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病在下窍上宣肺属于下病上治范畴,其思想源于《黄帝内经》。肺为脏腑之华盖,其主气血津液之行,倘肺气郁闭,气血津液滞而不行,在下之窍亦会闭而失其通泄之常度。凡下窍闭塞不通之疾,如魄门、溺窍、精窍之窍机闭而不开,皆可依开宣肺气之法以论治。如溺窍闭而不开,可借“开南牖以求北风”之法以治,实为宣肺气以通利溺窍之法;魄门闭塞不通,可用开提肺气以通魄门之法以治;男子精窍不启,可取开肺气以启精关法以治;女子精窍不通,可施宣肺气以通胞脉之法以治。病虽有三窍之不同,法可取上宣肺气之一谛,皆是病在下窍上宣肺之理哉。  相似文献   

2.
<正> “肺为涕”语出《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明确提出了五脏所化之液,肺液化为涕。“肺为涕”的“涕”,历代医家均指鼻涕而言,如张景岳说:“肺为涕,涕出于鼻,肺之窍也”(《类经》),《中医学基础》亦认为:“由于涕润鼻窍,鼻为肺之窍,故涕为肺  相似文献   

3.
石菖蒲治疗咽喉疾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菖蒲临床上常用于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的神志昏蒙及湿阻胃肠之胸腹胀满症。但石菖蒲还具有清咽利喉、启声发音之功效,今人用之不多。《本经》谓菖蒲“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本草从新》载菖蒲“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声音……”。笔者用石菖蒲治疗慢性咽喉疾患10余例,取得  相似文献   

4.
《内经》心与诸窍关系研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窍 ,《说文》曰 :“窍者 ,穴也 ,空也”。《正韵》曰 :“空 ,孔穴也 ,通作孔”。窍即孔穴之意。《内经》认为 ,外在诸窍与内在五脏关系密切。如《灵枢·脉度》说 :“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五脏皆有开窍之处 ,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肝……在窍为目 ;心……在窍为舌 ;脾……在窍为口 ;肺……在窍为鼻 ;肾……在窍为耳”。说明了脏与窍之间相对应的生理病理方面的沟通和联系。《内经》虽将七窍分属于五脏 ,但又强调“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 ,心在主管诸脏的同时 ,亦掌管与脏相关诸窍 ,因而 ,除舌 (口 )窍…  相似文献   

5.
李文旭 《中医研究》2000,13(2):50-51
1 《开脾论》遍索医书 ,有补脾 ,有益脾 ,有养脾、温脾、实脾、归脾 ,不一而足 ,“开脾”未之见也。然吾闽民间 ,“开脾”一语虽愚夫愚妇无不晓者 ,有小儿肌瘦食少 ,父母必之医馆、药肆 ,求开脾之药。或曰 ,开脾应为开胃 ,言传之讹耳。不然。开胃乃振其食欲 ,利其纳谷 ;开脾重在促进运化 ,俾水谷精微尽敷所需 ,供既旺求亦急 ,则胃纳自佳。间有啖饮甚健而运化有碍者 ,如中消之人 ,开胃无异落井下石 ,开脾而佐以濡润 ,使精微四布 ,津液滋生 ,始为得法。可知开脾、开胃迥然有别。或曰 ,开脾实为补脾 ,一义重名耳。是亦不然。盖补重补益 ,开重…  相似文献   

6.
点滴无,名癃闭,①气道调,江河决,②上窍通,下窍泄,③外窍开,水源凿,④分利多,医便错。⑤“原注”:①小便点滴不通,与五淋之短缩不同②前汤加化气之药,或吞滋肾丸多效,孟子云,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引来喻小便之多也。③如滴水之器,闭其上而倒悬之,点滴不能下也,去其上闭而水自通,宜服补中益气汤,再服以手探吐。④又法启其外窍即以开其内窍,麻黄力猛,能通阳气于至阴之地下,肺气主皮毛,配杏仁以降气,下  相似文献   

7.
孟澍江教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数十年,学验俱丰,审证细微。笔者有幸侍诊孟老,获益颇多。便秘一症,在中老年人尤为多见,而致便秘之因甚多,治法亦千差万别。孟老在治疗便秘时,常于辨证论治的同时注重疏理肺、脾、肝三脏之气机,就此经验介绍于下。 1 在肺宣开上痹 孟老认为肠腑之通降既赖脾胃之转输,亦赖肺气之肃降,上窍闭则下窍不通,肺失清肃则致肠腑闭塞不畅。孟老治之每用开宣上痹之法,选 轻苦微辛之品,微辛以开气痹,微苦以降肺气,肺气得通,气机得畅,胃气因和,肠腑得通而便秘自除。即所谓“开天气以通地道”之法也。正如叶天士所云:“昔丹溪大、小肠气闭于下,每每开提肺窍。《内经》谓:肺主一身气化,天气降,斯云雾清,而诸窍皆为通利。”孟老选药常从俞氏《通俗伤寒论》“里气抑郁,大便不爽或竞不通而痛,加春砂仁三分拌捣郁李仁、松仁、桃仁、柏子仁、蒌皮、酒捣薤白等辛滑以流利气机,气机一通大便自解”之意,或用郁金、紫菀、枇杷叶、杏仁、桑白皮等取《温病条辨》上焦宣痹汤之意,以宣通上焦肺气,脏腑同治,表里相应。尤以紫菀为常用,紫菀辛散苦降,温和柔润,既可宣开肿闭,又可润肠,治疗便秘兼有肺气闭塞者尤良。若兼有气机不畅者,则用瓜蒌、薤白等既可调畅上焦胸膈气机,又有润肠之功。  相似文献   

8.
《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巨著,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对耳鼻喉学科的论述散见于各篇,内容很丰富,本文简述如下:一、关于耳鼻喉生理方面《内经》从整体观念出发,认识耳鼻咽喉等器官并不是孤立的器官,而是与脏腑、全身有密切的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主舌……在窍为舌”“肺主鼻……在窍为鼻”“脾主口……在窍为口”“肾主耳……在窍为耳。”  相似文献   

9.
“心开窍于耳”,指耳窍为心所主。《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此说今已少人问津,尽管有很多人不自觉地运用其理实践于临床,而取得较好的疗效,但鲜有云“心开窍于耳”者。《内经》中关于耳窍所主之脏记载有二,即心与肾。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耳……在窍为耳。”《素问·金匮真言论》则认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王冰在心“开窍于耳”下注说:“舌为心之官,当言于舌,舌用非窍,故云耳也。《缪刺论》曰: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义取此也。”张介宾有“舌本  相似文献   

10.
23 提壶揭盖本法适用于肺气不利 ,升降之令不行而致之癃闭。由于癃闭的病位在膀胱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 ,一般治癃闭常着眼于通。然亦有屡用车前、木通、赤茯苓、泽泻之属而症情不减者 ,此时若在原方中 (如五苓散之类 ) ,加入一味桔梗 ,或紫菀、杏仁 ,住往可收立竿见影之效。考桔梗味苦辛 ,性微温 ,入肺经 ,能宣肺散邪 ,载药上行 ,所以一向有舟楫药之称。而“肺为气之主”又为水之上源 ,司“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之职 ,若肺气不利 ,每易形成源堵流塞 ,以致上窍闭而下窍涩。桔梗开肺气以浚其源 ,上窍通则下窍利 ,譬如茶壶 ,揭其盖则…  相似文献   

11.
肺主皮毛及其现代免疫学基础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主皮毛”源自《内经》 ,是肺与皮毛多种关联的总结。如《素问·痿论篇》曰 :“肺主身之皮毛” ;“皮毛者 ,肺之合也”。《素问·五脏生成篇》曰 :“肺之合皮毛 ,其荣毛也”。有学者统计《内经》有 15处明确论及肺与皮毛的生理、病理关系 ,并概括为肺主皮毛、肺合皮毛、肺生  相似文献   

12.
<正> 《内经》论及水液病治法时有云:“开鬼门,洁净府”。王冰注:“开鬼门,是启玄府(?)气也”。按《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是则鬼门即为汗孔,历来注家均无歧说。如张景岳云:“鬼门,汗空也”。张志聪云:“鬼门,毛孔也”。高士宗云:“开鬼门,乃开发毛腠而汗出也”。程士德等主编的《内经讲义》亦谓:“鬼门,即汗孔”。问题在于汗孔何以命曰“鬼门”,诸注家则论及较少。张景岳云:“肺主皮毛,其藏魄,阴之属也,故曰鬼门”。魄为肺所藏之神。《内经》中又有“魄门”一词,“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王冰注:“谓肛之门也,内通于肺,敞曰魄门”。此是以肺藏魄而下合大肠,肛之门乃大肠之端,故名曰魄  相似文献   

13.
笔者临证,观耳鼻咽喉急症,多有燥热津伤证,每以喻氏“清燥救肺汤”化裁,辅以利窍之品治之,常获良效。兹介绍于下: 一、燥干耳窍耳虽属肾,又为肝胆所主,然而“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故能听声。”(《医学入门》)所以耳亦与肺有密切关系。肺气清肃,宜降平和则耳窍聪敏。若燥气流行,  相似文献   

14.
滑石,甘、淡、寒,归胃、膀脱经,其主要功用利水通淋,多用于治疗湿热病气分过程中的小便不利证。然滑石不仅利溺奔,更可利毛原之窍。笔者用其配伍治疗瘟病卫分发热,退热迅速,可起到畅通原理,外透邪热之效。滑石利窍见于《本草纲目》:“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腹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清·章虚谷在注释《湿热病篇》原文第二十一条暑湿郁于肌表时明确指出“滑石利毛奔”,并与薄荷叶相伍治疗本证,使蕴遏肌表之邪得徽汗而解。若温邪袭表,则卫阳被郁,肌胜闭塞,病人无开而发热。当肌股气机不畅时,因皮毛因肺主,势必会影…  相似文献   

15.
试谈肺与皮毛相关:兼论肺司呼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  张传兰 《国医论坛》1991,6(3):16-17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皮毛内外通应,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从两大方面论述了肺与皮毛的关系,一是肺主皮毛,一是肺合皮毛.如《素问·痿论》说:“肺主身之皮毛”,《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主”与“合”不尽相同,二者如何区别?古代先贤鲜有论述,今世同仁亦混为一谈.鉴于此,笔者试就二者之本质作以区分、探讨.一、肺主皮毛  相似文献   

16.
李东垣在其所著的《脾胃论》中提出“耳者上通天气,肾之窍也,乃肾之体而肺之用”。此言表明耳与肺、肾在生理上有着密切联系,病理上亦紧密相关。这就为临床上治疗耳部疾病提出了较有意义的治疗思路。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用以指导治疗多种外感热性病的范例,足资后人效法。目前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太阳篇论述了外感病初期阶段,即太阳病的诊断与治疗。个人认为名曰治“太阳”,实际是治肺。如《伤寒指掌》云:“肺主卫,主气,主皮毛。故肺家之邪,即可以候太阳之表。”在治疗上还提出了“开肺就是开太阳”的论断。笔者赞同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笔者受《医方类聚·声音门方论》“心为声音之主,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记载的启示,采用宣上窍、填下焦,盛则泻之,  相似文献   

19.
肾气丸,源自《金匮要略》,是一张有名的经方。后世对其主药究属何者,却有不同看法。现谈谈我见,以教正于高明。一、历代医家的认识对肾气丸的主药,历代医家阐述甚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一)以附、桂为主者如吴仪洛说:“八味丸主用之味为桂附。”因为“附走而不守”,“桂性亦窜发,”所以才用“六者纯阴味厚润下之品,以为之濬导。”(《成方切用》)《方剂学》也说:“方中以附子、桂枝温补肾阳,为主药;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为辅佐  相似文献   

20.
近代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即“消渴”)的论述很多,多数医家偏执于阴虚液涸、火热炽盛之说,使滋阴清热之法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唯一正治之法。笔者认为,糖尿病应从寒论治,病机以阳虚为本,位在脾肾;温脾肾、助双化 (脾之运化、肾之气化)为正治之法。 有关寒消的论述可追溯到《内经》“肺消”证。《素问·气厥论》“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提出了肺消是因寒而致,其主症为饮多尿亦多。《金匮要略·消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阐明了饮多尿亦多的治法在于温肾化气。可见肺消,即“寒消”也。寒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