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β-catenin和MMP一1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5只。采用ACLT造模方法建立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连续灌胃6周后采含药血清。软骨细胞依次用2.5%、5%、10%浓度的HBP—A含药血清进行体外培养,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培养48h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PCR实验检测各组细胞β-catenin和MMP-13基因的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10%含药血清明显促进细胞增殖,同时伴发细胞老化凋亡现象。5%浓度含药血清培养的β-catenin、MMP-13基因表达较2.5%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空白组比较,2.5%、5%的模型组β-catenin和MMP-13基因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比较,2.5%、5%浓度的西药组和中药组β-catenin、MMP-13基因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西药组比较,2.5%、5%浓度的中药组β-catenin、MMP-13基因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BP.A含药血清通过降低β-catenin和MMP.13基因的表达起到保护软骨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药结合对VD大鼠脑内Ach及Ach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与中药复方脑康胶囊结合对VD大鼠脑内Ach含量及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6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50只经4-血管阻断法造成VD动物模型后,随机抽取40只分成模型组、针药结合组、电针组、中药组.经4周分别治疗后处死取脑,检测其脑内Ach含量及AchE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针药结合组与模型组比较,Ach含量明显升高(P<0.01),AchE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电针组和中药组相比,Ach含量升高(P<0.05),AchE活性降低(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明显改善VD大鼠胆碱能系统的功能,调节脑内Ach生理代谢,从而达到治疗VD的目的,其作用较单纯电针和中药治疗明显.  相似文献   

19.
肺复康合剂对肺纤维化大鼠血清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复康合剂对肺纤维化大鼠血清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Ⅰ组、中药Ⅱ组、西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四组均复制肺纤维化动物模型;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中药Ⅰ、Ⅱ组分别用高、低剂量肺复康合剂灌胃,西药组用强的松灌胃;各组分别检测血清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CⅣ)显著高于正常组,各治疗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中药Ⅰ、Ⅱ两组CIV显著低于西药组。结论肺复康合剂可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和增殖,减少胶原纤维及非胶原糖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阻抑肺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