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经》“脉”字即指脉管脉象、诊脉、血气、精气等五个方面的含义。指出对“脉”字各种含义的了解及熟悉其不同的语言环境,将有助于对“脉”字作具体辨析并有益于正确理解和引用《内经》原文。  相似文献   

2.
针对《黄帝经内》中“阴虚”一词有着不同涵义的状况,对散见于《内经》多个篇章中的“阴虚”概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该词在《内经》中出现11处,其涵 义有6种,即内伤致病,脏阴不足,五脏精亏、尺脉无力、气口脉虚及阴分气虚。  相似文献   

3.
《内经》成书年代久远,用字每多假借,后世注家每为所囿而曲解经文,致令经义晦涩难通,兹誊录近年读经时因音求义,破读通假字而求新解之训诂心得3则于下,以就正于同道。1 “人者天地之镇”《灵枢·玉版》:“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其不(《太素》无“不”字)可不...  相似文献   

4.
马莳毕生精研《内经》,著有《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阐发经文微义,承前启后,有较大的影响。其学术特点主要是:训解经文详明缜密,注重联系实际应用;以经解经,前后融会贯通;并首创注解篇名,条分缕析,使之明了。  相似文献   

5.
《内经》代脉考青海省儿童医院马晓明,何秀兰仲景谓:“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今之医者也多谓代是止而有常的歇止脉,然而考之《内经》,代脉有多种含义。1代指脾的正常脉《素问·宣明五气论》:“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  相似文献   

6.
前人对于“舌诊”是很重视的,医籍中很多论述“舌诊”的专书,举不胜举,但对于“唇诊”从没有专书提出分析过。其实“唇诊”在临床上,对诊断辨证是有一定帮助的,《内经·五脏生成篇》:“脾之合肉也,其营在唇”又《六节脏象论》:“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又《五阅五始篇》:“……脾病者唇黄……”从以上经文看,在《内经》里,早已把“唇诊”提到了,虽然只有寥寥几条经文,但证实了察看唇色,对临床辨证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灵枢》第三经文系统考证──《扁鹊内经》《外经》研究(1)俞世伟安徽省六安地区中医院(237006)刘丽安徽省霍邱水利局(234000)关键词《灵枢》,《扁鹊内经》,《外经》,考证经脉理论《经筋》是《灵枢》第三经文系统论述经脉理论的专篇,其十二经脉为...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脉法权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脉”与“病证”之间不是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依据“脉象”,采用对号入座的方式对病证作出判断,不是在医理的层面上去分析、认识脉象在辨证过程中的意义,拘泥于规律常法,易使脉诊陷入僵化的思维程式。《内经》即有“脉从而病反”之说,《灵枢·五禁》篇论有脉病相反五逆。《  相似文献   

9.
《内经》因果逻辑初探刘奇贵基础部《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为全面继承、发掘《内经》学术思想,笔者试从形式逻辑角度选择有关因果逻辑部分经文,进行肤浅的探讨,以期显现《内经》逻辑思辨的光华。1.因果逻辑析解形式逻辑中常用的因果逻辑五法,为英国...  相似文献   

10.
历代对《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句中的“本始”、“神明”的理解存在分歧。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本意,以指导临床,对照《内经》中其他经文,参照《周易》等经典著作,提出了新见解。认为“本始”即阴阳之本,指四时变化的时空过程。“神明”指物质本射具有的表示不同属性的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1.
“喘”字在《内经》中出现四十余次,究其字义,不外有三:一指呼吸急促,二指脉搏搏动急促,三指腹中有气攻冲。在学习、讲授《内经》时,应视“喘”字所出现的不同篇章、不同段落,进行细致的分析推敲,确定其义。1 指呼吸急促 喘,气喘,喘息,即呼吸急促。在《内经》中“喘”字指呼吸急促占大多数,在其所出现的原文中也比较容易鉴别。如《素问·离合真邪论》:“肺病者,喘咳逆气。”《素问·通评虚实论》:“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素问·太阴阳明论》:“入六府则身热  相似文献   

12.
《太素》一书,为杨上善奉敕撰注,成书于唐高宗年间。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经》全注本,也是分类研究《内经》的早期之作。本文通过对《太素》经文与《素问》、《灵枢》及《甲乙经》的分析比较,归纳出杨上善类编经文的四个特点。一是全文类编。其编辑经文的方式多是整篇或大段入编。《九卷》经文多排在《素问》之前。二是删削重复。对《素问》与《九卷》间的重文,多是取《九卷》而舍《素问》。三是重出奇经八脉部分经文,反映了杨上善对经络理论的重视。四是设类分篇,系统《内经》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脉学发微徐刚(北京中医药大学九三级博士生,北京100029)主题词《伤寒论》,脉诊清·徐大椿对仲景的脉学成就作过这样的评价:“其脉法,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可见,《伤寒论》虽然不是一部脉学专著,但其中有关脉学的论述,亦不乏精要之处...  相似文献   

14.
《内经》中"厥"字源语义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汉语中,厥字有多种含义。《内经》中厥字的含义主要涉及两个方面:①“(气)逆”、“(仰)倒”义,用于症状、病机及病证名中;②“尽”义,用于“厥阴”一语。《内经》中多数厥字单纯用作“气逆”义,本字作“欮”或“瘚”。部分病证名中的厥字还解作“倒仆”等义,通“蹶/Jue”。病证名中的厥字将在文中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黄帝内经》中出现的"陷脉"一词进行分析,揭示"陷脉"本义有四:外界寒气侵入部位之"陷入"脉中;根据穴位特点不同之经脉腧穴所处"深陷""凹陷"之处;针刺部位之体内脉之表浅部位;人体经脉循行上部之脉四层含义。正确理解"陷脉"一词在《黄帝内经》不同篇章经文中所具有的四种不同含义,对于澄清《内经》全文中"陷脉"本义的理解、正确阐释中医针灸经典理论相关概念术语、全面理解中医经典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内经》中载有一种将针刺入血管的特殊针法,但后世尚未见有人论及和运用,所以至今人们对这一针法了解甚少。这种状况又难免导致对《内经》有关论述的错误理解和释译。为探究《内经》这种针法的原貌与意义,兹据有关经文试作分析。一《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血出,以和其脉。”一、这里的首要问题是,其“脉”指何而言?古人除张志聪外,多未明确注解。今人则释为经脉,如陈璧琉、郑卓人编的《灵枢经白话解》云“在针刺时必须刺中经脉”,河北医学院编的《灵枢经校释》云“选取经脉宜准确,必须刺中其脉”等,窃以为不然。盖医者欲达到“必中”的要求,则必须  相似文献   

17.
本纲要是根据“《内经》教学大纲”要求,及《内经讲义》的主要内容提出的复习要点,供学习《内经》的复习参考。由于《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提高课,复习本门课程时,应着重对经文的理解,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这是应该注意的。一、绪言掌握《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必须首先明确《内经》理论是建立在“精气论”的基础之上。“气”不仅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源,而且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  相似文献   

18.
解读《内经》之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中有关“神”之义有多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内涵及其意义。通过四个层面的剖析,理清《内经》中“神”概念:①“神”的发生源于人类长期对自然现象的大量观察;②哲学层面的“神”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及其现象;③中医层面的“神”即广义之神又包含着狭义之神及人生命规律和现象;④人文社科层面的“神鬼”之“神”。  相似文献   

19.
<正> 《内经》中有不少句法整齐的韵语。古今注《内经》者数百家,然而对其韵语的研究却很少。由于古今音韵的变异,对正确理解经文和句读,都受到了一些影响。因此,本文对《内经》中的韵语试作初步探讨。《内经》韵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隔句押韵,有每句押韵;有明显的句末韵,也有暗含的句中韵。如《灵枢·经脉》:“人始生(耕——古韵分部,后注同),先成精(耕),精成而脑髓生(耕)。骨为干,脉为营(耕);筋为刚(阳),肉为墙(阳),皮肤坚而毛发长(阳)。谷入于胃,脉道以  相似文献   

20.
中医部分试题及答案一、问答题(共40分) (一)你对《内经》“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无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是怎样理解的?它对认识妇女生理有何指导意义?(12分) 答:本段经文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该文指出女子七岁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