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年大肠癌合并糖尿病37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癌围手术期糖尿病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0年5月外科治疗的37例老年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结果:37例患者均行择期手术,无手术死亡。术后共发生各类并发症21例次,无吻合口疼和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人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严格控制血糖和尿糖对于老年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张广钰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8):1155-1156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资料。结果:本组86例患者血糖控制满意,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切口液化感染3例,肺部感染5例,尿路感染7例,腹腔感染1例,左心衰2例,严重低血糖4例次,酮症酸中毒1例。结论:高原地区因经济、文化及习惯等原因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合并糖尿病入院前糖尿病确诊率低,围手术期采用短效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控制血糖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妇科癌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癌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妇科癌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对糖尿病的处理,包括饮食控制和胰岛素的运用。[结果]39例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理想,均择期手术,无手术死亡,无酮症酸中毒,无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所有病人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严格控制血糖于理想水平,合理运用胰岛素,对于妇科癌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渡过围手术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13例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术前、术中、术后均用普通胰岛素控制糖尿病,补糖以5%GS或5%GNS为主,按1u普通胰岛素:5g糖的比例补液,并按尿糖一个"+"追加普通胰岛素0.025u/kg/h的剂量,使尿糖控制在"±~++",血糖略高于正常水平.结果手术切口皆为甲级愈合,无1例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或低血糖休克.结论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明显减少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胰岛素的合理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手术治疗的41例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对患者行全面检查,做好血糖、尿糖的检测记录,并根据这些指标调整血糖。术中尽可能选择对糖代谢影响较小的麻醉药品,尽量不输含糖液体。术后采用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相结合的方法给机体提供热卡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总热卡为25~30kcal/kg/d。结果手术切除率为100%,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6例,但无1例发生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及低血糖性休克。结论对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只要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合并糖尿病并不增加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对28例胃癌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的手术根治切除率100%,切口甲级愈合25例,术后并发症3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所有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 正确有效控制围手术期血糖水平能够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尿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微量泵)的可行性,评价血糖稳定对促进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在就诊于我科患者中连续选取57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微量泵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使围手术期内患者血糖维持在理想的范围。结果:使用微量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之后,患者血糖控制理想,24小时之内维持于正常水平者占71.93%,术后无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切口愈合明显好于一般糖尿病患者(P〈0.05)。4例发生术后感染,均在一周内治愈,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7.02%。结论: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可快速将围手术期患者血糖控制在满意水平,降低术后感染率,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需进行手术的老年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术前、术中和术后血糖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的血糖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地塞米松使用时间及用量、胰岛素用量,观察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控制血糖所需时间、控制良好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次数等。结果两组血糖手术时间、地塞米松使用时间、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良好患者平均血糖浓度、发生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例数、血糖波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控制良好患者及所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血糖>20mmol/L及追加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新型的血糖管理方案能够提高血糖控制水平,血糖控制速度较快,血糖波动幅度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95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胃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对外科治疗合并糖尿病的95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均行择期手术,术后共发生各类并发症27例次,手术死亡3例,其余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严格控制血糖和尿糖是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提出该类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方法3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和常规胰岛素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禁食期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进食恢复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切口延期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至关重要,严密监测血糖、尿糖水平,规范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PFNA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95例,PFNA治疗89例,PFN治疗106例。骨折Evens分型情况、术前伴随疾病、术前准备时间及术前处理均无明显差异。分别从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PFNA组无感染、股骨颈螺钉切出、骨折断端塌陷吸收、主钉末端股骨干骨折等严重手术并发症,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65min、95m1和90.3%;PFN组分别为79min、145ml和79.6%,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FNA设计合理,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最短,创伤最小,远期并发症最少的带锁髓内钉系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更适用于年老、骨质疏松、骨折粉碎不稳定、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合并症的处理方法,预防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75岁以上患者170例(179髋)。男61例,女109例,年龄75~93岁,平均78岁。全髋关节置换术98例,股骨头置换术33例,翻修术39例。记录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及处理方法、术后并发症、输血量等。其中术前合并合并症的患者127例,合并症包括:高血压81例,心律失常18例,冠心病7例,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46例,糖尿病37例,肺部感染12例,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8例,肝功能不全3例,尿路感染7例,肾功能不全3例,早期老年痴呆症7例,脑梗塞后偏瘫1例,下肢静脉血栓11例。对这些合并症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进行研究和总结并提出预防与治疗方法。结果170例患者平均住院15(7~62)天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术中失血量300(200~800) ml,平均引流量250(50~350) ml,平均输血量400(0~2400) ml,输血103例(58%)。术后并发症:心衰2例,心律失常3例,肺部感染10例,脱位5例,术后谵妄16例,深静脉血栓8例,尿路感染5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均经积极处理后治愈。结论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合并症多,术前积极处理各种合并症、术后积极防范及处理并发症是安全渡过围术期的重要措施。把握好手术时机及合并症的处理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4年11月至2008年5月本院收治18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从中选取伴有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22例(Evans分型Ⅲ型9例、Ⅳ型13N)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以及患侧髋关节功能5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至3年,平均2.2年,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股骨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骨折。结论在特定适应证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作为临床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4.
Diabetes mellitus is one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carcinogenesis. Recently we reported that alloxan induce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with coincidental inflammation, bacteria/fungal infections, and a severe diabetic condition.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with insulin on the proliferative changes of the forestomach i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rats. Male 15-week-old WBN/Kob rats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of non-treated rats with naturally occurring diabetes after 40 weeks of age (non-treated group),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rats (AL group), and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rats given insulin implant treatment (AL + In group).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t 90 weeks of age for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The blood glucose and urinary glucose level of the AL + In group fluctuated variously from high to normal levels compared with a constantly high level of AL (for 75 weeks) as well as in the non-treated group (for 50 weeks). The mucosal hyperplasia in the forestomach developed in 88.2% of the AL group and 37.5% of the non-treated group, but in only 10.0% of the AL + In group. SCC was only detected in 23.5% of the AL group. Hyperplastic changes were constantly accompanied by inflammation and fungal/bacterial infections in the AL and non-treated groups, whereas inflammation and fungal infection were completely suppressed in the AL + In group.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blood glucose control suppressed neoplastic changes i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rats. We postulate that inflammation together with bacterial/fungal infections under prolonged severe diabetic condition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carcinogenesis. ( Cancer Sci 2009; 100: 595–6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血栓预见性护理对溶栓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恶性肿瘤PICC患者145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81例,在常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血栓发生率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血栓发生率为9.9%(8/81),对照组为29.7%(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导管堵塞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8%(12/81)、11.1%(9/81)和12.3%(10/81),对照组分别为35.9%(23/64)、26.6%(17/64)和29.7%(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恶性肿瘤患者PICC后血栓,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 D- 二聚体 (DD) 与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的动态变化对早期预测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的意义。方法 选择 2012 年4月至9月,108 例初次 THA 手术患者,术前所有患者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测均阴性,根据术后5天下肢彩超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 (n=28) 和非血栓组 (n=80) 。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1、3、5天对血浆 DD、FIB 进行检测,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B超检查结果对比,比较血浆 DD、FIB 两个检测指标及两个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 DD 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 (P<0.01),FIB 术后3、5天明显增加 (P<0.01)。与基础值比较,两组 DD 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于术后1天到峰值:非血栓组 (4.94±1.27) mg/L,血栓组 (8.96±1.67) mg/L (P<0.01);FIB 术后3、5天明显增加,且5天值较3天值增高明显:非血栓组 (5.13±0.48) g/L,血栓组 (7.24±1.23) g/L (P<0.01)。术后3天,DD 结合 FIB 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 94.7% 和 93.3%。结论 本研究涉及参数均提示术后血液呈高凝状态,深静脉血栓风险增大。血浆 DD、FIB 的联合检测对 THA 术后并发下肢 DVT 具有早期预测价值,其在术后第3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囊修复与否对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经改良直接外侧入路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经改良直接外侧入路初次行THA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128例,根据是否修复前方关节囊分为A、B两组。关节囊修复组(n=61)术中修复前方关节囊;关节囊切除组(n=67)术中切除前方关节囊,比较并分析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发生率、Harris 评分、术后髋关节早期、后期内外旋功能。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病程、骨折类型、合并内科疾病、假体选择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0.78,0.19,1.73;P>0.05)。术后6周及6、12个月,各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关节囊修复组:t=43.08,48.71,50.20;关节囊切除组:t=41.50,44.30,53.28;P<0.05);组间比较显示,术后6周及6个月,关节囊修复组评分显著高于关节囊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38.45,228.70;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3.22,P>0.05)。A、B 两组患髋内、外旋范围各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01,1.47,0.14;F=0.57,0.58,0.24;P>0.05),各组术后6、12个月与术后6周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10,20.62;t=19.45,19.82;t=27.22,20.72;t=17.71,15.43;P<0.05)。结论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经改良直接外侧入路初次行THA可以提高患髋Harris评分,有利于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建议术中常规保留并修复关节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研究骨盆参数包括骶骨角、骨盆倾斜度、骨盆指数与老年脊柱矢状位平衡性的相关性,探讨骨盆参数在判定老年脊柱平衡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诊治的26例老年脊柱矢状位曲线不良的病例(包括老年退变性胸腰椎侧弯后凸畸形1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胸腰椎后凸畸形12例);男9例、女17例,平均年龄69.2岁(56~79岁)。判定脊柱矢状位平衡性,判定标准包括:(1)患者站立位时不需要双髋过伸及双膝屈曲代偿为脊柱矢状位平衡,如需代偿则为脊柱矢状位失衡;(2) SVA值:侧位像上脊柱矢状面的C7铅垂线位于距S1后上角的±2.5 cm之内为脊柱矢状位平衡,否则为脊柱矢状位失衡。对脊柱矢状位平衡性判定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进行分析。根据脊柱矢状位平衡性分为平衡组和非平衡组,测定两组病例骶骨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度(pelvic tilt,PT)和骨盆指数(pelvic incidence,PI),应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两组SS、PT和PI有无差异。结果 脊柱平衡性判定的一致性为92.3%,Kappa系数为0.861;对脊柱平衡性判定的可重复性为96.1%,Kappa系数为0.938。分为平衡组14例,非平衡组12例;平衡组中SS为(37±11)°,PT为(22±10)°,PI为(63±13)°,非平衡组病例中SS为(26±12)°,PT为(21±13)°,PI为(47±14)°;两组病例中SS和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脊柱矢状位曲线不良病例的脊柱矢状位平衡性与SS和PI相关,其中SS为主要影响因素可作为脊柱矢状位平衡性和手术策略制订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放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价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放疗疗效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初治的老年食管鳞癌患者,行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分析放疗前外周血NLR水平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OS)的因素。结果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放疗前NLR的最佳截断值为3.13。根据3.13将128例患者分为低NLR组(n=75)和高NLR组(n=53)。放疗前NLR水平与年龄、性别、TNM分期和治疗方式均无关(P>0.05)。低NLR组放疗有效率为96.0%,高NLR组有效率为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NLR、N分期、TNM分期是影响老年食管鳞癌患者O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NLR、N分期影响老年食管鳞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论  高NLR水平提示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放疗疗效、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 (collagen sponge,CS) 在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1 年6月至 2012 年6月,142 例患者,男 37 例,女 105 例,平均年龄 68.7 岁。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进行膝关节置换,CS 组 71 例,术中使用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另 71 例术中未予使用,作为对照组。对每个患者我们均记录术后可见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两组中的输血患者数,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CS 组术后可见失血量为 (195.3±37.0) ml,对照组 (279.2±40.1)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7)。CS 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 24 h 血红蛋白下降值分别为 (30.3±3.4) g/L、(39.2±4.7)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CS 组和对照组分别有 10 例和 21 例患者输血,术后输血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CS 组术后发生1例切口表浅部位感染,1例切口表浅皮肤坏死,对照组有1例切口表浅部位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可以有效降低 TKA 的术后失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