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铁涛心脾相关论治疗心悸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或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邓铁涛教授运用心脾相关理论指导本病辨证论治,在长期的实践中取得良好疗效。笔者现就此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郭力恒 《新中医》2002,34(11):17-17
甘某,男,67岁,2001年5月8日入院。反复胸闷11年,加重1月。患者1989年出现反复胸闷,多于活动后发作,休息数分钟可缓解。经某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二叶型主动脉瓣;轻度主动脉狭窄。用营养心肌药物果糖、极化液等后好转。其后症状反复。1月前胸闷加重,伴有胸痛,多于夜间休息时及体力活动时发作,持续数分钟缓解。经某人民医院检查示:重度主动脉狭窄、轻度主动脉关闭不全。经用万爽力、复方丹参滴丸,症状略缓解。建议患者行手  相似文献   

3.
邓铁涛教授临证中脾胃学说的运用(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铁涛教授在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医疗、教学、科研实践中,始终重视脾胃学说,脾胃学说之研究已成为邓老整个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撮其要将学习的一些体会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颜德馨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保亭 《新中医》2002,34(7):8-9
介绍颜德馨教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用药特色,详细描述了颜教授重气血、温心阳、宗升降、达后天的的治疗法则及用方遣药,并附病案以资印证,值得临证借鉴。  相似文献   

5.
邓铁涛运用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经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邓老认为冠心病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正虚(心气虚和心阴虚)是本病的内因,痰与瘀是本病继发因素。气虚、阴虚、痰浊、血瘀构成了冠心病病机的四个主要环节。一般的冠心病以气虚(阳虚)而兼痰浊者为多见,当疾病到了中后期,或心肌梗塞的患者,则以心阳(阴)虚兼血瘀或兼痰瘀为多见。在本病的治疗上,邓老强调心脾相关理论,临床上运用调脾护心、补气除痰法治疗  相似文献   

6.
笔者1996年购得《邓铁涛医集》,如获至宝,受益匪浅。现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将其治疗冠心病经验总结如下。 1关于病因病机的认识 冠心病的病因可归纳为劳逸不当,恣食膏粱厚味,或七情内伤。是否患病则决定于正气之盛衰,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虚则上述因素才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从瘘瘀相关论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陈树东 《光明中医》2010,25(4):585-586
"五行学说"构建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但"五行学说"本身具有局限性,不能全面地反映事物间的普遍联系。邓铁涛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五行学说,在继承前贤理论、经验和教训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历经30年,提出"五脏相关学说",引起中西医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9.
根据跟师学习心得,总结邓铁涛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包括对疾病病位、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论治、针灸、外治浴足、气功与治未病方法,遣方用药特点等,可为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于俏  吴焕林 《四川中医》2011,(10):12-13
冠心病心绞痛多以西医抗凝、扩冠等为主要治疗方案,邓老治疗本病颇有心得,现将其心脾相关理论及其经验进行总结,并应用于临床。本例患者在经纯中医辨证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未复发,得到满意疗效,为提高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院心脏中心的成立和心脏介入技术的开展,邓铁涛教授将中医理论结合现代介入治疗的实践,初步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现撷验案数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石恩骏 《新中医》2005,37(1):17-18
石恩权(1928~2003)教授是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曾分别任贵阳中医学院内科、方剂、温病教研室主任、医疗系主任、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从事临床及理论教研工作50余年,在中医内科、温病学、精神病学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辨证论治精神病方面有独到见解及确切疗效。笔者为石恩权教授学术继承人,现将其治疗精神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邓铁涛治疗冠心病临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铁涛教授擅长诊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冠心病本虚标实、痰瘀相关的病机,本虚主要为气虚,标实主要为痰与瘀,指出"冠心病的病因可归纳为劳逸不当,恣食膏粱厚味,或七情内伤",上述致病因素造成脾气虚,使气滞于中,血行不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同时,气虚亦可引起血瘀,血瘀可加重气滞,气虚生痰,痰湿也可引起血瘀,导致痰湿内阻或瘀血内闭,痹阻心脉而引起一系列冠心病的症状.现将邓老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抑郁为临床常见的双心疾病,中医“形神同调”的理念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心脾相关”理论,从心脾母子相生、阴阳相承、气血相济、神志相合等理论出发,以中医藏象、气血理论为支撑,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病机进行了探讨,提出心脾气虚为疾病发病的内在基础,痰、瘀、郁为疾病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虚、痰、瘀、郁互结是疾病发病的关键病机,在治疗上强调调脾护心、痰瘀并治、气血同调,倡导因时制宜,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邓铁涛教授浴足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经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肢静脉曲张,属中医脉痹范畴。邓铁涛教授运用益气化瘀法,采用自拟方外洗浴足疗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 本病症见下肢脉络曲张如蚯蚓、如乱索、如绳结,不耐久站,劳累后加重。邓老认为,此为气虚血瘀之明证。并认为劳逸失节,或七情内伤,或恣食膏粱厚味,导致正气内虚,气血失畅,气虚生痰,血滞成瘀,痰浊内阻,瘀阻脉络,而成本病。致瘀之因乃气虚气滞,“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医林改错》)。清阳下陷,升举无力,瘀浊下注而致下肢血瘀。血瘀可导致气滞,痰湿等…  相似文献   

16.
严峻峻  刘小斌 《新中医》2002,34(3):20-20
薛某,男,61岁,香港居民。1996年7月因疲劳,走路不稳,纳差,经香港玛丽医院,诊断为:①肝硬化失代偿期;②胃溃疡;③高血压病。住院期间出现肝昏迷、黄疸、腹水、食道静脉曲张致便血等,B超检查发现肝脏有2个肿块,性质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相当于中医内科学中的“胸痹胸痛”病证。其临床表现以胸前区(膻中穴)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博士生导师董克礼教授诊治本病有其独特之处,现笔者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诊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济仁 《中医杂志》1994,35(8):465-466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痹”、“真心痛”等范畴。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本为心脾肾亏损,其标为瘀血痰浊。对各型冠心病,余均以自拟“归芎参芪麦味汤”加减施治,每收良效。此汤组成:当归、潞党参、紫丹参各15g,川芎、五味子各10g,黄芪20g,麦冬12g。方中当归专擅补血,又能行血,养血中实寓活血之力,与川芎配伍,益增活血祛瘀,养血和血之功,故推为主药。党参、黄芪益气补中,实为治本求源之施,辅主药以共同扶正。丹参长于治瘀治血,麦冬养阴益肾、润肺清心,于冠心病确有佳效。又取五味子以益气生津,以改善血液循环。故临诊常以“归芎参芪麦味汤”为基本方,兹就其具体用法,结合辨证,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邓铁涛教授益气除痰活血法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该治法理论源流来自于《金匮要略》"阳微阴弦"说。理论基础在于冠心病心气虚(阳虚)兼痰浊者多见,特别是早、中期患者,其后则兼瘀或痰瘀为多,故治疗以益气除痰化瘀为主。代表方药温胆加参汤。并总结了现代临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0.
尹常健教授诊治慢性肝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志鹏 《新中医》2002,34(2):14-16
总结尹常健教授诊治慢性肝病的经验,从毒邪为病有多般,解毒之法须细分;病久渐至瘀阴络,血证亦当化瘀行;湿热内蕴脾胃损,清化莫忘顾后天;邪恋正虚难速愈,扶正祛邪贵肾持等方面对多种慢性肝病的病因、病机以及用药特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