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州地区鼾症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鼾症(学名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 apnea syndrome,SAS],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2005年元月~2月,中国铝业公司中州铝总厂医院的耳鼻咽喉科对本单位职工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鼾症的多种危险因素及认知程度。方法:对50例门诊患者年龄、性别、体重、饮酒、体型、家族史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下列因素与鼾症患者密切相关,男性占80%,年龄(35~40)岁者居多,男性饮酒者占70%,肥胖占60%,60%男性患者具有家族史,圆脸小下颏者占70%。结论:50例鼾症患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随着打鼾程度的加重,白天嗜睡的评分增加,应予高度重视,并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海南省公务员高血压病及主要危险因素的现状,为公务员高血压健康教育干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对健康体检的470名公务员,按照统一诊断标准及指标定义进行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海南省公务员高血压病患病率为23.2%,有84%不清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有97.7%不完全了解高血压的治疗方案,随着年龄增大,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均增高趋势,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结论海南省公务员中高血压患病率高,缺乏对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应针对公务员特殊人群采取有效高血压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与分析鼾症患儿围术期涉及气道安全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对鼾症患儿各种术前外部危险因素分析,评估鼾症患儿的气道状况;提出鼾症患儿困难气道的处置策略和防治涉及气道安全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案,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非条件logistich回归法分析与鼾症患儿发生困难气道相关的多项因素,包括体重指数(BMI)、张口度、颈部活动度、改良Mal lampati分级、呼吸暂停指数(AHl)等.结果:通过分析发现鼾症患儿发生困难气道的危险因素依次有:呼吸暂停指数(A Hl)(OR=7.56,P=0.036)、颈部活动度(OR=14.936,P=0.011).结论:通过本研究得知,在鼾症患儿中与困难气道相关的危险因素只有呼吸暂停指数(AHl)和颈部活动度,这与以往对成人鼾症的研究略有不同,可能与病例资料和样本含量有关,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建军  庞昆  董洋  施龙  蔡龙俊  晁流  蔡维奇 《广西医学》2020,(20):2650-2652+2660
目的探讨弱精子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及男科门诊就诊的3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弱精子症的发生情况。收集患者年龄、吸烟、饮酒、慢性生殖道感染病史、体质指数、久坐、长期电脑操作、化学毒物接触史、长期熬夜、生育史及文化程度等信息,分析影响弱精子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弱精子症的发生率为56.31%(223/39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文化程度高、有饮酒史为弱精子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弱精子症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吸烟、文化程度高及饮酒是弱精子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鼾症患者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鼾症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及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48例鼾症患者高血压的构成,分析单纯鼾症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高血压构成之间的差异以及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患高血压者占54.03%;OSAHS患者中,患高血压者占57.34%;单纯鼾症患高血压者占35.14%.OSAHS患者与单纯鼾症比较,高血压的构成比明显增加(χ2=6.253,P=0.012);中、重度OSAHS患者与单纯鼾症比较,高血压的构成比明显增加(χ2=7.623,P=0.006);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是年龄(Exp(B)=1.027,P=0.026)、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Exp(B)=1.010,P=0.030)和体质量指数(Exp(B)=1.154,P=0.001).结论:在鼾症患者中,特别是在OSAHS患者中并发高血压者明显增加,年龄、体质量指数以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利利  赵柯湘  罗成  肖谦  周静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0):1762-1767
目的 目前,国内肌肉减少症(以下简称肌少症)相关研究报道尚欠完善,而重庆地区此类研究更为匮乏,且既往研究无中年人群纳入。笔者推测中年时期某些因素是否与老年期肌少症患病相关,为了解重庆地区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肌少症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故进行此次调查研究。 方法 纳入2017年12月—2018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进行例行体检的人员,年龄≥40岁,采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检测肌肉质量,握力计检测肌肉力量,6 m步行速度测定肌肉功能;现场调查问卷收集可疑危险因素,同时收集体检人员相关实验室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对2组相关数据进行多变量与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可疑危险因素。 结果 共收集769例人员资料,其中男性416例,女性353例。肌少症患病人数32例,总患病率4.16%,男性患病率2.88%,女性患病率5.6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5.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少症危险因素包括:体质量指数(OR=0.374,95% CI:0.270~0.517)、体内水分量(OR=0.784,95% CI:0.665~0.924)。 结论 体质量指数、体内水分为危险因素,与肌少症患病呈负相关。对中老年人群来说,保证充足水分摄入,维持正常的体质量指数,是防治肌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承德市区30岁以上居民鼾症7年后患病率的变化,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承德市区2002年时调查的1 168名居民,7年后再次追踪调查,比较居民鼾症患病率有无差异,分析鼾症与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2009年居民打鼾率为61.03%.其中鼾症发生率为40.16%,明显高于7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鼾症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非鼾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鼾症患者病死率(9.06%)明显高于非鼾症者(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对打鼾的认知率为23.44%.结论 承德市区30岁以上居民7年后鼾症患病率为40.16%,鼾症患者病死率高于非鼾症者;鼾症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但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顺德市容桂镇社区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烟,饮酒等)情况。方法:按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当地农业人口35-59岁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臂围)及测定血糖,血脂等项目检查,结果:调查了6个村共4084例,高血压[SBP≥mmHg和(或)DBP≥90mmHg]标准经患病率为14=86%(其中男性为20.24%,女性为10.99%),有高血压组在血脂异常,肥胖,高血糖,吸烟及饮酒,高血压家族史等的发生率均较高,且比无高血压组的明显升高,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人群劳动强度较轻,体育锻炼少。结论:当地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的各危险因素发生率(包括血脂异常率,肥胖率,高血糖率,吸烟率及饮酒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戒烟,戒酒,调脂,减肥,加强体育锻炼等),调控,以期能降低社区高血压患病率及减少高血压所引发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克拉玛依市区35岁以上汉、维吾尔族鼾症人群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区3个社区3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鼾症问卷调查,对1121例鼾症人群进行夜间睡眠呼吸监测。其中汉族582例,维族539例。结果:克拉玛依市区35岁以上习惯性鼾症患者中汉族SAHS患病率为26.7%,维吾尔族为15.3%。SAHS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汉、维吾尔族男女性SAHS患病率均随腹围的增加而增加.维吾尔族SAHS患病率随颈围的增加而增加。体质量指数正常或超重的鼾症患者中SAHS患病率汉族高于维吾尔族(18.0%比5.9%和19.4比8.6%)(P<0.01),维吾尔族肥胖患者中SAHS患病率高于汉族(17.8%比14.6%)(P<0.01)。结论:克拉玛依市区35岁以上鼾症人群SAHS患病率存在民族差异,汉族高于维吾尔族,年龄、腹围、打鼾、民族、性别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克拉玛依市区35岁以上人群鼾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区两个社区5个新村3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入户睡眠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打鼾情况、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评分),吸烟、饮酒等个人史,测量身高、体重、颈围、腹围、腰围及臀围。根据问卷内容评分将调查对象分为鼾症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实际有效问卷2513份,打鼾者1312例(52.2%),其中中重度打鼾者占38.9%。鼾症发生率在60岁以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61.7%比45.1%),随颈围的增粗而增加(P0.05)。鼾症高危组与低危组间在体质量指数(BMI)[(28.2±3.6)kg/m2比(25.1±3.9)kg/m2]、ESS评分(4.4±3.8比3.4±3.2)、颈围[(37.7±3.6)cm比(35.6±3.6)cm]、腹围[(96.9±13.6)cm比(88.7±11.1)cm]、腰围[(92.2±9.8)cm比(84.7±10.2)cm]、臀围[(102.9±9.6)cm比(96.4±9.3)cm]、腰臀围比(0.90±0.07比0.88±0.08)、收缩压[(132.0±17.5)mmHg比(125.6±16.8)mmHg]及舒张压[(83.3±12.8)mmHg比(78.3±12.6)mmHg]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19)、BMI(OR=2.549)、颈围(OR=2.473)、吸烟(OR=2.765)、ESS评分(OR=2.575)及女性绝经(OR=1.806)是打鼾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克拉玛依市区35岁以上人群打鼾发生率高,年龄、BMI、颈围、吸烟、ESS评分及女性绝经是打鼾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儿童打鼾和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应用由家长完成的问卷调查表对6999名3-14岁儿童进行调查,确定打鼾和习惯性打鼾及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实际发放调查问卷总数为9000份,应答8150份,回收率为90.6%。有效问卷6999份。结果本组儿童打鼾现患率32.7%,男性儿童打鼾发生率(44.22%)高于女性儿童(28.58%)有显著性差异(P<0.01)。儿童打鼾现患率以3-5岁儿童相对较高为35.86%。打鼾儿童相关症状按发生率分别为注意力不集中65.66%,夜间多汗51.61%,口干咽痛5.07%,食欲减退37.09%,张口呼吸36.21%,夜醒及夜惊34.21%,慢性咳嗽31.81%,体重不增27.44%,呼吸恶臭23.56%,生长迟缓22.95%,白天困倦23.04%,遗尿17.98%。睡眠打鼾儿童相关疾病中以扁桃体肥大31.02%最常见,其次反复呼吸道感染29.89%,过敏性鼻炎16.19%,体重超重13.61%。2292名打鼾儿童有家族打鼾病史者占26.79%。结论儿童睡眠打鼾是较常见现象,持续睡眠打鼾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四川省藏族僧人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9~10月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体检的755例18岁以上藏族僧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同时期康定市体检人群作为对照。测量僧人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并测定肝功、肾功、血脂及血常规等,计算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僧人的HUA患病率,并与当地城市人群进行对比。同时分析僧人HUA的高危因素。 结果 藏族僧人总体血清尿酸(SUA)水平为(318.03±107.70) μmol/L,HUA患病率为21.46%,男性高于女性(25.44% vs. 19.02%, P<0.05);康定市体检人群HUA总体患病率为30.70%,高于僧人( P<0.01);男性僧人HUA患病率低于康定市男性总体检人群(25.44% vs. 41.65%)及男性藏族人群(25.44% vs. 32.23%, P<0.01),而女性僧人则高于康定市女性总体检人群(19.02% vs. 14.07%)及藏族女性人群(19.02% vs. 14.72%, P<0.05);藏族僧人HUA患病率高峰集中在30~40岁之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腰围、腰高比、空腹血浆血糖(FPG)、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Hb)水平及食用肉类是藏族僧人HU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藏族僧人HUA患病率低于当地城市同性别藏族人群,而女性则相反。性别、腰围、腰高比、FPG、SCr、Hb及食用肉类是藏族僧人HU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MCA狭窄,并详细记录其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和脑卒中家族史,以及吸烟、饮酒情况;并进行血压、体质量、身高和腰围的测量;对MCA狭窄组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无MCA狭窄的对照组检测血脂、血糖和同型半胱氨酸。结果 577人符合入选标准,年龄60~90岁,男243人(42.11%),女334人(57.89%)。无症状性MCA狭窄的患病率为8.7%(50/57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9.1%(22/243),女性为8.4%(28/334),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患病率为6.3%(22/347),≥70岁患病率为12.2%(28/2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无症状性MCA狭窄与年龄有正关联,OR值为2.048,95%CI(1.140,3.677)。狭窄组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37),且收缩压增高率亦高于对照组(P=0.005);而两组的舒张压增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MCA狭窄与高血压病史〔OR=2.005,95%CI(1.036,3.881)〕和收缩压增高〔OR=2.538,95%CI(1.315,4.897)〕有正关联。两组在其他血管危险因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朝阳区社区老年人无症状性MCA狭窄的患病率为8.7%,年龄和高血压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武汉地区脂肪肝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的流行现状与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地区体检人员3 649人,测定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BS)、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等生化指标及肝脏B超。结果:共检出脂肪肝913人,患病率为25.01%,其中男722例(79.1%),女191例(20.9%)。脂肪肝发生随年龄上升而上升,男性50-60岁患病率最高,女性60-70岁最高。脂肪肝随BMI上升而上升,体重、身高资料齐全者880人,超重者及肥胖者808例(91.8%),其中肥胖者占68.1%。脂肪肝伴发高血压病者214例(23.4%),空腹血糖大于6.1 mmd/L者258例(28.3%),高血脂症者604例(66.2%)。脂肪性肝炎发病率6.4%。结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脂肪肝发病率直追发达国家,男性明显大于女性,6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男性、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糖代谢紊乱为脂肪肝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成年人脂肪肝的筛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成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按照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120例来自上海、无锡、苏州、常州地区,在我院体检的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检验、腹部彩色B超等,统计脂肪肝的患病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120例成人中,共筛查出脂肪肝患者449例,脂肪肝的检出率是21.2%;按年龄分层后,中年人群脂肪肝的检出率为28.6%,明显高于中年以下人群(15.1%)和老年人群(13.5%),与502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脂肪肝组的体重指数(BMI)、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血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脂肪肝组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血脂症及肝功能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中年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脂肪肝的发生与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危险因素的聚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住院分娩孕产妇情况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采用统计学检验进行判断。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4.81%;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后出血的53.29%;剖宫产产后出血风险增高,与阴道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胎妊娠、巨大胎儿都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产前正确判断,产时密切观察产程,预防宫缩乏力,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适时采取适当的分娩方式,避免多胎妊娠、巨大胎儿,做好高危妊娠管理,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连沿海獐子岛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大连沿海獐子岛地区常住居民1021人,采用自制的问卷进行一般状况、生活方式及行为、家族史的调查,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患病率为9.50%,男性患病率为11.75%,显著高于女性(7.3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口味、高三酰甘油、中心型肥胖、低HDL血症等因素与高尿酸血症有关(P〈0.05)。结论大连沿海獐子岛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进行防治,以降低患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与早产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62例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62例同期足月产妇资料进行对照。结果:早产组平均年龄(27.4±5.9)岁,体重指数(17.9±4.6),流产次数(1.9±0.8)次,有不良生活习惯者比例为24.2%,定期做产检者16.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为自然早产(62.9%),其中30例(48.4%)由胎膜早破所致,而23例(37.1%)人工早产中,主要原因是胎盘因素、妊娠合并症、多胎及臀位等。结论:孕产妇年龄、体重指数、流产史、产前检查、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孕前及孕期要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