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癌端粒酶活性表达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42例外科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35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82.9%,癌旁正常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I~Ⅱ期肺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86.7%,Ⅲ~Ⅳ期阳性率为77.8%;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92.3%,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75%  相似文献   

2.
寸凌云  陈雯  许发茂  张桥  万德森 《癌症》1999,18(4):473-473,481
端粒与端粒酶是近年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证实它与细胞衰老和肿瘤密切相关.虽然端粒酶与肿瘤发生的因果关系至今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但端粒酶可在90%的肿瘤组织中表达这一事实使其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利用前景.本文采用TRAP-银染法对32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并就端粒酶检出率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假阴性结果等几个涉及端粒酶在肿瘤诊断应用中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53基因蛋白产物和端粒酶活性在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和两者与脑肿瘤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改进的TRAP银染法对48例脑肿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p53蛋白和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脑肿瘤中p53蛋白表达检测结果为70.8%(34/48),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为77.1%(37/48),正常脑组织中两者均呈阴性表达,其中29例脑肿瘤端粒酶活性与p53蛋白均有表达,结论:p53和端粒酶参与脑肿瘤的发生发展,p53蛋白和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脑肿瘤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相关标志物,脑肿瘤中p53蛋白与端粒酶活性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53基因蛋白产物和端粒酶活性在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 ,和两者与脑肿瘤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改进的TRAP银染法对 4 8例脑肿瘤及 10例正常脑组织中p53蛋白和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脑肿瘤中p53蛋白表达检测结果为70 8% (34/ 4 8) ,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为 77 1% (37/ 4 8) ,正常脑组织中两者均呈阴性表达。其中 2 9例脑肿瘤端粒酶活性与p53蛋白均有表达。结论 :p53和端粒酶参与脑肿瘤的发生发展 ,p53蛋白和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脑肿瘤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有可能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相关标志物 ,脑肿瘤中p53蛋白与端粒酶活性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为NSCLC肿瘤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研究了74例NSCLC组织及周围百癌组织、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74例NSCLC组织69例(93.24%)有端粒酶活性表达,74例周围非癌组织有9例。  相似文献   

6.
肺癌化疗前后外周血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光丽  冯久贤  赵家美  杨新法 《肿瘤》2002,22(5):417-418
目的 评价测定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在肺癌化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和微板杂交检测方法 ,检测 4 9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变化与病理类型有关 ,小细胞肺癌化疗后全部下降。 31例化疗后端粒酶活性下降 ,其中 2 1例化疗达有效。而 18例端粒酶活性升高中化疗无效占15例。结论 测定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的端粒酶活性变化对肺癌化疗疗效的评定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银染-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改良银染TRAP法(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方法: 用银染TRAP法测定人肿瘤细胞株和经加热处理的阴性对照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肿瘤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100%, 10、100、500个细胞均为阳性, 加热处理后的细胞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结论: 提示与核素TRAP法相比较, 银染TRAP法是同样特异、敏感, 且更快速的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可成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TRAP—银染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来保  罗超权 《癌症》1997,16(6):468-469
  相似文献   

9.
TRAP-银染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来保  文剑明  张萌  谢丹  赵国强  罗超权 《癌症》1997,16(6):68-469
TRAP-银染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孙来保文剑明张萌谢丹赵国强罗超权关键词端粒酶TRAP-银染方法端粒中图号R73043端粒(Telomere)由DNA和蛋白质构成,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这一结构的DNA部分主要由富含鸟嘌呤(G)的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活检、刷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TRAP-PCR-ELISA方法检测39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标本、29例刷检标本端粒酶活性并分析其诊断肺癌的价值。结果:24例肺癌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水平与癌颖组相近,但明显高于炎症组。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0.0%,准确性为82.1%。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刷检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58.3%,端粒酶活性阳性标本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在不同病理分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病理分级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端粒酶活性是肺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之一。与组织细胞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无限增殖是细胞癌变的重要生物学特征。有关资料表明[1] ,端粒及端粒酶与正常细胞生长调控及恶性肿瘤形成机制密切相关。肿瘤细胞由于端粒酶的激活维持了端粒的长度而获得永生 ,因此对组织或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意义已日益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本文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方法 (telomericrepeatam plificationprotocolTRAP)对 2 7例肺癌组织及 2 7例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 ,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端粒酶活性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 收集 1999…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胃黏膜不同病理类型的端粒酶活性,探讨胃癌发生发展进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胃癌癌前病变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P-PCR银染定性及TRAP-PCR-EILIA定量法,对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胃黏膜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端粒酶阳性率及活性水平胃癌>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分别与浅表性胃炎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胃癌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分别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不完全结肠型肠化生的端粒酶活性水平高于完全结肠型、完全小肠型、不完全小肠型等肠化生(P=0.0105),中度不典型增生的端粒酶活性水平高于轻度不典型增生(P=0.0302).结论端粒酶的活化、活性上调是胃癌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胃癌癌前病变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端粒酶活性上调者可能更具恶变倾向,临床上对指导其治疗和评价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冬  王占东  任宝红  文英  姜英雁  刘会玲 《肿瘤》2003,23(4):352-352
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 ,它通过以自身为模板 ,逆转录合成端粒中重复DNA序列 ,维持端粒长度 ,以保持细胞的存活。端粒酶的激活或表达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倍受众多学者重视。本文就宫颈癌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标本来源于 1977~ 1999年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手术病人标本 (用液氮保存 )。对照组 :30例正常宫颈组织 ;实验组 :35例宫颈慢性炎症、3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5 2例宫颈癌 (其中 19例淋巴结有转移 )。诊断依据《妇产科学》第…  相似文献   

14.
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定量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定量放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74例肺组织中(45例为NSCLC,15例SCLC,结核7例,炎性假瘤7例)端粒酶的活性。结果 NSCLC端粒酶阳性率为73.3%,且活性较弱(172TPG),SCLC端粒酶的阳性率为93.3%,且活性较强(288TPG)。结核与炎性假瘤端粒酶 性全为阴性,SCLC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NSCLC(P  相似文献   

15.
肺癌患者血中循环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与临床资料的关系。方法:外周血经Ficoll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组份,再应用PCR-TRAP法检测49例肺癌化疗前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结果:49例肺癌患者中32例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阳性率达65.3%,其中小细胞肺癌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最高而腺癌、鳞腺癌较低,同时晚期初治患者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复治患者。结论:端粒酶活性变化与病理类型,晚期复治病人有关,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p53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端粒酶与临床病理特点及p53,PCNA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TRAP法检测59例肺癌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肺癌组织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并对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p53PCNA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p53和PCNA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1.3%(48/59)、77.2%(34/44)、79.5%(35/44);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p53和PCNA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0.0%(7/35)、8.6%(3/35)、14.3(5/35),肺癌组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肺癌组织不同的病理类型之间、TNM各期之间以及不同的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未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端粒酶活性与p53,PCNA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活化参与各型、各期和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的发生发展;端粒酶在肺癌组织高表达和正常肺组织低表达的特性,有望使端粒酶成为肺癌诊断的1种标志物;p53和PCNA均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端粒酶与p53和PCNA无明显相关性,提示肺癌是由多基因参与的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探讨端粒酶活化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TRAP 银染法及TRAP ELISA方法对 2 7例乳腺癌组织及 18例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定性及定量测定。结果 在 2 7例乳腺癌组织中 ,发现有 2 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85 .2 % ;而 18例相应癌旁组织中只有 1例表达阳性 ;乳腺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 (A值 )为 0 .5 85± 0 .2 86;而相应癌旁组织则为 0 .0 95±0 .0 62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乳腺癌肿块直径≥ 2cm及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端粒酶活性水平显著高于 <2cm及淋巴结转移阴性者 (P <0 .0 5 ) ;而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化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理想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检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早期诊断膀胱癌。方法:采用改进的银染-TRAP(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分别对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0例膀胱良性病变患者及8例正常人尿脱落细胞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24例G1级(分化良好)的膀胱癌患者,端粒酶活性强阳性12例,弱阳性6例(阳性率75.0%),21例G2,G3级膀胱癌患者,强阳性16例,弱阳性3例(阳性率94.5%),膀胱良性病变患者及正常人尿脱落细胞只有1例端粒酶活性呈弱阳性,其余全部阴性。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与病理分类,组织分级等无明显关系,提示有可能成为膀胱癌临床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hTERT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是否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深入了解端粒酶基因对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是在基因水平还是在转录水平。方法 采用TRAP-PCR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68例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基因hTR和hTERP的表达。结果 68例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79.4%(54/68),hTR阳性率为98.5%(67/68),hTERT阳性率为91.2%(62/68)。68例癌旁组织中无一例表达端粒酶阳性,但大多数癌旁组织均表达hTR(62/68,91.2%),仅7例hTERT表达阳性(10.3%),与hTR相比,hTERT同端粒酶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其一致率为89.0%(121/136),而ThTR与端粒酶的一致率为43.4%(59/136)。结论 端粒酶的活性可能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hTR与hTERT可能是在转录后或翻译后水平对端粒酶进行调控的。  相似文献   

20.
施睿  梁标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9):1779-1783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 NaAsO2)对人肺癌Spc-A1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hTERT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亚砷酸钠对Spc-A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端粒酶活性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测定;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 mRNA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测定.结果:亚砷酸钠对人肺癌细胞株Spc-A1的增殖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12h、24h和48h三个时间段均可见Spc-A1细胞端粒酶活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并且,hTERT mRNA表达下调与端粒酶活性下降一致.结论:亚砷酸钠对Spc-A1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下调癌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来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中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