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証論治是祖国医学的特点,它是导源于《黃帝內經》,而闡发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論》。辨是辨别、分析;証是証候、現象;論是討論、决定;治是治疗、处理。換句話說,辨証論治就是辨别分析多种疾病所呈現的証候群,进一步討論和决定疾病的处理以及治疗方法。辨証是論治的前提,論治是辨証的继续;沒有正确的辨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論治。辨証論治是医生对一切疾病認識处理过程中为理、法、方、葯的根据。  相似文献   

2.
前言中医临床处方用藥,完全是建立在“辨証論治”基础上的。張仲景的“伤寒論”就是“辨証論治”的典范。“辨証论治”是有它一定的理論基础,不是无原則、无根据的随証治疗。像阴阳、五行、经络、臟腑、营卫、气血、三焦、三因、四診、八綱、八法等等,就是中医“辨証論治”的理論基础。我們中医既然以“辨証論治”为治疗疾病的独特方法,那么我們中医都要熟練的掌握这个方法;同时要使学习中医的人能够容易学会这个方法,問題就是要如何找出“辨証論治”的規律。有了一定的規律可循,“辨証論治”就不是一个茫无头緒的难事了。就外科本身来說,一个病各家有各家不同治法和处方,几百个病就有几百个不同的治法和处方。要全面掌握这些治法和处方是很困难的,尤其在教学当中使学员能在短期內全面掌握起来就更困难了。如果掌握了“辨証論治”的規律,这个困难就要小得多了。  相似文献   

3.
客有举无黃疸型传染性肝炎为例謂予曰:中医掌握的是辨証論治,如在现代医学辨病的基础上結合新的病理机制辨証論治,可能出现另一疗效局面,循此漸进,可能解决某些过去尚未能解决的問題,推动中医学术向前迈进。茲就管见所及,提出两点看法和体会。一、在辨病、辨症的基础上辨証論治是祖国医学固有的医疗体系“辨証論治”是祖国医学医疗体系中的一个組成部分。它不是孤立辨証,而是在“辨病”和“辨症”的基础上进行的。祖国医学辨病和辨症有其悠久的历史,在长期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以辨病言,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辨归类的病,另一种是辨独立的病。辨归类病,系将某些病因或其形証或其病理机轉相类属的病归一类,从而掌握其病理反映比較系統的现象及其可以依类相从的証候属性进行論治。例如《內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即系对热病的归类辨病。于是将这类病的“証”归納为六大系——六經,张仲景氏将其总結为《伤寒論》,后世在这一基础上发展为“溫病”类病,以“卫气营血”及“三焦”为辨証綱領,举凡“六經”、“卫气营血”及“三焦”,均属在辨“热病”或“伤寒”或“溫病”类病的基础上辨証論治。这一归类病,  相似文献   

4.
《福建中医葯》七卷一期发表了好几篇有关辨証論治的文章,这是很好的。辨証論治是祖国医学的精华所在。为了更好地发揚祖国医学,对它作进一步的探討頗有必要。因此我也想談一点关于辨証論治的看法,就正于同道。首先,我認为中医对病名的訂立,共有三个阶段:①以各别“症”状定名,如头痛症、咳嗽症、泄泻症等等;④以“症候群”定名,如桂枝証、麻黄証、阴虛証、阳虛証等等;③由許多“証”再綜合起来,发展为完整的病名,如伤寒病、天花病、麻疹  相似文献   

5.
概念·特点·价值辨証論治是中医診治疾病的根本法則。几千年来,我国医家就是根据这个法則为人民解除疾病痛苦。公元前二世纪时代,我国医学巨著——《黄帝內經》就开始建立了辨証論治理论核心。到东汉时,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又总結了前人学术經驗,通过临床实践,編写了两部理論与实践相結合的辨証論治的經典著作——《伤寒論》和《金匱要略》。其后,历代医家經过临床驗証,不断发展充实,使辨証論治法則更加完备,从而形成了我国医学独特的診疗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院于去年十月組織了中医辨証論治研究小組,提出以“脏腑病的辩証論治”作为研究中心,并从“肝病的辨証論治”入手。我們認为,疾病种类虽多,但总不外乎外感、内伤两門。外感固然能造成内伤,而内伤更易引起外感。外因发病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如果脏腑机能健全,正气充沛,外邪就不易侵入而致病。重視脏腑病变,适当地加以处理,是維护正气的主要措施,符合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  相似文献   

7.
外科手朮在临床上可以解决不少重大問題。但手朮前后的处理,对治疗的成敗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中医辨証論治对外科手朮善后問題,特別对某些困难病情的处理,有很大的帮助。茲举数例說明于下:  相似文献   

8.
“气血”是祖国医学理論中两大綱領性問題。它不仅是基础理論学說之一;而且在中医治疗实践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气血的辨証施治原則就构成了中医临床学中重要的一环。几千年来,我国历代医家对于气血問題有着許多精辟见解,特别是他們在对气血的体认中,反映了許多客观的辨証思維观点,在临床上創立了一些辨証规律和施治原則,这些学說有力地指导了临床实践。因此把气血在辨証施治中的关系和运用规律作一整理討論,对中医临床研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叫做“辨证论治”辨証論治是中医常用的术語,可是有些人把这术語解释得太高深化一些。辨証論治的“証”,俗字作“症”,在古典文学中,似乎起源于《列子》“……过庭遇老眼  相似文献   

10.
中医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經驗;在实践中产生出来的理論,又反过来指导了临床的实践。“辨証論治”是中医学最大的特点,是中医診疗规律与理論的精华所在。“辨証”是具体地辨别疾病过程中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掌握它的本質;“論治”是提出解决矛盾的原則(理、法)与措施(方、藥)。这是互相联系的二个过程。学习中医单純追求一方、一病的治疗效果,是很不全面的;必須在中医理論的基础上,掌握“辨証論治”的规律,方能做到“系統学习、全面掌握、整理提高”。  相似文献   

11.
讀本刊1964年第12期徐洪賦先生“我对《重訂通俗伤寒論》的疑問商討”,使我得到不少启发,为了在学术討論中获得提高,愿对洪賦先生所提出的問題,根据实际,再予討論,不妥之处,仍望指教! 首先,关于“伤寒轉痙”部分,我认为俞氏在論述病因中所引11家文献,的确找不到由伤寒而致痙的因素,与下面真正論“伤寒轉痙”的“証、脉、治”三段,几乎不相呼应。因此我在按語  相似文献   

12.
对《再论穴位的特殊性与补泻的关系》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六四年《江苏中医》第一期发表了徐立荪先生的《再論“穴位的特殊性与补泻的关系”》,也象徐先生于一九六一年在《江苏中医》第八期上所发表的《穴位的特殊性与补泻的关系》一样,缺乏切实内容,更无实例为証,看來还有不少地方存在着問題。现在仅将我们的疑問提出来,向徐先生請教;并对应如何更好地做好俞穴的研究工作,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者和讀者的指正。  相似文献   

13.
卫气营血成为一种辩証論治的法則应用于临床,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創始的。叶氏在仲景《伤寒論》六經辨証的启示下,运用了卫气营血进行对温热病的辨証,創立了“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轉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学說,这在当时温病流行而用《伤寒論》治法无效的情况下起了极大作用,同时也丰富了被国医学的辩証内容。从各地临床报道看来,卫气营血辨証法是最能反映外感热性病的发病規律。几年来各地对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急性肺  相似文献   

14.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实质,是具有朴素的辯証唯物主义思想的。所以搞清这个問題,对祖国医学理論的认識和指导临床实践都有一定的帮助。关于这个問題近一年来健康报以及各地中医杂志已有了不少的論述,但是在論証的方法上,感到还存在着一些概念模糊,或者是概念不清的现象。最近又讀了江苏中医62年10月份王新华同志所写的略談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有些地方是对我有启发的,也有些认識基本上是一致的,如首先指出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是为中医診疗原則——辨証施治——所决定的。所以他說我們在談到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时,决不能脫离辨証施治这一前提,实质上它是辨証施治的必然結果。其次是对病的名称要以中医病名为依据。他說无論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其病应以中医学中的病为依据,即使要結合现代医学分析,也不应把两种概念混淆起来。再次是辨証和施治的关系认为是有內在联系的f一般所說的辨証,即为中医診断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它是施治的前提,只有在辨証明确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治疗原則和治疗方法。以上三点笔者和他在总的认識上是一致的,但在問題的具体分析上,还有以下三点的不同看法,爰特提出来和王新华同志作一次商榷,同时亦希望同道們指正。  相似文献   

15.
在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中,如何使学員通过中医系統的基本理論,如:阴阳五行:脏腑、經絡等学說的学习,結合具体疾病症候,运用四診:八綱来进行“辨証論治”,这是一个教学上的关鍵問題。往往在課堂講課时,学員对一般理論性內容,能大致作浮面的理解,但一接触到实际病症,也就是要将中医的理論具体应用于病人的时候,便感到心中无数,結合不易,至于灵活运用那就更加困难了,教师在这方面,虽能做到反复講解,有时仍难以使学員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对于人体生理病理診断是有其系統的理論作为認識疾病与治疗疾病之根据的。营卫就是基本理論之一,营卫在中医学术上的意义至关重要,伤寒論的六經与溫病学說中的营卫气血同样都是热性病的辨証綱領,而且它同样发源于內經,溫病学說的营卫气血是在伤寒論六經辨証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把病机之由浅入深分別成为四个症候群,从而制定四个治疗原則,茲仅就营卫問題把个人理解和学习体会述后。  相似文献   

17.
《伤寒論》是以辨証施治的方法,闡述多种外感病发展变化規律及其具体治疗方法的一部临床医籍。六經分証是《伤寒論》理論的核心。六經病理不明,不仅无法全面而系統地解释《伤寒論》的各項条文与正确地解决历史上遺留下来的伤寒学派和溫病学派在若干理論問題上的分歧,更重要的是影响我們正确地运用六經分証的理論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潰疡病(胃、十二指肠潰疡病。下同。)是根据现代医学病理学概念提出来的疾病名称。由于本病发病率較高,对健康及劳动力危害颇大,因此如何防治本病已成为目前內科的重要問題之一。解放以来,我国各地学者从中医的理論出发,对本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探討病因、病机、辨証施治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有些方面意见尚不一致,对某些問題的闡述与整理,还有待于今后继續討論和研究。茲就个人的点滴体会,提出如下几个問題,請予教正。  相似文献   

19.
辨証論治是中医正确診断、决定治疗措施的一种診疗法則。这个診疗法則指导着中医临床各科。針灸也不例外。因此学习与研究針灸疗法,就必须掌握四診、八網,懂得阴阳、五行、脏象、經絡等有关辨証論治甚本理論,尤其是十四經的循行线路和驗穴在各經的分布以及各經所主的病候,才能更好地掌握針灸療法的精神。一、八網辨証与针灸疗法的关系在錯綜复杂的疾病中,要作出正确的診断和治疗,就必须运用四診八網来分析归納。通过辨証得出正确的結論后,才能决定針灸治疗方針。在《内經刺法  相似文献   

20.
辨証論治是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基本准则,运用四診八綱把临床病理表現加以系統的分析和归納,掌握每一疾病的主証,从而針对病情作出診断、定出灵活的治疗方法,所以有極滿意的疗效。內經曰:“謹守病机,各司其屬,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告訴我們事物有它的正面和反面,考虑問題,要从全面出發,要有整体观念,这一宝貴的思想方法,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