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叶组 ( 4 6例 )和对照组 ( 4 2例 ) ,分别给予银杏叶注射液静滴和复方丹参静滴。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及血液流变学的监测。结果 银杏叶组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银杏叶组总有效率达 84.78%,对照组总有效率 61.90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银杏叶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组血浆OX-LDL,平行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OX-LDL与血流变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OX-LD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脑梗死患者血浆OX-LDL浓度与血流变异常指标呈正相关.结论血浆OX-LDL与血液流变性异常与脑梗死有关,对二者检测有助于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疗氦氖激光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M-L-UB IO)综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方法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应用M-L-UB IO治疗,对照组应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39.13%,显效率为45.65%,总有效率为93.4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9%,20%,62.22%(P<0.01)。除血球压积外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治疗后与治疗前以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M-L-UB IO能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LLI)对脑梗死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性质、淋巴细胞增殖、凋亡和染色体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增殖指数(MI)、细胞周期动力学指数(CKI)、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及淋巴细胞凋亡频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6%,对照组有效率65.7%,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毛细血管血浆黏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增加,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ILLLI后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CK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间SCE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脑梗死患者的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也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结论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可诱导发生较高的淋巴细胞凋亡率,对细胞没有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5.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临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39例)、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3例)治疗14d,观察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6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12%,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显著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降低血粘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obath疗法联合脑血康片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基础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对照组采用脑血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Bobath疗法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治疗12周后,观察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参数,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参数均显著优于治疗后及治疗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obath疗法联合脑血康片治疗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HINSS)、梗死体积、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伴发病及病发部位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Z=-2.28,P=0.02);NIHSS评分方面,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3.38±3.24 vs 12.22±7.17,治疗组为23.18±2.96 vs 9.16±6.95,治疗组治疗后效果优于对照组(t=2.83,P<0.05);梗死体积方面,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99±0.60 vs 5.00±0.34,治疗组为5.99±0.62 vs 4.00±0.21,治疗组治疗后效果优于对照组(t=23.11,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4.67,7.35,19.70和5.3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可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扩血管、抗凝的基础上修复受损神经元,改善患者预后,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期脑梗死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丁咯地尔与维脑路通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丁咯地尔组4 6例及维脑路通组 4 0例 ,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 ,并观察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降低 ,丁咯地尔组有效率 86 .2 %,显效率领 6 5 .2 %,对照组有效率 6 2 .3%,显效率 7.5 %,两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显著 (P <0 .0 5 ) ,显效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用药后丁咯地尔组全血粘度降低 ,与治疗前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丁咯地尔有多项药效 ,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支架术对血小板激活因子干预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后的血浆血小板激活因子水平含量的变化,了解冠状动脉支架术对血浆内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的干预作用,探讨拮抗PAF的临床对策.方法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支架术组(26例)于支架术前、术后24h及术后1周血浆PAF含量的动态变化,并与经临床常规治疗未置入支架的同类患者的血浆PAF水平进行对比.测定正常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60.2±6.8)岁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62.3±5.9)岁,血浆PAF水平的含量,并与ACS未置入支架的患者血浆PAF水平对比.结果①ACS患者血浆PAF含量平均为(289±66)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及SA组(P<0.05);②冠状动脉支架术后24h血浆PAF含量平均为(372±96)μg/L,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③支架术后1周PAF含量下降为(210±41)μg/L,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仍高于正常人群水平.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有可能因内皮损伤与手术激惹,激活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分泌PAF而导致的高凝状态与"过度炎性反应"情况的存在.对准备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术前应充分做好拮抗PAF的准备,可减少手术激惹及组织损伤,从而减少导致PAF增加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常规应用脱水剂,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低分子肝素钙0.5ml皮下注射,1次/12h,阿司匹林50mg2次/d口服。治疗10d为1疗程,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1.7%,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多(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郭旭  华川  李伟中  王芊  鲁然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102-1104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缺血修饰蛋白等指标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组130例和对照组120例的血清同时进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缺血修饰蛋白(IMA)、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项目平行检测,并做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Lp-PLA2、IMA、Hcy、Lp(a)、hs-CRP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Lp-PLA2、IMA、Hcy、Lp(a)、hs-CRP等水平增高与ACI密切相关,及早检测血清Lp-PLA2、IMA等相关指标,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RP含量,并根据梗死灶面积大小分组,分析各组与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CRP浓度为(11.2±2.38)mg/L,而对照组为(2.32±0.84)m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4.70±1.52)mg/L,中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9.21±2.23)mg/L,与小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17.46±3.68)mg/L,与小梗死灶组及中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 (IR)的关系。方法 采用氧化酶法、放免法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 3 8例ACI患者 (A组 )、2 5例正常健康人 (B组 )的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清TNF α值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结果 A组FINS ,TNF α水平较B组显著增高 ,而ISI较B组显著降低。相关分析发现 ,TNF α与ISI呈显著负相关 ,而与FIN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CI患者TNF α水平增高 ,且与胰岛素抵抗并存 ,可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不同类型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我院69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发病1周内)进行CRP水平的测定,其中大梗死灶组28例、小梗死灶组30例、腔隙性脑梗死组11例,健康成人40例进行对照分析。测定发病24h内及第1、4周不同时期的血清CRP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各段病程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梗死面积大者其CRP值在各段病程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梗死面积分层后,随着病情进展、症状好转,各组血浆CRP水平在病后4周均呈下降趋势。结论血清CRP可能在ACI患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且其水平随卒中类型的不同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梗死面积大小。  相似文献   

15.
刘向东  孙占超 《武警医学》2011,22(5):379-38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发病6h以内的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巴曲酶10、5、5U依次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于入院第1、3、5天各静脉滴注1次,3次为一疗程,辅以马来酸桂哌齐特、胞二磷胆碱及降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2/d静脉滴注,连用14d.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评分在治疗后1、2、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分值在治疗后1、2、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ACI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检测 37例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血浆ET ,NO含量。结果 无症状脑梗死患者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而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无症状脑梗死患者ET ,NO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一种参考指标 ,并提示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宜早期进行抗脑缺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余秀 《西南军医》2011,13(1):24-26
目的观察天丹通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ACI)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炎性细胞因子(TNF-a、IL-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 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天丹通络胶囊,每日三次,每次五粒,疗程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丹通络胶囊能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改善脑血流灌注、保护脑神经组织,明显控制脑梗塞的进展及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AC 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48 h内的AC I患者9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 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奥扎格雷钠,共14 d。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1 d时均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AC I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良的Allen法打击猫脊髓致伤模型,测定伤后2小时-1周伤区及邻近脊髓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及水含量。结果表明,伤后2-75小时伤区及邻近脊髓组织PAF含量及水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伤后1周时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PAF在脊髓损伤后脊髓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