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脑单发转移瘤和星形细胞瘤的MRI鉴别诊断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脑单发转移瘤与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将42例单发脑肿瘤分为脑转移瘤组和星形细胞瘤组,对其性别、年龄及MRI特征,包括肿瘤最大直径、边界、瘤周水肿、占位效应、出血、坏死与囊变及强化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各因素间关系时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结果脑转移瘤组与星形细胞瘤组的性别、边界、占位效应、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接近显著差异,肿瘤最大直径、瘤周水肿、坏死囊变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最大直径、瘤周水肿、坏死囊变及强化方式等MRI表现特征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鉴别诊断囊性星形细胞瘤(CA)与包膜期脑脓肿(BAC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6例CA和12例 BACP,治疗前均接受常规MRI及DWI检查,分别测量CA与BACP囊变区及对侧相应脑组织(CCBT)的平均ADC值.结果 DWI上16例CA均呈低信号,10例BACP呈高信号(2例低信号).CA、BACP和两者的CCBT的平均ADC值为 (1.42±0.16)×10-3mm2/s、(0.61±0.20)×10-3 mm2/s、(0.89±0.08)×10-3mm2/s、(0.90±0.08)×10-3 mm2/s,CA、BACP囊变区之间以及与CCBT的ADC值间显著差异(P<0.01).结论 DWI和ADC值鉴别诊断CA与BACP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单发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5例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和16例单发脑转移瘤,术前行DTI扫描,测定瘤周脑实质区及对侧正常脑实质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重建白质纤维示踪图,观察病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果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脑转移瘤瘤周实质区的FA值分别为0.227±0.05、0.169±0.07,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DTI白质纤维示踪图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病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论瘤周实质区FA值有助于高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与转移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囊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MR I对囊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 I表现,研究肿瘤的部位、形态和信号特征。结果肿瘤位于大脑半球6例,小脑20例,依据MR I表现,可分为单纯囊性、囊性伴壁结节。结论囊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好发于年轻人,最常见于小脑,有较典型MR I表现,因此根据MR 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望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黄昭  马勇 《航空航天医药》1998,9(3):139-140
目的:研究单发星形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两种肿瘤的CT评扫片与对比增强片。结果:两种肿瘤在好发单位,临床表现及呈环形强化时具有一定特征。结论:为对于幕上皮层或皮层下肿瘤在诊断为单发星形细胞瘤时,要考虑到单发脑转移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动态磁敏感灌注加权成像(DSC-PWI)在星形细胞瘤分级及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18例星形细胞瘤、14例脑转移瘤患者行常规MRI及DSC-PWI检查.分别测量脑肿瘤实质及瘤周区的平均局部脑血容量(rCBV)值、局部脑血流量(rCBF)值、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局部达峰时间(rTTP).肿瘤不同区域之间、星形细胞瘤不同级别之间、星形细胞瘤与转移瘤之间的灌注参数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肿瘤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实质、近侧瘤周区和远侧瘤周区rCBV值具有显著性差异;瘤内实质rCBF值明显高于近瘤区.高级别星形细胞实质rCBV值和rCBF值均明显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rTTP值明显低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以rCBV值1.45为阈值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转移瘤实质的rTTP高于星形细胞瘤;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近瘤区rTTP、远瘤区rCBF低于转移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实质rTTP低于转移瘤.结论 DSCPWI能够定量评估肿瘤实质和瘤周微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结合T2WI在包膜期脑脓肿和囊性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23例包膜期脑脓肿和24例脑囊性转移瘤患者的MRI常规平扫、增强及DWI检查资料,b值取0、500 s/mm2、1000 s/mm2,根据信噪比(SNR)及图像质量指数(QI)取最佳b值的DWI,分别测量病灶囊变区、囊壁、对侧正常脑组织平均ADC值并计算3项rADC值,两组间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包膜期脑脓肿T2WI低信号暗带及靶环征是鉴别囊性转移瘤的MRI特征性表现.取b值1000s/mm2时,脑囊性转移瘤囊变坏死区DWI呈低信号22例,高信号1例,囊变坏死区、囊壁、对侧正常脑组织平均ADC值分别为(0.64±0.14)×10-3mm2/s、(1.56 ±0.17)×10-3mm2/s、(0.79±0.18)×10-3mm2/s,脑囊性转移瘤囊壁rADC值、病灶rADC值、囊液rADC值分别为1.19±0.37、0.48 ±0.25、2.74±0.75.包膜期脑脓肿囊液DWI呈高信号,包膜期脑脓肿囊变区、囊壁、对侧正常脑组织平均ADC值分别为(2.10±0.28)×10-3mm2/s、(1.51±0.09)×10-3mm2/s、(0.81±0.15)×10-3mm2/s,包膜期脑脓肿囊壁rADC值、病灶rADC值、囊液rADC值分别为1.37±0.48、1.49±0.62、0.95±0.50.包膜期脑脓肿与脑囊性转移瘤囊液ADC值、病灶rADC值、囊液rADC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囊壁ADC值、囊壁r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包膜期脑脓肿壁上T2WI特征性的低信号暗带及靶环征有别于囊性转移瘤,b值=1000 s/mm2时囊液DWI、囊液ADC值、病灶rADC值、囊液rADC值能有效反映包膜期脑脓肿与囊性脑转移瘤的不同囊液性质,DWI结合T2WI对包膜期脑脓肿与囊性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9.
ADC值和rADC值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DC值和rADC值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除常规MR I检查外,还做了DW I扫描,着重对肿瘤瘤体及瘤周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低级星形细胞瘤瘤体的ADC值和rADC值明显高于高级星形细胞瘤(P<0.01),且前者瘤周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也高于后者(P<0.05);星形细胞瘤瘤体的ADC值和rADC值与肿瘤的恶性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845和-0.648,P值均<0.01);瘤周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也与肿瘤的恶性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07和-0.477,P值均<0.05)。结论ADC值和rADC值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结核瘤、高级星形细胞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4例脑结核瘤、15例脑高级星形细胞瘤和21例脑转移瘤患者,在术前或接受治疗前行常规MRI和DWI。测量并计算3种疾病瘤体、瘤周围水肿带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区ADC值的比值(rADC值)。结果脑结核瘤瘤体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2±0.2)×10^-3mm^2·s^-1和1.6±0.3,高级星形细胞瘤瘤体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0.8±0.1)×10^-3mm^2·s^-1和1.1±0.1,转移瘤瘤体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0.8±0.1)×10^-3mm^2·s^-1和1.0±0.2。3种疾病瘤体平均ADC值(F=33.57,P〈0.01)之间和rADC值(F=33.27,P〈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结核瘤瘤周水肿带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8±0.1)×10^-3mm^2·s^-1和2.5±0.2,脑高级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带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4±0.2)×10^-3mm^2·s^-1和1.8±0.3,脑转移瘤瘤周水肿带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9±0.2)×10^-3mm^2·s^-1和2.3±0.5。3种疾病瘤周围水肿带平均ADC值(F=23.17,P〈0.01)之间和rADC值(F=5.94,P〈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MRI、DWI检测方法,根据病灶瘤体和瘤周水肿带的ADC和rADC值可帮助鉴别脑结核瘤、脑高级星形细胞瘤和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11.
垂体脓肿的CT、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垂体脓肿的术前CT、MRI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垂体脓肿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特征,术前误诊及诊断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7例患者术前诊断垂体脓肿只有1例,诊断为垂体炎1例.表现各种垂体功能低下5例.中枢性尿崩5例.垂体脓肿的CT表现与脑脓肿无区别.垂体脓肿MRI表现趋向T2高信号,T1等或低信号,伴有环状增强.部分患者MRI表现为T1高信号T2高信号.结论垂体脓肿的影像学诊断有赖于综合分析CT、MRI影像特征及脓肿的间接影像表现.垂体功能的减退及中枢性尿崩的出现对垂体脓肿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GCA)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SGCA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4.23岁,平均12.9岁。全部病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 所有肿瘤均位于侧脑室孟氏孔附近,3例呈类圆形,6例呈轻度分叶状。平扫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9例均可见肿瘤周边点状或结节状钙化信号,2例肿瘤内部可见长T1、长T2小囊状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7例可见室管膜下结节,3例可见皮质结节。结论 SGCA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多体素2D1HMRS,探讨胆碱复合物/对侧相应正常脑白质区肌酸(Cho/Cr-n)相对值测定在脑脓肿与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脓肿与20例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患者,在术前行常规MRI检查及2D1HMRS,测量感兴趣区(ROI)的胆碱(Cho)和肌酸(Cr)相对值,并计算Cho/Cr-n相对值。结果脑脓肿的Cho/Cr-n相对值(1.12±0.25)明显低于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上述指标(2.76±0.73和2.59±0.47)(P<0.01)。结论多体素2D1HMRS的Cho/Cr-n相对值测定在脑脓肿与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包膜期脑脓肿的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包膜期脑脓肿MRI表现。方法 经手术或临床抗炎证实的包膜期脑脓肿 3 1例 ,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3~75岁。 2 8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 ,3例仅行平扫。结果 所有病例脓肿壁上均有一光滑的低信号“暗带” ,增强扫描见脓肿壁呈厚度均匀的环形强化 ,9例有“多房征” ,10例有脑实质外播散 (即脑脓肿累及脑室内和 /或硬脑膜和 /或蛛网膜下腔 )。结论 包膜期脑脓肿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 ,其中“暗带”最具特征 ,其次为环状强化 ,“多房征”及脑实质外播散表现。  相似文献   

15.
脊柱转移瘤MRI诊断(附4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 ,以提高脊柱转移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45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 ,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45例中共累及 14 9节椎体 ,累及椎弓根 19例 3 2根 ,棘突及横突 7例 11处。椎体压缩呈盘状 8例 2 1节 ,呈楔状 7例 11节 ,病椎轻度膨胀 4例 ,有软组织肿块 18例 ,硬膜囊、脊髓受压 15例 ,脊髓受侵 2例。病椎信号均匀 2 8例 ,不均匀 17例。T1WI为明显低信号 15例 ,略低信号 2 7例 ,等信号 3例。T2 WI为明显高信号 17例 ,略高信号 2 5例 ,等信号 3例。增强 18例 ,病灶明显强化 11例 ,轻度强化 6例 ,不强化 1例。软组织肿块边缘水肿、受压和受侵脊髓在MRI上均显示阳性。结论 MRI检查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和X线平片 ,尤其肿瘤浸润椎骨尚属水肿、出血、坏死阶段时。  相似文献   

16.
毛状黏液样星形细胞瘤的诊断(附1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毛状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的影像学和组织学特点,提高对PMA的认知.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一例我院被确诊为PMA的资料,归纳总结PMA的影像学、组织学特点和治疗,预后.结果:PMA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A)在组织学上和影像学上略有差异,但PMA生物学侵袭性强,PMA的疗效和预后不佳.结论:深入了解PMA的影像学和组织学特点,对PMA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及相关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的MRI信号特征,并评价MR技术的诊断准确性。方法15例隐匿性肺癌患均经PHILPS 1.0NT磁共振仪进行轴位T1、T2加权成像及冠状位T2加权成像,并包括Gd—DTPA增强扫描。MRI诊断结果经病理证实。结果15例肺癌患中,实性癌14例(93.3%),其MRI表现为略长E、长T2信号;坏死囊性变1例(6.7%),其MRI表现为长E、长B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增强明显10例,其中5例呈花环状增强。全部患中被发现有纵隔转移6例,经Gd—DTPA增强扫描,全部为增强表现。结论由于纵隔血管的流空效应,MRI对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具有高度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的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血管细胞瘤之MRI表现.结果:22例共检出50个病灶.5例为多发病灶.40个病灶位于双侧小脑及蚓部,9个病灶位于延髓及脊髓,1个病灶位于幕上.12个病灶呈大囊小结节型,36个为实质型,2个单纯囊型.囊性病灶T1WI囊液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壁结节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和高信号改变.实质型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壁结节和实质肿块明显增强,灌注成像可见壁结节和实性肿块呈明显高灌注表现.结论:成血管细胞瘤之MRI有特征性表现,MRI增强扫描及灌注成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