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最近已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中,目前利用扩散张量成像进行的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可以显示脑内主要白质纤维束的走行、方向及病理改变等信息.综述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的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扩散张量成像在视辐射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R检查中扩散张量成像为研究脑白质纤维束(包括视辐射)的走行提供了可能,介绍各向异性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的原理、白质纤维束成像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结合,探讨其在视辐射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作为无创性评价白质纤维束的影像学方法在临床上已较广泛地应用于脑卒中病人,为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及临床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MR检查中扩散张量成像为研究脑白质纤维束(包括视辐射)的走行提供了可能,介绍各向异性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的原理、白质纤维束成像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结合,探讨其在视辐射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作为无创性评价白质纤维束的影像学方法在临床上已较广泛地应用于脑卒中病人.为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及临床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正常成人颈髓的各向异性程度,探讨颈髓白质纤维束成像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对14例MR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行颈髓弥散张量成像检查。重建FA图,在颈髓各节段分别测量FA值。利用日本东京大学Masutani开发的DTVⅡ和VolumeOne纤维束示踪成像软件进行白质纤维束成像。结果:颈髓平均FA值0.6583±0.0737,所有FA图上颈髓显示清晰,没有明显图像失真。白质纤维束成像三维显示颈髓大部分主要的纤维束。结论:DTI有效地显示颈髓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征及白质纤维束的分布和走向,对颈髓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摘要目的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法(TBSS)评估轻型颅脑损伤(m TBI)后扩散张量成像(DTI)白质异常的性别差异,并对比相关临床结果。材料与方法本研  相似文献   

8.
大脑胶质瘤DTT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大脑胶质瘤所导致的大脑白质纤维异常改变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15例大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获得FA图、DEC图和DTT图,观察不同病变所引起的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情况。结果:15个病变累及的白质纤维束有弓状纤维、上纵束、内囊、上额枕束和胼胝体。白质纤维束的异常改变有2个类型:破坏 浸润5例、破坏 移位10例。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显示颅内肿瘤所造成的白质纤维的异常改变,立体显示肿瘤与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肿瘤手术方案的制定和病人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急性兔脑缺血模型MR扩散张量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兔脑缺血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改变。材料与方法建立兔急性脑缺血模型,常规行T2WI、DWI、DTI检查,测量比较缺血灶和正常对照侧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析彩色FA图和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结果通过比较缺血灶与正常对照侧ADC值和FA值,两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病灶侧明显减低。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显示病灶白质束表现为缺失、断离、稀疏,邻近白质纤维束受压。结论DTI不仅可以准确评价急性期脑缺血的灰质、白质内水分子扩散各向异性改变的特点,并且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出病灶远端神经束走向改变及其完整性。本实验通过研究兔急性脑缺血模型的DTI特点,为脑缺血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和实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正常儿童的脑彩色张量图表现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对评价儿童脑发育的价值。方法 对 89名正常儿童 (年龄 2d~ 18岁 )行头部扩散张量成像 ,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白质纤维束的显示情况并总结规律。结果 不同年龄段正常儿童的彩色扩散图表现不同 ,随年龄增长 ,可显示的白质纤维束增多 ,边界逐渐清晰 ,5岁以后表现接近于成人。结论 彩色张量图适用于直观评价儿童脑白质的发育情况 ,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11.
扩散张量成像是无创性显示和分析白质纤维束的一项新技术,在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中正广泛地使用,它提供的信息能补充MRI技术的不足,经常能更早地显示病理改变,特别是扩散张量成像能显示白质纤维束的走行方向,用于检测大脑功能分区间神经联络的变化,还能追踪缺血性中风发展演变过程。评估缺血性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测中风结果。  相似文献   

12.
扩散张量成像是无创性显示和分析白质纤维束的一项新技术,在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中正广泛地使用,它提供的信息能补充MRI技术的不足,经常能更早地显示病理改变,特别是扩散张量成像能显示白质纤维束的走行方向,用于检测大脑功能分区间神经联络的变化,还能追踪缺血性中风发展演变过程,评估缺血性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测中风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正常成人脑内各部位各向异性程度及正常白质纤维束构象特征.方法对25名正常志愿者进行常规MR及DTI序列检查,重建FA图及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分别在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和大脑脚层面测量主要白质束的FA值.结果DTI显示灰质与白质区各向异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部位的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程度亦不相同,且左右两侧基本对称,重建FA图和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可显示白质内大部分主要的白质纤维束.结论DTI可清晰显示脑内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及分布,为了解脑功能与白质通路间关系提供了有力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三维纤维束成像技术,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脱髓鞘斑块引起的白质纤维束的改变. 资料与方法 应用3 T 磁共振对34例MS患者和25名非MS健康志愿者行常规头颅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MS病灶处和正常表现脑白质的纤维束变化. 结果 三维纤维束成像可以清楚显示脑内白质纤维束的方向、形态和结构.在MS斑块处可见纤维束中断、病灶远端纤维束缺失或稀少.病灶周围的纤维束表现为受压、推移改变.与相同年龄段的正常人对照,MS患者的正常表现胼胝体内纤维束稀少. 结论 基于DTI技术的纤维束成像能够直观地显示脑内白质纤维束,反映病变对纤维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脑半球多个脑区血流低频振荡信号变化存在同步性,它反映了这些脑区的神经活动存在相关性,这些脑区间神经活动相互关系被定义为功能连接。扩散张量成像是目前唯一可以无创伤地获取人脑白质纤维束信息的技术。联合应用功能连接与扩散张量白质纤维束成像技术,可以探讨研究人脑静息态功能连接与解剖结构连接之间的关系。就静息态功能连接与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两者联合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是为了显示在1.5TMR设备上进行人活体正中神经扩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示踪的可行性,并评估健康志愿者与腕管综合征病人扩散成像的潜在不同。13例病人  相似文献   

17.
与传统扩散加权MR不同,扩散张量成像(DTI)可以采集6个或更多方向上的水分子的扩散情况,因此能更准确地显示脑白质水分子的各向异性扩散.它是目前惟一能够无创地显示活体白质纤维束的方法,为评价白质纤维束间的联系及其病变开拓了新的前景.从DTI的技术原理以及临床应用方面介绍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以社交、情感互动障碍,以及兴趣狭隘、行为刻板为基本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能够定量评价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可用于评价ASD病人全脑或特定白质纤维束结构的异常,也可用于分析ASD病人脑白质纤维束异常与临床症状、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等。就DTI成像原理及其在AS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单发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5例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和16例单发脑转移瘤,术前行DTI扫描,测定瘤周脑实质区及对侧正常脑实质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重建白质纤维示踪图,观察病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果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脑转移瘤瘤周实质区的FA值分别为0.227±0.05、0.169±0.07,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DTI白质纤维示踪图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病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论瘤周实质区FA值有助于高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与转移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3.0TMR研究脊髓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技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分病例组(40例脊髓压迫症患者)和对照组(20名正常志愿者)。病例组包括3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9例椎管内肿瘤和1例陈旧性颈椎外伤。采用单次激励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EPI)行脊髓扩散张量成像(DTI)。利用纤维束追踪软件重组脊髓纤维束。结果 在DTT彩色编码图上,正常脊髓纤维束为头尾向的一束,显示了头尾侧的各向异性。设置2个感兴趣区(ROI)法显示了纤维束交叉及主要的脊髓纤维束,如皮质脊髓束或脊髓丘脑束。其中10名正常志愿者进行了包括中脑的DTI,8名两侧的纤维束显示不对称,2名两侧对称。病例组所有患者均显示脊髓纤维束不同程度的受压或破坏。所有颈椎病患者及3例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患者显示纤维束受压但无破坏,1例髓内室管膜瘤显示纤维束明显受压伴有少许破坏。结论 DTT技术能直观显示脊髓纤维束及其异常改变,对脊髓压迫症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受压脊髓白质束的精确定位及损伤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