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房室结双径路(DAVNP)合并房室旁路(AP)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要求。方法对2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进行电生理检查,观察PSVT的前传和逆传途径,然后对AP或房室结慢径(SP)进行消融治疗。结果218例PSVT中检出DAVNP+AP10例,检出率为4.6%。其中SP前传、AP逆传(SP-AP折返)4例,快径(FP)前传、AP逆传(FP-AP折返)1例,SP-AP折返并FP-AP折返或SP/FP交替前传折返4例,SP前传、FP逆传(AP旁观)1例。10例患者均作AP消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3例加作SP消融,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DAVNP合并AP者AP均作为逆传途径,阻断AP是消融关键;AP旁观者也应作AP消融;仅有AH跳跃延长者不必接受房室结改良;AP消融者应作DAVNP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房室结双径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8岁。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史10余年,近2年发作频繁,室上速发作时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不能直接终止,每次均需食管调搏超速或亚速刺激方可终止。此次因心悸5h就诊。查体:神志清晰,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心率1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如图1所示。QRS波形为室上性,在V1导联呈QS型,时限008s,频率190次min。RR间期长短交替,分别为320ms和270ms。食管导联可见P′波在QRS波群之后,RP′间期固定,为012s,P′波形态一致。P′R间期则长短交替,…  相似文献   

5.
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研究进展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罗瑞萍综述于世龙审校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房室结双径路(AVNDP)被认为是发生AVNRT的基础。近年,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  相似文献   

6.
7.
1例女性,65岁的患者,发作性心悸5年。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提示窄QRS心动过速,约190次/分,P波与QRS波呈1∶2关系,RR间期长短交替现象。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术中也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改良房室结慢径后获得成功治疗。  相似文献   

8.
例 1,患者男性 ,5 0岁。阵发性心慌 ,胸闷 2 0年 ,每次发作持续 1~ 2h。临床诊断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查体 :BP10 0 / 70mmHg ,心界不大 ,心率 6 5次 /分 ,心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食管调搏检查 :房室结文氏点≥ 2 2 0次 /分 ,2 :1阻滞点 2 2 0次 /分 ,S1S2 刺激在 5 5 0 / 2 90ms处诱发心动过速 ,RR周期长短交替。如图 1V1导联示 :长周期36 0ms ,短周期 2 6 0ms,两者相差 10 0ms。食管导联RPE =12 0ms ,S1S1及S1S2 刺激未见SR跳跃性延长。食管心房调搏诊断 :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RR间期长短交替。心内心室刺激…  相似文献   

9.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双径路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与房室结双径路 (DAVN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功射频导管消融的单一类型 AVNRT的心内电生理和食管心房调搏 (GEAP)资料。结果 10 7例单一类型的 AVNRT,存在 DAVNP者 10 1例 ,其中慢 -快型 AVNRT99例 ,慢 -慢型 AVNRT2例 ;DAVNP阴性者 6例 ,其中慢 -快型 AVNRT1例 ,慢 -慢型 AVNRT3例 ,快 -慢型 AVNRT2例 ;慢 -快型 AVNRT DAVN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慢 -慢型和快 -慢型 AVNRT(P<0 .0 1)。 10 0例慢 -快型AVNRT中 ,5 8例女性较 42例男性年轻 (4 2 .0± 12 .9比 49.6± 11.8,P<0 .0 1) ,分别有 11例和 10例心内电生理检查时 DAVNP阴性 ,而 TEAP存在 DAVNP。结论  DAVNP是慢 -快型 AVNRT的发生基础 ,而慢 -慢型和快 -慢型 AVNRT与 DAVNP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房室结双径路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室结双径路是引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基础 ,目前房室结双径路的解剖仍是争论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房室结双径路的解剖与电生理特征一般研究概况和最新进展的探讨 ,进一步理解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关类型 ,明确射频消融治疗存在的问题。为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精确定位是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非折返性与折返性心动过速李忠杰,王长华,陶华璇,赵金玉(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310014)1临床资料及食管电生理分析患者男性,59岁。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10余年,每次发作数分种至数小时不等,此次因再次发作就诊。为明确诊断行食管电生理...  相似文献   

13.
郑医师(住院医师) 本次心电图教学查房患者为男性,52岁。因反复胸闷伴阵发性心悸3年余,再发1天就诊。每次发作数min至数h不等。体检:BP130/80mmHg。心界不大,心率100次/min,心律规则。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正常。就诊前未服用任何药物。心电图检查(图1)示各导联未见P波,QRS时间0.10s,规则出现,R-R间期0.62s,频率97次/min。各导联QRS波群终末略粗钝,V1导联rSr^1型,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请问上级医师,为何心电图未见P波?本例心电图诊断是什么?应与哪些心电图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结双径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术证实的房室帝道(AP)合并房室结双径(DAVNP),以了解其电生理特点。方法 以食管心房调博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室上速合并房室结双径12例,并行射频消融枚。结果 AP合并DAVNP占AP的16.4%(12/73),多为陷匿性AP(10/12),其折返途径多为AP逆传(10/12),房室结单一径路前传,房室结快径道不应期及心动过速时RP’(VA)与RP意期,在食道电生理与心内电  相似文献   

16.
分析12例预激旁道合并房室结内双径路患者在食管电生理检验中诱发的心动过速,发现有3种不同表现形式。(1)房室结传导出现跳跃式延长后诱发出心动过速,并且符合AVRT;(2)心动过速中出现2种不同心动周期是由于2种P-R间期造成,R-P不变,心房除极顺序未发生改变;(3)心动过速中2种不同心动周期是由于2种R-P间期造成,并且心房除极顺序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7.
双房室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四种室上性心动过速一例惠杰刘志华蒋文平患者男性,15岁。自7岁起反复发作心悸,多次心电图证实为B型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心率140~200次/分,严重时有晕厥。先后用过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校正的心室起搏拖带起搏后间期(PPI)与心动过速周长(TCL)差值,在隐匿性旁路介导的顺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与房室结双径路所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65例室上速心动过速患者,窦律时无预激波出现。其中AVNRT37例、O-AVRT28例,以快于心动过速频率5-15次/min的刺激频率进行心动过速拖带,比较校正的心室起搏拖带的PPI与TCL差值等参数在这两组中的差异。结果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28例O-AVRT和37例AVNRT患者,除2例AVNRT患者外均成功拖带,28例O-AVRT患者校正的PPI-TCL差值[(68±20)ms]短于35例AVNRT患者校正的差值[(151±16)ms,P〈0.01]。所有O-AVRT患者校正的PPI-TCL差值均〈110ms,而AVNRT患者的差值均〉110ms。间隔部旁路患者校正的PPI-TCL差值比游离壁旁路患者更短一些。结论经校正的PPI-TCL差值测定是一项快速、有效的鉴别AVNRT和隐匿性O-AVRT的方法,对射频消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校正的PPI-TCL差值〈110ms对确诊O-AVRT患者能提供更大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房室结双径路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研究周晓芳,郑竹虚,蔡力,罗莹,黄启华临床常发现,房室结双径路(AVNDP)患者中仅部分人易发生抑返性心动过速(AVNRT),如何选择AVN-RT易发者进行射频消融术,我们从电生理指标方面做初步探讨。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照研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的冠状静脉窦 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心脏静脉(cardiac vein)逆行造影法,对45例拟进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患者(其中22例AVNRT患者及23例AVRT患者)进行心脏静脉造影,观察冠状静脉窦的形态并测量其内径。结果:AVNRT患者冠状静脉窦插管较AVRT者容易,AVNRT冠状静脉窦形态呈喇叭口状者居多(77%),AVRT呈管状者占91%,AVNRT患者冠状静脉窦口大于AVRT组患者。结论:AVNRT患者冠状静脉窦口大于AVRT组患者,冠状静脉窦口扩大可能与方室结双径路产生机制有关,冠状静脉窦口越大慢径消融越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