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加深对Dieulafoy病的认识并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对312例行胃镜检查消化道出血患者中8例符合Dieulafoy病诊断标准的患者,从胃镜或手术所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查找其共性及最佳治疗方法。结果 Dieulafoy病的临床发病率较低,多有诱因,但无腹痛病史,起病急,出血量大,胃镜或手术是确诊的关键。内科保守治疗前提下胃镜介入或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结论 Dieulafoy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罕见原因,胃镜或手术是其诊断及治疗的主要手段,而内镜下介入治疗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Dieulafoy病是一种先天性胃肠道血管畸形,又称“黏膜下恒径动脉畸形”,是引起胃肠道出血的少见原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左右。其发病突然,出血量大,病情凶险;但由于病灶小,位置隐匿,临床诊断和治疗困难。近年来,随着急诊胃镜检查的普及,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日益提高。本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5例此病患者,现将其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Dieulyfoy病又称胃粘膜下恒径小动脉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中少见且易致死的病因之一。我院自1992~1998年共收治该病3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38岁,因呕血1500ml-2/小时入院。既往无肝硬化,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入院时,P120次/min,BP8/4kPa,面色苍白,头颈(一),心肺(一),腹平软,肠呜音活跃,测Hb60g/L,拟“胃十二指肠溃疡伴急性出血?”予快速输液、输血等治疗,血压进行性下降,予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胃十二指无溃疡、肿瘤,小肠、结肠内积血,胃腔内少量凝血块,胃粘膜水肿…  相似文献   

4.
Dieulafoy病为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我院 1990年 3月以来共诊治 7例Dieulafoy病患者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2 0~ 6 7岁 ,平均4 5 .6岁。均无上腹不适史 ,表现为突然呕血、黑便 ,出血量 >10 0 0mL ,伴头晕、心悸  相似文献   

5.
Dieulafoy病为一种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系由于消化道黏膜浅表性损伤致黏膜下先天性恒径小动脉破裂所致.我院胃镜室近5 a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发现10例Dieulafoy病,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4年以来 ,笔者共诊治运动神经元病患者 1 5例 ,现将临床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5例患者中男 1 0例 ,女 5例 ;年龄 3 2~ 65岁 ,平均 46.8岁 ,其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7例 ,进行性延髓麻痹 4例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3例 ,原发性侧索硬化 1例。确诊 1 3例 ,误诊 2例 ,误诊率为 1 3 .3 %。2 讨  论运动神经元病 (motorneurondisease,MND)是一组病因未明 ,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不同组合的肌无力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 男,37岁,因二餐共饮白酒约1000g,10小时后出现上腹部剧痛住入我科.入院检查:T 38℃,BP 12/8.5kPa,神清,体胖,急性痛苦面容,心肺(一),腹膨,上腹部压痛明显,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弱,移动性浊音(+),右下腹穿刺抽出乳糜样液体,腹透膈下未见游离气体.B超示: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8.
Dieulafoy病诊断及高频电凝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eulafoy病(简称杜氏病)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我院消化科2000年10月-2002年2月对3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床边胃镜检查,发现杜氏病患者9例,加上以前2例共11例,均采用高频电凝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以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国西南、东南沿海地区及岛屿较常见。近年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山东等地也发现本病流行 [1]。我院自 1998年 8月~2 0 0 0年 11月共收治恙虫病 5 2例 ,现将 5 2例进行临床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2例患者中男 37例 ,女 15例。发病年龄 1~ 72岁 ,15~ 6 0岁 4 0例 (77%)。发病时间在每年8~ 11月 ,其中 10~ 11月份发病 39例 (75 %)。就诊时间在病后 3~ 16天 ,有田间劳作史 4 8例 (92 %)。 1998年发病 12例 (2 3%) ,1999年 16例 …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对2007。2010年58例儿童川崎病住院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典型川崎病46例,非典型川崎病12例。有发热、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潮红、杨梅舌、皮疹、指(趾)端硬肿,肛周脱皮,发热为最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期,5岁以内儿童多见。发病早期可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少数可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总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0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诊,常规检查易误诊或漏诊,本组20例病例,有4例是收住在其他科室,经会诊确诊转入,2例死亡,18例治愈出院。结论:对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若不及时明确诊断,进行有效治疗,易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4.
Castleman氏病在儿童中罕见,病因未明,根据是改变可分为三型:(1)血管透明型,(2)浆细胞型。(3)中间型。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本文报道2例儿童Castleman氏病,并着重讨论了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以加强对该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内镜下联合治疗Dieulafoy病的疗效。方法经胃镜确诊为Dieulafoy病并活动性出血后,先以1%乙氧硬化醇或5%鱼肝油酸钠注射,再于出血病灶处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和/或放置金属夹治疗止血,未联合APC和/或金属夹治疗为对照组。结果2组的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2%,87%),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再出血率和转手术率(8%,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7%,60%,P<0.05)。结论内镜下注射联合APC和/或金属夹疗法可明显降低Dieulafoy病的再出血率和转手术率。  相似文献   

16.
Moyamoya病(MD)是一种慢性阻塞性和病因未明的脑血管疾病,是以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征,在脑动脉造影中呈烟雾状改变,又名烟雾病。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了76例MD病人,均由DSA、MRA确诊。笔者就其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病例中剃除了单侧Moyamoya表现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MD。 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1990年~1996年收治并经DSA、MRA确诊的76例MD病人,其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男女比例约为1.8:1。年龄5~62岁,平均年龄28.79岁。76例病人分成青少年组和成年组,19岁以下青少年组24例,20…  相似文献   

17.
18.
痹病诊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痹病概念的认识“痹”的含义较为丰富,既可以表示病名、症状,也可以表示病机,含义不尽相同。如果以“痹’作为疾病命名,广义的“痹”,泛指机体为邪闭阻,而致气血运行不利,或脏腑气机不畅所引起的病证,如胸痹、喉痹、五脏痹、五体痹等,而狭义的“痹”,就指“痹证”或“痹病”。“痹病”之称,首见于宋·窦材《扁鹊心书·痹病》“风寒湿气合而为痹,走注疼痛,或臂腰足膝拘挛,两肘牵急,乃寒邪凑于分肉之间也。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痹者,气血凝闭而不行,留滞于五脏之外,合而为病。”此称自宋代以后的医书中很少见到,而渐被“痹证”所代替。…  相似文献   

19.
20.
心刺痛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我国心刺痛病的发病率有所提高,并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本文根据蒙医致病四因素,三根七素理论,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环境,用科学观点与方法,总结蒙医心刺痛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为使蒙医心刺痛病的理论得到创新,临床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