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血管病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与TCD,CT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74例脑血管病患者脑电图、脑电地形图、TCD和CT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全部病人分为4组,即TIA组、腔隙梗塞组、脑梗塞组及脑出血组。  相似文献   

2.
3.
高血压各期的EEG,EBAM,TCD,CT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94例高血压病各期患者的EEG,BEAM、TCD观察,并与CT进行对比发展,高血压病不仅是单纯的内科疾病,在发病的早期就已经引起了脑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这些改变以及变化的程度均可以通过EEG,BEAM和TCD等脑功能性检查手段来测定高血压各期EEG、BEAM、TCD均有不同的特点,随着病情的改变而改变。这些手段均不能被CT等形态学的检查方法所代替。这些指标对于诊治高血压病,预报和防治脑血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脑功能变化和影像学改变及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脑电图(EEG)变化和影像CT改变,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TCD、EEG在急性脑梗死中异常率较高,且EEG异常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结论 急性脑梗死存在不同程度脑血流动力学和脑功能变化,脑梗死患者应尽早进行TCD和EEG检查,结合颅脑CT,以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应用彩色心脏多普勒超声及TCD、EEG对52例DCM心功能低下的病例观察发现,其对脑血流动力学和大脑皮层功能的影响与脑血管的自主调节有关,认为在心功能低下时,通过TCD和EEG检测可对Bayliss效应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各期的诱发电位,TCD和CT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94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诱发电位,经颅多普勒(TCD)、计算机体层摄影(CT)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早期,诱发电位和TCD出现异常,而CT正常。诱发电位的异常率随着高血压病情加重而呈递增趋势。高血压Ⅱ、Ⅲ期患者TCD异常率明显高于I期。结论:高血压病早期,CT有性时TCD及诱发电位即异常,可以作为早期预测脑血管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TCD、CTA与DSA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CT血管造影术(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接受脑血管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并与其术前TCD和脑血管CAT检查结果进行三者分析比较。结果 TCD、CTA与DSA符合性DSA为标准,CTA对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83.3%,特异性93.6%,符合率91.4%;TCD对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70.8%,特异性87.5%,符合率83.9%。结论 TCD、CTA与DSA检查结果之间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180例脑梗塞和25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电地形图、脑电图和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脑梗塞组脑电地形图、脑电图和CT异常率分别为89.4%、61.1%和97.8%。短暂性脑缺血组分别为52%、32%和8%。脑梗塞患者脑电地形图阳性率均高于脑电图,略低于CT,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电地形图异常明显高于CT。因此BEAM在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及中风预测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定量脑电图与影像及功能影像检测的相关研究概况潘映辐定量脑电图(qEEG)对脑血管病(CVD)中的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可逆性神经系损伤(RIND)以及部分非进行性卒中(PNS)的早期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区分病人和健康人)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眼科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功能的变化与眼科疾病的关系。方法对52例眼科患者进行经颅多普(TCD)与脑电图(EEG)检测。结果TCD异常率为84.6%,主要表现19例为单支或多支血管血流速度增快。25例为表现为单支或多支血管血流速度减慢。EEG异常率为69.2%,主要表现为散在或阵发短-中程低-中波幅θ活动及短-中程中-高波幅δ活动。结论将两项检查结果相比较,异常率TCD略高于EEG,但无显著差别。因此作为观察眼科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功能的变化,两项检查在眼科疾病的诊治中均有临床意义。可为眼科临床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TCD、EEG、BAEP、CT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TCD)、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CT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各自的作用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001~2006年采用TCD、EEG、BAEP、CT检查的资料数据完整的40例小儿脑性瘫痪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TCD阳性率为72.5%、EEG为75.0%、BAEP为80.0%、CT为57.5%。TCD、EEG、BAEP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TCD、EEG、CT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BAEP阳性率与CT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1,P〈0.5。结论TCD、EEG、BAEP、CT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各自均有一定的价值,对脑性瘫痪的诊断如采用多种检查,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综合分析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2.
细胞粘附分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细胞粘附分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郝延磊蒲传强细胞粘附分子(celadhesionmolecules,CADMs)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受体型跨膜糖蛋白,在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抗移植物排斥反应等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粘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老年糖尿病患者颅内血管状况,以了解糖尿病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与60例非糖尿病者进行TCD检查,观察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终末端、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和频谱信号。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其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者。结论TCD检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颅内血管状况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白细胞流变学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白细胞流变学异常苏克江综述刘上云审校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发病机理中,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一直是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一部分.而针对白细胞(WBC)和白细胞流变学(Leukocyterheology,LR)异常的研究,则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变化,确定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合屏气试验检测7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及62例对照病例的屏气指数(BHI)。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组的BH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 回归显示,由BHI所表示的CVR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结论降低的CVR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该重视CVR在脑缺血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独立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以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583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 86.5%(1369/158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1087/1266,85.9%)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98/317,62.5%)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以斑块居多(1286/1583,81.2%),而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214/1583,13.5%);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665/1286,51.7%)。斑块发生率及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佛山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以斑块居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抗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46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测定血清抗心肌磷脂抗体(aCL),阳性率分别为18.6%和2.2%,差异显著。前者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有吸烟史者略高于后者,但差异无显著性。检查证实aCL阳性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无SLE。本研究提示,aCL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对aCL的有关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患者的诱发电位,经颅多普勒与CT等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6例脑梗塞患者的脑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TCD)进行分析,并与CT/MRI检查作对照,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异常率82.6%,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异常率74.4%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为90.7%。脑梗塞位于大脑半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测定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并与14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浆内皮素升高(P<0.01),而且其浓度与梗塞灶体积大小呈正相关;脑动脉硬化症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浆内皮素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P<0.05),说明内皮素可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并可能作为病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