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恒牙萌出的年龄有逐渐提前的趋势,为了探讨了这个变化.笔者对福州市区6所小学2780名小学生恒牙萌出状况过行调查,以其中上、下颌尖牙为代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男、女生上、下颌尖牙的萌出年龄均比10年前该牙的萌出年龄提前一岁.恒牙萌出年龄的提前是否会影响牙弓和颌骨的发育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用X线头影测量—微机辅助系统对北京市正常儿童及青少年的颅面部和牙弓宽度的生长发育进行了分析探讨。乳牙、替牙、恒牙早期三组颅面横径测量结果表明:颅面部宽度值随年龄增长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增长值大于女性;前颅底、面上部的发育完成较早,面中部、磨牙区牙弓宽度和下颌升支间宽主要在替牙期迅速增加;上下颌尖牙区牙弓宽度的增长随着尖牙的萌出而稳定。  相似文献   

3.
唇挡对儿童牙弓及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寅  徐蕾 《口腔正畸学》2005,12(2):57-59
目的研究下颌唇挡对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儿童下颌牙弓及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用下颌唇挡早期矫治下颌牙列拥挤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替牙及恒牙初期下牙列拥挤患者30名(男14例、女16例),戴用下颌唇挡治疗6-10个月,进行治疗前后模型测量及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后牙弓周长平均增加3.22mm,牙弓长度增加1.37mm,尖牙间宽度、第二双尖牙间宽度与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1.63mm,2.35mm和1.83mm,切牙不齐指数减小1.66mm.表明切牙的唇移,牙弓宽度增大及第一磨牙远中直立对牙弓周长的影响较大.唇挡治疗后下颌平面角有所增加,但下颌骨位置与突度无明显改变.结论在儿童颌面部生长发育期间,下颌唇挡有助于增加下颌牙弓的长度与宽度,对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初期下颌牙弓轻度或中度拥挤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非拔牙矫治患者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改变.方法 选取牙弓轻度拥挤、采用非拔牙简单排齐的安氏I类错(牙合)患者77例,在模型上测量矫治前后尖牙间及磨牙间的牙弓宽度,并将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矫治后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1.00 1.79)mm,下颌尖牙间宽度增加(0.51±1.66)mm,矫治前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上颌磨牙间宽度增加(0.23±1.36)mm,下颌磨牙间宽度增加(0.14±1.53)mm,矫治前后上、下颌磨牙间宽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I类非拔牙矫治患者矫治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有增加,而上、下颌磨牙间宽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建省北部地区政和县儿童牙弓宽度,为研究当地儿童牙弓宽度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选取福建省建瓯市政和县3~9岁儿童321名,采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及分规对其上下颌模型的牙弓宽度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弓宽度在多数年龄组、分段中存在显著性别差异。除下颌第一恒磨牙间牙弓宽度之外,各段牙弓宽度>7~9岁组均显著大于>5~7岁组。而各段牙弓宽度>5~7岁组与3~5岁组相比,除上颌乳尖牙间牙弓宽度>5~7岁组显著大于3~5岁组,其余各段牙弓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7~9岁是牙弓宽度显著增长的年龄段,其原因可能与恒切牙的萌出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恒牙初期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其牙弓形态与上下颌宽度比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 5 8名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的牙列记存模型进行研究 ,分别测量其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和第一磨牙间宽度 ,并计算其尖牙宽度与磨牙宽度之比 ,即代表牙弓形态 ,随后分析牙弓形态与上下颌宽度比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上下颌牙弓宽度之比与上下颌的牙弓形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对恒牙初期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进行矫治时 ,根据不同的牙弓形态 ,对牙弓宽度进行相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牙弓宽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下颌牙弓宽度关系及牙弓形态特征.方法唇腭裂组为23名第二恒磨牙已萌出的已经完成唇腭裂修复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均为男性;选择23名年龄与唇腭裂组患者相匹配的第二恒磨牙均已萌出的正常(牙合)人作为对照组;制作牙(牙合)模型、记录颌间关系、游标卡尺测量牙弓各部位宽度并计算牙弓各段宽度与第二磨牙间宽度比,统计分析为两样本T检验.结果 (1)52.1%(12人)的患者存在后牙段的反(牙合),另外13.2%(3人)的患者宽度的不调累及双尖牙段及以前的牙弓.(2)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除第二磨牙外各段间牙弓宽度,均小于正常(牙合)人,差异有显著性;(3)上颌牙弓除第一磨牙远中尖外,其余各段宽度与第二磨牙的宽度比均显著减小,差异显著.(4)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下颌牙弓各段宽度正常.结论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修复后上颌牙弓发育受到明显影响,牙弓缩窄明显并以尖牙双尖牙区显著,后牙反(牙合)发生率较高;上颌牙弓从后向前渐进缩窄,牙弓呈尖型.  相似文献   

8.
《口腔医学》2018,(1):52-54
目的评估未经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垂直骨面型与牙弓宽度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未经正畸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恒牙期。根据SN/MP和FH/MP的角度分为三组(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收集每位患者的石膏模型,头颅侧位片。测量每副模型上下牙弓的宽度,测量每张头颅侧位片的SN/MP和FH/MP值。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下颌尖牙间宽度、第一前磨牙间宽度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上下颌牙弓磨牙间的宽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上下颌尖牙间宽度、第一前磨牙间宽度与垂直骨面型有关,随着下颌平面角的增大,牙弓趋于狭窄。  相似文献   

9.
张良 《口腔医学》2012,32(8):479-481
目的 分析牙列拥挤患者不拔牙与拔牙的MBT矫治对牙弓宽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正畸科2008—2011年MBT矫治器治疗的牙列拥挤患者40例。其中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20例,使用MBT矫治器进行不拔牙正畸;中重度牙列拥挤患者20例,使用MBT矫治器进行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拔牙正畸。测量术前术后石膏模型的牙弓宽度,对矫治前后不拔牙组和拔牙组的测量数据分别进行组内、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前后不拔牙组: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拔牙组: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上下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小,有统计学意义。矫治前2组上下颌尖牙、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相近,无统计学差异;矫治后不拔牙组上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大于拔牙组,有统计学意义,2组上下颌尖牙间牙弓宽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拔牙矫治牙弓宽度变化与拥挤部位、拥挤程度有关,拔牙矫治牙弓宽度变化主要与牙齿移动方向有关。拔牙矫治后尖牙间宽度不会减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尖牙、第一磨牙及第二磨牙间宽度的变化,对比牙列拥挤和牙列前突病例以及年龄因素对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宽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0例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MBT矫治技术治疗患者,分为拥挤组和前突组及16岁以上组和16岁以下组进行对比研究,取治疗前后记存模型进行测量,并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拔除四个前磨牙病例矫治后,磨牙区牙弓宽度均减小,尖牙区牙弓宽度均增加;拥挤组及16岁以下组尖牙间牙弓宽度增加更明显,磨牙区牙弓宽度减小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拔牙矫正后拥挤组及16岁以下组的尖牙间牙弓宽度增加更明显,所以治疗后的保持需要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1错牙合成年女性治疗前后牙弓宽度和面部软组织正貌的影响。方法:将40例安氏Ⅱ1错牙合需拔牙矫治的成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2颗第二前磨牙,B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牙弓宽度和面部软组织正貌指标的变化。结果:正畸治疗后,组内比较显示两组病例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加,上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仅下颌尖牙和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下颌尖牙宽度增加量大于A组,B组下颌第一磨牙牙弓宽度减小量小于A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例在面宽、口裂宽、下颌角间宽、容貌面长和鼻下颏下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牙弓宽度与软组织正貌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正畸矫治后成年女性软组织正貌的变化不受拔牙模式影响,不同拔牙模式仅影响矫治后牙弓宽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拔牙矫治对牙弓宽度及基骨宽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拔牙矫治对牙弓宽度和基骨宽度的影响。方法 :在 2 0例AngleⅡ1拔牙病例矫治前后的石膏模型上 ,测量上下颌的牙弓长度、尖牙间牙弓宽度、第二前磨牙间牙弓宽度、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以及相应的基骨宽度 ,测量结果数据用SPSS 10 .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颌矫治后尖牙间牙弓宽度和基骨宽度明显增加 (P <0 .0 1) ,前磨牙间牙弓宽度和基骨宽度明显减小 (P <0 .0 1)。下颌矫治后尖牙间牙弓宽度不变而基骨宽度增加 (P <0 .0 5) ,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不变而基骨宽度减小 (P <0 .0 1) ,前磨牙间牙弓宽度和基骨宽度均减小 (P <0 .0 1)。上下颌牙弓长度均减小 (P <0 .0 1)。结论 :牙弓越向远中移动 ,其牙弓宽度增大 ,越向近中移动 ,牙弓宽度减小 ,相应的基骨宽度也发生同样的变化。牙齿的转矩移动 ,会引起基骨宽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由于乳恒牙替换障碍 ,上颌尖牙唇向错位临床上较常见。笔者对 18例唇向错位萌出的尖牙进行手法复位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 18例 ,男 8例 ,女 10例 ,年龄 11~ 16岁 ,平均 13 .2岁。均为恒牙初期 ,上颌尖牙唇向错位萌出 ,低位 ,牙轴直立或向近  相似文献   

14.
拔牙与不拔牙矫正治疗对牙弓宽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雪梅  吴军 《口腔医学》2005,25(4):232-233
目的比较拔牙与不拔牙矫正治疗对牙弓宽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拔除第一或第二前磨牙的正畸患者,25例未拔牙的正畸患者,测量治疗前后的牙颌模型,记录上、下颌牙弓宽度,其中包括尖牙间、前磨牙间及磨牙间宽度,比较拔牙与不拔牙矫正治疗对牙弓宽度的影响。结果上、下颌尖牙牙弓宽度的比较中,拔牙组比不拔牙组大,上颌大1.79mm,下颌大1.95mm,(P<0.01)。磨牙区牙弓宽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拔牙治疗不会导致尖牙区宽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修订后的Hixon-Oldfather预测图以及逐步填入法,对混合牙列的牙齿大小与牙弓长度关系进行了分析,预测牙齿大小与牙弓长度的不调,同时还讨论了在下颌牙弓间隙分析中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文章介绍的修订后的Hixon-Oldfather预测图见图。图中的横轴,表示下颌每侧已萌切牙的近远中宽度与根尖牙片上测得的未萌前磨牙宽度的总和。纵轴表示下颌未萌尖牙、前磨牙的预测宽度之和。斜线为回归直线。找出横轴上的下颌切牙及前磨牙测量总和的点,垂直向上与斜线相交,由交点向左  相似文献   

16.
每当提到正畸拔牙这个名词时,立刻会想到的是第一双尖牙,这是因为以下原因:1.除了第一磨牙外,它常常在其它牙齿之前萌出;2.拔除第一双尖牙有利于恒尖牙萌出;3.它位于牙弓的中间,拔牙间隙可供前后牙解除拥挤。第二磨牙的大小及萌出时间上下颌第二磨牙在2(1/2)~3岁时钙化,牙冠完全形成是在7~8岁。下颌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萌出,牙根在14~15岁仍未完全形成。上颔第二磨牙在  相似文献   

17.
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下牙列拥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自锁托槽和传统结扎式托槽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患者的下牙列变化,探讨自锁托槽解除牙列拥挤的机制.方法 选择26例下牙列拥挤患者,分为自锁组和传统组,每组13例,分别使用自锁托槽(Damon3)和传统托槽(传统结扎式托槽)进行非拔牙矫治.对矫治前后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逐步回归分析拥挤解除机制以及影响下切牙唇倾度改变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矫治前后两组患者下颌尖牙间、前磨牙间牙弓宽度改变量及下切牙唇倾度改变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矫治后自锁组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1.42 mm、下切牙凸距增加2.66 mm,传统组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0.65 mm、下切牙凸距增加1.57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回归分析显示,自锁组对下切牙唇倾度变化量解释的总测定系数高达96.6%,被选入模型的变量为矫治前下颌拥挤度、下颌平面角、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以及矫治前后尖牙及第一前磨牙间牙弓宽度改变量.结论 非拔牙矫治下牙列拥挤时,自锁组和传统组患者均出现下切牙唇倾及下牙弓宽度增加,自锁组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量及下切牙前移量较传统组多;自锁组下切牙唇倾度的改变不仅受拥挤度和矫治前牙弓宽度影响,而且受患者自身骨面型及牙弓宽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福建省北部政和县儿童牙弓宽度生长发育的4年追踪测量,研究当地儿童5-12岁阶段牙弓宽度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为福建省北部儿童牙弓和腭弓生长发育的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选取福建省建瓯市政和县年龄在4.0-8.5岁之间的140名儿童,追踪测量4年,每隔两年进行一次模型制取。采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对其上下颌模型进行测量,并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乳尖牙间牙弓宽度在6-12岁阶段出现显著性增长;上颌第二乳磨牙间牙弓宽度在5-10岁阶段出现显著性增长;上颌第一恒磨牙间牙弓宽度在8-10岁阶段出现显著性增长。下颌乳尖牙间和下颌第二乳磨牙间牙弓宽度在5-8岁和10-12岁阶段出现显著性增长;下颌第一恒磨牙间牙弓宽度在8-10岁阶段出现显著性增长。结论:该地区儿童在5-12岁阶段牙弓宽度的生长发育变化存在一定规律。了解该规律会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通过被动舌弓维持牙弓长度而矫治替牙期到恒牙期切牙拥挤的有效率,并计量治疗前后牙弓长度变化。实验选择107名切牙拥挤的混合牙列患者(平均年龄8.6岁)使用下颌被动舌弓,于混合牙列期及恒牙列早期分别计量牙弓长度、尖牙间宽度、双尖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牙弓周长、牙弓大小、拥挤度和剩余间隙。被动舌弓(即死舌弓)以0.036″不锈钢丝弯制而成,舌弓前部与下颌恒切牙舌面接触,二侧末端与第一恒磨牙带环舌面相焊接。实验结果显示:(1)拥挤度的改变:107名患者替牙期切牙拥挤平均4.85mm,73名(占68%)替牙完成后无拥挤或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Forsus治疗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恒牙期患者,探讨其牙弓及基骨弓宽度的变化。方法临床选择45例(男20例,女25例)恒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年龄15-16.5岁。戴用Forsus矫治器前后制取牙颌模型,测量牙弓及基骨弓宽度。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戴用Forsus矫治器前后牙弓及基骨弓宽度均增加。结论Forsus矫治器可用于牙弓狭窄患者的扩弓治疗,但扩弓后的远期疗效和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