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心病(CAD)合并糖尿病(DM)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前后血栓形成前状态(TP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产生机制。方法:选择CAD(A组,12例)或CAD合并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B组,24例)患者冠脉造影后进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分别在术前、术后20min、术后24hr、术后7d采血测定TPS分子标志物、脂质过氧化物(LPO)、及内皮功能等指标,并动态随访介入治疗后冠脉病变再狭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PTS分子标志物、LPO、及内皮功能等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但B组变化更趋明显,至术后第7d,A组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但B组仍存在明显变化。追踪随访半年发现A组有1例患者发生再狭窄,B组有2例患者发生再狭窄。结论:CAD患者介入治疗后出现TPS分子标志物及脂质过氧化损伤以及内皮功能第一系列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在合并DM的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选择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164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术前心理护理、血糖监测与控制、术中各项生理指标的监测及护理、术后并发症监测及护理等综合护理方法干预。结果干预护理组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其术前和常规护理组,干预护理组术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其术前和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护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加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浆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及一氧化氮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在冠心病患者和冠脉造影正常者血浆中含量的差异及介入治疗对其的影响,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及介入治疗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冠心病组40例,造影正常组17例,采用硫敏感法测定术前血浆H2S含量并用Greiss法测定血浆中NO含量,动态监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介入治疗后即刻、术后24h和72h血浆H2S、NO含量,分析冠心病组和造影正常组患者血浆H2S、NO含量的差异及介入治疗后血浆H2S和NO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2S、NO含量远低于造影正常组(P均<0.01);冠脉双支和多支病变组血浆H2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和P<0.01)。不同支数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血管有闭塞组其血浆H2S、NO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狭窄组(P均<0.05);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狭窄者NO含量明显低于无狭窄者(P<0.05),H2S含量也低于无狭窄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术对血浆H2S、NO含量无影响,但PCI治疗术后即刻H2S、NO含量显著降低;H2S含量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NO含量术后24h降至最低水平,72h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H2S和NO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及介入治疗后急性血管闭塞及再狭窄的发生,血浆H2S含量的高低与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吉林医学》2017,(9)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来进行准确、定量的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分析冠心病(CA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其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用疑似冠心病备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共13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情况,在冠脉造影(CAG)之前对其行无创高频超声FMD检查,记录FMD数值。行中心导管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脉主要分支狭窄程度≥50%的即为冠心病组(CAD组,n=89),主要分支狭窄程度<50%的即为非冠心病组(非CAD组,n=48)。根据CAG结果得出Gensini积分,以此来评价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FMD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1)根据选择性CAG检查情况,CAD组89例,非CAD组48例。通过比较CAD组与非CAD组的临床因素结果发现,两组在性别构成、吸烟、高血压、糖尿病、HDL-C、LDL-C、HCY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AD组的FMD数值比非CAD组的低(4.83±2.57)%vs(9.75±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D组内的分析表明,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FMD数值不断下降(P<0.05)。(3)ROC曲线分析表明,FMD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其他临床因素,在冠心病的诊断及预测冠脉狭窄程度方面更有价值。结论:高频超声检测的FMD对于冠心病患者冠脉诊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并与其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丹红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简称丹红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50例),两组病例在冠脉介入治疗前后次日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假血友病因子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用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的含量;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14天复查上述指标并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患者术前vWF及ET-1均显著升高(P〈0.01),FMD和NO显著降低(P〈0.01)。冠脉介入术后vWF因子升高(P〈0.05),FMD降低(P〈0.05),但ET-1和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丹红组vWF、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FMD水平增加(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给予丹红治疗可以有效防治冠脉内血栓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26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护理应对。结果226例患者围手术期无护理并发症发生,PCI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8.
冠脉介入治疗术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仅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冠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钙蛋白Ⅰ(cTnI)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86),同时选择一组同期进行冠脉造影(CA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42)。分别于术前当天及术后24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CRP、TNFα和cTnI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浆CRP、TNFα和cTnI浓度显著高于同期对照者(P<0.01);研究组冠脉介入术后血浆CRP、TNFα和cTnI浓度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而对照组术前与术后血浆CRP、TNFα和cTnI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脉介入术增加血液CRP、TNFα和cTnI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8年4月-2011年10月共11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随访结果。结果全部患者PCI成功率100%,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均完成12-36个月随访,2例患者复查了冠脉造影,随访期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0%、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0%、靶血管重建发生率为0%,无心源性死亡患者。结论对经过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PCI是安全有效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8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72h内的血清肌酐水平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有16例患者发生了造影剂肾病。两组间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合并心衰、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对是否发生CIN具有预测价值[(OR=1.006,95﹪CI1.002~1.010,P〈0.01);(OR=1.165,95﹪CI1.022~1.329,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是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PCI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5例)和非糖尿病患者(70例)行PCI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糖尿病组冠脉多支病变、复杂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35.4%比18.6%,69.2%比51.4%,均P<0.05);PCI成功率及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9~24个月,糖尿病组心绞痛复发、再次血运重建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14.1%比8.7%,12.5%比2.90%,均P<0.05);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再狭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迟发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结论:对75岁以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0 引言冠心病是糖尿病的重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及其严重的疾病. 不少学者认为糖尿病(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血栓调节蛋白(TM)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 我们测定DM2 82例血栓调节蛋白,观察血管病变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或糖耐量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其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冠心病伴糖尿病的患者行冠脉介入术后由于本身存在内分泌代谢障碍及手术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探讨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至关重要,本院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及合理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愈来愈受到重视。而老年人有独特生理、心理特点,使老年患者手术更增添了其复杂性及风险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以下简称TP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以下简称CS)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检测6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水平,用高分辨血管外彩色多普勒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血脂正常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无显著性变化(P>0.05),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后ET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NO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血脂异常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的程度与患者血TC和LDL降低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32和0.503,均P<0.001);与血ET降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8,P<0.01),与患者血NO升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9,P<0.01),结论:辛伐他汀通过降脂和平衡NO/ET的比值等途径保护内皮功能,对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高血脂或血脂正常)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不同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
120例≥80岁的择期PCI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0 mg他汀组(40例)、40 mg他汀组(40例)和60 mg他汀组(40例),在入院后48~
72 h 内接受PCI。分别于PCI 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钙20、40、60 mg/d,观察3 组患者术后心脏生化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肌钙蛋白I(cTN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变化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
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最终20 mg他汀组有34例患者、40 mg他汀组有40例患者、60 mg他汀组有
38例患者完成本课题研究,20、40、60 mg他汀组PCI术后12 h、术后24 h hs-CRP与术前对比显著升高(P<0.05),60 mg他汀组术
后24 h CKMB、cTNI、hs-CRP显著低于20 mg他汀组(P<0.05)。60 mg他汀组PCI术后30 d内总MACE事件显著低于20 mg他
汀组(2.6%比26.5%, P=0.003),主要原因是60 mg他汀组与PCI 相关的心肌梗死显著低于20 mg他汀组(2.6%比20.6%, P=
0.016)。三组药物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择期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钙60 mg/d可以显著
减少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0例≥80岁的择期PCI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0 mg他汀组(40例)、40 mg他汀组(40例)和60 mg他汀组(40例),在入院后48~
72 h 内接受PCI。分别于PCI 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钙20、40、60 mg/d,观察3 组患者术后心脏生化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肌钙蛋白I(cTN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变化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
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最终20 mg他汀组有34例患者、40 mg他汀组有40例患者、60 mg他汀组有
38例患者完成本课题研究,20、40、60 mg他汀组PCI术后12 h、术后24 h hs-CRP与术前对比显著升高(P<0.05),60 mg他汀组术
后24 h CKMB、cTNI、hs-CRP显著低于20 mg他汀组(P<0.05)。60 mg他汀组PCI术后30 d内总MACE事件显著低于20 mg他
汀组(2.6%比26.5%, P=0.003),主要原因是60 mg他汀组与PCI 相关的心肌梗死显著低于20 mg他汀组(2.6%比20.6%, P=
0.016)。三组药物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择期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钙60 mg/d可以显著
减少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1977年9月G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开创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在此后的20多年中以PTCA为基础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但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费用昂贵,术后可能再狭窄,以及需要特别小心照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观察冠脉内置入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4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与118例无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的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内支的置入术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病变支数及部位构成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冠脉病变呈弥慢性多数是三支血管病变且复杂严重,两组即刻手术成功率高。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能显著降低心脏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剂量替罗非班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半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brachial artery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ion,FMD)、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a-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FMD、NO水平较对照组升高,ET-1和vWF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剂量替罗非班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可能与其调节NO、ET-1、vWF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冠心病的早期筛查和急性冠脉事件的风险预警对冠心病的早期治疗、延缓冠心病的发展进程和降低死亡率具有深远的意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简称冠脉介入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重建血运方法之一,可较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是一氧化氮(NO)生物合成中的主要限速酶~[2]。血管和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维持与心肌和血管内皮中e NOS的充分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