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疆鼠尾草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新疆鼠尾草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用光谱法和化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新疆鼠尾草花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β-谷甾醇、齐墩果酸、5-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迷迭香酸、丹酚酸K。结论:除β-谷甾醇、齐墩果酸外,其余均为从鼠尾草属植物的地上部分中首次得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为新疆鼠尾草中首次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疆鼠尾草叶的化学成分。方珐:采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新疆鼠尾草叶中分离得到4种化合物:β-谷甾醇(Ⅰ)、齐墩果酸(Ⅱ)、熊果酸(Ⅲ)、5-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Ⅳ)。结论:除β-谷甾醇、齐墩果酸、5-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外,其余均为从新疆鼠尾草的地上部分中首次得到。  相似文献   

3.
新疆葡萄籽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新疆葡萄籽的化学成分。方法:对新疆葡萄酒厂废渣中葡萄籽用石油醚脱脂,脱脂后的葡萄籽用乙醇提取,醇提取物分别用乙酸乙脂和正丁醇萃取得脂溶性和水溶性部分,然后再用硅胶和葡萄聚糖凝胶LH-20层析分离得单体。结果:分离得到6种化合物:二十七烷酸乙酯(Ⅰ)、齐墩果酸(Ⅱ)、白藜芦醇(Ⅲ)、齐墩果酸-芸香糖苷(Ⅳ)、β-谷甾醇-β-D一葡萄糖苷(V)和原花青素(Ⅵ)。结论:从葡萄籽中提取分离得到6种化合物.用光谱法鉴定了结构,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4.
新疆和田红葡萄果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研究新疆和田红葡萄(葡萄科葡萄属植物和田红葡萄Vitis viniferaL)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从新疆和田红葡萄果皮中分离化学成分,用化学和光谱方法(UV、IR、^1H-NMR和^13C-NMR)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结构测定。结果:分离所得化合物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Ⅰ)、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erol-D-glucoside)(Ⅱ)以及α-吡喃-葡萄糖(α-D-glucopyranose)(Ⅲ)。其中齐墩果酸和β-谷甾醇-D-葡萄糖糖甙为葡萄属植物中首次得到。结论:提示可进一步开发研究葡萄果皮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新疆中亚沙棘浆果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大孔树脂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齐墩果酸(Ⅱ)、熊果酸(Ⅲ)、胡萝卜苷(Ⅳ)、原儿茶酸(Ⅴ)、奎宁酸(Ⅵ)、芦丁(Ⅶ).结论 其中原儿茶酸、奎宁酸为首次从中亚沙棘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栗柄金粉蕨(Onychium lucidum)植物中分离单体化合物.方法 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反复柱层析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栗柄金粉蕨植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确定了其中3个化合物的结构.结论 从栗柄金粉蕨植物中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是齐墩果酸、熊果酸与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7.
泽兰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泽兰(Lycopus lucidus Turcz.)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并鉴定.方法:采用现代层析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运用光谱方法(1HNMR、13CNMR等)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硬脂酸(Ⅰ)、β-谷甾醇(Ⅱ)、桦木酸(Ⅲ)、熊果酸(Ⅳ)、乙酰熊果酸(Ⅴ)、胆甾酸(Ⅵ)、齐墩果酸(Ⅶ).结论:除化合物Ⅲ、Ⅳ、Ⅶ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安徽银莲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安徽银莲花的根茎中提取、分离出9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了4个化合物,化合物Ⅰ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化合物Ⅱ为胡萝卜甙(daucosterol),化合物Ⅲ为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甙,化合物Ⅳ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甙。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晚红瓦松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CC)对晚红瓦松植物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木栓醇(1)、β-谷甾醇(2)、齐墩果酸(3)、三十二烷酸(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0.
安徽银莲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安徽银莲花的根茎中提取、分离出9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了4个化合物,化合物Ⅰ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化合物Ⅱ为胡萝卜甙(daucosterol),化合物Ⅲ为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甙,化合物Ⅳ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甙。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净丹参及酒炙丹参的薄层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净丹参及酒炙丹参的薄层质控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净丹参、酒炙丹参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所用方法可鉴别净丹参及酒炙丹参的特征斑点。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净丹参与酒炙丹参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丹参抗犬感染性休克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丹参对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犬感染性休克的模型。将15只休克犬分为丹对 庆大霉素组(A组);地塞米松 庆大霉素(B组);NS 庆大霉素(C组)。结果:①丹参注射液能使大肠杆菌所致感染性休克犬24h成活率显著提高并具有稳定血压,减慢心率,增加尿量的作用。②丹参抗感染性休克的可能机制是:减少内毒素;清除氧自由基;抗DIC,纠正休克时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微循环;稳定细胞膜、亚细胞膜;保护内脏功能,对抗MODS或MOF。结论:本实验为丹参注射液在感染性休克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鉴别丹参、甘西鼠尾、荫生鼠尾种子.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三种种子的整体形态和种皮表面超微结构特征.结果 种子之间在整体形态和种皮表面超微结构特征上都有明显差异.结论 利用扫描电镜可以有效鉴别这三种种子.  相似文献   

14.
王怀庆 《海南医学》2012,23(12):43-45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慢性肾衰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缬沙坦口服,观察组患者在缬沙坦口服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静点,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ALB)、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球蛋白(β-MG)、血脂及血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血清肌酐(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UAER、β-M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TG、T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慢性肾衰可显著减少患者尿蛋白,改善血流变学及血脂,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类药材中四种脂溶性成分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甘肃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和隐丹参酮含量的方法,评价药材质量。方法色谱柱:C18色谱柱(4.6mm×250mm,5um),流动相:V(甲醇):V(水):80:20;流速:1.0mL/min。结果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和隐丹参酮分别在17-200、10-124、11-134ng和4—49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91%、98.83%、103.10%、99.95%。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作为丹参类药材含量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方法:共收住院病例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30ml,每日静滴一次,共治疗三周。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微循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微循环,使用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本文采用唯尔本联合丹参治疗26例小儿哮喘。结果:19例显效,哮喘不再发作,6例有效,哮喘仍有发作但病情易控制,继续用药后,哮喘不再发作。1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6%。显示:唯尔本联合丹参治疗小儿哮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以家兔为研究对象,探讨丹参静脉给药后其水溶性标志成份丹参素(danshensu,Dhpl)能否通过血-眼屏障到达靶组织直接发挥作用,试图阐述静脉注射中药治疗眼病的作用方式及眼内的代谢,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Dhpl在血液、房水、玻璃体内的浓度。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Dhpl的保留时间为6.776分钟,无其他峰干扰,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结论:本方法灵敏度、准确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血液、房水、玻璃体中Dhpl质量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