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半相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诱导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eGVHD)动物模型,为allo-HSCT(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中cGVHD研究提供理想的技术平台.方法 以雄性BALB/c(H-2d)为供鼠,雌性CB6F1(BALB/c×C57BL/6 F1,H-2d/b)为受鼠,输注不同剂量的供鼠脾细胞诱导不同程度的小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根据存活期、临床和病理积分标准判断cGVHD程度.结果 输注不同量的脾细胞后,各组受鼠均不同程度的诱导出cGVHD,以6×107和8×107组观察到典型的cGVHD临床和病理改变.其发生时间多集中在供鼠脾细胞输注后25 ~ 50天,临床表现以皮肤改变、体重减轻、弓背为主,病理损害以肝脏尤为明显.临床积分和病理积分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6 ×10 7和8 × 10 7组各时间点临床积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以6×10 7和8×10 7供鼠脾细胞输注,可以成功诱导出动物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提供技术平台和奠定实验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的诱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诱导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方法 选用 (DBA 2×C57BL 6J)F1小鼠 ,通过尾静脉注射其母鼠DBA 2淋巴细胞诱导模型 ,观察 12周。结果 F1小鼠注射母鼠淋巴细胞后 2周产生自身抗体 ,出现蛋白尿 ,4周血脂、血肌酐、尿素氮轻度升高 ,肾脏病理仅有系膜细胞轻度增生 ,未见间质损害。 8周血生化指标明显改变 ,肾脏病理示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度增生 ,间质炎细胞浸润和肾小管大量蛋白管型 ,10~ 12周各项观察指标改变明显 ,病理出现局灶或弥漫肾小球硬化 ,免疫荧光示IgG、IgM、C3沿毛细血管壁及系膜区沉积。结论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类似人类狼疮性肾炎 ,是良好的狼疮肾炎模型  相似文献   

3.
脐血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祖细胞 ,加之脐血具有来源广泛、采集方便、对供者无损伤等特点使得脐血移植 (cordbloodtransplant,CBT)越来越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关注。自 1989年全世界首例脐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以来[1] ,到 2 0 0 0年各国脐血移植已超过 10 0 0例[2 ] 。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与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是决定移植是否成功和降低移植后复发率、提高无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现就脐血移植后GVHD和GVL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脐血移植GVHD研究进展1.1 GVHD临床发生率  2 0 0 1年Ro…  相似文献   

4.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主要后期并 发症之一,随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及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等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cGVHD已日益成为影响移植后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免疫抑制治疗疗效差、并发症多,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包括霉酚酸酯、雷帕霉素(rapamycina)、infliximab等在内的大量新型免疫抑制剂及其不组合的应用,以及体外光照免疫疗法等新疗法的开展,cGVHD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为最终治愈该并发症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样小鼠模型,为进一步探索SLE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亲代BALB/C小鼠淋巴细胞经静脉途径输入(BALB/C×C57BL/6)F1代小鼠体内,用ELISA测定IgG类抗d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核型和免疫复合物沉积,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抗可浸出核抗原(ENA)抗体。结果亲代淋巴细胞所致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可诱导F1代小鼠产生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等多种ANA,免疫小鼠的肾脏有显著的免疫复合物沉着。结论运用慢性GVHR诱导的SLE样小鼠模型,小鼠发病迅速,抗核抗体的产生与人SLE相似,有利于实验室进行有关SLE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诱导及鉴定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狼疮小鼠模型,分析其肾病变特点及狼疮相关免疫学特征.方法:选取6~8周龄(C57BL/10×DBA/2)F1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12只,对照组7只,分别于第0、3、8天经尾静脉注射DBA/2雌鼠胸腺和脾的淋巴细胞(模型组)或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利用考马斯亮蓝法监测小鼠尿蛋白变化;检测小鼠血清的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及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CD4+CD25+调节T细胞的变化;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两组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Foxp3的表达量;于12周末分别用PAMS染色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的肾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的尿蛋白自第6周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NA抗体阳性率于第8、12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小鼠周龄增加,模型组小鼠抗dsDNA抗体及抗核小体抗体的滴度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模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2),但两组间外周血PBMC Foxp3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肾病理的PASM染色可见典型狼疮肾炎病理改变,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IgG广泛沉积;而对照组小鼠肾无以上表现.结论:GVHD模型鼠不仅出现了类似人类狼疮肾炎的尿蛋白变化,血清中还出现多种自身抗体,CD4+CD25+调节T细胞明显异常,其肾病理呈典型的狼疮肾炎改变.因此,cGVHD模型鼠可作为一种比较好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基础研究及新疗法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诱导SLE样小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000,27(4):264-266
  相似文献   

9.
金银花漱口液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口腔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将含金银花漱口液用于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口腔黏膜溃疡,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已成为目前治疗白血病及某些实体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移植相关并发症和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发生使HSCT应用受到限制。而GVHD的预防措施如T细胞去除TCD)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同时也减弱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效应和有效植活。明确GVL发生机制及如何将GVL与GVHD分离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对异基因HSCT中GVL的发生机制及GVL与GVHD的分离策略作一综述。1 GVL与GVHD的可分离性  以往认为GVL是GVHD的副效应 ,二者关系密切 ,预防和治疗GVHD的措施不…  相似文献   

11.
小鼠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小鼠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采用P388白血病细胞系和DBA小鼠建立P388/DBA小鼠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结果 P388细胞腹腔接种DBA小鼠 ,白血病的发病率为 10 0 % ,无自发缓解。P388白血病模型对环磷酰胺 (Cy)敏感 ,有较好的药物剂量 生存时间关系 ,接种细胞数量与Cy剂量间有良好回归关系 ,是研究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理想模型。移植生物试验提示 ,当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数量在 10 1左右时 ,其分布可能局限于肝、脾及股骨骨髓以外的器官和组织中。结论 采用P388白血病细胞系和DBA小鼠可建立P388/DBA小鼠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  相似文献   

12.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动物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 - 60细胞系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探讨HL - 60细胞系在SCID小鼠体内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分别在SCID小鼠腹腔或静脉注入5×1 0 6个白血病细胞,应用病理组织学、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法监测SCID小鼠外周血、肝、脾、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结果 腹腔或静脉注射均可在SCID小鼠体内形成白血病移植瘤。腹腔注射瘤块生长快,生存周期比静脉注射短。结论 SCID小鼠中白血病增殖和浸润程度反映了白血病细胞基本生物学特征,提示HL - 60 SCID小鼠模型为良好的肿瘤体内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CML患者71例,均行化疗治疗,按患者意愿、不同护理方案划分为2组,给予常规护理的34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37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SDS评分[(45.22±4.81)vs(53.37±5.34)分]、SAS评分[(44.31±4.73)vs(52.25±5.16)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6个月后,观察组QLQ-C30评分[(68.38±8.42)、(40.55±6.59)分]均低于对照组[(80.19±8.93)、(62.39±7.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7.30%vs 70.27%)、护理满意度(94.59%vs 70.59%)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应用于CML患者,可改善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狼疮样肾炎动物模型,为人类狼疮性肾炎(LN)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取雌性亲代DBA/2的淋巴细胞分4次经静脉注射雌性子代F1代杂交鼠(C57BL6× DBA2)。注射时间为0,3,7,10 d。每次注射淋巴细胞数为50× 106。结果尿白蛋白于第4次注射后2周开始升高,第12周达高峰;血抗ds-DNA水平于第4次注射后2周已明显升高,至第4周达高峰,各时点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普通光镜(PAS、PASM)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轻度增生,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免疫荧光示IgG沿基底膜呈线状或颗粒状沉积,部分小管基底膜亦可见其沉积;电镜显示膜性肾炎改变,基底膜增宽,内有电子致密物沉积,上皮细胞足交融合。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狼疮样肾炎动物模型,主要为膜性肾炎。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COPD急性加重期模型的方法,确定滴注感染细菌的浓度。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每组再分为高、中、低细菌浓度组,空白组)。进行一般体征的观察,基础体温的测定,感染前后血清中白细胞总数测定,肺组织病理形态的观察。结果:从对照组及COPD模型组的基础体温测定看,高浓度细菌组的基础体温高于中、低浓度组及空白组。对照组:高浓度细菌组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中、低浓度组及空白组(t=-4.012,P〈0.05;t=-3.939,P〈0.05;t=-6.52,P〈0.01);模型组:低、中、高浓度组WBC计数高于空白组(t=-4.517,P〈0.05;t=-10.32,P〈0.01;t=-7.094,P〈0.01);高、中浓度组WBC计数高于低浓度组(t=-4.32,P〈0.05;t=-3.86,P〈0.05)。并且无论是对照组还是模型组,高浓度细菌组感染后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感染前白细胞计数(t=-14.319,t=-7.06,P〈0.01)。从病理学角度看,对照组的高浓度细菌组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人类肺炎的病理表现,COPD模型组的高浓度细菌组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人类COPD合并肺炎的病理表现。结论:用熏吸香烟加气管内注射内毒素及鼻腔反复高浓度滴入金黄色葡萄菌(细菌浓度为2.4×109cfu/mL)的方法可建立大鼠AECOPD模型,可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寻求建立小鼠滴虫性阴道炎模型的最佳条件.方法 采用雌激素与乳杆菌合用(A组)、单用雌激素(B组)、仅接种滴虫(C组)这3种处理方法,各组均分别接种106/ml、107/ml和108/ml 3种密度的滴虫,定期取小鼠阴道冲洗物镜检及培养,观察有无活滴虫,比较各组小鼠的滴虫感染率.结果 A组与B组两组小鼠的最初感染率相似(P>0.05),但A组小鼠表现出较持久的感染性;仅单纯接种滴虫组及接种106/ml密度滴虫组小鼠不能形成滴虫性阴道炎(感染率几乎为0);接种107/ml和108/ml密度滴虫组间比较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注射雌激素 接种乳杆菌 接种107/ml密度的滴虫是建立小鼠滴虫性阴道炎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7.
缺血再灌卒中后抑郁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并建立卒中后抑郁小鼠动物模型.方法 先利用结扎颈总动脉造成小鼠不完性全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损伤,利用悬尾和强迫游泳方法诱导小鼠抑郁模型,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全面考察其影响因素,确定最佳造模条件.结果 以缺血5 min,再灌10 min,再缺血5 min所诱导抑郁模型最为明显,且死亡率较低.结论 利用此方法所造卒中后抑郁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较高且经济的特点,适用于该类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18.
同种移植性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学瑜  陈志哲 《医学综述》2007,13(16):1222-1225
同种移植性小鼠白血病模型具有建立周期短、重复性好,移植的肿瘤细胞生物特性较稳定等特点,是国内外常用的动物白血病模型,该模型在抗癌药物筛选和白血病的实验治疗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用途。本文综述同种移植性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运用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探求SCID-人白血病模型建立的适宜条件.方法 ①按接种方式和鼠龄的不同将SCID小鼠平均分为4组.Ⅰ、Ⅱ组鼠龄小于5周,Ⅲ、Ⅳ组鼠龄大于5周.分别以静脉接种、腹腔接种(6~10)×106 HL-60细胞/鼠建立SCID-人白血病模型.不能发生白血病者用予60Co外照射后再接种.②运用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形态学检查包括外周血、腹水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免疫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分析组织中CD33阳性率;分子遗传学检查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果 ①鼠龄小于5周的Ⅰ、Ⅱ组的SCID小鼠接种HL-60细胞后4周,外周血白细胞上升至(10.±2.2)×109/L;2周时小鼠外周血中开始出现HL-60细胞,4周时比例达到(8.7±3.0)%,全部发生白血病.而鼠龄大于5周的Ⅲ、Ⅳ组小鼠小部分发病,未发病者予60Co 200 cGy/鼠,再接种2×106 HL-60细胞/鼠,也能全部发病.②腹腔接种者实体瘤的发生更为多见,大量腹水,恶病质明显;病理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发现静脉接种者表现为脏器浸润较腹腔接种者广泛、明显,其全身弥漫性扩散的特点与人白血病的临床特点较为一致.③Ⅲ组小鼠经照射后再接种后发生的白血病在全身的广泛浸润程度较同样静脉接种的Ⅰ组更为明显.④鼠龄小于5周的静脉接种组(Ⅰ组)中一发病小鼠给予某不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治疗后,发生了中枢白血病.结论 在适当控制SCID小鼠剩余的免疫防御系统后,采用静脉接种,数量为(6~10)×106/鼠,能发生全身弥漫性扩散性白血病,且还能模拟出化疗后庇护所白血病的发生.SCID-人白血病模型是一个体内研究人类白血病治疗良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