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1型母婴传播回顾性追踪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中国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母婴传播的现状,特别是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预防阻断工作提供背景资料。方法 以地方卫生防疫和医疗机构的哨点监测、产前筛查、日常检测和门诊中发现的HIV-1阳性孕产妇为对象,对其所生子女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测。结果 对来自云南、河南、新疆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7例HIV-1阳性母亲所生的94名儿童进行追踪,最后追踪到75例母亲及其所生的80名儿童,HIV-1母婴传播发生率为35.0%(28/80)。而河南省的母婴传播率为41.7%(10/24),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为33.3%(11/33)和27.3%(3/11)。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母亲的感染途径、生产胎次和喂养方式对HIV-1母婴传播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输血传播、初产和母乳喂养是高危因素。相应的母婴传播率分别为45.5%、39.2%和36.2%,而性传播、多胎生产及人工喂养分别为32.1%、25.9%和22.2%,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研究表明,中国HIV-1母婴传播率与亚非发展中国家相似,而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对相关的高危因素(如孕妇的感染途径,特别是输血传播)有必要作进一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某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与阻断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血源性艾滋病流行地区的母婴传播情况,分析影响传播的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现场询问调查和常规体检并采静脉血,检测血清抗-HIV及HIV的前病毒DNA或RNA,分析母亲及其子女配对的资料,回顾性分析HIV的母婴传播。结果107例HIV阳性母亲生育的136名子女中.50例HIV阳性.HIV的母婴传播率为36.8%(50/136)。38例经血感染HIV阳性育龄妇女的外周血基因组核酸扩增HIV前病毒DNA gag区。鉴定均为HIV B’亚型。两埘HIV阳性的母婴的外周血核酸扩增HIV gag区P17的片段,Mega软件分析其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5.0%、94.9%。基因树显示子女的病毒与其母亲同属一支。艾滋病状态母亲组HIV母婴传播率为67.4%(31/46)显著高于HIV携带状态母亲组的21.1%(19/90),P〈0.05。奈韦拉平(NVP)阻断的7例儿童.6例末被HIV感染,1例感染HIV。结论被调查地区HIV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径。未采取干预措施是造成传播的主要原因。NVP阻断母婴传播较易被接受并可能减少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3.
我国某村0—7岁儿童2000—2001年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国中部经采供血造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地区0-7岁儿童HIV感染情况,方法:分别于2000年9月和2001年4月在我国中部某省有偿献血员HIV感染率较高的某村,对该村0-7岁儿童进行了两次横断面调查,分别采集了血液和尿液做HIV抗体检测。结果:2000年在169名0-7岁儿童中共出出10例HIV感染者,感染率为5.9%(10/169),2001年在165名中0-7岁儿童中共检出9例HIV感染者,感染率为5.5%(9/165)。将两年检测儿童查重后累计,两年共累计检测280名0-7岁儿童,其中检出17例HIV感染者,感染率为6.1%(17/280),结论:我国中部采供血造成HIV感染流行地区0-7岁儿童存在较高的HIV感染率,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遏制经母婴途径传播艾滋病。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发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因母婴传播感染的比例由1998年的0.1%上升到2007年的1.6%。在HIV感染的儿童中,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国内外成功经验显示,孕产期应用抗逆转录药物干预、产时住院安全分娩、产后婴儿采取人工喂养等措施,可有效降低HIV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5.
实施预防HIV母婴传播措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昭云  安源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6):505-506,521
目的了解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对艾滋病病毒(HI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对实施干预试点地区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幼儿干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幼儿出生时服药情况、喂养方式,及其母亲的分娩方式、服用抗病毒药物等情况,采用单因素χ2分析,比较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幼儿HIV感染率的差异。结果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组HIV母婴传播率为2.75%,没有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组的母婴传播率为50.00%,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对HIV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并对婴儿实施纯人工喂养等措施,可有效降低HIV的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6.
论AIDS高发区经输血传播HIV的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心血站在AIDS高发地区控制经输血途径传播HIV,方法:对恩施州45例HIV感染者传播途径进行分析。结果:献浆(血)途径感染率为88.89%(40/45),输血途径感染率为6.67%(3/45),母婴途径感染率为2.22(1/45),配偶途径感染率为2.22(1/45),结论:恩施州HIV传播以血液途径为主,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2009~2011年孕产妇艾滋病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南宁市2009~2011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报表、HIV阳性孕产妇个案信息表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1年南宁市孕产妇共检出HIV感染者317例,感染率为0.103%,各年感染率分别为0.100%、0.096%和0.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72,P=0.456);HIV感染者年龄以20-34岁为主,占总数的86.1%;民族以汉族(156例/49.2%)和壮族(143例/45.1%)为主;职业以无业(106例/33.4%)和农民为主(112例/35.3%);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239例/75.4%);性传播227例,2009—2011年艾滋病性传播率分别为0.061%、0.071%、0.087%,各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X2=4.927,P=0.085);2009~2011年HIV感染孕产妇终止妊娠率分别为4.49%、8.08%、1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19,P=0.004)。2009—2011年实施母婴阻断人数为290人,阻断率为91.48%,年度阻断率分别为93.26%、90.91%、90.70%,各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04,P=0.777)。结论2009—2011年南宁市孕产妇HIV感染率呈平稳趋势,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显著,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有必要继续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及措施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母婴传播情况及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市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的相关信息,分析HIV感染孕产妇一般人口学特征、HIV感染时期、用药方式、用药时间、孕期异常情况及暴露婴幼儿一般情况等因素,比较不同组间母婴传播率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12例HIV感染孕产妇,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发生母婴传播14例(3.40%),其中2010-2015年母婴传播率为3.98%,2016-2020年母婴传播率为2.69%。HIV感染孕产妇应用抗病毒药物328例(79.61%),未应用抗病毒药物84例(20.39%),其中联合用药317例(76.94%)、单一用药11例(2.67%),孕期用药273例(66.26%)、产时用药55例(13.35%);孕期发生异常情况121例(29.37%)、孕期未发生异常情况291例(70.6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孕产妇孕期开始用药(OR=0....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口感染现况调查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目的:了解山东省自1992年-2001年9月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口的感染情况及其对传播流行HIV/AIDS的影响,为以后如何更好地管理这一特定人群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省HIV感染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在严格保密下,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并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在110例HIV感染者中78例属流动人口,占70.91%(78/110),其中省间流动者69例,占88.46%(69/78),涉及全国10个省份,省内跨市流动者9例,占11.54%(9/78),分布在全省9个市,16个县区,流动人口的HIV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年龄在20-39岁有60例,占76.92%(60/78),男女之比为5.9:1。虽对48例流动人口已进行流调,但能每年定期进行追踪和管理的只有26例,占54.16%(26/48),结论:HIV感染中流动人口感染者目前山东省传播HIV/AIDS的最危险因素,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以防HIV/AIDS在山东省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安徽省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儿童的免疫学及病毒学状况。方法对2007年安徽省HIV/AIDS儿童进行病史调查,并检测CD4、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以及病毒载量。结果安徽省HIV/AIDS儿童的传播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儿童病毒载量的对数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62.5%的儿童病毒载量低于最低检出限,未治疗组儿童病毒载量均高于最高检出限。母婴传播感染HIV/AIDS儿童的感染时间与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水平呈反向相关关系(P〈0.05),CD8细胞计数与CD4细胞计数呈正向回归关系(r=0.553),病毒载量对数值与CD4细胞计数呈反向回归关系(r=0.273)。结论安徽省HIV/AIDS儿童以母婴传播为主,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HIV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以人群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的效果,为进一步做好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国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系统中导出并整理了广东省2013-2015年127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的监测随访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3-2015年127例HIV感染孕产妇,分娩婴儿135人(包含6例双胎,1例3胎),其中感染HIV婴儿6例,母婴传播率4.44%。孕期接受HIV检测的占69.29%(88/127);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孕产妇占74.80%(95/127),其中孕期(36周前)服用药物的占91.58%(87/95),产时和产后服药的占8.42%(8/95),两者的母婴传播率分别为2.11%、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2,P〈0.05)。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占85.93%(116/135),未服药的占14.07%(19/135),两者的母婴传播率分别为2.59%、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8,P〈0.05);采用人工喂养方式的婴儿占92.59%(125/135),未采用人工喂养的占7.41%(10/135),两者的母婴传播率分别为3.2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P〈0.05)。结论通过孕期尽早检测HIV,尽早对HIV感染孕产妇及所娩婴儿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加强对孕产妇及所娩婴儿的监测随访指导,提倡人工喂养等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深圳市孕产妇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情况及其在母婴间的传播途径。方法: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对400例正常孕产妇分娩前的血清及其新生儿的脐血血清标本、产妇的乳汁配对进行了TTV DNA检测,对阳性的母亲及其新生儿进行的6个月随访,并对其中13对TTV DNA阳性的母血、母乳及其婴儿的血,共做32株克隆,通过DNA序列测定比较分析母婴TTV感染株之间核苷酸的序列同源性。结果:在400对配对标本中,62例孕妇血清、4例新生儿脐血清、20例母乳检测出TTV DNA,孕母TTV感染率15.5%(62/400),出生时母婴TTV传播率6.5%(4/62),阳性母亲乳TTV DNA检出率32.2%(20/62),配对比较母婴间TTV感染株序列同源性为97.4%-99.8%,经6个月随访母血TTV DNA阳性的婴儿血TTV DNA由阴转阳率为38.1%(16/42)。 结论:TTV可通过围产期和哺乳期母婴传播的途径感染,对胎儿的危害及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孕产妇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服务的利用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在河南、广西、新疆、云南省(自治区)的15个县/市/区,对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检测发现的感染HIV的孕产妇346人,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结合相关医疗记录在孕期、产时和产后分阶段完成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相关行为、感染途径、PMTCT服务的利用情况等。结果346名感染HIV的孕产妇中94.80%接受过产前检查,95.95%住院分娩,其希望住院分娩的原因是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高(58.28%),服务质量好(47.27%),收费低(33.33%),能够提供PMTCT服务(33.03%),保密性好(26.97%),交通方便(23.33%)等。87.57%的母婴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规范应用抗病毒药物者占46.82%。感染HIV的孕产妇所娩婴儿中,89.02%采取人工喂养方式,满18月龄时进行HIV检测者占93.75%。检测后咨询包含PMTCT内容、民族和文化程度对规范应用抗病毒药物有影响作用(P〈0.05)。结论感染HIV的孕产妇对PMTCT服务的需求特殊,PMTCT服务利用尚不足,检测后咨询及咨询内容影响抗病毒药物的规范应用。建议加强HIV/ADIS高发地区基础妇幼保健服务,提高妊娠妇女早期和孕中期HIV抗体检测水平,重视感染HIV孕产妇抗病毒药物的规范应用和安全助产,为感染HIV的孕产妇及所娩婴儿提供个性化的、综合的PMTCT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和分析在云南省边远的农村地区,对孕妇实施高效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以预防艾滋病病毒(HIV)母婴传播(PMTCT)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梳理和定量分析2005—2012年,云南省与美国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开展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的效果。结果在1861名HIV阳性孕妇中,1353名孕妇(72.7%)采用了HAART阻断方案。在1584名有HIV检测结果的婴儿中,阳性25人,阳性率为1.58%;其中1168名采用HAART妇女所生的婴儿中,仅有9人阳性,阳性率为0.8%;在孕28周前开始HAART的妇女所生婴儿中,HIV阳性率为0.2%(2/899)。结论HAART对于阻断HIV母婴传播效果非常显著,如果在孕28周前开始HAART,婴儿HIV感染率已经非常接近“零感染”的目标,可以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县产妇中感染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的情况,以便采取早期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母婴传播。方法对该县住院分娩的产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HBV、HIV、梅毒抗体,对HIV、梅毒阳性产妇所生婴儿,于12月龄、18月龄时随访检测,了解母婴传播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共检测在该县4所综合医院住院的8049名产妇。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10.96%,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率2.37%,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产妇年龄与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阳性率呈反比。检出HIV抗体阳性1例,为嫁人本地的广西人,其所产婴儿HIV阳性。梅毒抗体阳性者7例,呈逐年上升,母婴传播率33.33%。结论该县产妇中乙肝带毒率呈下降趋势,而梅毒感染逐年增多,首次从产妇中检出HIV阳性者。应对育龄妇女在孕前、孕期开展HBV、HIV、梅毒的血清学检测,以便及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预防控制母婴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和分析1988—2007年湖北省常规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1)截至2007年底,湖北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3775例,其中AIDS病人2376例,死亡1138例。按累计疫情报告数统计:传播途径中,卖血/输血占56.7%,性传播占25%,注射吸毒占4.9%,母婴传播占1.6%,不详占12%;按年度疫情报告数统计,性传播比例已上升至2007年的40.5%。(2)男男性行为者、暗娼、孕产妇等人群的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外省输入性病例明显增加。(3)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结论湖北省处于艾滋病低流行与局部特定人群集中流行并存的局面;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疫情波及面广,地区分布差异大;流行因素广泛存在,疫情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嘉兴市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探索适合当地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运行模式和服务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母婴传播。方法对孕产妇检测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进行确认试验;对感染HIV的孕产妇进行监测与管理。结果2006—2012年,孕产妇HIV抗体阳性率为0.19‰(57/292507),其中本地户籍为0.02%(3/130 299),流动人口为0.33%0(54/162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的22例活产婴儿中追踪到18个月的有12例,其中11例HIV抗体阴性,1例阳性。结论嘉兴市孕产妇HIV感染处于较低水平,流动人口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合作,加强对感染HIV的孕产妇进行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传播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的机会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来自某地一次输血感染HIV-1的母亲出生的子女进行回顾性定群研究,并采集血标本检测HIV抗体。结果母乳喂养组的母婴传播率为37.3%(25/67),远高于非母乳喂养组的11.1%(3/27)。母亲感染1年内是母乳喂养传播率第一峰值期,第1-2年是谷底期,第3-9年逐年上升,第7-9年是第二峰值期,第二峰值高于第一峰值。存在不同母婴传播因素的母乳喂养传播率,均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或家庭日常生活接触组。母乳喂养9个月以下未发现母乳喂养传播者,而母乳喂养10个月以上的传播率逐渐升高。结论母乳喂养是HIV-1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可能性与机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使用PCR技术检测HCVRNA,用二代EIA试剂检测抗-HCV。结果13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母亲和她们所生的15例婴儿,婴儿HCV感染率为86.7%,其中临床型1例(7.7%),亚临床型HC3例(23.1%),HCV隐性感染9例(69.2%)。抗-HCV和HCVRNA阳性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至3岁时分别为7.7%和15.4%。结论感染HCV母亲所生婴儿,HCV感染率高,但转归较好。观察引产胎儿肝脏和血液发现,孕妇抗-HCV和HCVRNA阳性所引产的胎儿血清和/或肝脏中抗-HCV和HCVRNA阳性,HCV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于子宫内。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高发地区预防HIV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流行的4省(自治区)的6个县(市、区),预防艾滋病病毒(HIV)母婴传播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全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研究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个案卡及其所生儿童的随访登记卡,分析预防HIV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结果2007-2010年,研究地区HIV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和孕期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分别从78.4%和27.8%增加至93.7%和78.8%(趋势χ2=17.636,P〈0.01;趋势χ2=76.835,P〈0.01);HIV感染孕产妇应用三联抗病毒药物方案的比例自19.8%增加至89.9%(趋势χ2=161.757,P〈0.01)。满18月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接受HIV抗体检测比例为84.8%(318/375),13例儿童抗体检测阳性,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为4.1%(95%可信区间:2.98%-5.20%)。结论研究地区预防HIV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落实指标逐年提高,HIV母婴传播水平显著下降,孕产妇及早抗病毒用药以及儿童随访检测仍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