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根据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超声及临床查体发现,综合分析乳腺癌早期诊断方法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0~Ⅰ期乳腺癌31例,均行临床杏体、双侧钼靶X线摄片和全乳腺超声扫描。[结果]临床查体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51.6%(16/31),超声、钼靶X线摄片可达83.9%(26/31)和77.4%(24/31)。早期乳腺癌临床表现仍以乳腺内肿块为主,占诊断阳性病例的87.5%(14/16),钼靶X线摄片特点以结节肿块影为主,占62.5%(15/24),低回声实性占位为早期乳腺癌主要的超声表现.所占比例为80.8%(21/26)。11例0期乳腺癌中.钼靶X线摄片诊断符合率为100.0%(11/11),超声和临床查体均为45.4%(5/11)。超声诊断Ⅰ期乳腺癌的符合率为100.0%(20/20),钼靶X线摄片、临床查体分别为65.0%(13/20)和55%(11/20)。[结论]乳腺癌在早期阶段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也可能出现疏漏,诊断时应综合考虑,若其中一项疑为乳腺癌时,应及时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乳腺钼靶摄影并结合X线立体定位活检对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定位活检、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不典型乳腺癌21例,对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X线表现为局部结构紊乱8例,钙化灶6例,局灶性非对称性致密影3例,结构扭曲3例,结节状肿块影1例。结论 不典型乳腺癌大多为早期乳腺癌,缺乏乳腺癌特有的X线征象,表现相对不典型,临床常不能扪及,故结合X线立体定位活检对乳腺病灶的定位、定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0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早期乳腺癌X线征象的认识,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早期乳腺癌术前均行临床查体、X线摄片。结果:全组22例表现为肿瘤结节,19例表现簇样钙化,11例表现小灶致密影,7例局部结构紊乱,2例单支导管扩张。结论:早期乳腺癌无论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均可出现不典型特征,诊断早期乳腺癌除了重视特征性征象如毛刺状结节、簇样钙化外,还应重视小灶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单支导管扩张等间接征象。乳腺X线摄片及临床查体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簇细小钙化在乳腺疾病X线诊断中的意义 ,分析其对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价值。方法 :复读 4 5例乳腺疾病的X线钼靶摄片 ,复查并分析其临床病案资料和病理资料。结果 :4 5例中乳腺癌 39例占 86.7% ,乳腺良性病变 6例占 13.3% ,临床上触及肿块而乳腺钼靶摄片中见明显成形影块 ,边缘呈毛刺改变 ,块影内或外见成簇细小钙化 2 9例 ,均经手术活检证实为乳腺癌。发现 8例临床未及乳腺肿块因X线摄片见成簇细小钙化 ,占 17.6% ,其中 4例病理证实为导管内癌。钙化的形态、数量、分布与肿块大小、分期及腋下淋巴结转移无关 ,并以泥沙样局限于肿块内钙化多见 ,病理中也能看到2 4例有钙化。结论 :成簇细小钙化在乳腺疾病的X线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对于临床触及乳腺肿块而摄片中见成簇细小钙化存在于有毛刺、呈分叶状边缘的块影或结节 ,诊断一般不存在困难 ,往往提示恶性。而摄片见成簇细小钙化临床又未触及乳腺肿块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虽然存在良性乳腺疾病可能 ,仍应在放射科和病理科配合下行手术活检以明确钙化性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片显示微灶钙化但临床未触及肿块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乳腺X线片内显示微灶钙化的57例,有35例进行了乳腺X线立体定位空心针活检,23例进行了乳腺X线立体定位手术活检。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经常规制片,光镜下对钙化灶进行定位,半定量及钙化灶形态的观察、分析。并进行组织学的诊断。结果:经乳腺X线立体定位空心针活检的35例中,24例镜下见钙化灶,诊断导管内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4例。经X线立体定位手术活检的23例中,20例见钙化灶,诊断导管内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结论:通过病理科、外科、放射科医师的密切合作,应用乳腺X线立体定位空心针活检及手术活检方法,对临床未触及肿块,乳腺X线摄片显示微灶钙化的患者,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最终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病例报告 例1,女,51岁。右乳腺癌根治术后3年。咳嗽、血痰1个月。x线胸片显示右肺下叶有3×3.5cm块影。行右肺下叶切除术。病理诊断为乳腺癌肺转移,支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癌。术后化疗8个疗程,随诊4年8个月无复发。 例2,男,14岁。右肾透明细胞癌术后3年。X线胸片见右肺下叶1.5×1.5cm块影。行右肺下叶肿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乳腺癌钼铑双靶计算机X线摄影(CR)影像表现,以提高乳腺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铑双靶CR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摄取正、斜位片并经DrectviewCR900图像处理,5例隐约可见微小钙化而未见明确肿块影者,加照局部加压放大片,其中2例行术前三维立体定位,置放定位导丝,指导手术及病检。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中,48例为浸润性导管癌,5例为浸润性小叶癌,2例髓样癌、4例硬癌、3例为导管内原位癌,2例管内癌伴早期浸润,1例乳头佩吉特病。CR表现:分叶状、不规则肿块20例,肿块伴恶性钙化29例,单纯恶性钙化型5例,乳腺局部结构紊乱和局限性致密浸润8例,星芒征3例;多伴有一项或多项次要征象。结论不规则肿块和恶性钙化是乳腺癌的最主要、最直接的X线征象,部分乳腺癌单纯以结构紊乱、非对称性致密或星芒征为主要表现。钼铑双靶计算机X线片摄影,可以充分显示乳腺癌的主要、次要X线征象,特别是对致密型乳腺内微小病灶的检出率有明显提高,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字化俯卧式X线定位系统下Mammotome微创切除不可触及乳腺病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5月,应用LORAD数字化俯卧式穿刺床X线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对67例患者73个临床不可触及乳腺钼靶X线片表现为可疑病灶进行微创切除活检。73个病灶中X线摄片:42例为孤立簇状聚集钙化,27例为不规则致密影并簇状钙化,4例为局部腺体结构扭曲。术前BIRADS评级Ⅲ、Ⅳ和Ⅴ级分别为51、17和5个。结果:67例患者73个病灶,乳腺癌13个(17.8%),其中4个为乳腺导管内癌,3个导管内癌并早期浸润,6个浸润性导管癌。良性病变60个(82.1%)。13个乳腺癌术后分期:2个为0期,9个为Ⅰ期,2个为ⅡA期,13个中11个为早期乳腺癌(84.6%)。结论:应用LORAD数字化俯卧式X线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微创活检不可触及乳腺X线摄片发现的微小病灶,是一种确诊早期乳腺癌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9.
成簇细小钙化在乳腺疾病X线诊断中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簇细小钙化在乳腺疾病X线诊断中的意义,分析其对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价值。方法:复读45例乳腺疾病的X线钼靶摄片,复查并分析其临床病案资料和病理资料。结果:45例中乳腺癌39例占86.7%,乳腺良性病变6例占13.3%,临床上触及肿块 也腺钼靶摄片中见明显成形影块,边缘呈毛刺改变,块影内或外见成簇细小钙化29例,均经手术活检证实为乳腺癌,发现8例临床未及乳腺肿块因X线摄片见成簇细小钙化,占17.6%,其中4例病理证实为导管内癌,钙化的也能看到24例有钙化,结论:成簇细小钙化在乳腺疾病的X线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对于临床触及乳腺肿块而摄片中见成簇细小钙化存在于有毛刺,呈分叶状边缘的块影或结节,诊断一般不存在困难,往往提示恶性,而摄片见成簇细小钙化临床又未触及乳腺肿块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虽然存在良性乳腺疾病可能,仍应在放射科和病理科配合下行手术活检以明确钙化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不典型乳腺癌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恩  曹伟  侯东祥  刘辉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8):1117-1118
目的:探讨不典型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及钼靶X线片特征,提高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5例不典型乳腺癌均为手术病理证实。均为女性,年龄28~66岁,平均45岁。有9例临床可扪及肿块状或结节感,另6例未扪及包块,在X线检查时被发现。15例均拍摄乳腺钼靶X线片。结果:15例X线表现:小结节状肿块影7例,钙化9例,局灶性致密影6例,腺体结构不良4例,血管影增粗3例。结论:不典型乳腺癌的临床及X线表现相对不典型,诊断乳腺癌除了重视特征性征象:肿块影和钙化,还应重视局灶性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等间接征象。阅片时应仔细观察,要双侧对比,诊断时应综合分析,结合病人触诊情况,这对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 pS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 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雌激素调节蛋白 pS2的表达。 结果  10 0例乳腺癌患者中 ,pS2阳性表达 5 7例 ,占5 7% ,阴性表达 4 3例 ,占 4 3% ;pS2阳性表达与月经状况、ER、PR相关 ,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无关 ;pS2阳性表达者较阴性表达者五年生存率高 ,复发率低。单因素分析显示 ,pS2蛋白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 ,pS2阳性表达者的预后优于 pS2阴性表达者 (P =0 .0 0 0 8,风险比 0 .370 )。多因素分析显示 ,pS2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结论 pS2蛋白可能是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内皮素 1(Endothelin 1,ET 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2 0例正常人及 4 5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ET 1水平 ,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各期乳腺癌患者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Ⅳ期乳腺癌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Ⅲ期和Ⅱ期 ,Ⅲ期明显高于Ⅱ期 (P <0 .0 5 ) ,化疗后有效 (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 )患者血浆ET 1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 (P <0 .0 5 )。结论 血浆ET 1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血浆ET 1检测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及其Ⅰ、Ⅱ型受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DP法对 6 2例乳腺癌 ,15例正常乳腺组织 ,2 6例乳腺增生症及 33例乳腺良性肿瘤进行TGFβ1、TβR Ⅰ和TβR \|Ⅱ检测。 结果 乳腺癌中TGFβ1阳性率高于其他 3组 ,TβR Ⅰ及TβR Ⅱ在乳腺癌中阳性率较正常乳腺组织阳性率低 ;TGFβ1、TβR Ⅰ及TβR Ⅱ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型无关 ,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术后 5年生存率有关 ;TGFβ1高表达及TβR Ⅰ、TβR Ⅱ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结论 检测TGFβ1、TβR Ⅰ及TβR Ⅱ的表达对认识乳腺癌的进展、转移趋势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端粒酶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及其在乳腺癌发生中与bcl 2和bax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的表达及其活性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检测bcl 2和bax。结果 端粒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 (P <0 .0 1 )和乳腺良性肿瘤。端粒酶活性与bcl 2表达负相关 ,与bax表达显著负相关 ,与bcl 2 /bax比值明显正相关。结论 bcl 2 /bax表达失衡 (比值增大 )可能是端粒酶激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乳腺钼靶和超声诊断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和超声诊断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比40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患者的钼靶与超声诊断结果。结果:40例患者在乳腺钼靶摄片上有乳腺癌征象的28例(70.0%),表现为良性肿瘤征象的7例(17.5%),无肿瘤征象5例(12.5%);在乳腺超声诊断中有乳腺癌表现的13例(32.5%),表现为良性肿瘤征象的10例(25.0%),无占位表现的17例(42.5%)。结论:在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诊断方面,乳腺钼靶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于乳腺超声检查;两种检查综合诊断可减少此类早期乳腺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MSP),对42份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24份乳腺非癌组织进行p16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 42例乳腺癌中,18例检测到p16基因甲基化,甲基化率为42.9%;24例乳腺非癌组织中检测到2例(均为乳腺纤维腺瘤)甲基化,甲基化率为8.3%。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率乳腺癌组与非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619,P〈0.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保留乳腺手术方式治疗副乳癌的相关注意事项及预后。   方法   收集从2003年9月至2013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副乳腺癌患者23例,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副乳腺癌的术前检查、术后治疗及预后。   结果   采用保留同侧乳腺手术方式的10例患者术前均行乳腺相关检查,证实双乳未见恶性病灶。术后3例行放疗,接受放疗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生。随访至2013年10月,2例出现骨转移。13例采用乳腺癌根治术中1例出现肺转移。   结论   副乳腺癌确诊时,如双侧乳腺未及异常,可采用保留同侧乳腺治疗副乳腺癌的手术方式,术后放疗应注意放射性皮炎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乳腺Paget''s病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乳腺Paget‘s病的临床、病理、预后,使该病的诊治进一步合理化。方法:结合术后随访,回顾分析我院1956~1999年病理证实的Paget‘s病56例。结果:56例患者平均年龄61.5(29~76)岁;在明确诊断前,病程6月以上者20例,占35.7%;临床可触及乳房肿块者40例(71.4%),未触及肿块者16例(28.6%),临床可触及乳房肿块者有较高的浸润性癌发生率,且和淋巴结、病理分级等预后因素密切相关;56例患者根治术30例,改良根治术16例,单纯切除术10例,应用辅助化疗者29例,应用辅助内分泌治疗者21例,术后放疗7例。平均随访46.5(12~120)月,临床可触及乳房肿块者及未触及肿块者总生存率分别为67.5%、81.3%,log-rank检验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乳腺Paget’s病较易引起患者忽视或临床误诊,应重视该病的临床表现作到早期诊断;乳腺Paget’s病有较高的浸润性癌发生率,特别对于临床可触及乳房肿块者应采取以全乳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慎行保乳手术。  相似文献   

19.
β-胡萝卜素对人体乳腺癌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 β 胡萝卜素对人体乳腺癌MCF 7细胞毒杀作用。 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 ,在试管内研究 β CA对MMTOD值的影响 ,检测 β CA对MCF 7人乳腺细胞的毒杀作用。 结果 不同浓度的 β CA对MCF 7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特别是 0 .5、0 .1、0 .0 5mg/ml组 ,其对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达到 99%、88.19%和 5 6 .35 % ,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β CA在试管内对MCF 7乳腺癌细胞有直接的毒杀作用 ,作用机理可能与其直接调控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表达有关 ,最终可导致癌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