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多种多样,总体上来讲分为溶血性和非溶血性,也有人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不管其病因如何,血清总胆红素值增高的严重后果就是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使患儿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由此看来在退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发现患儿有无神经系统损害尤为重要.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早期发现听觉功能损害目前报道较少,重庆医科大学新生儿科2001年1月~2002年10月诊断"病理性黄疸、胆红素脑病"的新生儿中,有30例做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查,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3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接胆红素对脑细胞有毒性作用,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早产儿达257μmol/L,足月儿221μmol/L时可使部分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出现神经肌肉不协调、耳聋、智能发育障碍,为早期发现胆红素造成的听损害,我们对39例黄疸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 资料与结果 一、临床资料 检测对象系我科住院的39例黄疸患儿,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男28例,女11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疽应早期干预,预防核黄疸的发生,降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对60例母乳性黄疸儿分为门诊随访未治疗组和住院治疗组,并且进行远期跟踪随访、评分、对照。结果治疗组较未治疗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但是远期观察均未发现体格、神经发育异常及智力低下等。结论新生儿母乳性黄疸高峰期胆红素过高,有潜在性的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核黄疸发生的可能,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标准需要在临床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研究证实,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听力的损害。近年来,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其无任何症状,只表现为皮肤黄染和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为了解母乳性黄疸对患儿听觉的影响,我们对12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检测 ,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在未发生核黄疸时对脑损害及听力的影响。 方法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院后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测定。 结果   4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异常BAEP发生率为 3 7%( 18/ 49例 ) ,表现为各波潜伏期 (PL)及波间潜伏期 (IPL)的延长和听阈值的增高 ,听阈值随胆红素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经治疗后黄疸消退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大部分恢复正常。 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可造成听力损害 ,BAEP是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胞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在未发生核黄疸时对脑损害及听力的影响。方法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院后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测定。结果 4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异常BAEP发生率为37%(18/49例),表现为各波潜伏期(PL)及波间潜伏期(IPL)的延长和听阈值的增高,听阈值随胆红素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经治疗后黄疸消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大部分恢复正常。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可造成听力损害,BAEP是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以出生1周内为多,是由胆红素在血液及组织中聚集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一种疾病。根据血清胆红素浓度及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后者又称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是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病理性黄疸,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而危及生命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做好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减少伤残,现将我院儿科自2004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4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孙茜  徐敬 《临床儿科杂志》2003,21(5):305-305
黄疸是新生儿及婴儿时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东方人明显高于西方人 ,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所致。黄疸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 ,可合并感染 ,而感染又可进一步加重未结合胆红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 ,形成黄疸与感染互为因果关系的恶性循环。我们就高胆红素血症对患儿免疫机制的影响是否通过淋巴细胞凋亡异常而致进行研究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7年1月~2001年1月本院门诊及病房治疗患儿291例 ,全部为非溶血性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分为 :①黄疸并感染组89例 ,男55例 ,女34例 ,平均年龄1月22天 ,有肺炎及败血症 ,血清胆红素205~340μmol/L ;②…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分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56ml/L即为病理性黄疸,超过342umol/L即可发生核黄疸。核黄疸可导致呼吸衰竭、肺出血而危及患儿生命。因此,临床上降低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是至关重要的。现就有关的治疗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总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为早期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毒性提供新方法.方法 根据胎龄、体质量及是否符合黄疸干预标准将出生7d内的9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BAEP正常组47例和BAEP异常组47例.检测两组患儿...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证明,一些临床上并未引起可重视的新生儿黄疸,也可造成急性脑干损害而呈现亚临床型经过.使用灵敏度高的检测技术,以了解胆红素对神经系统影响是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关键.脑干听觉诱发电  相似文献   

12.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症。近年发现胆红素具有潜在的毒性,并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脏器损害是客观存在的,并可能造成永久性损害,如对肝脏、肾脏、心肌、神经系统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有影响,引起临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最为严重。在出现确切的胆红素脑病临床表现前,不少病例已有神经毒性损伤。黄疸患儿的长期随访资料显示,神经功能障碍及低IQ评分也可发生在以往认为是安全的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提示胆红素脑病有较广的疾病谱。本研究通过对患儿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检测,旨…  相似文献   

13.
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早期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黄疸症状,称为生理性黄疸;在此时期内由于疾病或某些致病因素使黄疸加重,称为病理性黄疸,亦称高胆红素血症(多为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游离胆红素血症心肌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人院时(治疗前)和治疗后(显性黄疸消退后)抽不抗凝血3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等10项指标,部分病人同时做心电图、胸片检查。结果30例感染性黄疸患儿心肌酶及同工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尤以CK、CK-MB活性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高游离胆红素、心肌酶比较,心肌酶升高与黄疸程度及黄疸出现时间、高度呈正相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出现心肌损害,与黄疸出现时间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约60%~85%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1]。黄疸是由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当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时,可以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简称"血脑屏障"),引起急性神经功能障碍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分别称为急性胆红素脑病和核黄疸。大多数学者关注于胆红素对脑组织的损害,胆  相似文献   

16.
苯巴比妥与尼可刹米联合治疗重症母乳性黄疸56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生后都会发生或轻或重的黄疸。新生儿黄疸大多属于生理性黄疸。占足月儿的50%,早产儿的90%。病理性黄疸少见,病因复杂。近年来发现一种介于病理性和生理性黄疸之间的黄疸。随母乳喂养的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称为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大多无需特殊治疗,我科收治的569例黄疸患儿,其中83例较重,胆红素〉12mg,/dl,1min胆红素〉200mg/dl,笔者采用了苯巴比妥加尼可刹米联合停母乳喂养治疗,收到了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至2007年住院患儿共100例,男48例,女52例,给予蓝光照射、白蛋白、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经综合治疗,黄疸消退,多脏器损害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病理性黄疸经积极治疗,能有效避免对多脏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12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且此症在逐年增加。严重患儿若不及时治疗则易造成神经系统的损害。本将我院儿科近3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121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胆红素脑病组(脑病组)与非胆红素脑病组(非脑病组),比较两组患儿病因、临床特征、胆红素水平、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以及治疗转归。结果脑病组黄疸病因以溶血性因素占首位(48.5%),其次是感染因素(24.2%);非脑病组黄疸病因主要为溶血(69.7%)。脑病组总胆红素、B/A比值、入院日龄和黄疸持续时间均大于非脑病组[(555.2±113.9)μmol/L比(431.3±62.3)μmol/L,(0.87±0.17)比(0.67±0.11),(129.5±60.7)h比(53.0±22.6)h,(81.6±39.6)h比(34.2±15.8)h,P均<0.001]。胆红素脑病警告期与痉挛期患儿入院日龄、血清胆红素及B/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5%的胆红素脑病患儿预后不良。结论溶血与感染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主要原因,总胆红素浓度过高和干预延迟是引起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早期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平均值是临床儿科医师鉴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常用指标之一.近年来,由于有些学者提出母乳喂养可加重生理性黄疸,应提高以往参考书中的血清胆红素平均值[1].为正确的制定早期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平均值,我们对在本院出生的北京地区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40例进行早期血清胆红素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