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牵张成骨是源于矫形外科的一种全新的治疗理念,近年来被引入颌面部缺损的重建。本文就牵张成骨在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优越性及其在各种类型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牵张成骨在下颌骨缺损中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可能性。方法为一例炸伤致右下颌骨缺损的患者行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术中切除死骨,制作含C1、C2骨转移盘,可靠固定内置弧形骨牵张器,术后延迟一周行骨牵引,共牵引16d,固定期大体和全口曲面断层片考察新骨生成状况。结果治疗内容均按计划完成,牵引结束时,骨移动盘实现显著的改向、内旋,弧形牵引约15mm,固定期2周时,间隙内早期骨结构形成,由X线片可知,随后,骨密度逐渐升高,8周时,新生骨与双侧正常骨质连续,骨密度接近于双侧正常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基本完成。结论内置弧形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和本文报告的内置弧形骨牵张器具有临床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两焦点、三焦点对山羊下颌骨缺损进行牵张,比较两种牵张成骨方式的新骨成骨量。方法:将8只成年山羊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只,分别采用两焦点和三焦点牵张成骨术进行骨缺损修复。牵张结束后固定8周,处死动物取牵张区新生骨组织标本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骨密度分析。结果:两实验组牵张区新骨生长的质无明显区别,在量的比较上,三焦点组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骨密度测定的结果均好于两焦点组,骨密度测定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焦点牵张成骨在大面积颌骨缺损的修复中新骨的成骨量好于两焦点牵张成骨组。  相似文献   

4.
牵张成骨术在口腔外科应用日益广泛,该文就三焦点牵张成骨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牵引成骨技术在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基于Ilizarov的长期研究成果,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技术在颌面外科领域得到重要发展,早在1973年Snyder等报告了下颌骨缺损的DO修复实验,Shwyrkow和Shamsudinov最早将其应用于临床缺损病例。DO修复节段性下颌骨缺损的具体方式可分为3种:骨传送、加压.牵引骨形成、骨移植后矫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颧骨弧形牵张成骨修复部分上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可能性。方法:为1例行右上颌骨全切术,左上颌骨次全切除术患者,以自行研制的内置弧形骨牵张器行颧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术后延迟1w行骨牵引,共牵引3w,固定期螺旋CT观察新骨生成状况。结果:治疗内容均按计划完成。螺旋CT显示,牵引结束时,骨移动盘实现显著的改向、内旋,弧线式牵引右侧约20mm,左侧约15mm;固定期8个月时,新生骨骨质密度接近正常,与双侧正常骨质连续,弧线完整平滑,颧骨弧形牵张成骨完成,骨性支持结构于上颌骨低位建立。结论:颧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可有效修复部分上颌骨缺损,在上颌骨低位重建骨组织支持,为进一步修复奠定良好基础,可望实现功能性重建。  相似文献   

7.
下颌前部垂直牵张成骨在种植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下颌前部牙槽骨垂直高度不足,并进行种植义齿治疗下前牙缺失。方法应用国产骨牵张器对3例外伤后多个前牙缺失伴有严重骨缺损、骨高度不足的患者进行下颌前部垂直牵张成骨,牵引增高下颌骨至理想的高度并固定2个月后,去除骨牵张器,同期植入牙种植体,术后3个月完成种植修复。结果3例患者骨牵张手术伤口愈合良好,牵引顺利,平均牵引增高下颌骨8.2 mm。X线检查牵引骨块生长良好,无明显骨吸收。二期手术时未见明显感染,固定骨和牵引骨之间的间隙内充满了新生骨,牵引骨块稳固。共植入骨内种植体14颗,3个月后完成种植二期手术和种植修复。1年后复查,种植体稳固,咬合功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牵张成骨技术是治疗下颌骨前部严重骨缺损牙槽骨高度明显不足一项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为牙种植术提供足够的骨量。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下颌前牙区种植义齿修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种植体在下颌骨缺损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颌骨弧线式牵张成骨修复部分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以3只大型成年犬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制造下颌骨节段性弧形缺损,植入自行研发的内置弧线式骨牵张器,牵引间歇期7 d,牵引速度0.5 mm×2次/d,固定期3个月,共牵引约30 mm,采用大体观察、X线以及组织学观察其成骨特点。结果:实验过程中无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球形传力内置弧线式骨牵张器固位始终良好,大体观察可见骨呈现弧形愈合良好,X线影像显示:牵引结束时,骨移动盘实现显著的改向、内旋的曲线移动,与远端下颌骨呈弧线连接,HE染色显示出明显的新骨形成带。结论:球形挤压传力内置弧线式骨牵张器能够实现下颌骨后段弧线式牵张成骨。  相似文献   

10.
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通过特殊牵张装置,对切开后仍保留骨膜、软组织附着与血供的骨段施加特定的牵张力,使骨段和相应软组织延长,以达到矫治骨畸形或缺损的外科技术。它广泛应用于颅骨、上下颌骨、牙槽嵴等的扩张延长。DO的成功应用受牵张器械、牵张参数、手术方案、机体状况等多种内外因素影响。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一传送盘的两端牵张骨修复下颌骨节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用山羊6只,采用自行研制的下颌连续牵张器,经口外途径,将带牙传送盘两端进行顺序牵张成骨。结果:6只山羊的12—16mm长度下颌体的局段缺损被传送盘单端牵张修复,传送盘另一端再次牵张使下颌过度延长达到5mm左右,X线片示,缺损区和过度牵张区阻射情况良好,骨质连续性恢复;组织学显示牵张区有活跃新骨形成。固定6—8周,组织学和X线片可见新骨完全钙化,但改建仍未结束。结论:单一传送盘两端顺序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节段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先天畸形、创伤、炎症和肿瘤等所致的下颌骨缺损重建在临床上仍是一个难题。单纯游离骨移植在肿瘤放疗患者受区条件差的情况下有较大的局限性,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也会造成其供区创伤和继发畸形。近来,异位预成血管化骨移植为下颌骨缺损重建提供了新的途径。下面就血管化骨异位预成的方法、所需条件、优点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胶原海绵在下颌骨牵张成骨早期成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刚  郑杰  吴烨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37(2):138-140,145
目的建立山羊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研究胶原海绵在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早期成骨中的作用。方法将6只山羊的下颌骨截断,安置牵张器,延迟4d后以每次0.5mm、每天2次的速率连续牵张10d,随后进入固定期。于固定期2、4、6、8周处死动物,行大体标本、X线观察,骨密度、骨矿物质质量测定,苏木精-伊红染色后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牵张过程被所有山羊耐受,下颌骨牵张长度达到预期效果。加入胶原海绵的实验侧牵张区新骨早期成骨效果明显好于同期的对照侧。结论山羊是一种良好的牵张成骨动物模型。胶原海绵可加速牵张区新骨早期成骨,缩短牵张成骨的固定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颌骨牵张成骨中牵张器的最佳拆除时机。方法:12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只,在对动物右下颌骨行骨皮质切开术后进行牵张,第1组动物在牵张后固定期第6周处死,第2组动物在固定期第8周处死,第3组动物在固定期第10周处死,随机选取实验组4只动物的未手术侧下颌骨作为对照组,将各组新骨组织和对照组下颌骨组织分别进行压缩实验和三点弯曲实验,观察新骨生物力学强度随固定期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固定期时间的延长,新生骨抗压缩和抗弯曲实验各项力学指标值逐渐增大;固定期6周组和固定期8周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10周组与对照组之间各个指标对应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牵张后固定期10周时新生骨的机械强度已接近于正常下颌骨骨组织,固定期10周可能是较为适宜的牵张器拆除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下颌骨颏部节段性缺损弧形牵张成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弧形牵张成骨重建下颌骨颏部节断性缺损过程中,不断变化方向的牵张力对新骨组织形成的影响。方法:建立颏部节段性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把简化后的弧形牵张器有限元模型置入截断后的下颌骨,模拟弧形牵张成骨,并测量在弧形牵张成骨过程中下颌骨整体位移及其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在未考虑唇颊侧软组织作用的前提下,弧形牵张成骨形成的新骨向舌侧生长,重建的下颌骨弧度较原下颌骨弧度变小。von Mises应力主要集中于牵张器在下颌骨的固位处。结论:在弧形牵张成骨重建下颌骨缺损过程中,牵张力本身就促使新骨组织向舌侧生长,从而使重建的下颌骨弧度较正常时小。此项研究为临床上如何克服弧形牵张成骨所形成的下颌骨弧度较小的不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了解自行设计开发的三维骨牵张器的成骨效果。方法:成年山羊6只,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术后第8天开始用自行设计的牵张器,以0.6mm/次、2次/d的速度牵张,牵张期为17~18d,牵张高度20mm左右。牵张完毕后1、2及3个月各处死2只动物,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形态学和骨密度观察。结果:成功建立山羊下颌骨较大速率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大体标本观察表明,在牵张间隙形成了很好的骨痂组织,牵张间隙达到了预期的长度。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牵引后1个月,牵张区充满平行排列的骨小梁;牵张后2个月,牵张区可见排列成网状粗大的骨小梁及成熟的哈佛氏系统。结论:我们自行设计的三维牵张器,制作简便,易于控制,可以稳定成骨,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下颌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继发软硬组织缺损重建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难题。牵张成骨术运用于放疗后下颌骨缺损重建是否可行,学者们意见不一致。本文就放疗后牵张成骨重建下颌骨基础研究、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牵引成骨在下颌骨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sis,DO)也称牵张成骨术.自McCaahy等将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引入临床以后,特别是内置式颌骨牵引器的问世,这一技术被广泛采用,并不断被改进,适应症逐步拓宽,笔者总结了2000~2006年共21例采用牵引成骨术治疗的病例,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更好的掌握适应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修复下颌骨骨缺损的新型磁牵张器.方法:选取钕铁硼永磁体作为牵张器驱动装置,与牵张板一起组成其主要结构,牵张板用于移动传送骨盘,外壳采用钛合金.建立小型猪颌骨缺损牵张模型,研究不同强度静磁场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影响.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型磁牵张器能够达到动物实验牵张力要求(牵张力≥15N),牵张板位移控制在1 mm/次,小型猪传送盘移动良好,在一定强度范围内,静磁场具有促进成骨的作用.结论:新型磁牵张器具备牵张成骨实验要求,是理想的牵张成骨器材.  相似文献   

20.
髂骨游离移植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下颌骨的一些肿瘤或类肿瘤病变,通常需要切除部分或全部下颌骨,造成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在头颈重建外科领域中,口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更具有重要性,因其除了解剖形态的恢复外,更为重要的是恢复患者病前的功能。迄今为止,下颌骨缺损重建的方法有许多,如传统的非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