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清醒镇静镇痛用于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麻醉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0.5~1.2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5~1.0ng/mL同时输注,待患者进入Ramsay(镇静分级评分)2级开始镜检。肠镜抵达回盲部停止给药。C组:未用药。结果Ramsay评分:T组2级96.7%。C组1级100%,(P〈0.01)。VAS(视觉模拟评分):T组明显小于C组(P〈0.01)。T组入镜时间短于C组(P〈0.05)。检查过程中:SBP、DBP、HR、LF、HF、L/H,C组明显上升(P〈0.05,P〈0.01);BIS:T组明显降低(P〈0.01);血糖:C组升高(P〈0.05)。T组检查成功率、操作者和患者的满意率、患者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 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结肠镜检查能达到良好的清醒镇静镇痛麻醉效果,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入镜时间,提高检查的成功率、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瑞芬太尼全麻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4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I组),超前镇痛组(Ⅱ组)各20例。麻醉诱导两组均采用咪唑安定0.04mg/kg,丙泊酚1.5mg/kg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浓度3~5ng/ml),Ⅱ组在麻醉诱导前5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mg/kg。记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气腹后(T3)、拔管时(T4)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变化;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15min、30min、45min疼痛评分。结果血压、心率在T0、T1、T2、T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I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术后苏醒,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VSA评分工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缓解瑞芬太尼麻醉引起的术后急性疼痛,不影响苏醒,拔管时间,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清醒镇静镇痛用于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麻醉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丙泊酚叭浆靶浓度0.5-1.2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5~1.0ng/mL同时输注,待患者进入Ramsay(镇静分级评分)2级开始镜检,肠镜抵达回肓部停止给药。C组:未用药。结果:Ramsay评分:T组2级96.7%,C组1级100%,(P〈0.01)。VAS(视觉模拟评分):T组明显小于C组(P〈0.01)。T组入镜时间短于C组(P〈0.05)。检查过程中:SBP、DBP、HR、LF、HF、L/H在C组明显上升(P〈0.05,P〈0.01);BIS在T组明显降低(P〈0.01);血糖在C组升高(P〈0.05)。T组检查成功率、操作者和患者的满意率、患者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率均明显高于C组僻〈0.01)。结论: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结肠镜检查能达到良好的清醒镇静镇痛麻醉效果,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入镜时间,提高检查的成功率、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毅  严进军 《中国临床研究》2014,(10):1242-1244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行全麻诱导时患者血流力学以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变化,探讨适用于腹腔镜短小手术的瑞芬太尼诱导剂量。方法选择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根据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的效应室浓度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即E组(2.0 ng/ml)、F组(3.0 ng/ml)和Q组(4.0 ng/ml)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均为4μg/ml,同时以瑞芬太尼行靶控输注。在麻醉诱导过程中,记录患者入室后5 min时刻(T0)、插管前时刻(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和5 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及预计苏醒时间。结果气管插管后Q组BIS值明显低于E组或F组(P均〈0.05)。E组和F组T2时刻BIS值较插管前稍微增高和无变化,但未超过60,均在麻醉适宜深度,术后随访,患者无术中知晓。E组MAP、HR在T2、T3时刻均显著高于T1时刻(P均〈0.05)。F组MAP、HR仅在T2时刻高于T1时刻(P均〈0.05)。Q组仅MAP在T2时刻高于T1时刻(P〈0.05),HR无显著变化。瑞芬太尼用量Q组高于E组和F组。预计苏醒时间E组和F组短于Q组。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行全麻诱导时,随着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增加,BIS值逐渐降低并抑制血流动力学反应。瑞芬太尼3.0 ng/ml联合丙泊酚血浆靶浓度4μg/ml靶控输注,适用于腹腔镜短小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靶控输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研究其对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标准原则(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靶浓度2.0ng/ml(Ⅰ组),4.0ng/ml(Ⅰ组),6,0ng/ml(Ⅲ组),记录给药前和达到预设效应室浓度1min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BIS和镇静警醒(OAA/S)评分。结果与给药前相比,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后,Ⅱ组Ⅲ组BIS降低明显(P〈0.05或P〈0.01),Ⅲ组OAA/S评分降低明显(P〈0,05)。与Ⅰ组相比较,Ⅱ组的BIS值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BIS值和OAA/S评分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瑞芬太尼靶浓度与BIS值呈负相关性,与OAA/S评分相比,BIS监测瑞芬太尼镇静效果更敏感与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RP组)与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RS组).RP组麻醉维持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靶控输注,RS组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及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和测定麻醉前10 min(T0)、插管后1 min(T1)、气腹后15 min(T2)及停气腹后15 min(T3)4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糖(BG)、皮质醇(Cor),并记录两组患者术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4 h 随访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有无术中知晓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4个时间点的MAP、HR、Cor、B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MAP、HR在T1、T2两时点与T0比较均下降(P〈0.05),两组Cor在T2、T3与T0时点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RS组的恶心、呕吐例数多于RP组(P〈0.05).患者术后满意度均为100%.[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均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较好的抑制插管和气腹造成的应激反应,术后苏醒迅速,尽管RS组术后恶心、呕吐多于RP组,但两种方法均能被病人较好的接受.  相似文献   

7.
王健  王双全  王莉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374-1376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150名择期进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靶控输注麻醉组(T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I组),T组全程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Ⅰ组则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结果】两组相比,Ⅰ组的MAP和HR值变化更为明显,在术毕(T2)、拔管时(T4)、拔管后1min(T5)三个时点MAP值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毕(T2)、拔管时(T4)两个时点HR值组间差异显著(P〈0.05);伤口疼痛程度评分(VAS)中,在苏醒后30min(t2)、苏醒1h(t3)两个时点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镇定程度(OAA/s评分)相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T组无术中知晓及其他不良反应,Ⅰ组术中知晓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有一例。【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达到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对老年手术患者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麻醉搭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麻醉安全状态下,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消除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可行性及两药的最佳用量。方法选择下腹部开腹手术患者60例,行硬膜外麻醉联合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1.5~2.5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5~1.5ng/ml),观察患者呼吸指标、循环指标、大脑意识状态指数和警觉/镇静观察评分,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此外,对患者进行调查,统计是否出现术中知晓。结果①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1.9~2.5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1.0~1.5ng/ml),大脑意识状态指数(CSI)在40~60区间时,患者无知晓,且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平稳。CSI与警觉-镇静(OAA/S)评分标准呈正相关,OAA/S降低,CSI值也随之降低,而且不同OAA/S评分之间的CSI值有统计学差异。②在呼吸、循环安全范围[最低标准呼吸频率(RR)〉8次/min,脉搏氧饱和度(SpO2)〉90%,心率(HR)〉50bpm,收缩压(SBP)改变〈30%基础值]内,CSI、OAA/S值与丙泊酚、瑞芬太尼两药剂量呈负相关。③当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低于0.8~1.0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6~0.9ng/ml,CSI〉80时患者会出现术中知晓的情况。结论TCI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能有效消除CEA患者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不同丙泊酚浓度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值.方法:75例女性乳腺良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25),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0 μg/mL;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5μg/mL;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0μg/mL(均为Marsh药代模型),待其效应室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平衡后给予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Minto药代模型),运用Dixon's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浓度,10 min后置入喉罩并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与成功率,计算出相应的瑞芬太尼适宜靶浓度(ECe50值).结果:3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89[95%CI(2.72~3.08)ng/mL];B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50[95%CI(2.40~2.60)ng/mL];C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1.58[95%CI(1.41~1.77)ng/mL].结论:丙泊酚剂量的增加可减少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的ECe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用于鼻内窥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50例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硝酸甘油降压组(N组,n=25),硝酸甘油复合瑞芬太尼组(RN组,n=25)。记录2组控制性降压过程中血压、心率、瑞芬太尼靶控浓度、硝酸甘油泵入浓度、降压起效时间及硝酸甘油总量。结果RN组中2例患者出现降压封顶现象,N组中4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超过40%,退出研究。2组降压期间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降压前(P〈0.05),RN组的降压起效时间、硝酸甘油总量及降压期间的心率值均低于N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靶控浓度[(4.9±0.5)ng/mL]复合硝酸甘油[0.5μg/(kg·min)]用于鼻内窥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醒状态及七氟醚麻醉下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方法:28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例,根据瑞芬太尼靶控效应室浓度(CeREM)设定的不同均分为A组与B组。记录用药前安静时(T1)、CeREM达到2ng·mL^-15min后(A组T2)或4ng·mL^-15min后(B组T2)的AA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值;然后以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停瑞芬太尼改吸七氟醚,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到1.4%20min后(T3)联合瑞芬太尼TCI,记录CeREM达到2ng·mL^-1 5min后(A组T4)或4ng·mL^-15min后(B组T4)的AAI值。结果:T2时所有患者都保持清醒,AAI不随CeREM的增加而改变,HR、MAP的变化也不明显,但SpO:在B组T2时明显下降(P〈0.05),PetCO2在两组均升高,且B组比A组升高更显著(P〈0.05);七氟醚麻醉下T4时两组AAI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B组比A组降低更显著(P〈0.05)。HR和MAP也都明显下降(P〈0.05),HR值B组比A组降低更显著(P〈0.05),而MAP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纯瑞芬太尼TCI对AAI无明显影响,即使增加靶浓度至呼吸受到明显抑制的程度,AAI也不会降低;而七氟醚麻醉时,联合瑞芬太尼TCI可引起AAI明显下降,降低的程度与CeREM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靶控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麻醉的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3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的病人,ASA为1、2级,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复合靶浓度0.5ng/mL舒芬太尼组(SF组,n=15);异丙酚复合靶浓度4.0ng/mL瑞芬太尼组(RF组,n=15)。两组患者均采用效应室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为3μg/mL。观察麻醉诱导、手术开始以及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停药后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停留ICU时间、第一次主诉需要镇痛药的时间;VAS评分;OA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和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1)RF组麻醉诱导时的SBP、DBP、MBP低于SF组(P〈0.05);两组在麻醉诱导时心率比麻醉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在手术开始时的SBP、DBP、MBP无明显变化;RF组围拔管期的SBP、DBP、MBP均高于SF组(P〈0.05);(2)SF组停药后的呼吸恢复、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高于RF组(P〈0.05),RF组停止异丙酚后30min内的OAAS评分高于SF组(P〈0.05),30min后的OA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RF组围拔管期的躁动发生率多于SF组(P〈0.05)、RF组第1次主诉需要阿片类药物时间早于SF组(P〈0.05)、需要镇痛药的比例高于SF组(P〈0.05);(4)两组患者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 舒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但术毕30min内意识恢复慢于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患者苏醒迅速,躁动发生率高,应提前给予镇痛药。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观察国人女性靶控输注不同丙泊酚浓度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值。 方法 50例女性乳腺良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25),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0 μg/ml;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0 μg/ml(均为Marsh药代模型),待其效应室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平衡后给予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Minto药代模型),运用Dixon’s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浓度,10分钟后置入喉罩并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与成功率,计算出相应的瑞芬太尼适宜靶浓度(ECe50值)。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89(95%CI 2.72~3.08)ng/ml;B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1.58(95%CI 1.41~1.77)ng/ml。 结论 丙泊酚剂量的增加可减少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的ECe5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n=15)以咪唑安定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丙泊酚1.5mg/kg、瑞芬太尼1.5μg/kg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泵注0.25μg/kg/min,丙泊酚靶控输注2-2.5μg/ml;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n=15例),以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澳铵0.1mg/kg、丙泊酚1.5mg/kg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吸入1-2%异氟烷、50%N2O维持麻醉。所有药物术毕停用。记录诱导前、CO2气腹前、CO2气腹后10分、30分、苏醒期血压、心率。观察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和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1)A组CO2气腹前后相比较及苏醒期与诱导前相比较,血压、心率无显著性变化;B组气腹后10分钟SBP、DBP较气腹前有显著升高(P〈0.05),苏醒期血压、心率较诱导前有显著升高(P〈0.01)。(2)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A组显著快于B组(P〈0.01)。(3)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术中知晓。结论:与静吸复合相比,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迅速、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5.
叶妙恩  陶在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679-2680
目的:评价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门诊结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结肠镜检查患者40例,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F组:单次予芬太尼0.8~1ug/kg,R组:以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05~0.1ug/(kg·min),lmin后所有患者静脉注射负荷量丙泊酚1mg/kg,至睫毛反射消失开始入镜,瑞芬太尼输注至肠镜进至回盲部停药。术中根据患者反应,两组追加丙泊酚为诱导量的1/5。观察并记录各时点的MAP、SpO2、HR、RR,记录术中肢体扭动、呼吸抑制例数,丙泊酚总用量;清醒时间: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例数。结果:术中R组患者MAP、SpO2、HR、RR下降低于F组(P〈0.05);R组丙泊酚用量少于F组(P〈0.05),清醒时间少于F组(P〈0.05);R组呼吸抑制高于F组(P〈0.05),F组术中肢体扭动及术后头痛头晕高于R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可用于无痛肠镜,麻醉效果满意,苏醒迅速。但术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备好抢救设备和药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对腹部手术切皮时抑制交感反应七氟醚最低肺泡浓度值(MACBAR)的影响,以探讨舒芬太尼出现封顶效应的靶控浓度.[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按舒芬太尼不同浓度分别以0 ng/mL、0.12 ng/mL、0.18 ng/mL、0.24 ng/mL、0.30 ng/mL和0.36n g/mL分组命名为S0~S5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用丙泊酚( 3.5 μg/mL)、瑞芬太尼( 4 ng/mL)和罗库溴胺(0.6 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立即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吸入七氟醚、60%笑气和40%氧气,各组分别将七氟醚和舒芬太尼调至设定浓度.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前以及切皮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 值.根据序贯法半数效量公式计算每组的七氟醚MACBAR.[结果]S0~S5组七氟醚MACBAR分别为2.3%、1.6%、1.1%、0.9%、0.8%和0.7%.与S0组比较,各组七氟醚MACBAR均明显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S5组七氟醚MACBAR均明显降低(P<0.05); S3~S5各组七氟醚MACBAR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腹部手术切皮时七氟醚MACBAR值,舒芬太尼靶浓度大于0.18 ng/mL时,七氟醚MACBAR降低不明显,表现出封顶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SAI-Ⅱ级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为A组,丙泊酚、异氟醚维持为B组),每组50例。分别记录两组麻醉前、气腹后即刻、气腹后20min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末梢血糖(Glu)。结果气腹后即刻A组MAP、HR显著低于B组(P〈0.01);末梢血糖在气腹后20min及术毕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全静脉麻醉较之以丙泊酚、异氟醚的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能更有效地抑制术中二氧化碳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高血压患者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的高血压患者105例,根据使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浓度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浓度为2.0 ng/mL、Ⅱ组浓度为3.0 ng/mL、Ⅲ组浓度为4.0 ng/mL,其三组丙泊酚的靶浓度均为4μg/mL,每组各35例患者。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在入室5 min(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以及插管后5 min(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变化,并比较其苏醒的时间。结果:Ⅰ组患者在T2、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明显的高于T1时间点,Ⅱ组患者在T2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明显的高于T1时间点,比较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与T4时间点上,Ⅲ组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明显的低于Ⅱ组患者与Ⅰ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的长于Ⅰ组、Ⅱ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高血压患者,其脑电双频指数会随着瑞芬太尼的浓度而降低,减低插管应激反应,并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相似文献   

19.
谢虹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5):869-87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双通道靶控输注(TCI)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合理配伍.[方法]选择40例次需行纤支镜(经口)检查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分别输注瑞芬太尼0.2 ng/mL、0.4 ng/mL、0.6 ng/mL、0.8 ng/mL,待瑞芬太尼达稳定血药浓度后,靶控输注丙泊酚3.0 μg/mL.观察进镜不同时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以及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呼吸抑制、体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与其他三组相比,输注瑞芬太尼0.6 ng/mL组的各项观测指标优于其他三组.[结论]使用3.0 μg/mL丙泊酚复合0.6 ng/mL瑞芬太尼为纤支镜检查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能和患者术后疼痛及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24例成年患者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n=12)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PS组,n=12),PR组瑞芬太尼诱导时靶浓度4ng/mL,术中维持靶浓度调节范围为 2~6ng/mL,预期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吗啡0.075mg/kg。PS组舒芬太尼诱导时靶浓度0.5ng/mL,术中调节范围为 0.2~1ng/mL,手术结束前30min为0.2ng/mL。异丙酚初始靶浓度2μg/mL,逐渐增加靶浓度值直至意识消失,手术结束后停药。观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麻醉恢复及术后2h患者疼痛及镇静评分。结果: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较麻醉前降低(P〈0.05),PS组睁眼时患者自主呼吸的ET-CO2值明显高于PR组(P〈0.01),停药至患者自主呼吸ET-CO2降至45mmHg以下的时间也明显长于PR组(P 〈0.01),术毕60、90、120min视觉模拟(VAS)评分PS组优于PR组(P〈0.05或P〈0.01)。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术毕靶浓度 0.2ng/mL时的术后止痛效果优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术毕前30min静注吗啡0.075mg/kg,但该靶浓度的舒芬太尼仍可引起CO2蓄积。 [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