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跟营养师逛超市 日前朋友提及,在寿司店,有不少与吞拿鱼相关的食物,但是很少人会留意到吞拿鱼是位于海洋食物链较顶端的生物,大的吞拿鱼可以有3.5米长,其体内富集了重金属汞,多吃对人体不利。 有人说,海水的污染至少没有淡水厉害,海鱼比淡水鱼更健康;也有人说,海洋鱼类体积大,更能富集重金属(例如鲨鱼的鱼翅)…… 在新鲜的前提下,如果提着菜篮子去选购鱼,营养师会怎样权衡、怎样建议呢?  相似文献   

2.
<正> 一、前言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公害病——水俣病,主要是由于人长期、大量食入被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甲基汞慢性中毒。水中甲基汞除了能够被鱼贝类直接从水里富集到体内外,水生食物链是使鱼贝体内甲基汞蓄积的又一重要途径。Rolf Havtung指出,水生食物链在汞污染中的作用极为重要,浮游植物(藻类)和浮游动物从水中富集了甲基汞,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鱼贝类吃浮游动物,这样就发生了甲基汞的生物浓缩及甲基汞的生物体的转移,使鱼贝类体中甲基汞的浓度比水中原来的浓度提高很多倍,直接危害了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中鱼类的汞浓度一般较高。这是由于鱼类通过食物链或鳃将水中汞富集于体内所造成的。三块鱼是适应性较强的杂食性鱼类,在日本淡水中广泛存在,易捕捞,可作为淡水水域中汞污染的指示鱼,反映鱼类所栖息的水环境中汞的污染程度。常见的日本三块鱼有三种即:Tribolodon Hakonensis、马尔他三块鱼(T. jusanensis)和突嘴三块鱼[T. SP(Ukekuchi-ugui)]。作者对这三种鱼进行了捕捞,并测定了可食肉部分的总汞和甲基汞浓度。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方面调查统计,汞进入人体约有90%以上是通过食用鱼类等水产品摄进的。在汞污染严重地区,吃鱼虾多的人,头发中汞含量高达50微克。这主要是因为水生生物“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将水中汞富集于体内。尽管水中汞的含量很低,但经过鱼体的富集作用,鱼体中的汞含量可增加到水中汞含量的数千倍乃至数万倍。另外,外界污染到水中汞是无机汞,对人体危害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上许多河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生活在水中的鱼类,特别是深水鱼类,常把有毒化学物质(?)入体内,并可通过‘食物链’大量富集毒物,严重威胁着进食鱼类的人们的健康。美国密执安州大学的学者发现,把鱼肉煮熟炸透可减少鱼肉里的化学污染物  相似文献   

6.
自日本水俣病暴发后,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现已查明水环境中汞污染的危害主要是甲基汞。除了含甲基汞的废水直接排入水环境外,水生物能将水中的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鱼类能将水中微量甲基汞浓缩到体内,人通过吃了含有甲基汞的鱼引起汞中毒,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了解鱼类对水环境中甲基汞的富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水体污染、鱼类蓄积重金属等报道增多,让我们对吃鱼的安全性感到担心,更不敢给孩子多吃。这种担心有必要吗?重金属怎么就找上了鱼?鱼中的污染物可分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一般来说,重金属污染除了来自于环境污染,还跟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比如有些无污染地区的水体  相似文献   

8.
铅、镉、汞等重金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且不容易降解,除人为因素外无论在大气还是水体和土壤中的含量都非常低,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然而,一旦环境受到污染,它们就在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使其含量在各级生物体内不断增高,最终导致人类急慢性中毒。猪肉和猪肝、猪肾是我们喜食的主要肉类食材,因此其重金属污染程度直接  相似文献   

9.
《上海预防医学》2012,(12):690-690
<正>科学家开展汞危害的相关研究究显示,大型掠食鱼类,如剑鱼、鲨鱼和部分种类的金枪鱼,由于位于食物链上端,体内富集的汞含量较高,通常被列入各国鱼类消费指导名录中。不同种类的海鲜中含汞浓  相似文献   

10.
俗语道"爱吃鱼的孩子更聪明",这使得妈妈们对鱼青睐有加.但"鱼头重金属超标""深海鱼汞含量高"的消息,又让妈妈们不知该如何选择.那么,怎么吃鱼更健康呢? 鱼含汞,但含量可控 几乎所有的鱼类都含汞,但含量不一、差异较大,从每公斤几微克到每公斤一毫克不等. 汞是一种重金属和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中.水中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饮用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与重金属的关系进行综述。方法通过"ARGs"、"金属"、"饮用水"等关键词或主题,在Web of Science、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文献,将重复文献与非相关研究排除后,最终有11篇文献被纳入,且均为英文文献,其中近5年文献占81.8%。结果 ARGs与重金属之间存在相关性,且相关性与重金属的类型和浓度以及int I1有关。抗生素和重金属联合作用比二者单独作用对ARGs的作用更强。外排泵、共抗性、氧化应激反应等是重金属对ARGs产生影响的机制。结论饮用水中即使存在低浓度的重金属,也会增加ARGs的浓度及转移,从而增加饮用水中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张乾 《药物与人》2012,(12):69-69
冬天到了,成熟的鲈鱼特别肥美,鱼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也最丰富,是吃鲈鱼的最好时令。鲈鱼不仅仅是年年有"余"的口彩,而且营养价值高,很适合冬天吃。大家都知道鱼类的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也非常的丰富。特别是鱼类的脂肪含量比肉类要低很多,而且鱼类所含较多的多不好和脂肪酸,还有一些鱼类富含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病等有一定的作用。鱼类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在不同的季节吃就应该也要吃不一样的鱼。  相似文献   

13.
水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淡水湖泊发生水华的频率和规模也日益严重,不仅使地表水和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含量升高,而且进入鱼虾等水生动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1],引起世界性关注。  相似文献   

14.
问:鱼油类的保健食品对人体有没有副作用?热心读者答:鱼油类保健食品多提取自深海鱼类,而海水中的汞会被藻类等浮游生物吸收后转变成有机汞,再通过食物链作用在海水鱼体内积累,到达人体时其毒性是原来的几十倍,对人体神经系统特  相似文献   

15.
镉的遗传毒性及其机制和解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王强 《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22(4):371-372,377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镉的毒性已引起各国的重视。人可通过食物、水和空气接触镉。食物中镉含量与自然环境有关;水中的镉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工业“三废”的排放导致环境中的镉浓度升高,最终经食物链进入人体,由血液转运到身体各部位,主要蓄积在肝、肾。镉的半衰期可长达15~30年,且无内环境稳定机制,极易在体内蓄积,对肾、肝、肺、心血管、睾丸等系统产生一系列损伤。  相似文献   

16.
《健康必读》2008,(6):43
海带富含碘元素,属于碱性食品。其中的褐藻胶能阻止人体吸收铅、铜等重金属,并能排除体内的放射性元素。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宜吃海带,有痤疮的人应少吃或不吃海带等含碘高的食物。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重金属废水、废渣、污泥等排于环境,污染水源,使水体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日益严重。目前尽管有许多重金属处理方法,但用羟基氯化铝和明矾作为混凝剂来混凝沉淀去除水中重金属的报道为数还不多。因此,为了研究和解决水中重金属的有效、实用的处理技术,我们采用羟基氯化铝和明矾作为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去除水中六价铬、砷、汞的试验研究。首先在室温17℃、水温13℃,水pH7的条件下,选择出最佳混凝剂浓度。结果以每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是密度大于5.0 g/cm3的金属,虽然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不会立即引起健康危害,但其会在生物体内积累。由于人类活动和地质条件的影响,重金属会以不同形式富集在土壤、大气和水体中,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了解食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食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检测方法,重点阐述了主要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研究进展,并对食物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HPGe-γ谱仪测定大体积水中137Cs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环境水中137Cs低活度浓度水平的测量方法。方法用磷钼酸铯沉淀法载带水中的137Cs,通过用HPGeγ谱法测量137Cs的子体137mBa的活度浓度计算水中的137Cs的活度浓度。结果137Cs的全能峰探测效率为1.6×10-2,探测下限为6.2×10-5Bq·L-1,总不确定度为7.76×10-5Bq·L-1(置信度为95%)。结论本方法具有化学回收率高、实验周期较短等特点,可以测量环境大体积水中低水平137Cs活度浓度,同时也适合137Cs活度浓度较高的任何体积的环境水样的测量。  相似文献   

20.
余游 《长寿》2009,(9):35-35
鱼蛋白——深海洄游鱼类的“排酸秘密武器” 鱼蛋白的降酸作用是仿生医学的一大成功发现。人和动物在剧烈的运动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但生物学家发现。鲣鱼、鲔鱼等远洋鱼类高速洄游数万公里,却不会导致酸性物质在体内堆积。经科学研究发现,鲣鱼、鲔鱼体内的鱼蛋白成分能够迅速降低鱼体内的酸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