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阑尾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在人机体内的局部表现。该病在血吸虫病疫区较为常见。作者总结曾工作医院1978年6月—1988年6月阑尾手术1029例,其中185例为阑尾血吸虫病,占18%。经分析认为阑尾血吸虫病具有起病急、发生化脓、坏疽率高的特点。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发病率明显趋升,鉴于血吸虫病性阑尾炎有一定的特性,故应引起血吸虫疫区医生们的关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05,16(8):605-605
卫生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通知指出,目前全国血吸虫病患者有84万余人,其中晚期患者达28000余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仍面临严峻的疫情形势。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在广东、上海、广西、福建、浙江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消灭了血吸虫病,在历史上流行血吸虫病的434个县中已经有262个县消灭了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3.
脑型血吸虫病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并不罕见,国,内发病率在1.27—4.2%,本院自1962年1月至1963年12月两年内在202例血吸虫病患者中,发现6例脑型血吸虫病,占2.94%,特作临床分析报告如下:临床分析本组6例均根据临床诊断,并经锑剂治疗后有显著疗效而证实。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见下表。  相似文献   

4.
250例血吸虫病患者肝脏B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扬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0):2159-2159
2002年2月~2004年2月两年问,在我院就诊和检查,并经应用B超检查和临床诊断为日本血吸虫病患者250例进行了观察。重点观察了这250例中各期血吸虫病肝脏病变及损害程度的声像图改变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本县血吸虫病救治定点医院地方病医院收治的131例血吸虫病患者,采用口服吡喹酮治疗,随访8个月,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个月后,所有患者阴转率及感染度下降率均为100%,临床症状、体征均显著改善,疗效确切。29例患者(22.14%)发生了轻度不良反应,乏力13例(44.83%),头晕9例(31.03%),恶心3例(10.34%),皮疹1例(3.45%)。结论吡喹酮在血吸虫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控制用量可减轻不良反应、降低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黄兰孙  陳昌 《药学学报》1963,10(10):622-642
我国治疗血吸虫病药物的研究,在解放后才开始发展起来,并在治疗寄生虫病药物化学的研究中成为重点.这是因为我国的血吸虫病为害最严重,同时治疗药物也最成問題.銻剂中的酒石酸銻鉀虽是特效药,但毒性反应过大.国外已发現的非銻药物,只对曼氏血吸虫病或埃及血吸虫病有效,經我国在日本血吸虫病实驗治疗或临床試驗后,都証明无效.因此,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药物化学的研究,是一个較大而艰巨的課題.由于我国以治  相似文献   

7.
急性血吸虫病是指人体初次或再次感染大量日本血吸虫尾蚴后出现一系列急性症状的一种血吸虫病重危症、血吸虫病急性感染 (下称急感)在我国湖沼、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较为常见,而山丘型地区很少有急性感染的情况发生,文献报导也不多。为了控制和消灭急感的流行,更好地保护群众健康,促进四化建设,现将我省三十余年来急感流行因素。流行特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毛伟 《北方药学》2014,(7):172-173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血吸虫病患者病变部位分布的特点。方法:选择2009—2013年到我院就诊的血吸虫病患者,对其进行病理检查,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阑尾为最常见病变部位,共287例,其次为结、直肠235例,肝脏33例。此外尚有34例病变分布于其他较少见的部位,其中归属门静脉系统的胆囊19例,胃9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1例,门静脉系统外的异位损害3例。阑尾炎和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疾病类型。结论:血吸虫病患者病变部位的分布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临床病理过程。有助于对血吸虫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寄生虫病,我国流行的日本血吸虫病是以钉螺为中间宿主而引起传播的人兽共患病.贵州省为血吸虫病的非流行区,历史上从未有当地血吸虫感染病例记载,也未发现钉螺.2005年我省从江、黎平两县先后报告8例疑似血吸虫病例,接到报告后贵州省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现场调查、核实及疫情处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血吸虫脾破裂4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东合 《安徽医药》2008,12(10):954-954
血吸虫病流行区域的易感人群,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由于医疗卫生及经济条件限制,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能明确诊断为血吸虫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医疗卫生及预防状况得到大幅提高,患者就诊、治疗率明显提高。但血吸虫病对肝脏、脾脏等器官组织损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过程,相当一部分患者乃至部分临床工作者对该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急诊,意识不清等因素易造成漏诊。诊断明确后,如何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案是临床工作的中心内容。我院于1987年6月~2007年10月共收治46例创伤性血吸虫脾破裂,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病,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流行较广,解放后经全民积极防治,疫情基本控制,近年来由于水灾泛滥,使局部地区疫情又有回升现象,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如医生警惕性不高,则容易误诊,本文报告儿科94年6月~8月间误诊的3例,供参考。 1 误诊分析 1.1 因沙门氏菌属感染为临床表现而误诊为伤寒  相似文献   

12.
张其楷 《药学学报》1956,4(3):247-267
血吸虫病在世界上流行的有三种,即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曼氏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mansoni)和埃及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haematobium).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由于过去的反动统治者不顾人民疾苦,使这种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南地区流行,不但危害人民的健康,并且削弱了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病流行于很多国家,在我国解放前流行于南方广大农村,严重危害劳动人民健康,解放后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已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要达到彻底消灭,尚须继续努力。近几年对寻找抗血吸虫病新药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进展很快,西德研制成功的广谱抗寄生虫药吡喹酮对人体的三种血吸虫病均有很好的疗效,1977年以来我国亦已试  相似文献   

14.
<正>血吸虫病是一种对人畜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严重的六大热带病之一,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笔者所在部队作为陆军船艇部队,地处长江中下游,官兵生活在我国5个江湖洲滩流行区之一的江苏省[1],由于工作关系,官兵长年接触江水,存有血吸虫感染隐患。严格落实有关制度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驻疫区基层部队官兵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唐美庭 《云南医药》2004,25(1):83-83
笔者在1985年至1991年间,遇到大肠血吸虫病引起结肠梗阻、穿孔及化脓性阑尾炎各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病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1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省)。虽然多年来大力开展“血防”工作使部分疫区的疫情得到控制,但发病率仍然较高,据1995年全国血吸虫病抽样调查推算,血吸虫病感染者为865084例,仍是我国主要的传染病之一。我军历史上曾有过部队进入血吸虫病疫区被大批感染发病的教训,1949年我军渡江作战时,在血吸虫病疫区频繁接触疫水,35%~50%的人员被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病变损伤常见于消化系统,但其成虫或卵也可迷走于门静脉系之外而形成异位损害。本文报告两例罕见的卵巢输卵管血吸虫病,其中第二例已追踪21年。  相似文献   

18.
宋勇  康晓明 《江苏医药》1995,21(3):208-208
患者,男,51岁,工人。因发热、咳痰、呼吸困难10天入院。曾在门诊给予“洁霉素”肌注5天,无效。患者有“血吸虫病肝硬化”和“!型糖尿病”病史。体检;神清,半卧位。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气管略向左偏斜,颈静脉怒张。叩诊右肺浊音,右肺呼吸音明显降低。腹部稍膨隆,腹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吸虫非流行区开展急性血吸虫病监测的必要性。方法对两名外地儿童采用DDIA及集卵孵化法进行检查。结果 DDIA检查结果阳性,集卵孵化法孵出毛蚴确诊。结论血吸虫病非流行区需要开展急性血吸虫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小脑血吸虫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血吸虫疫区,脑型血吸虫病时有发生.由于小脑血吸虫病并不多见,且其诊断与治疗措施有独特的一面.现将1985-01~2003-03收治的小脑血吸虫病11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