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肾脏恶性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肾脏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特点。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小儿肾脏恶性肿瘤,其中Wilms瘤45例,肾透明细胞肉瘤3例,肾细胞癌3例,肾恶性横纹肌样瘤、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各1例。结果 45例Wilms瘤中76%呈实质性肿块,4%为囊性,20%为囊实性;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囊壁及间隔有强化;9%见斑点或斑片状钙化。肾脏恶性非Wilms瘤在CT上边界清晰或模糊的类球形、密度欠均匀的实质性肿块,增强后轻~中等度强化,8例中5例(63%)见斑点或斑片状钙化。肾恶性横纹肌样瘤见实质内点状及条索状强化血管影。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表现为肾实质及肾盂内分叶状实质性肿块,侵犯肾门及输尿管上段,肾周见新月形低密度的包膜下积液。结论 CT对儿童肾脏恶性肿瘤的术前诊断及提出随访方案上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小儿肾母细胞瘤45例,肾透明细胞癌2例,肾横纹肌肉瘤1例。结合手术病理,了解其在CT上的表现特点。结果肾母细胞瘤表现为实性肿块34例(76%)、囊实性9例(20%)、囊性2例(4%)。肿瘤实质及囊壁有明显强化。7例(15.6%)肾或腔静脉内有癌栓形成。肾细胞癌表现与肾母细胞瘤相似。肾横纹肌肉瘤表现为肾中心囊实性肿块,内有线状钙化,有肾包膜下积液。结论肾母细胞瘤在恶性肾脏肿瘤中最常见,好发于肾实质,易侵犯肾盂肾盏,肿瘤常伴有出血、坏死、囊变,影像学上与肾细胞瘤很难鉴别。肾横纹肌肉瘤常好发于肾中心,包绕于瘤叶的线状钙化及包膜下积液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鼻咽横纹肌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横纹肌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 ,占儿童及青少年恶性肿瘤的 4%~ 8%。胚胎性 (小细胞性 )横纹肌肉瘤常常来源于鼻咽部 (NRMS)。目前国内外对鼻咽横纹肌肉瘤在CT上的报道较为少见。加强本病在CT上的特征性认识 ,有利于临床的诊断与进一步治疗。1 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 1994~ 1997年间经病理证实的鼻咽腔横纹肌肉瘤 ,5例其中 4例男性 ,1例女性 ;年龄 3~ 12岁 (平均 6 .5岁 )。5例均行CT平扫 ,2例行增强扫描。使用美国匹克公司 12 0 0SX专家型CT诊断机。扫描层厚 10mm ,层距 10mm。造影剂采用优维显或欧乃派克 30 0mgI…  相似文献   

4.
肾脏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肾脏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4例肾脏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结果:104例中,良性肿瘤6例(占5.8%),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CT表现为肾实质内含多种不同成分的混杂密度肿块,可有分房、分隔,内含脂肪是其特征性表现,增强后软组织部分强化,而脂肪区无强化。恶性肿瘤98例(占94.2%),其中肾细胞癌(RCC)82例,CT表现为肾实质内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的低密度软组织块影,动态增强后可见一过性强化。应用动态薄层增强CT扫描法准确检出小肾癌(最大径<3cm)8例,该法为目前检查小肾癌的最佳影像方法。肾盂癌11例(均为移行细胞癌),CT表现为肾盂内分叶状低密度软组织块影,增强后病灶强化不明显。肾母细胞瘤(Wilms瘤)5例,均为4岁(平均2.5岁)以下小儿,CT表现为肾实质部位较大的不规则较低密度软组织块影,增强后无明显强化。结论:增强前后CT扫描对肾脏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术前分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成人肾脏罕少见原发恶性肿瘤的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罕少见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CT特点。结果 26例中12例嫌色性肾细胞癌、3例集合管癌、3例MiT家族异位性肾细胞癌、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滑膜肉瘤、2例原发肾淋巴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肿瘤最大径20~141 mm,平均62.5 mm; 23例肿瘤呈实性(其中13例伴囊变坏死)、3例呈囊实性。平扫病灶CT值与正常肾实质相仿或略高,动态增强扫描各期病灶CT值均低于正常肾皮质,病灶增强扫描各期平均绝对强化值分别为51.35 HU、52.69 HU、36.50 HU。5例增强后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其余21例均表现为缓慢、持续的强化方式。结论 罕少见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原发腹膜后肿瘤起源于腹膜后间隙器官之外。作者复习90例的CT扫描、病理标本与临床病史,并作了相关性研究。其中恶性者59例,占66%,计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6例,脂肪肉瘤11例,平滑肌肉瘤10例,神经纤维肉瘤5例,成神经细胞瘤及成神经节细胞瘤4例,恶性胚芽细胞瘤4例,恶性副神经节瘤3例,血管外皮细胞瘤2例,未分化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良性肿瘤31例,占34%。计有副神经节瘤9例,神经纤维瘤  相似文献   

7.
肉瘤样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肉瘤样改变的病理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复习本院手术切除的肉瘤样肾细胞癌病例切片,观察肉瘤样成分的形态、数量及其对肿瘤分期和预后的影响。结果16例伴有肉瘤样改变的肾细胞癌中,9例为透明细胞癌,3例为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为嫌色细胞癌,2例为集合管癌。肉瘤样成分大于50%者9例,少于50%者7例,大于50%病例中T2 1例,T3和T4共8例;而肉瘤样成分少于50%的病例中T2 4例,T3和T4共3例。肉瘤样区域类似纤维肉瘤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平均存活期为19个月(8-154个月)。肉瘤样成分超过50%的病例平均存活期为14个月,而少于50%的病例存活期为27个月,两者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肾细胞癌肉瘤样改变中透明细胞癌发生率最高,而且与肿瘤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肉瘤样成分越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肾皮髓期增强扫描对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CT、MRI肾皮髓期增强扫描对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96例肾细胞癌患者的肾脏行CT和 /或MRI肾皮髓期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直径为 2~9cm,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肉瘤样肾细胞癌 1例、透明细胞癌 78例、颗粒细胞癌 5例、混合细胞癌 8例和乳头状癌 4例。肾皮髓期增强扫描,肉瘤样肾细胞癌、混合细胞癌、97. 4% (76 /78)的透明细胞癌和 75. 0% (3 /4)的乳头状癌呈不均匀强化,而颗粒细胞癌强化较均匀。51. 3% (40 /78)的透明细胞癌及 37. 5% (3 /8)的混合细胞癌强化程度强于邻近肾皮质;肉瘤样肾细胞癌、44. 9% (35 /78)的透明细胞癌和 50. 0% (4 /8)的混合细胞癌强化程度与邻近肾皮质相仿; 3. 8% (3 /78)的透明细胞癌、12. 5% (1 /8)的混合细胞癌及所有乳头状癌和颗粒细胞癌强化程度明显弱于邻近肾皮质。结论 各型肾细胞癌在CT/MRI肾皮髓期增强扫描上有不同的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儿童肾癌的CT诊断(附七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肾癌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儿童肾癌的CT表现。男4例,女3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9岁。全部病例行平扫与增强检查。结果儿童肾癌具有学龄期发病优势,这有别于Wilms瘤好发于学龄前期。儿童肾癌的CT表现与Wilms瘤极为相似而难以区分者3例;2例小肾癌表现颇具特征,CT平扫呈轻度高密度影,增强后轻度强化;表现为巨大类囊性低密度肿块(直径>10cm)2例。结论临床特点与CT表现相结合,可对部分儿童肾癌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张骥  黄文虎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0):1232-1235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眼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临床证实的儿童眼部恶性肿瘤患者54例,分析其CT影像学改变。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41例,其它肿瘤13例,包括:白血病眼部浸润4例,横纹肌肉瘤3例,淋巴瘤2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恶性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层瘤、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肌源性转移瘤各1例。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以眼球内含有钙化的不规则肿块为明确的CT征象;其它肿瘤(如白血病的绿色瘤)多有不规则的生长方式以及周围骨质结构破坏而可以得出恶性肿瘤的诊断,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得出相对准确的病理诊断;但是横纹肌肉瘤可因病变范围局限且境界清楚而恶性征象不明显。结论:在CT图像上,累及小儿眼部的大部分恶性肿瘤通常都有影像学的恶性征象,对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儿童膀胱恶性肿瘤(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耀琼 《临床放射学杂志》1987,6(4):187-189,T028
儿童膀胱恶性肿瘤不常见,起源于膀胱粘膜者为膀胱癌,大多为移行细胞癌,少数为鳞癌或腺癌,均极罕见于儿童;起源于粘膜下层或肌层的胚胎残余组织或中胚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如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恶性畸胎瘤,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等,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文献报导较多者外,其他亦属罕见,起源于二个胚层结构者为癌肉瘤,仅偶见于成人,本文报告儿童膀胱恶性肿瘤4例,包括胚胎性横纹肌肉瘤3例,移行细胞癌1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2.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是一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CT和病理表现均有特殊之处。本文报告2例,均经病理诊断。作者认为肾脏广泛破坏,形成以囊性变为主并存“溶冰状”改变的软组织肿块,累及肾盂、伴肾包膜侵袭结节和肾包膜下积液是本病的CT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MMT)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对照的关系,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MMMT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分析临床特点、MRI平扫+联合动态增强(DCE-MRI)及弥散加权像成像DWI(ADC值)检查、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MMMT癌成分为子宫内膜样腺癌12例,鳞状细胞癌及低分化浆液性腺癌8例,腺鳞癌伴鳞状分化6例,透明细胞腺癌2例;肉瘤成分为内膜间质肉瘤、平滑肌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横纹肌肉瘤及成骨肉瘤;同源性为25例,以内膜间质肉瘤多见;异源性为3例,软骨肉瘤1例,横纹肌肉瘤及骨肉瘤2例。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7例,Ⅲ期12例,Ⅳ期3例。28例MMMT的部位:原发病灶13例位于宫体内,8例位于宫底,3例位于宫颈,4例位于左侧卵巢。结论MMMT在MRI平扫+DCE-MRI及ADC值检查更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形态、大小、边界、信号特点及强化程度、弥散系数ADC值、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因此,结合临床特征、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为临床更进一步早期诊治、疗效评估及术前的准确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耳部原发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耳部原发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及其与婴儿横纹肌纤维肉瘤、原始神经外胚瘤、恶性横纹肌样瘤等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以及肉眼观察8例耳部原发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8例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7.4岁,其中胚胎性横纹肌肉瘤7例,葡萄型横纹肌肉瘤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阳性率分别为:Vimentin及Myoglobin100%,Desmin75%,Actin82%。结论 耳部原发性横纹肌肉瘤和其他部位的软组织横纹肌肉瘤相比,组织学上并无特殊,但临床及病理形态学诊断却较困难,常需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帮助方能确诊。  相似文献   

15.
手术所见 本例术前CT诊断膈肌肿瘤。手术于右侧膈顶可触及约 12cm× 12cm× 8cm大小肿块 ,质中等硬度 ,界线清楚 ,切开膈肌完整切除肿块。术后病理诊断 :右侧膈肌高分化平滑肌肉瘤 ,伴局部坏死。讨论 膈肌肿瘤罕见[1,2 ] ,可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在原发性中又分为良性和恶性 ,前者有脂肪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源性囊肿、间皮囊肿、血管纤维瘤等 ;后者有纤维肉瘤、纤维肌肉瘤、纤维血管内皮瘤、混合细胞肉瘤、横纹肌肉瘤[1~ 4 ] 。本例为平滑肌肉瘤 ,在手头文献中 ,尚未查及膈肌患此类肿瘤的报道。在转移瘤中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儿原发性肾脏肿瘤的不同影像特点及诊断。方法收集29例经病理证实的婴儿肾脏原发性肿瘤的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母细胞瘤24例,包括双侧性3例,平均月龄10个月,影像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肾脏软组织密度肿块,不均匀强化,21例单侧病例中2例表现为多房囊性肿块,1例肿块内见脂肪密度;中胚层肾瘤3例,平均月龄2个月,2例具有包膜下积液的影像表现,1例术后1年复发;婴幼儿骨化性肾脏肿瘤1例,表现为肾脏含钙化肿块;透明细胞肉瘤1例,表现为肾脏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伴明显不均匀强化,未见骨转移征象。结论婴儿肾脏原发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年龄分布特征、影像特点,综合分析有利于术前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9例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类癌1例,平扫肿瘤呈不均匀等低密度,边界不清,瘤体大部突出于肾外,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病灶内部可见线条状强化血管影穿行。成人肾母细胞瘤2例,CT平扫肿瘤与周缘组织分界较清,见假包膜,瘤内见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及斑片状稍高密度出血影,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强化,肿瘤周缘见少量不规则强化血管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CT平扫肿瘤边界不清,瘤内见片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平滑肌肉瘤4例,CT平扫肿瘤呈等低混杂密度,边界模糊,瘤内见片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强化,其中2例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术前极易误诊,结合临床资料、发病率及影像表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滕陈迪  殷世武  邱乾德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34-1037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肉瘤的特征性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原发性肾肉瘤CT表现。临床症状中7例有腰、腹疼痛,消瘦5例,肉眼血尿5例,无症状体检发现1例。结果:8例中平滑肌肉瘤3例,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肾肉瘤样癌2例,肾癌肉瘤1例;肿块直经3.3~15.0cm,其中直经〉9.0cm者4例;平扫密度均匀2例,不均匀6例;瘤内坏死囊变5例;肿块界限不清,边缘模糊6例;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轻至中度强化,肾盂期和实质期强化减弱。结论:肾脏原发性肉瘤具有明显恶性肿瘤CT表现,但无组织学特异征象,与肾癌无法鉴别。  相似文献   

19.
<正>喉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瘤为主,占95.0%~99.0%;肉瘤较为罕见,占0.5%~1.0%,其病理学可分为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细胞瘤、淋巴肉瘤、网织细胞肉瘤、横纹肌肉瘤、浆细胞肉瘤等~([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采用喉裂开肿物切除术治疗喉横纹肌肉瘤患者1例,术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肾脏嗜酸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对此瘤的认识。材料与方法:2例肾嗜酸细胞瘤经病理诊断,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例为单发肿瘤,直径为4.8cm及5.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