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0—2019年广州郊区6区登革热本地疫情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病例信息,对每个登革热本地病例和暴发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完成调查处置报告。对收集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2010—2013年和2015—2019年疫情资料分组,对比发病水平、波及范围、疫情强度、病毒型别等方面的变化趋势。结果相比2010—2013年,2015—2019年广州市郊区登革热总体疫情规模呈上升趋势,病例数上升7.82倍;本地疫情波及范围从2010—2013年的26个街镇扩大到2015—2019年的60个街镇;疫情强度从2010—2013年的部分散发和个别暴发进展为2015—2019年的普遍散发和部分暴发甚至较大暴发,此外,重症死亡病例增多,本地疫情每年的病毒型别也从1种进展为至少2种。结论近年来,广州郊区登革热疫情强度明显上升,已成为广州登革热高风险区域,需加强郊区的登革热防控以遏制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2.
印度尼西亚卫生部官员2月14日说,自2007年以来,印尼感染登革热的病例已超过2万例,其中307人死亡。印尼即日起开始在雅加达开展灭蚊和清扫行动以遏制登革热疫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南宁市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本市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20年南宁市登革热疫情资料和蚊媒监测获得本地蚊媒分布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20年南宁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 923例,其中男性902例,女性1 021例,无死亡病例;2014(760例)和2019年(1 128例)出现暴发疫情,各年份发病高峰主要在9—11月,占病例总数96.62%;发病年龄以20~<60岁成人为主,占病例总数87.57%;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和离退人员为主,构成比为46.07%;病例分布主要在西乡塘区、兴宁区和江南区等城区,本地病例1 803例(构成比为93.76%),输入性病例120例(构成比为6.24%);共报告暴发疫情7起,其中2019年6起,2014年1起。2010年5月—2020年12月累计捕获伊蚊成蚊7 490只,均为白纹伊蚊,进行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2010—2020年南宁市登革热疫情在2014和2019年9—11月出现暴发,主要发生在市区,蚊媒监测主要为白蚊...  相似文献   

4.
马芳 《世界感染杂志》2010,10(3):108-108
在2010年5月,印度孟买疟疾疫情已导致3人死亡,并且已检测出1250人患上了该疾。医生们对疟疾数量的上升表示惊叹,因为在夏天患疟疾的人数一般是暴跌的。在2010年4月,至少3122个孟买人患上疟疾,有2例因此死亡。这些数字是2009年同期(1350人)的2倍还多。  相似文献   

5.
登革热是一种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虫媒传染病,广东省1978~1999年登革热共发生7次流行,涉及年份18年,有4年间歇期。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于1995年5月~12月共收治24例登革热患,现将其流行情况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1985年9月儋县发生一次由Ⅱ型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爆发流行。至1986年10月疫情已由儋县波及本岛十县二市,患者97557人,死亡261人。根据记载,国外登革热流行期间,常伴有多型别登革病毒同时流行。为掌握本岛这次登革热流行时除Ⅱ型病毒外,是否尚有其他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建立和完善登革热疫情报告、监测和媒介监测网络;访视报告的每个病例或可疑病例,并在疫点周围展开病例搜索;采集登革热病例、疑似病例、疫点部分人群血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非疫点、疫点蚊媒进行凋查。结果:广州市2002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423例,发病率为20.14/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以城市居民区为主,随后向城郊、农村扩散,最后涉及全市12个区、县级市,共102个行政街(镇)。以街(镇)为单位计算,最高的发病率达212.4/10万。流行季节为5月中旬~11月下旬,高峰为7~9月;3~12月份全市平均布雷图指数为5.0~19.8;病毒为登革Ⅰ型;潜伏期为2~8d;爆发疫点人群隐性感染率达17%;各年龄组人群均易感,但低年龄组发病率略低。结论:2002年广州市发生登革热大流行,其持续时间、波及范围为广州市历史之最.总体流行态势处于半自然状态。早期病例未及时诊断,疫情发现迟,疫情控制不力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广州市存在有利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因素;近3年连续流行同一型别病毒,登革热是否有本地化趋势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全球多处发生登革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感染杂志》2010,10(4):217-217
①2010年4月16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卫生部门证实,来自NorthWard和Deeragun郊区的2名妇女诊断为2型登革热,这是自2009年12月以来当地发现的第一例登革热病例。2009年该市发生了2起病例,共有13人感染。②2010年4月15日,5例从非洲科摩罗和坦桑尼亚返港欧洲旅客在瑞典和法国被证实感染了登革热,4例未出现并发症和1例为登革出血热,其中3例为3型登革热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9.
医药资讯     
卫生部公布2010年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本刊讯6月10日,卫生部公布了2010年5月全国(不含台港澳地区,下同)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2010年5月,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803246例,死亡1317人。其中,甲类传染病中鼠疫无发病、死亡报告,霍乱报  相似文献   

10.
2010年4月广州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1例登革热疑似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分离培养等实验室检测,最终确定该病例为2010年广州市首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亦是广州市历年来发病及报告时间最早的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感染来源不明,这对广州市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本次疫情经积极的调查和处理,无二代或继发病例发生,疫情防控措施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得本地登革热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登记调查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深圳市南山区2014年报告登革热患者104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登革热103例,临床诊断登革热1例。输入性登革热患者46例,本地登革热患者57例,不明感染原因的登革热患者1例,发病率为9.29/10万,无死亡病例。流行季节在7月下旬至12月下旬,高峰在10月。全区各个街道均出现登革热患者,以蛇口街道居多。输入性登革热的输入来源地主要以东南亚国家为主。结论 2014年深圳市南山区登革热发病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输入性登革热和本地感染登革热并存。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印度首都已有200多人感染登革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当地媒体报道,印度首都新德里自8月中旬以来已有235人感染登革热,其中4人死亡。报道说,感染登革热的人当中167人是本地人,68人来自外地。2004年同期新德里感染登革热的人数为128人,今年的染病人数明显增加。当地政府目前正在展开大规模的灭蚊行动。到目前为止,政府部门已经发现了近3.3万处房屋孳生蚊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近年湛江市登革热监测结果,为湛江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06年2个监测点的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年间共采集健康人群血标本932份,其中登革热病毒IgG阳性23份、登革热病毒IgM阳性2份;发热病人血标本752份,其中登革热病毒IgG阳性16份、登革热病毒IgM阳性12份;蚊媒标本1025只检测登革病毒,均未分离出登革病毒。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且密度高,在原登革热流行区已取代埃及伊蚊为优势蚊种。结论 湛江市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高度危险性,务必加强监测,预防病原输入而引起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州市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01-2010年登革热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 2001-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458例,每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和输入病例的报告,其中本地感染病例2366例,输入性病例92例。年发病率在0/10万~20.14/10万之间。疫情涉及12个区县,主要集中在荔湾区(26.24%)、越秀区(25.65%)、天河区(14.41)、白云区(12.00%)和番禺区(8.77%)。4-12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月份前为输入性为主的散发病例,6-12月为流行期,8-10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8.12%,为发病高峰期。男女性别比为1.06∶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率以中壮年和老年人群居高。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和学生为主。病例输入地主要以印尼、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为主。暴发的疫情主要由登革病毒Ⅰ型引起。结论广州市登革热仍为输入或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传染病,至今仍无证据表明已成为地方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目前海南省自1991年后再未发生登革热流行后人群的抗体水平,为登革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06年采集海南省既往登革热不同流行强度地区健康人群血样931份和发热病人急性期血样81份,分别检测登革IgG和IgM抗体。结果被调查的931名健康人群中,13例登革IgG抗体阳性(1.4%),主要集中在既往登革热高发的地区,年龄最小的38岁,主要为农民和渔民,低发区未检出阳性,发热病人血样检出IgM抗体阳性2例。结论海南省自1991年来未发生登革热的流行,但目前既往流行区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已降至非常低的水平,有再次发生大规模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5~2010年防城港市登革热监测结果,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本市2005~2010年2个监测点媒介伊蚊的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防城港市的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监测点大部分监测月份伊蚊布雷图指数(BI)均超过5的安全水平,其中水田屯蚊媒密度较高,最高BI达104,企沙街相对较低,最高BI为54,2009年以后企沙街蚊媒密度明显降低;阳性容器以暂时性容器为主;2006年送检的全部成蚊标本未检测到登革热病毒核酸或分离到病毒。结论防城港市在虫媒方面已经具备传播登革热病毒的条件,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监测、卫生宣教以及改善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东山区2002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明确东山区登革热流行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各医院收治病例的报告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 2002年5~11月东山区发生了Ⅰ型登革热疫情暴发流行,本区常住人口发病共314例,发病率51.43/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波及10条行政街,有多个暴发点,其发病年龄最大87岁,最小2岁,男性143例,女性17l例,血清学检查登革热抗体阳性277例。结论 本次登革热流行是继1995年以来发病率最高、暴发点多、夹杂家庭聚集、流行时间长的一次发病,且传染源未明,预防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006年广州市番禺区发生的登革热流行期间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登革热的认识. 方法 将2006年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所收治的152例登革热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06年番禺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登革热病例中无死亡病例及登革出血热病例.主要临床症状出现的比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发热(98%)、乏力(90%)、肌痛(78%)、关节痛(66%)、头痛(64%)、皮疹(59%)等;伴随肝功能异常(75%),白细胞减少(86%)、血小板减少(75%);淋巴结、肝、脾肿大较少见;所有病例登革热病毒IgM阳性. 结论 本次登革热疫情流行规模较大,多数病例符合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尤其以肝损害较多,部分病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肾损害,无出血热病例及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首次出现两个血清型登革热交替流行潘志明,罗惠容,邱季春,刘树国,黄源华,刘津成,廖育煌,雷凌冰,张泽森,胡志刚自1978年广州市发现登革热以来,已发生了分别由4个登革血清型引起的多次流行。每次流行均为单一血清型。1991年广州市首次出现两个血清...  相似文献   

20.
登革热综合性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提出及验证登革热综合性防治措施,为登革热的防制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方法查阅文献,了解登革热流行病学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蚊媒季节消长调查及控制;登革热发生地的应急健康教育;登革热病人的心理疏导研究;登革热发生地人群抗体水平调查分析;新时期疾病控制实施“三早”的效果分析;2004—2005年登革热综合性防治效果评价;2005年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控制等。结果我市2004年登革热疫情暴发疫情的发生与早期病例误诊和当地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我市有白纹伊蚊存在,易发生登革热的流行;我市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较低,难以建立对登革热病毒感染有效的免疫屏障;根据2004年登革热防控工作经验,制订出了登革热监测方案、应急预案,制订出了以快速灭蚊、环境整治为主,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为辅的登革热综合防治措施。结论通过对相关防制措施的研究,所提出的监测方案及控制措施在2005年我市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控制及避免形成登革热疫源地方面得到了很好验证,即:(1)采用发热病人监测筛查系统,可以较低管理成本,取得较好的监控效果;(2)在登革热疫情控制中,采取控制孳生地、科学灭蚊、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疫情,防止二代病人的发生。这些研究成果,可指导我市今后有效开展登革热的防控工作,避免2004年登革热暴发疫情事件的重演,也可为全国其他白纹伊蚊分布地区开展输入性登革热的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