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见察了50例急性心肌梗塞(AM1)患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 P)患者、50例正常对照者(NC)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表明:AMI及UAP与NC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P<0.05或 P<0.01),以AMI组减少更为明显.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式P<0.01),以AMI组增高更为明显.AMI及UAP与NC组相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或P<0.01),以AMI组增高更为明显.结果提示:血小板功能亢进及血液高粘滞状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很重要作用,血液粘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等容血液稀释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表明,块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ct、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P<0.05),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中西医结合等容血液稀释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P<0.001),改善血液流动性和微循环。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导病毒性肝炎80例(CAH、AH、LC和CPH各20例)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血液流变学异常程度,依次为CAH、AH、LC和CPH,并与肝功能损害密切相关,甲臂微循环异常总积分同以CAH和LC最明显,而其管襻形态、血流流态襟周状态各型之间的亦相异。结合文献,讨论病毒性肝炎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检查的临床重要性,两者有相辅相成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选择美国纽约心脏学会(以下乐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Ⅲ级或Ⅳ级患者50例,随机分实验组3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激酶(以下称UK)10万u/日,每日静脉点滴一次,连用10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全血粘度低切值,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比较P〈0.01,全血粘度高切值比较P〈0.05。两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A) 在脑梗塞中的意义及其与多项中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58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于发病1 ~2 天内以ELISA 方法检测血清ACA、以BME 1 生物医学处理仪等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水平;其中27 例于恢复期复查血清ACA 水平。结果 急性期ACA19 .30 ±13 .27 U/ ml,恢复期ACA16 .23 ±9 .58 U/ ml ,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5) ,但均比对照组10 .48 ±4 .14 U/ ml 明显增高( P< 0 .01) ;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示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且患者ACA 水平变化与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改变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r = 0 .03 ~0 .61 ,P< 0 .05 ~0 .01) 。结论 ACA 在脑梗塞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在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中或与多项中风危险因素共同形成了病理效应或促进了这些危险因素在脑梗塞发生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对脑梗塞患者恢复期后适当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14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 P)的临床疗效。方法:74 例 U A P患者随机分为2组。葛根素组(38 例)在对照组(36 例)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滴,2 个疗程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用量的变化;检测静息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葛根素组在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895% )、心绞痛被控制所需时间(平均 56 日)、改善异常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硝酸甘油用量〔(045±015)m g/d〕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 611% ,89 日,(125±019)m g/d, P 均< 005〕。结论:葛根素治疗 U A P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夏爱萍  叶淑敏 《华西医学》1995,10(3):368-369
本文报导了19例妊高征、31例正常妊娠和9例正常妇女进行血液流变学方面检测,并随机抽查48例同时做了甲皱微循环检测,认为妊高征正常妊娠组间四项血液流变学检验指标均有增高(P〈0.01),甲皱微循环亦出现异常表现,说明定期检测妊高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的观察,对本病病情监测,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56例银屑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周及综合积分值,结果明显高于38名正常人(P〈0.01)。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有7项明显异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本文讨论了本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发生机理可能为继发性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致血液浓度,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流速缓慢,RBC聚集等改变。认为本病的发病与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同时也提示本病采用调整微循  相似文献   

9.
1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监测AFP加超声(US)是目前肝癌术后复发转移最为常用和有效监测手段。但我国仍有30%-40%患肝癌者AFP阴性,US也存在不能发现隐蔽的微小复发转移灶的可能,血液中出现癌细胞是肿瘤血源性转移的关键环节,有理由相信外周血AFP-mRNA的检测能弥补AH,加US的不足,加强术后对血液中AFP-mRNA阳性患者的随访,能提高肝癌复发转移灶的早期检出率。2肝癌患者肝移植受体选择肝移植治疗肝癌目前正取得明显进展,但有些患者移植前血液中已有播散的肿瘤细胞或存在目前各种影像检查尚不能发现的…  相似文献   

10.
自体血紫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体血紫外线照射疗法(UBIO)治疗糖尿病21例,血液流变学检查表明,低切粘度、高切粘度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缩短(P<0.001);空腹血糖降低有非常显著性(P<0.001),抗凝血酶活性增强有非常显著性(P<0.005).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率100%,该方法有明显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氧饱和度,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103例心脑血管性疾病患者的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与正常组对照结果差异愈显著P<0.05,且病情愈重其微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愈显著,也是出现危象的关键性病理所在。因此及时检测对于予防疾病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37例脑梗塞病人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脑梗塞是中老年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致残率高.本文对37例脑梗塞病人和30例健康人进行了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表明,脑梗塞病人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性异常,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查有利于脑梗塞病人的预防和诊治,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探讨康复治疗对心肌梗塞(MI)患者的作用。方法:对38例中老年MI患者康复治疗前后与50名健康中老年人进行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MI患者甲皱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明显高于健康中老年人(P<0.05-0.01),康复治疗后,其异常变化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MI患者康复治疗,对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滞性和高凝状态,以及促进MI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益母草注射液治疗52例冠心病的心电图疗效及血脂、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变化,结果心电图有效率明显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比较血脂、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定量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说明益母草注射液具有降低血粘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血小板粘附性,降血脂及改善微循环作用。着重探讨益母革治疗冠心病疗效机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4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测定。结果表明,患者存在着煎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变化探讨益母草对冠心病的疗效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益母草注射液治疗52例冠心病的心电图疗效及血脂、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变化,结果心电图有效率明显优于低分子右旋糖歼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比较血脂、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定量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 P<0.05)。说明益母草注射液具有降低血粘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血小板粘附性,降血脂及改善微循环作用,着重探讨益母草治疗冠心病疗效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我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科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黑龙江省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学会、河北省医学会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分会、安徽省微循环学会、广东省微循环学会筹委会与《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编辑  相似文献   

18.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微循环血流变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观察冠心病(CA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160例血液流变性的主要改变为血液粘滞性增高、血液聚集性增高、血液凝固性增高等;微循环的主要改变为微血管中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管袢数减少、管袢畸形等。与同朗急性梗塞48例比较有类似血液变-微循环改变。提出血液流变性改变对触发和恶化某些可导致心肌梗塞(AMI)的血液动力学过程起重要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微循环是 CAD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关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普查和监测,对 CAD预测,治疗监测以及预防心肌梗塞,瘁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消息     
本刊第三届微循环与血波流变学术 交流大会征集论文通知 本刊第三届学术论文交流大会将于1994年4月3日至6日在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召开。 一、会议内容:(一)著名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专家的专题讲座。 (二)论文交流。内容如下:1.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基础研究;2.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临床应用;3.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药物研究与临床;4.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仪器研制与开发;5.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国内外进展。交流论文将全文刊载于《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4年增刊。论文截止日期1994年元月15日(以邮戳为准)。 二、会议期间将举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仪器及…  相似文献   

20.
新正天丸对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新正天丸对其的影响。方法:偏头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口服新正天丸对照组50例,口服氟桂嗪,疗程均为30天。并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中除红细胞压积变化不明显外,其它各项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中只有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沉改变明显(P<0.05),观察组对甲襞四项积分示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是偏头痛的重要病理特征,新正天丸对偏头痛血瘀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