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68岁。因左全膝关节成形术后关节疼痛伴低热3周于2003年2月25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12月30日行左全膝关节成形术,术后恢复顺利,伤口按期拆线2周后出院。出院后,患者经功能锻炼后可行走,患膝无明显不适。术后1个月左右,患者左膝关节内侧感疼痛伴局部皮肤发红和灼热感,3d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腓总神经松解联合伸直优先法在严重外翻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严重膝外翻患者34例,患者均采取腓总神经松解联合伸直优先截骨法治疗,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周、6周关节活动度变化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34例术后均无神经损伤、感染以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周、术后6周患者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 0. 05),且术后6周患者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后2周(P 0. 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膝关节评分法(Knee Society Score,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 0. 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2例患者出现下肢肌间静脉以及深静脉血栓。结论腓总神经松解联合伸直优先法在严重外翻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手术安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康复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功能恢复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关节外科行TKA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7例)。试验组术后采用虚拟现实技术(VR)康复锻炼,对照组术后采用持续性被动活动(CPM)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VAS疼痛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HSS)、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膝关节本体感觉评分。结果 (1)两组患者在术后3d、5d、7d VAS评分及术后5d、7d肿胀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术后2周、6周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上试验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术后2周、6周及3个月HS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发现术后1周、2周、6周及3个月试验组BB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5)术前、术后1周、2周、6周及3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的缓解TKA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同时还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是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改善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活动平板训练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关节外科行单侧TKA术后的6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活动平板训练的VR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及主动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3d、5d、7d VAS评分及术后5d、7d膝关节肿胀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3d两组膝关节肿胀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6周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周、6周及3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活动平板训练的VR技术可以有效的缓解TKA术后早期康复的疼痛、减轻膝关节的肿胀,提高术后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选择同期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9例。其中同期置换治疗患者为28例,分期置换治疗患者为21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2种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优势,而分期关节置换术在术后血红蛋白、术后引流量和术后输血量方面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并发症方面,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分期治疗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侧膝骨关节炎均能够取得理想的术后功能恢复,掌握好手术指征以确保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Hamstring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附6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付彬  张云飞  徐向峰  王亮 《山东医药》2007,47(30):105-106
对6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利用Hamstring腱进行交叉韧带重建。结果所有患者Lysholm评分平均提高38.3分,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术后仅2例前抽屉试验弱阳性,1例Lachman试验阳性,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或接近正常。术后1a所有患者均能恢复向前变速跑步能力而无跛行。认为关节镜下Hamstring腱和界面钉重建前交叉韧带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有效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自拟四肢洗方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了2个疗程自拟四肢洗方的治疗,分为四肢洗方组和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术后1、3、6月随访时的疼痛评分(VAS),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结果四肢洗方组共纳入122例患者,对照组纳入109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手术侧和内/外翻膝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肢洗方组患者在1月和3月随访时VAS评分和KSS评分优于对照组,6月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自拟四肢洗方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2例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单纯组各26例,两组均行膝关节置换术,术毕时单纯组通过股神经阻滞导管注入0.25%罗哌卡因20mL镇痛,每8h给药1次,至术后72h;联合组通过股神经阻滞导管和坐骨神经导管分别注入相同剂量的罗哌卡因。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2、3天VAS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并统计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同组术前比较,单纯组及联合组术后第1、2、3天静态VAS评分、动态VAS评分减少,HSS评分增加(P均〈0.05);与单纯组比较,联合组术后第1、2、3天静态VAS评分、动态VAS评分减少,HSS评分增加(P均〈0.05)。单纯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头晕2例,穿刺部位出血1例,神经并发症0例,对照组分别为4、2、2、0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更确切,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软组织贴扎技术治疗老年患者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果,为治疗该病提供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于上海市仁济医院宝山分院康复治疗科和骨科就诊的老年患者共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n=27)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软组织贴扎技术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VAS疼痛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分值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Lysholm分值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VA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ysholm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软组织贴扎技术治疗,可有效缓解老年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半腱肌双股重建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3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陈旧性Ⅱ~Ⅲ度损伤患者,采用自体半腱肌双股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23例均获得10个月以上的随访,患者均无膝关节内侧不稳的临床症状,23膝外翻应力试验1例弱阳性,术后外翻应力位X线片均<3 mm,优良率达91.30%,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3.6±3.4)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91.1±2.5)分(P<0.05)。结论采用自体半腱肌双股重建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接近解剖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可获得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胫骨近端反旋截骨术在严重胫骨外旋畸形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R)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8例严重胫骨外旋畸形的患者(8个膝关节)行初次胫骨近端反旋截骨术和TKR,术前及术后1 a评定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标准( HSS)得分和膝关节功能得分,随访2 a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后膝关节HSS得分分别为(29.25±7.80)、(69.63±15.35)分,膝关节功能得分分别为(43.13±16.86)、(72.38±8.72)分,两两比较P均<0.05。随访2 a,均无明显假体不适感和近远期手术并发症,均无需行关节翻修术。结论胫骨近端反旋截骨术用于严重胫骨外旋畸形患者TKR中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屈曲固定平台后稳定假体(Nex Gen-LPS-Flex)及普通固定平台后稳定假体(Nex Gen-LPS)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7例(85膝),其中高屈曲假体组(LPS-Flex组)33例(42个膝关节),普通固定平台后稳定假体组(LPS组)34例(43个膝关节)。术后1 w~5年随访,分别于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测定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采用WOMAC健康调查表及KSS膝评分评估患者关节功能。结果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两组KSS膝评分、WOMAC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除末次随访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他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KSS膝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行膝关节X线检查,显示全部病例假体位置正常,力线良好,假体周围未见明显透亮带。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Nex Gen-LPS-Flex与Nex Gen-LPS相比,在改善患者疼痛、恢复行走功能以及手术并发症率方面无显著差别,但LPS-FLEX组膝关节屈曲功能优于LPS组。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患者男,22岁。因反复关节疼痛2年余,面部浮肿1年,腹胀4个月于1986年3月6日住院。2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双膝关节疼痛,无红肿,与气候无关。1年前栽秧时因弯腰出现眼睑水肿,几日后开始双下肢水肿,无其它伴随症状。中药疗效差。当地检查尿蛋白(++)。5个月前出现头昏、心悸、“感冒”与活动后均加重。4个月前因输液后出现腹胀、少尿,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6例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均行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结果术后随访1~7a,6例关节功能均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OA)和类风湿关节炎(aA)的疗效。方法共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21例23膝。术前HSS评分(28.42±9.64)分,其中疼痛评分(7.46±2.48)分。结果本组术后HSS评分为(87.85±4.57)分,疼痛评分为(29.41±0.38)分,与术前相比,P均〈0.01。疗效为优18膝,良5膝。患者术后X线片均显示膝关节假体位置、力线良好,股骨、胫骨及髌骨假体周围无X线透亮线,假体元任何松动迹象。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缓解OA、RA患者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疗法治疗膝关节大骨节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膝关节大骨节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推拿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疼痛改善情况、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及患者膝关节X线评分改善情况以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共58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共54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U=15.17,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9,P=0.03);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U=2.09,P=0.03)。结论应用中医推拿疗法对大骨节病患者进行治疗虽然不能直接改善患者膝关节状况,但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和膝关节活动受限症状,因此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术前要做好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术前功能训练;术后加强专科护理,有效镇痛,防止深静脉血栓,预防感染,术后康复训练。结果 35例患者患者入院后血糖控制较好,伤口恢复情况良好,无感染。手术均成功,关节活动度达(110±10)°,34例患者伤口实现一期愈合,其中l例术后第3天因屈曲强度过大造成膝前切口开裂,导致切口延迟7 d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均可维持正常的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无疼痛,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生活均能够自理。生活均能够自理。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成功与否,护理工作至关重要。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的康复知识,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血糖控制、康复训练贯穿整个护理过程,鼓励患者能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才可保证患者的护理高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即刻及6、12个月检测膝关节愈合参数、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2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计算其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手术切口一级愈合,无软组织坏死及感染发生,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骨折愈合时间(12.5±2.5)周,达到完全负重时间(17.6±3.5)周。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优良率84.62%(44/52),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良率为86.54%(45/52)。术后即刻及6、12个月,患者膝关节愈合参数及膝关节活动度稳定(P均>0.05)。结论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疗效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心理干预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4例骨科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均于入院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根据自愿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心理干预。于术前1 d和术后第4天再次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和手术后8、24 h对所有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简化的McGill问卷(SF-MPQ)进行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1 d和术后第4日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入院时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8、24 h 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入院时SF-MPQ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8、24 h SF-MPQ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围术期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从而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并可显著影响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患者8例(9膝),均采用开放复位、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2~42个月,8例患者(9膝)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术后6~8个月,患者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和强度。无筋膜间室综合征、双下肢不等长、膝反屈、膝关节畸形等并发症。2例因内固定螺钉刺激周围软组织,引起疼痛等不适,取出内固定螺钉后症状消失。结论 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