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儿童上肢手术后采用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并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麻醉)、B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吗啡皮下注射麻醉)、C组(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麻醉).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价镇痛效果,以FLACC评分<4分的维持时间作为有效镇痛时间.分别于术后1,2,4,6,8,12,24 h记录各组患儿镇痛情况、镇痛时间.并且随访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镇痛时间与术后各时相点不需镇痛治疗的例数上,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镇痛时间显著延长,且术后4,6,8,12,24 h不需镇痛治疗的例数明显增多(P<0.05).三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用于儿童上肢手术后镇痛,能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老年患者PCEA的比较分析。方法:108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0.15%布比卡因组;B组0.12%罗哌卡因组;C组0.2%罗哌卡因组。麻醉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接近结束时连接PCEA泵。记录术后4.8、12、24、48h的镇痛效果。结果:VAS评分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mmage评分A组高于B,C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组的患者术后活动能力恢复早,B组(0.12%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术后患者为有效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40例需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各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5%罗哌卡因30 ml.A组不加地佐辛;B组局麻药中加入地佐辛10 mg.记录各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同时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麻醉后4、6、8h的镇痛效果,并观察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B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12.03 ±3.07) h vs(9.28±2.16)h,P<0.05).麻醉后8hB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3.97 ±1.42)vs (6.38 ±2.32),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显著延长麻醉镇痛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硬腰联合麻醉下下肢手术病人100例,术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A组:250 mg罗哌卡因;B组:250 mg罗哌卡因+50μg舒芬太尼;C组:250 mg罗哌卡因+75μg舒芬太尼;D组:250 mg罗哌卡因+100μg舒芬太尼。每组均加入托烷司琼4 mg且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 l。记录4组患者术后8、24、36、48 h各时相点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并发症(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术后8、24、36、48 h的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和D组(P<0.01),但其中A组VAS评分又显著高于B组(P<0.05);D组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B组、C组。而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每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腔较好术后的镇痛且不良反应较少的混合液为:250 mg罗哌卡因+75μg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镇痛系统与自控静脉镇痛(PCIA)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并术后镇痛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PCIA,B组使用局部麻醉镇痛系统持续滴注罗哌卡因。用VAS评价苏醒后、术后4、8、12、24、48 h患者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切口有无炎性反应,渗液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良好,静息时VAS评分〈3,运动时VAS评分〈4;术后8 h内静息时和术后运动时VAS评分,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镇痛系统持续滴注0.375%罗哌卡因的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副作用少,患者满意程度更高,是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分别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75 mg罗哌卡因+0.9%生理盐水15 ml)2.0 ml(A组)、1.8 ml(B组)和1.6 ml+硬膜外2%盐酸利多卡因3 ml(C组)。记录各组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和手术的时间;观察各组麻醉阻滞效果、麻黄碱用量和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情况;记录各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后仰卧、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娩婴各时间点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产妇恶心、呕吐、低血压等情况。结果麻醉后5 min及10 min收缩压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娩婴时收缩压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 min舒张压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碱用量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A、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小剂量腰麻1.6 ml(8 mg)复合硬膜外追加2%盐酸利多卡因3 ml,对剖宫产产妇循环功能影响最小,副作用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各自疗效并进行评估。方法:60例择期经膀胱前列腺摘除病人。随机分R、B两组各30例。术中均采取L2-3硬膜外阻滞麻醉,给0.75%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对半混合液,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术毕两组均给负荷量罗利对半混合液5ml。背景输入2ml/h,PCA量0.5ml,锁定时间15min。PCA药液R组0.15%罗哌卡因+芬太尼3ug/ml+地塞米松0.1mg/ml+Ns共100ml,B组0.15%布比卡因+芬太尼3ug/ml+地塞米松0.1mg/ml+NS共100ml。术后6、12、24、48h分别观察BP、HR、RR、SpO2、疼痛评分(VAS)、恶心、呕吐及下肢麻木。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无差异(P〉0.05),下肢麻木的发生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PCEA不但与布比卡因有相同的疗效,而且优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8.
罗哌卡因及利多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麻醉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哌卡因属酰胺类局麻药,具有时效长、毒性低等特点,其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麻醉,国外已有较多临床经验,但国内报道较少。2004年以来,我们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将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混合液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麻醉4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应用芬太尼和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方法将50名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F组)患者给芬太尼和罗哌卡因,布托啡诺组(B组)患者给布托啡诺和罗哌卡因。术毕给予混合液5ml作为预充量,出手术室后4,8,12,24,48h观察患者。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记录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以及副反应如瘙痒症、恶心、呕吐和嗜睡。结果F组有5名患者、B组无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0%,且F组恶心、呕吐和嗜睡发生率较B组为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好,瘙痒症和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腹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100例行剖腹产产妇,随机分成两组,甲组采用0.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 mL,乙组采用0.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 mL,研究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胎儿娩出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麻醉效果相同,小剂量(0.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毫升)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稳定剖腹产产妇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0.4%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闭孔神经阻滞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的可行性。方法:膀胱侧壁肿瘤择期行TURBT的男性患者6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辅以神经刺激仪引导闭孔神经阻滞。闭孔神经阻滞局麻药10 ml:实验组采用0.4%罗哌卡因,对照组采用1%利多卡因。观察并记录闭孔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闭孔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0.4%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闭孔神经阻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连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I~Ⅱ级剖宫产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在硬膜外腔内向尾侧注入1.86%碳酸利多卡因5ml,然后将穿刺针斜口转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并注射相同局部麻醉药10ml;对照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按传统方法给药.观察记录两组产妇阻滞平面范围、术中疼痛强度及辅助用药情况,观察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及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阻滞范围明显比对照组宽,术中疼痛更轻微,辅助用药更少(P<0.05);各项生命体征及胎儿Apgar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具有比传统方法更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中不同脑脊液流速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医院 2017-01至2018-01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需实施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的200例患者,分为A、B组,每组100例。A组脑脊液流速5 s以下,B组脑脊液流速10 s以上,A、B两组均选择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 蛛网膜下腔均给予0.5%罗哌卡因3 ml,且推注速度均为0.1 ml/s,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A、B两组T8阻滞出现时间分别为(9.16±0.41)min和(11.97±0.44)min;镇痛最高平面出现时间为(11.12±0.23)min和(15.24±0.22)min,A组均早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平面Bromag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患者止血带效果为优者占99%,仅1例效果为良,明显好于B组(优87%,良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脊液流速对麻醉平面和麻醉效果产生明显影响,脑脊液流速在5 s以下,以速度为0.1ml/s的0.5%罗哌卡因推注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4.
轻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轻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1~92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状况分级为Ⅰ~Ⅲ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显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到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的程度,血压和心率变化,麻黄碱和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及有无术后头痛等并发症.结果①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显效时间、到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迅速,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腰硬联合麻醉组镇痛完善,没有追加麻醉性镇痛药,硬膜外麻醉组有4例在辅用杜非合剂下完成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组有2例出现血压下降,硬膜外麻醉组7例出现血压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均无任何术后并发症.结论轻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能完全满足老年人下肢手术的麻醉要求,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硬膜外持续泵注局麻药用于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拟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持续泵入给药组(A组)和间断给药组(B组)。每组20例,硬膜外用药均为0.2%丁卡因+1.6%利多卡因。两组均在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并给予实验量后,A组(20例)硬膜外先予以1ml/min速度注入,10~15min后以0.15~0.17ml·kg-1·h-1速度持续输注药物至手术结束 B组(20例)初量注入10~15ml,间隔5~10min分次注完,每小时追加5~8ml。分别测定麻醉前及硬膜外给药后的血压(BP)、心率(HR)、SpO2、镇痛起效时间和用药总量 首次注药后至手术结束时针刺皮肤测阻滞平面,同时记录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肌松质量由手术者评定(手术者为同一组人),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结果A组血压波动显著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皮肤阻滞平面、用药总量、Bromage评分和术中肌松情况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起效时间B组比A组短。结论硬膜外微泵持续泵入给药方法用于子宫全切术可以达到间断给药法同样的麻醉效果,血压、心率平稳,用药量少,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阻滞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对120例65~98岁的股骨颈以下骨折手术患者,采用侧卧位单间隙腰-硬联合麻醉,于L3~L4或L2~L3用25G腰穿针穿刺,成功后以每秒0.1ml速度注入布比卡因等比重液;经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3cm,视情况需要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入1.5%利多卡因3~10ml。结果腰麻及硬膜外置管均成功者109例,成功率91%;全部病人均达到完全无痛,优良率100%;需硬膜外追加局麻药者,切皮前18例,术中22例;并发高平面麻醉(≥T4)2例,低血压19例,血压升高9例,心动过缓5例,术后头痛1例。结论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阻滞应用于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不仅麻醉效果满意,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复方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与牙周膜腔麻醉2种方式在下颌后牙拔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4名患者,分为局部浸润麻醉组及牙周膜腔麻醉组,采用标尺法由患者对疼痛程度进行打分;口腔医生评价麻醉效果,统计麻醉完全、良好、有效和失败的比例。结果达到麻醉完全效果的牙周膜腔麻醉与局部浸润麻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麻醉方式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牙周膜腔麻醉效果优于局部浸润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8.
持续泵注与多次注药法用于硬膜外麻醉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量泵持续输注法与分次注药法用于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6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量泵持续输注组(A组)和常规分次注药组(B组),每组30例,硬膜外用药均为2%利多卡因先注入实验量3ml,观察5min,无全脊麻征象后,A组以0.13—0.15ml·kg^-1·h^-1速度持续输注药物至手术结束;B组10—12ml,2—3min内分次注完,术中未再追加药物。观察镇痛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BP、HR、SPO2和用药总量。结果:麻醉平面、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SPO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用药总量显著减少(P〈0.01)BP波动显著降低(P〈0.01)。结论:微量泵持续输注法与分次注药法用于硬膜外麻醉比较麻醉效果可靠,BP平稳,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下肢手术患者136例,急诊下肢手术患者83例。按腰麻用药分为0.1%、0.15%和0.2%罗哌卡因3组,每组73例,各组剂量从3mg开始递增,顺序完成3mg各3例,4mg各10例,5、6、7mg各20例。硬膜外腔维持用药均为0.2%罗哌卡因。术前不用药。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L2-3套针法穿刺,调整麻醉平面在T9-10。观察麻醉效果,BP、HR、SpO2、Bromage评分等。结果优良率6~7mg时为95%、5mg时为50%~55%、4mg时为30%,剂量为3mg时虽有镇痛平面,但不能行手术,均为麻醉失败,剂量为7mg时无失败病例。患者术中BP、HR、SpO2平稳,无恶心呕吐。头痛1例,尿潴留2例。术中患肢Bromage评分为2~3分,健肢为0~1分。结论0.1%~0.2%罗哌卡因6~7mg腰麻与0.2%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具有用药少,起效快,镇痛完善,BP、HR、SpO2平稳,副作用小,麻醉消退快,能早期活动,利于搬运转移患者等优点,不仅可用于无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下肢不同部位手术的麻醉,而且可为战时手术方舱内的手术提供一种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