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防治肺癌淋巴转移的新方法──纵隔内注射油酸多相脂质体的临床探讨刘吉福,任林生,成杞润,韩临春,姚建民,王树寿,门爱民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心外科(北京市100700)为防治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提高远期生存率。本研究采用术中纵隔各区注射油酸多相脂质体液(po...  相似文献   

2.
3.
本研究用18只兔,纵隔内注射用油红标记的油酸多相脂质体(简称PL),不同时间处死,肉眼和镜下观察,结果是PL可广泛分布在纵隔内、胸壁、颈部和腋部,持续达2周;镜下见2小时至2周,纵隔、颈、腋区淋巴结内均可见桔红色。这表明PL是防治肺癌纵隔淋巴结癌转移的理想抗癌药。  相似文献   

4.
据陕西省卫生厅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710060)杨志学等报道,为了研制出高效低毒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他们将晒化油酸分别制成乳剂及多相脂质体,进行各种制剂的动物体内外抗场活性研究。结果,在体外250μg/ml的浓度下,油酸乳剂(Emu71)和硒化油酸乳剂(EmU72)都能100%的杀  相似文献   

5.
油酸多相脂质体(PL139)对恶性肿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酸多相脂质体(PL139)是超微粒药物载体,通过各种途径给药后,能定向地进入靶区(癌变部位),从而达到提高治疗目的。本文应用PL139单剂或与其他方法(手术、化疗、放疗)配合治疗,观察其对各类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其毒副反应共9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临床上巳开始使用不同类型的脂质体制剂。本科在1985~1986年中,已在8个老年肿瘤病人身上使用油酸多相脂质体(简称139),其中6倒出现血红蛋白尿,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8例均为老年男性,除1例58岁外,其余在61岁~70岁之间。其中肺癌4例,胃癌2例,食道癌1例,肝癌1例。全部8例,第一天用139注射液20ml,次日增至30ml,依次递增,最大量用至每日50ml。4例在用至40ml 时、2例在用至50ml 时出现浓茶样尿。一般在静滴后即刻或2小时后出现尿色异常。5例仅排一次浓茶样尿,1例连续排三次浓荣样尿,以后尿色恢复正常。如次日再用则仍出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国营如皋制药厂生产的抗癌药物新剂型——油酸多相脂质体(139)注射液及其系列品种复方氟尿嘧啶多相脂质体注射液、口服液,是我国著名药学家顾学裘教授等上百次的试验而研制成功的。 多相脂质体是祖国医学“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理论与现代制剂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多相分散型的、超微粒的、具有靶向性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8.
 根据不少作者的统计分析, 贲门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在20%左右。为寻求提高其远期生存率的途径, 采用术前短期服用氟脲嘧啶多相脂质体(Fluorouracili Polyphase Liposome Composita Pro Orale—FPLC)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下注射复方氟脲嘧啶多相脂质体(FPLC)对直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4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2个组:Ⅰ组化疗组(20例):于术前60h、36h,分2次直肠黏膜下注射FPLC,每次80mg。Ⅱ组对照组(20例):术前不用化疗。采用HE染色检测2组手术前后癌细胞的凋亡指数;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手术前后癌组织中PCNA、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根据PCNA染色计算增殖指数,比较2组上述指标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组患者术后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2.505±0.838)较术前(1.290±0.552)明显增加(P<0.001);癌细胞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index,PI)(41.335±18.778)较术前(45.755±21.478)明显下降(P<0.05);术后癌细胞bcl-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均较术前明显下调(P<0.05)。Ⅱ组患者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直肠黏膜下注射FPLC可使癌细胞AI明显增加,PI明显下降,bcl-2、p53蛋白阳性表达下调,说明FPLC可显著诱导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阿霉素(AMD)多相脂质体与游离ADM治疗晚期肝癌近期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31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ADM多相脂质体介入化疗组(治疗组),B组为游离ADM介入化疗组(对照组)。结果:平均生存期1a生存率两组无明显差别,近期疗效A组优于B组,毒副作用A组较B组轻。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平均生存期无明显差异,ADM多相脂质体介入化疗可提高近期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薄膜法制备小单层脂质体,阿霉素包封率为38.43%±3.46%,平均每个单抗携带阿霉素分子9.6个,每个单抗携带脂质体阿霉素分子336个。应用ADM、ADM脂质体、McAb-ADM-脂质体各4mg/4ml,分别给三组家兔腹腔注射。结果发现腹腔组织中,AUC(μg·hr/g)0~24在脂质体ADM组为311.933,ADM组为111.86(P<0.01)。心肌组织中AUC(μg·hr/g)0~24在ADM组为75.33,脂质全ADM组为11.29(P<0.01)。说明脂体ADM腹腔注射后能在腹腔组织中形成较高浓度,心肌组织内浓度较低,有利于提高化疗效果,降低心肌毒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瘤内注射法将治疗基因直接转入体内的肿瘤细胞并获得表达,一方面可以提高治疗基因对肿瘤细胞的针对性,减少对非靶细胞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另一方面也较简便,更适应临床应用的需要。本文初步探讨了瘤内注射脂质体-IL-2基因复合物在实验性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将IL-2基因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ME18S,  相似文献   

14.
最近研究表明,用乙碘油作为载体和抗癌药结合,可增加肿瘤组织的吸收度。用这种药物释放系统制得的化疗输注液,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安全。这种肝动脉输注化疗的效力取决于肿瘤组织的血管分布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材料和方法:把几种抗癌药混悬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纵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十分少见,本结合作曾报道的1例及国内献中报道的3例,对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组织起源进行探讨,并对其组织起源进行探讨,指出神经组织与此肿瘤起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纵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十分少见 ,本文结合作者曾报道的 1例及国内文献中报道的 3例 ,对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 ,并对其组织起源进行探讨 ,指出神经组织与此肿瘤起源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u J  Yu Q  Wu S  Gao Z  Long Z  Qiao S 《中国肺癌杂志》2000,3(4):288-290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探索肺癌纵隔淋巴结(N2)转移的特点。方法 为398例肺癌患者施行根除性肺陈除淋巴结廓清术,对其中160例N2肺癌的352组纵隔转移淋巴结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 肺癌N2转移可呈现单组、多组和跳跃式转移,分别占41.2%、58.8%和29.3%。N2转移分布最密集的部位是第7组淋巴结,占48.8%,其次是第4、3、5组淋巴结,分别占45.6%,31.3%和25.6%;而且N2转移分  相似文献   

18.
贲门癌经腹纵隔内根治性切除术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腹纵隔内贲门癌根治方式。[方法]对1992年-1999年间经腹切开膈肌脚入路,用管状吻合器在纵隔内行食管胃(空肠)吻合5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根治性切除贲门癌及其上方6cm-7cm食管时,清除纵隔下部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率为19.2%(103/536)。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食管切缘癌残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结论]经腹切开膈肌脚,扩大后下纵隔视野,有利于实施贲门癌根治术、纵隔内食管胃(空肠)机械吻合术,并发症少,适用于浸润食管长度小于2cm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李宁  赵峻  邱斌  邵康  赫捷 《中国肿瘤》2011,20(7):538-540
[目的]探讨和总结纵隔原发内胚窦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2000~2010年间收治的7例纵隔原发内胚窦瘤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本病好发于青年男性,平均发病年龄22.5岁。首发症状常为胸痛、咳嗽、胸闷。发病迅速,自出现症状至就诊平均18d。CT可见前纵隔密度不均肿物,平均直径11cm。肿物常侵及周边大血管及肺组织,手术根治率42.9%。术后平均生存时间6.7个月。术前辅助化疗组平均生存时间7.8个月,根治性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8.4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明显优势。[结论]原发性纵隔内胚窦瘤恶性程度高、发病迅速、预后较差,术前辅助化疗及根治性完整切除肿瘤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吴道澄  徐梁 《癌症》1994,13(6):497-499
丝裂霉素C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重要化疗药物,其抗肿瘤作用显著,但毒副作用较大,如制成免疫脂质体则可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实现靶向给药。由于MMC为水溶性药物,脂质体难以包裹,因此本研究首先将MMC与油酸反应制成了油酸MMC,使其从水溶性化为脂溶性,然后用改良的逆相蒸发法制备了油酸MMC脂质体,再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一软脂酸(NHSP)抗体修饰插入法制备了胃癌特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