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虎杖异称花斑竹、斑杖、紫金龙、苦杖、活血龙、九龙根等,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及根。虎杖含蒽醌苷、大黄素、大黄酚、原儿茶酸、蒽苷A、蒽苷B、铁、氨基酸、钾、鼠李糖、右旋儿茶精、锌、大黄素甲醚、姜糖等。  相似文献   

2.
虎杖治外伤经验举隅福建省莆田江口卫生院(351115)@@戴义龙,关荣华虎杖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谓;“杖言其茎、虎言其斑”。性平、味微苦,功能利侵退黄、活血通经、祛风止痛、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等。民间常用以治疗肝炎、肾炎...  相似文献   

3.
虎杖 临床功用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鹏 《四川中医》1993,11(12):24-25
虎杖为蓼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根茎和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因其茎长如杖,斑黄似虎纹,故名虎杖。其性味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活血散瘀定痛,清热解毒利湿,化痰止咳通便之效。本文就其临床功用体会,介绍于下。【活血散瘀定痛】虎杖微苦以降,微寒以行,宣肺入肝,通畅血脉,散瘀滞,破症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 ,有不少的医院药房将装有虎杖的药斗子写着紫金龙的名字 ,笔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因为紫金龙与虎杖是既不同科、又不同效的两种植物药材。特将两药的鉴别特征及依据论述如下。1 虎杖虎杖异名酸桶笋、斑杖根、酸杖、花斑竹等。来源于蓼科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Zucc. )的根及根状茎。性味 :微苦、酸而微凉。功能 :清热利湿 ,活血散瘀 ,定痛止咳化痰。主治 :风湿痹痛 ,湿热黄疸 ,经闭痛经 ,慢性支气管炎 ,外用治烫 ,火伤 ,跌仆损伤。性状 :呈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 ,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 ,切面皮部较…  相似文献   

5.
虎杖及其在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虎杖 ,又名大叶蛇总管、斑根紫金龙、苦杖、阴阳莲。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系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 ,中空 ,表面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 ,节稍膨大。叶互生 ,阔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李时珍说 :“杖言其茎 ,虎言其斑也”。多生于山沟、河旁、林下阴温处。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和陕西、河南、山东等省。虎杖 ,性微寒 ,味微苦。传统功用为清热利湿、活血定痛、通便解毒、止咳化痰。《名医别录》载 ,虎杖“通利月水 ,破留血症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虎杖主含游离蒽醌衍生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等 ,另含大黄素 - 8-葡萄糖…  相似文献   

6.
虎杖的临床应用与栽培管理湖南林业专科学校(421005)王大来主题词虎杖/治疗应用药用植物栽培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始载于《名医别录》,别名:酸筒杆,花斑竹,大虫杖,苦杖,斑杖等。虎杖虽在古籍中早已记载,但在现代中医处方中较...  相似文献   

7.
虎杖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系廖科廖属植物.又名阴阳莲、斑杖、苦杖、酸汤秆等.产于山东、河南、陕西、长江流域及江南各省.药用部分为根茎.  相似文献   

8.
虎杖现代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荣 《光明中医》2008,23(3):397-398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草本植物,别名苦杖、阴阳莲等。《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苦味性寒,归肝、肺、胆经,具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活血散淤、通络止痛等作用。《中药大辞典》谓其“祛风、利湿、破瘀、通经”。《贵州民间方药集》载其能“祛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名医别录》载虎杖“主通利月水,破留血徵结。”《丹溪治法心要》治疗烫火疮,以虎杖为末,水调敷。  相似文献   

9.
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Zucc.)又名苦杖、蛇总管、大活血、活血丹、活血龙、野黄连。我国古代及现代不少中草药志有记载。虎杖生于山谷、溪旁或岸边,分布于我国中部、南部,药源丰富。药用其根、茎。虎杖性味苦甘平、无毒,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风通络功效。药理学研究,虎杖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全国推广草药应用以后,虎杖被广泛应用于内外科、皮肤科、骨伤科、妇产科中不少疾病,疗效满意。现将我们治验举隅于下。  相似文献   

10.
RP-HPLC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洪福  陈万生  张汉明 《中草药》2004,35(7):825-827
虎杖系蓼科蓼属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根茎和根,采挖时间在春秋两季。虎杖异名(《尔雅》),入药始见于《雷公炮制论》,传统上用于瘀诸症,可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根据《中华本草》记载:虎杖“主治妇女闭经,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跌扑损伤,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火烫伤”。虎杖根和根茎含游离蒽醌及蒽醌苷,还含有芪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虎杖的化学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汤毅  邹恒琴 《中药材》1993,16(1):42-44
虎杖系蓼科蓼属植物Polygonum cuspidatumSieb.et Zucc.的根茎,别名阴阳莲、花斑竹、斑庄、斑杖根、酸筒杆、酸汤梗、大叶蛇总管、川筋龙、黄地榆等。虎杖味苦性寒,归肝、肺、胆经。功能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活血行瘀。具有抗菌、消炎、利尿、泻下、通经等作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虎杖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做了许多研究,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虎杖中白藜芦醇成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虎杖始载于(名医别录),别名斑杖,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Sieb.et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味苦、酸,性微寒。归经肝、胆及肺经,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通经、祛痰止咳等功效。近年来研究发现从虎杖中也可提取出大量高纯度成份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过去研究白藜芦醇大都取自葡萄或花生壳。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防止老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植物雌激素作用和保肝的功效,故引起现今医学界的重视与热烈的讨论。法国人常吃高脂食物,  相似文献   

13.
小红参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红参为茜草科植物云南茜草Rubiayunnanensis(Franch.)Diels的全草,但以根较好。〔l〕本品原名紫参,始载于《滇南本草》。别名滇紫参《植物名实图考》,云南茜草《云南中草药选》,小茜草《云南中草药选》,小活血《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小红药《红河中草药》,小舒筋红根(云南),色子片(普米族药名)。云南各地均有分布。小红参性味甘、苦,微温。功能补血活血,祛风除湿,软坚破积,镇静镇痛。根用于月经不调、带下、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半身不遂、慢性胃炎、心烦失眠、肾炎、脂肪瘤、抗癌。叶用于角膜云翳,…  相似文献   

14.
疏毛魔芋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熙  王莉 《中药材》1994,17(7):40-41
古今许多文献认为疏毛魔芋(Amorphophallus sinensis)是魔芋的来源之一,造成了两者互相混用。本文通过系统考证和实验研究,证明疏毛魔芋即历代本草中的“斑杖”,“扬州蒻头”等。疏毛魔芋不含葡甘露聚糖,不能食用。古今常称的吴地(今江苏、上海)没有可食用的魔芋属植物,从而纠正了历代本草和《中药大辞典》、《中国植物志》等认为“斑杖”非魔芋属植物。吴地另有一种可食用的魔芋,常与疏毛魔芋互相混用。鉴于魔芋和疏毛魔芋化学成分、生理活性相差甚大,建议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15.
“羊蹄”为蓼科植物羊蹄 (Rumexjaponicus)或尼泊尔羊蹄 (Rumexnepalensis)的根 ,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常用中草药 ,治疗范围甚广 ,药物来源亦非常容易 ,识其者唾手可得。然而 ,不少医者对此视如敝屣。羊蹄的药用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别名很多。《庚辛玉册》称羊蹄大黄 ;《本草纲目》称羊耳朵 ,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羊蹄的根、叶、果均可入药 ,性味甘寒 ,无毒 (《唐本草》载 :“味辛苦 ,有小毒”) ,归心、脾、大肠三经 ,功效主治为杀虫疗疳、凉血止血、滑肠通便、解毒疗疔、祛风化斑等。内服 :《唐本草》“主赤白杂痢”。虽有“有小毒”的记…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长期和不同产地虎杖总蒽醌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兰英  谢细平  陈华龙  余少婷 《中草药》2005,36(8):1244-1246
虎杖系蓼科蓼属植物虎杖P olygonum cusp id a-tum S ieb.et Zucc.的根茎和根,采挖时间在春秋两季。虎杖入药始见于《雷公炮制论》,《别录》列为中品,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胆经。传统用于血瘀诸症,可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临床制剂种类较多,例如解毒降脂片(广东雷霆国药有限公司);胆宁片(上海中药一厂)等。虎杖根和根茎含游离蒽醌及蒽醌苷,主要为大黄素(em od in)、大黄酚(chrysophano l)、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g lucoside)、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m od in-8-O--βD-g lucoside)、迷人醇(…  相似文献   

17.
虎杖,异名:阴阳莲、苦杖、斑杖、蛇总管等。为寥科植物根茎入药,性味;苦平,甘平,微温,无毒。化学成分主要为游离蒽醌及蒽醌甙(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等),其次是鞣质和几种多糖。现代药理证明有抗菌,抗病毒降血脂,降血糖,止血镇痛作用,其临床应用较广。治疗烧伤王氏(1)用单味虎杖粉撒敷烧伤创面暴露疗法治疗浅1-2度烧伤48例(蒸汽灼伤8例,热水烫伤18例,汽油烧伤14例,食油烫伤8例);其中浅1-2度42例8-10天治愈;2度合并深1度6例,10-13天治愈。方法;取生虎杖适量,为未过mo目筛备用。将创面清洁后用蓖麻油调虎杖…  相似文献   

18.
黄药子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辉  苑景春 《北京中医》2004,23(2):102-104
黄药子 ,又称黄药 (《本草原始》)、大苦 (《开宝本草》)、黄药根 (《本草图经》)、零余薯、金线吊虾蟆、雷公薯等。其性寒凉 ,味苦 ,入心、肝经 ,是出产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常用药物。《滇南本草》记载本品 :“味苦涩 ,性寒 ,攻诸疮毒 ,止咽喉痛 ,利小便 ,走经络 ,治筋骨痛、痰火  相似文献   

19.
中药苦地胆的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苦地胆的本草学研究曹晖刘玉萍(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毕培曦(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及中药研究中心香港)苦地胆又名地胆头,为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L.的带根全草[1],系我国华南地区,尤其港台地区一味常用民间药[2,3]。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4]和东南亚、南美洲以及非洲一些国家民间都喜用这一药物[5,6]。虽然《中国药典》(1977年版)曾正式收载过苦地胆[7],然而由于该药材在广东部分地区习称“土公英....  相似文献   

20.
虎杖史话     
虎杖,是中国古人在很早年代就食用的蔬菜和药物之一。两千年前,《尔雅》载有“藻”字,释义为“虎杖”;郭璞注释说虎杖“有细刺,可以染赤”。宋代科学家、医学家苏颂说:“(虎杖)根茎如竹笋状,上有赤斑点;”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也解释说:“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这表明,“虎杖”之得名是有所本。中国古代,老虎被称为“大虫”,所以虎杖也称“大虫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