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液流变学检测方法已被广泛用于老年心脑血管病(CHDCT)的研究,我们将老年CHDCT患者80例与50例健康老年人对比观察,探讨老年CHDCT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老年CHDCT组80例,男6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5岁,其中冠心病38例,  相似文献   

2.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心脑血管病患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40~65(平均52.5)岁;脑梗死组是经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6~70(平均58)岁;高血压、冠心病组临床确诊为高血压冠心病患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1~69(平均59)岁。  相似文献   

3.
陈开地  张又华 《临床荟萃》1994,9(17):784-785
本文对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六项指标的检测,并与50名健康人作了对比,以分析探讨血液流变学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恒磁场对脑血管病患者离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恒磁场对脑血管病患者离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王柳青,杨永辉,武志耀,张周良,刘竹南,王俊卿,刘朝晖,张世英近年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液流变学性质异常有关,血液粘度增高是脑梗塞发生的重要原因,为探索治疗和预防脑血管病的新方法,我们研究了恒...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另选健康体检者100例作对照。结果脑出血患者全血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广泛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对预防动脉硬化及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080-508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我院2006-01/2008-10收治的1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56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总结其中的原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偏高,说明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影响血液流变学的活血化瘀中药药物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探讨影响血液流变学的中药药物研究的方法,阐明活血化瘀中药药物的流变学作用.以宏观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为分类项目,阐述血液流变学中药药物的作用,如影响血液粘度的中药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中药药物,抗血栓形成的中药药物等,中药药物的单味药和复方药对于宏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细胞流变学指标均具有广泛的作用,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单味药或复方对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具有作用,作用机制不尽相同.血液流变学中药药物对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中药药物的流变学作用可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从细胞血液流变学、分子血液流变学水平研究中药药物的作用机制.同时,发现中药有效单体及有效成分,或组成中药复方有效组分,发挥中药复方的优势与特点,提高活血化瘀中药的流变学研究水平,进一步促进中药药物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风病气虚血瘀型患者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52例健康对照组和89例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活血化瘀治疗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23例60岁以上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Hct、ηb、ηp、ηr、ESR、ESRK、Fibg等七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检测结果可见,冠心病、A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均伴有高粘滞血症.六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与值康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说明上述三种疾病组均有高“浓、粘、聚、凝”变化趋势.以上结果,为临床来用血液稀释,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和抗栓治疗的选择,以及早期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血栓病的发生,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脑梗塞(CI)中的变化规律及其致病机理。方法 测定15 8例CI患者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全血低切和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和纤维蛋白原],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CI患者两性全血低切和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5 ,P <0 .0 0 1) ;两性HC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血液流变学异常是CI的病理机制之一;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是造成CI患者血液粘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疾病是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脑部疾病总称、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其病因和病理较为复杂,近年来红细胞变形等,血液流变性与微循环功能改变的关系,在临床上已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对73例确诊为急性期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了红细胞变形等血液流变性指标测定,其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1)病例组:依据1978年全国第二届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选择脑血管病患者共73例.其中男53例、平均年龄63.52岁(43—84岁),女20例、平均年龄61.38岁(46—75岁)。(2)对照组:本院体检正常合格…  相似文献   

12.
13.
探讨光量子自血疗法对高原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以头颅CT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光量子充氧自血回输治疗,同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比较治疗效果;并观察2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我们观察了酒精依赖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7月~10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酒依赖病区住院的30名男性患者,全部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标准,年龄43~56岁,持续饮酒14~26年,无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另选取  相似文献   

15.
创伤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活血化瘀疗法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医的活血化瘀治疗创伤(包括软组织损伤及骨折)病人31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治疗随着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减轻,其全血粘度、血液浓度,血细胞聚集均有明显降低,(P〈0.05),提示中医的活血化瘀法对创伤后患者的血液高粘滞状态有明显改善,而且具有镇痛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压氧与三七总皂甙联合治疗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1996-01/2000-01在解放军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三七总皂甙治疗,1次/d,21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用三七总皂甙.治疗组:在给药的同时,每天进行氧舱治疗,压力为0.22 MPa,吸纯氧60 min,1次/d,20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及用药后7 d、21 d均清晨空腹抽血,2 h内测定血液流变学.结果:6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全血黏度比较:治疗组治疗21 d、7 d后明显比治疗前低[4.20&;#177;0.80,4.45&;#177;0.12,6.55&;#177;1.08),t=5.42-17.22,P<0.01];对照组治疗21 d、7 d后明显比治疗前低[(4.84&;#177;0.03,5.78&;#177;0.18,6.50&;#177;1.25),t=2.27-5.68,P<0.01].②血浆纤维蛋白原比较:治疗组治疗21 d,7 d后明显比治疗前低[(462.50&;#177;37.6,497.62&;#177;39.2,558.30&;#177;1.40)g/L,t=5.42-17.22,P<0.01];对照组治疗21 d、7 d后明显比治疗前低[(483.40&;#177;35.6,550.43&;#177;37.20,557.60&;#177;141.00)g/L,t=2.27-5.68,P<0.01].③红细胞压积比较:治疗组治疗21 d,7 d后明显比治疗前低[(39.20&;#177;3.98,40.85&;#177;4.64,45.51&;#177;4.69)%,t=5.42-17.22,P<0.01];对照组治疗21 d,7 d后明显比治疗前低[(42.25&;#177;3.76,43.72&;#177;4.64,46.30&;#177;5.00)%,t=2.27-5.68,P<0.01].④血沉方程K值比较:治疗组治疗21 d,7 d后明显比治疗前低[(68.72&;#177;35.66,70.68&;#177;38.63,105.67&;#177;20.10),t=5.42-17.22,P<0.01];对照组治疗21 d,7 d后明显比治疗前低[(74.58&;#177;35.23,92.70&;#177;36.43,107.50&;#177;19.10),t=2.27-5.68,P<0.01].结论:高压氧与三七总皂甙配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异常比单纯用三七总皂甙起效快、副反应少,作用随治疗时间延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110例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分析徐泮,司维建,杜和娟,闰和美,王璐,王学宏(山东省青岛疗养院一疗区青岛266071)心脑血管危象(如心肌梗塞或脑血栓形成)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血液高粘状态。对其血液流变学与微循环结合起来研究是当今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血液流变学检测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高血压中的作用和意义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目前已表明血液流变学改变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通过药物的干预也进一步证明它的作用。本文就近几年在此领域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应用葛根素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120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的血管性病变是许多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120例来我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