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颞浅动脉及其分支皮瓣在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设计颞浅动脉或其分支岛状皮瓣,通过带蒂转移,修复头面部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最小皮瓣2 cm×3 cm,最大15 cm×8 cm.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随访3~6个月,患者头面部缺损修复,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颞浅动脉及分支皮瓣,用于修复头面部缺损,皮瓣血供可靠,修复后,皮肤颜色质地与受区接近,外形恢复佳,患者满意,是一种较好的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冬生  谭晓燕 《浙江医学》2014,(10):888-889
在整形外科临床工作中,由于色素痣、瘢痕、肿瘤切除或外伤等引起的头面部皮肤缺损较为常见,对于该类缺损的修复,不仅要保证伤口的良好闭合,还需保证创面愈合后良好的外观及对周围组织或供区产生较小的影响。A-T皮瓣是一种双侧推进皮瓣,用于修复类似三角形的皮肤组织缺损,在头面部尤其是睑缘、唇缘、头皮等处的缺损修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1]。近年来,我院共采用A-T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唇沟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鼻唇沟皮瓣一期修复面部肿瘤术后缺损25例,外伤等造成缺损6例;其中修复鼻缺损15例,面部皮肤缺损8例,唇颊部缺损3例,下睑部缺损5例.缺损最大面积3.0 cm×4.5 cm,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蒂宽约1.5 cm,长度根据缺损范围确定,轴型皮瓣长宽比例可达5:1,滑型皮瓣长宽比例可达4:1.结果 31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恢复满意,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触觉及温度觉存在.面部供瓣区瘢痕隐蔽,无继发畸形.结论鼻唇沟皮瓣血运丰富,转移灵活,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能与面部多处皮肤达到较好的匹配和协调,是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侧颌颈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沿同侧下颌缘设计由颌缘走向颏下的侧颌颈皮瓣,用于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最大皮瓣9 cm×6.5 cm。结果: 3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应用同侧侧颌颈皮瓣修复创面,术后形态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侧颌颈部皮瓣血供丰富,解剖层次表浅,手术简单易行,是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创面修复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黄新  刘良 《广西医学》2012,34(7):893-894
目的 探讨改良旋转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和效果.方法 对旋转推进皮瓣进行"Z"形皮瓣改良,应用该改良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缺损面积1.5 cm×2.5 cm~4.0 cm×6.5 cm,切取皮瓣面积2.0 cm×3.0 cm~4.5 cm×7.0 cm.结果 本组39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未见皮瓣瘀血坏死或表皮坏死;随访6~8个月,术后皮瓣的肤色、质地及柔软度与周围皮肤一致;面部功能恢复正常,供区平整,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旋转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多个皮瓣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34例面部软组织缺损情况及部位,采用分区修复的原则,合理应用多个皮瓣转移修复.结果 34例患者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皮瓣愈合良好,切口瘢痕不显,周围组织器官无明显移位,患者满意.结论 多个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比较简单,移植后皮瓣色泽、质地、外观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差异,是能获得创面修复和美容效果的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永刚 《湖南医学》2014,(1):170-172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对修复躯体皮肤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皮肤缺损的位置和大小,于缺损临近部位设计局部皮瓣,然后用适当的转移方式将其转移至受区,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结果]全部27例躯体皮肤缺损共使用局部皮瓣28块进行修复。2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出现远端小面积浅层皮肤坏死,但通过换药愈合。达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病人随访满意。[结论]局部皮瓣具有取材方便,血供好,与受区颜色、质地匹配和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在修复躯体体表缺损时可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股前外侧组织瓣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8月,对8例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临床总结.通过对头面部、肢体等部位的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皮瓣移植全部成活,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 股前外侧组织瓣解剖恒定,具有多种突出优点,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尤其是穿支皮瓣形式,可保持受区形态,降低供区损伤,成为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菱形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菱形皮瓣修复因色素痣?体表肿瘤等切除造成的面部和躯干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监测标本的基底及切缘,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2年,皮瓣全部成活,瘢痕增生不明显,形态满意?结论:菱形皮瓣是修复一定范围内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其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鼻唇沟岛状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介绍鼻唇沟岛状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自1997年8月至2005年1月,以鼻唇沟区作皮瓣供区,设计推进和易位转移的两种以皮下组织为蒂的鼻唇沟岛状皮瓣,修复面部鼻唇沟周围的中等大小的皮肤缺损共23处,缺损大小由2.0 cm×1.9 cm至5.0 cm×4.5 cm. 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1~40个月, 面部形态满意;局部平整,没有"猫耳朵"形成;切口瘢痕隐藏于鼻唇沟皱褶内而不显;面部各器官没有扭曲和移位畸形.结论:鼻唇沟岛状皮瓣是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的较可靠和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优于传统手术的方法.方法:对106例头面部多种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扩张器修复病例进行总结.结果:根据不同缺损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均获满意疗效.结论:在充分做好术前设计和严密手术后,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15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根据缺损的部位及形态设计颏下岛状皮瓣。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56±6.1)岁,其中口腔癌行病变区扩大切除10例,车祸伤5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小3.0 cm×4.0 cm,面积最大7.5 cm×5.5 cm。结果:15例颏下岛状皮瓣完全成活,供区缺损直接拉拢缝合。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具有血管恒定、颜色与面部皮肤一致、供区隐蔽、血管蒂旋转度大、可达眶下半侧面部及整个口咽腔、下咽及颈部等优点,适合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正>足部创面缺损常遗留骨骼、肌腱外露,常规植皮不易成活,皮瓣修复是解决此类创面的有效方法。局部皮瓣只能修复邻近微小创面,因足部皮肤移动性差且周围皮肤软组织少,使得局部皮瓣修复此类创面时受到很大限制[1]。带蒂皮瓣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部创面后形成蒂部猫儿隆起且皮瓣臃肿明显影响受区美观,再者因供区破坏大,其在足部创面的应用也明显受限[2]。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例足部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使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切取移植修复,供区创面一期缝合,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颏底皮瓣修复口周软组织缺损的改良术式。方法 :设计一较窄较细长的颏底岛状皮瓣 ,以口周软组织缺损大小形状 ,采取皮瓣侧向折叠增加宽度的移植方法修复较宽大的创面 ,供皮瓣区直接拉扰缝合。结果 :修复的软组织缺损创面外形丰满 ,质地柔软 ,色泽与面部皮肤相近 ,皮瓣无 1例坏死 ,效果满意。结论 :此方法修复创面外形美观 ,达到整形美容效果 ,因供皮瓣区无需移植大张皮修复 ,从而避免了颏下大片瘢痕遗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缺损修复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69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并且进行缺损整形修复,密切观察修复效果,所有患者随访两年。结果69例患者手术后缺损修复均为Ⅰ期愈合,皮瓣或者植皮均得以存活,面部软组织外形以及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色泽逐渐改观,恢复良好,伤口周围器官与组织未发生明显牵拉和移位畸形。其中1例患者例因皮瓣下出现血肿,经过瓣端拆开引流后自行愈合,1例“Z”皮瓣远端表皮发生坏死,通过积极抗生素治疗后,延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两年,均未发现复发,且外形良好。结论外科手术后缺损修复应用于面部恶性肿瘤可使患者面部外观及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恢复,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足部创面缺损常遗留骨骼、肌腱外露,常规植皮不易成活,皮瓣修复是解决此类创面的有效方法。局部皮瓣只能修复邻近微小创面,因足部皮肤移动性差且周围皮肤软组织少,使得局部皮瓣修复此类创面时受到很大限制[1]。带蒂皮瓣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部创面后形成蒂部猫儿隆起且皮瓣臃肿明显影响受区美观,再者因供区破坏大,其在足部创面的应用也明显受限[2],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回顾性分析11例足部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使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切取移植修复,供区创面一期缝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唇沟轴行皮瓣在中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整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整形外科的16例采用鼻唇沟皮瓣修复中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中面部缺损范围为0.8cm×1.0cm~3.0cm×4.1cm。根据缺损范围设计鼻唇沟轴行皮瓣行转位修复,供瓣区拉拢缝合。皮瓣长宽比最高可达5:1,皮下脂肪厚度2.0cm~3.0mm。结果 16例中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1期手术完成修复,皮瓣15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轻微血供不良,多次换药后皮瓣愈合。随访3到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术后鼻部、颧弓形态自然对称,除缺损区瘢痕外,其他区域无明显瘢痕。结论鼻唇沟皮瓣具有良好的供区优势,方法设计简单、灵活,修复中面部缺损可获得较满意临床效果,鼻唇沟-鼻翼沟可以自然隐蔽手术瘢痕。  相似文献   

18.
以颞浅动、静脉为蒂的额部皮瓣修复额面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例因外伤或肿瘤术后造成额面部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额面部病灶经手术切除后,残留的软组织缺损用颞浅血管为蒂的额面皮瓣修复,均得到满意的修复效果,术后随访9个月,皮瓣颜色与受区接近,疤痕增生不明显,弹性佳。结果表明.额部皮瓣是一块修复额面部皮肤缺缺损的好材料、安全、可靠,后期外观效果满意,以颞浅血管为蒂,增加了皮瓣转移的距离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颈部双叶筋膜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新  刘良 《右江医学》2009,37(1):66-67
面部皮肤的缺损往往是外伤、电烧伤、热力烧伤、面部疤痕、皮肤的恶性肿瘤等所引起。切除病灶后常遗留较大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有很多,如皮片移植,岛状或游离皮瓣移植和局部皮瓣移植修复等,均不尽人意。随着现代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面部的手术治疗需要达到整形美观的效果,这样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就要求很高,难度大。我院从2001年至今应用颈部局部筋膜皮瓣改良为颈部双叶筋膜皮瓣对27例面部缺损患者进行修复,面部和颈部的形态良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根据面部皮肤缺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皮瓣修复,以求取得最佳的美容效果。方法:根据面部皮肤缺损的位置、面积,设计合适的局部皮瓣I期修复皮肤缺损创面,辅助美容缝合。观察治疗后患者面部皮瓣成活状况、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评价患者的满意度。结果:48例面部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坏死及出现并发症。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应用随意型局部旋转、推进、易位等各型皮瓣修复面部病损切除后形成的继发皮肤缺损,可避免直接缝合及皮片移植后出现的瘢痕、畸形、色素改变及皮片收缩等不良反应。术后瘢痕不明显,无收缩变形。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